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林语堂译《浮生六记》看译者的跨文化
论文关键词:林语堂 《浮生六记》 跨文化意识 异化 归化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翻译在很大程度上讲是文化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这就要求译者要有敏感的文化意识。林语堂在其所译《浮生六记》中文化处理策略灵活,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交互使用,成功地实现了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文化的转换,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这种特征在文学翻译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译者除了要具有训练有素的文字驾驭能力外,还应通晓交际双方国家的文化渊源、历史传统、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知识,要有敏感的跨文化意识。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位跨东西方文化、中西合璧的文化大师,对中英两种语言精辟的掌握和对中西文化的深谙令他在翻译中游刃有余。
一、林语堂与《浮生六记》
林语堂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因为有着长期生活于中西两种文化之中的经历,林语堂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中西合璧的文化观,“以世界一体化的眼光,以平等的观念,以宏阔的胸怀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将东西文化合二为一,希冀这两种文化能达到接触、理解、贯通及融汇”,他的座右铭“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表达了他对东西文化采取的不偏不倚的态度。林语堂一生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介绍与沟通,著译颇丰,其许多英汉双语著作在西方影响颇大。由于深谙西方文化且精通英语,林语堂在用英文著译方面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同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林语堂追求闲适自然的生活方式,祟尚本真,其作品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情结,在诸多的著译作品当中,《浮生六记》是其最见功力的翻译作品。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所著自传性文学作品,作者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写了他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对人生的感悟,并谈及生活艺术、闲情记趣、山水景色、文艺评论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和恬静的生活态度。《浮生六记》所反映出来的中国文人的气质性情、处世哲学正迎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和性情,因而颇受他的喜欢。林语堂在其“译者序”中写道:“在这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中国处世哲学的精华在两位恰巧成为夫妇的生平上表现出来”,“我从这对夫妇的经历中看到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精髓”。
林语堂先生翻译《浮生六记》的预期功能是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底蕴,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根本目的。在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的20世纪30年代,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的情况非常隔膜,对中国文化及文学的了解可谓少之又少,并存在一定的偏见和排斥心理。在当时的环境下,林语堂有目的的选择了一些宣扬中国文人旷怀达观、追求真美、恬淡自适的人生哲学的文学著作,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文化,并同时以东方文明的这种悠闲哲学来满足当时高度工业化社会中承受巨大压力的西方人的阅读口味。
二、《浮生六记》中的文化翻译
林语堂深谙东西方文化,同时又能纯熟运用汉英两种语言,因而在其所译《浮生六记》中文化处理策略灵活,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交互使用,.译文既充分传达了原文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色彩,又具有可读性,成功地实现了跨文化交流的目地。
(一)异化
林语堂曾在《浮生六记》的翻译后记中写道:“使世人略知中国一对夫妇恬淡可爱的生活。”可见,他翻译《浮生六记》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此,为了充分传达原作的“异国情调”,林语堂在翻译中采取了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具体到翻译方法,有直译、音译、直译加注、音译加注等,不拘一格。
1.直译。为了让西方读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气息,林语堂在《浮生六记》的翻译中很多地方使用直译,例如:
(1冷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
Today these friends are scattered to the four corners ofthe earth like clouds dispersed by a storm, and the womanI loved is dead, like broken jade and buried incense. Howsad indeedto look back upon these things!
“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纯洁美好的象征,常用来形容女子,沈复把妻子的亡故比作是“玉碎”,正可见其妻在他心中的美好形象及其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在翻译这一句很有中国特色的句子时,林先生对这一比喻采取的是没有进行文化转换的“异化”策略,可使读者意识到中国文化中“玉”的比喻象征意义,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爱妻之切与丧妻之痛。
(2)挥金如土,多为他人。
Spending money like dirt, all for the sake of otherpeople.
