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探讨课程实施对教师文化的诉求,构建在当下的大学通识课程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中以合作、开放为特征的新型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长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教师文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塑造,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力量,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1]。课程实施与教师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教师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下建设的,关注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态度、体验与实践活动方式的调整,对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品牌建设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当下的大学课程教育主要分为通识课程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2]。通识课程教育就是基础课程教育,基础课程教育加深了学生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让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理解生活中个人、职业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并解决它们。基础课程教育是专业课程教育的前提。从教育理念看,目前的专业课程教育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得到解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从培养目标看,目前的专业课程教育设置的专业口径较狭窄,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从培养模式看,目前的专业课程教育表现为强调专业知识、技能养成的单一模式。这种情况下,不能跨专业学习,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才能。但是专业课程教育具有基础课程教育不具备的功能与意义,它给了学生在一个不确定的职业世界里的生存能力,给大学生的将来带来了经济的独立的能力,而经济的独立正是理性、自由、心智探险的必备条件。传统的教师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学生发展的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文化建设,找到今后教师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在实践中建构新型教师文化,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转变课程价值观,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文化要在课程实施中建设,首先要转变课程价值观。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在给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课程实施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是对人的培养,不是一种标准化的批量生产,不能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而是必须按照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要求进行培养。教师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实施模式有自己的认识,转变课程价值观,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课程实施最后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才能得以实现。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不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素养,引领学生走向对话、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民主的对话,以独特的现实情境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开放的合作,在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共同创造教育经验,共同交流和成长;科学的探究,调整教学方法从记忆导向转为思考导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调整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
为了保证课程实施中建设教师文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完善性,课程结构设置和教学内容计划必须注意理想与现实、目标与现状的关系,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实施的可行性。我们必须在课程结构设置和教学内容计划的实施上,平衡而合理地处理好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关系,确保学生既从思想和基础技能上得到升华,又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课程结构方面,在注重学科间联系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课程实施是要在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使之既能有助于学生自觉努力地增长理性,又能满足学生为职业做准备的渴望。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善于求真的习惯,反思与批判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视野,追求完美的境界。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知识与实践结合,并且将教育活动和思考活动加以统一,以便使学生成为一个思考的主体与实践的主体,而不再只是接受各种“套装知识”的一个客体。
三、课程意识让教师不断学习、专业化并成长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存在的基本反映,是以课程观为核心形成的对教育活动体系中课程系统的一种整体认识。作为课程实施中的关键人物,教师对课程实施责无旁贷,应该让教师在教学之余,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视野,对课程进行深刻理解,以期指导教学实践。教师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专业素养,决定着构建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的水平。教师的专业化是建设教师文化的关键所在,学校应成为教师发展的场所,应当为教师专业发展获得可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支持。教师的“专业化”存在两种模式,技能熟练模式和反思实践模式。前者主张教师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程度是衡量是否“专业”的标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就是对这些专业知识、技术原理的熟练运用程度。后者认为教学实践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受到政治、经济、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3]。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凭借其具有的“实践性知识”来保障的。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的改造者,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课程知识时,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教师本人对课程的理解,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教学实践,而且具体的教学活动总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的,同时具体的教学活动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流文化对知识的选择。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对课程实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增强教学活动对课程实施的影响力,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课程一起成长[4]。
新教师文化的理想目标就是建立自然的合作文化,课程改革实施的推进要求教师具有广阔的开放视野,构建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教师通过与专家的合作、与其他教师的协作、与学生的探究等形式,突破原有的个人主义思想,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封闭守旧、安于现状的心态,在与外界联系与交流中,尽可能开放自己,对自己的课程实施进行实践反思,不断积累起课程开发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菲菲.试论新课程视野下教师文化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探索,2012,250(4):113-115.
[2]季诚钧.试论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2,(03):50-52.
[3]王璐.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文化重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3):8-11.
[4]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更多论文范文相关文章请访问:论文范文频道
【浅谈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文化建设】相关文章:
浅谈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文化建设研究06-13
浅谈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的实施04-29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论文04-26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05-25
浅谈历史哲学中的批判哲学08-04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问题论文05-01
关于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精选6篇)04-27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08-23
浅谈激励理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