文学:乌托邦的守护神

时间:2024-10-01 16:46:3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文学:乌托邦的守护神

  摘 要:本文对后现代文化景观下的文学世俗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具体阐释了文学之为文学,不应丧失其本有的底线——乌托邦精神的守护神。分析了文学对乌托邦的守护乃是坚守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乌托邦之于文学是神圣价值与审美价值的重构。凭此文学才能让人在困境中生出希望,才会为人类开拓出意义丰满的人生境界,人类的精神家园才会有一株常开的奇葩。

  关键词:文学 乌托邦 后现代景观 精神家园 植根 虚灵的真实

  对我们当下生存语境的命名,无论是技术关联世界,抑或读图时代(影像时代,数字化网络时代)。文学的存在(不论是文字式的经典阅读,还是图像的审读)之于能够诗意栖居的人类而言,都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不是茶余饭后的点缀,而是人得以诗意生存的一个维度,是人生审美化存在的重要尺度,是人类高扬理想,永葆青春的乌托邦的守护神。在文学发展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实现人的精神重塑,和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方面起过相当大的作用,自由创造,饱含人生激情和理想,超前发展的文艺成为引导人类改造世界的理想范本。在某种意义上,她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参照系。作为一种精神创造的文学活动所面对的人生与世界的深度和广度是无限的,但文学须首先要直面人生和现实,切入到人类的生存现状及困境中,切入到人生何以可能的境界中,在一种符码的创作中,实现着一种人类对世界的掌握,并在创造中不断提撕着人性的提升,实现人类生命活动的审美化,并在实践中体验着美的生成,为人类营造一个审美化的世界和人生理想化的境界。

  但在后现代语境下,我们的文学不再张扬理想,不再守护乌托邦,而是展示感官欲望,随波逐流,翻新求奇,堕入时尚,人也就坠入了动物的乐园,人生就真正的平面化了,文学也就成了荒诞无聊的语言狂欢,人类诗意生存的根就有被拔掉的危险。无论如何,文艺在二十世纪后期的退化和庸俗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一味追求创新的骚动心态下,演绎着一幕幕的闹剧和轻的搞笑,愈益显示着我们灵魂的贫弱和蜕化及失真后的苍白。曾几何时,文学伴随人类从远古走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奥林匹斯山的众神,随着人类起源的地老天荒,而融入人类精神文化的内核,成为人之为人须臾不可分离的部分。文学以其激情攫住人,以其深探索人的内心世界,以其人生的智慧来拓展人的生活空间,以对审美价值的祈向把人类带入澄明的林中空地,在“存在的遗忘”的困境中让人生出希望,在人生惨淡时让人升华出信心。今天我们重倡文学的乌托邦精神,并非对现代主义的简单回归和瞬时的感性冲动,而是有着深刻的背景和所指,是文学重新归属大地为人类植根而努力的一个向度。

  我们对乌托邦的理解是从文学的视角,以审美性和神圣价值为旨归的一种虚灵的真实的美学阐释,是以对其政治的社会的内涵的悬置为前提的。否则,在后现代景观的语境中大力倡导乌托邦“注定要在具有理想色彩的思想结构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甚至最后还在最坏的宗教意义上重述原罪的教义。”[1]p37美学意义上的乌托邦,其价值指向是多元的开放的和未完成的,它的内核源于超越世俗概念的神圣价值,及其根基于实践生成性的审美价值。它不可委实于某一具体对象,否则就可能因实体化而板结僵硬化,进而被颠覆和反叛,使其厚重的内涵被消解于轻飘的能指的滑动中。即这个乌托邦乃是虚灵的真实,它是不断提撕着人、人类向上提升的价值祈向。唯此,文学的守护就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丰盛和人性健康的维护,是人生不能平面化的依托,是对人类灵魂深处精神源泉的开掘光大,是对本真审美内涵的体认。文学对乌托邦精神的守护就是守护一种信念、理想和信仰。

  堕落:后现代文化景观下的文学现状阐释

  在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下,面对汹涌而入的后现代文艺思潮,我们毫无接受的心理准备和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未能对它们存在的前提进行质疑和清理,就迫不及待的拿了过来,模仿并流行起来。事实上我们还没有学会走就想或已跑了起来,其结果必是尴尬和难堪,这也一再反映了我们文坛的跟风和软骨症。后现代主义的文艺实验有其积极意义,但文艺界一窝蜂似的跟着上则显示了我们创作者心态的不成熟,和在创作上缺乏自主性。对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末流文艺的拙劣的照搬和嫁接,对民族主义固有传统文化的所谓复古和低层面次上的翻新,使得当前文坛充斥着,或是对原始野性和性欲本能的无耻无遮的暴露张扬,或是道高旨远妙言玄谈的潇洒追寻,或是小女人美丽闲适的小资情调,或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无赖嘴脸的无耻,或是所谓美女作家的私人化写作的暴露癖,或是充斥屏幕的格格们的嗔笑怒骂。这一切都远离了我们的生存困境和人生的艰难,远离了我们切肤之痛的苦难的人生体验。在后现代削平深度什么都行的蛊惑下,“市井文化堂而皇之地走上了台面,痞子气味装模作样地扮演了主角,哗众取宠、自作聪明、装傻作痴,等等,等等,成了风潮和时尚。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从虚无主义到消解主义滑落流变的全过程,其速度之快,流变之轻巧,姿态之优雅,真是东方智慧之绝好的写照。”

  [2]p69于是文学创作为迎合时尚、取悦大众,而坠入了削平深度、平面复制、追求感官刺激的深渊。在审美尺度匮乏下,人们会以作品所产生的利润来评价作品的价值。只要符合流行的口味和时尚的需要,就会具有市场销路,就像资本主义能够迎合满足资本的需求一样。至于鉴赏趣味,当人们沉溺于自我迷醉或自我淫逸时,则压根不再挑剔是否高雅和清纯了。在技术关联时代,人和物都成为持存性存在,仅以经济利益的物欲追求为唯一价值,其它人文向度则被削平,感官欲求的快乐原则同化了真实生存中的现实原则,因而也就消解了人文精神中的批判内涵,人的自我实现也就变成了虚假需求的牺牲品,“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爱或很的东西。”

  [3]p6文化和经济的相互借势,产生了文化产业,“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产品,市场变成了本身的替代,“美”成为一种商品,可以用来进行商品化的消费。于是乎文学堕落为大众消费品的通俗文学读物,为增加卖点获取经济利益一再降低品位,甚至以其媚俗性和麦当劳化特征,即以它的草率、粗劣、简化、扁平、迅速供应的、低质量的叙事套餐取悦读者,为此还自鸣得意沾沾自喜。难怪当前文坛的创作多为仿性的戏作,难以产生有分量有内涵的作品,缺少必要的文学品位和文体自觉。事实上,一旦丢了文学的灵魂——审美的乌托邦,没有了此一维度的现实关怀,文学也就不成其为文学了。现代作品如此,后现代作品亦如此。真正的后现代作品,不但有着批判、颠覆、非中心,更有着深刻的痛苦、抗争等人文关怀,有着人之为人、文学之为文学的虚灵的真实的那个度。后现代主义也并非全部是一种取代理想主义的虚无主义,它在批判地承袭、理性地超越现代主义的范例的努力中展现了如下的向度:保留了阐释各种各样社会异化现象和精神萎缩化的批判力量,否定了工具理性和所谓“进步”的迷信及其释放出的魔障。它重视体制外的力量,蔑视一切权威主义的元语言,企图在社会和文化领域中彻底铲除“词语的暴政”。说到底,后现代主义仍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人们消解的只是实体形而上学及其所寄生的意识形态。人性所固有的形而上维度是不能解构的,形而上的秉性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人类秉持的有限性要依然植根于超验的信仰之维,因而“公正”或“正名”的承诺,也是一种新的乌托邦的冲动。文学存在的悖论就假定了一种新的乌托邦冲动和暗示,以至最终的超越和上升,“聆听存在的声音”。在宽松和普遍倦慵感的状况下,深刻体验海德格尔对“无之畏”的形而上的含义,领悟其中的奥秘,唤起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那里,被压抑的萎缩的方面都将获得一种崭新的、令人满足的、丰富的功能。

  更多论文范文请访问:

  论文范文大全

  

【文学:乌托邦的守护神】相关文章:

网络文学论参考文学11-21

从“现代文学”到“民国文学”12-10

试论《世说新语》中的文学观念及文学活动12-10

浅谈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的区别11-13

电影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联系探讨03-25

试论音乐与文学的异同11-14

文学素养培养探究03-27

文学专业论文提纲03-28

文学论文提纲范文12-0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