此例中,“挥金如土”的翻译没有使用现成的英语成语spending money like water,而是直译成spending moneylike dirt,这样既保留了汉语的特点,又很容易让西方读者理解原文的意义。
2.音译。在翻译中,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公司名以及术语名称等在译语中无对应语时,林语堂借助音译法来避免因直译或意译带来的误解和不可读性。例如:
(3)问以途,曰:“南行十里即泰兴县城。”
I asked them for directions and they told me that Iwas to go straight south for ten li until I should reachTaihing city.
在上例中,林语堂将“里”音译为“h},,用音译法保留中国的度量衡单位。此外,译文中还将“馄饨”、“马褂”等词音译为"wonton","makua",都显示出原语的民族色彩。例如:
(4)服余衣长一寸半,于腰间折而缝之,外加马褂。
As my gown was found to be an inch and a half toolong, she tucked it round the waist and put on amakuaontop.
3.直译加注。若译语中无法找到相应的表达而不可取“归化”法,完全直译则令译语读者费解,而取意译则显句式冗长、内容积赘,此时,可籍给译文加注的办法求得形式与意义的相宜结合。林语堂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些范例:
(5冷日真如渔父人桃源矣。
Now I really feel like the fisherman who went up tothe Peach-Blossom Spring [Reference to an idyllicretreatmen-boned in an essay by T' aoYuanming].
原文是讲作者的妻子陈芸为避难来到义姐家中,村中诸人纷纷前来寒暄问候时她有感而发,故出此语。在此例中,仅将原文直译过来并不能使读者了解她此刻的心情,因而译者加了一个脚注对该典故进行说明,这样读者就不难感受到陈芸在陡遭家庭变故后又尝到人间温暖时感慨万千的心境了。
(6)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
On the seventh night of the seventh moon of that year,Yun prepared incense,candles and some melons and otherfruita,so that we might together worship the Grandson ofHeaven in the Hall called "After My Heart”
该页下端附注①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onis the only day in the year when the pair of heavenlylovers,the Cowherd ("Grandson of Heaven")and the Spinster,are allowed to meet each other across the Milky Way.
“七夕”、“天孙”均源自中国的神话传说,民族色彩鲜明,文化意范丰厚。林语堂先生采用“直译+注释”的方法,既避免了冗长句式,又为英语读者介绍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加强了翻译的跨文化交流效果,有助于英语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4.音译加注。有时音译还是可能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则在音译的基础上在加注,例如:
(7)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
For while she was learning to speak, she was taughtPo Chuyi' s poem, TheP' i P' a Player, and could at oncerepeat it.
(8)《楚辞》为赋之祖,妾学浅费解。就汉晋人中,调高语炼,似觉相如为最。
TheCh' a Tz' uis, of course, the fountain head of fupoetry, but I fi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t seems to methat among the Han and Chin fu poets, Ssuma Hsiangju isthe most sublime in point of style and diction.
通过音译加注,读者易于明确这些文化现象,如《琵琶行》是白居易的诗,赋为诗歌的一类等等,这样便达到促进文化间相互交流、相互汲取的目的。
(二)归化
从前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林语堂在翻译这部作品时,以展示中国文化为原则,在翻译的策略上以异化翻译为主。但是,照顾到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必要的地方,林语堂也采用了少量归化的翻译手法,例如:
(9)每逢朔望,余夫妇必焚香拜祷。
On the first and fifteenth of every month, we burnt in-tense and prayed together before him.
“朔望”是中国传统的阴历计时法,即我们所说的阴历“初一”和“十五,’,而这两天也是祭祀神灵的日子。而在西方没有阴历,只有阳历,因此找不到与阴历“初一”和“十五”对应的英语说法,所以译者在此把它译成一个月的第一天和第十五天,从而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10)余在洞房与伴娘对酌,拇战辙北,大醉而卧。
I was playing the finger-guessing game with the bride'scompanion in the bridal chamber and ,being a loser all thetime, I fell drunk like a fish.
汉语和英语民族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同一现象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我们一般形容人喝醉的比喻是“烂醉如泥,’,而西方人的比喻却是“醉得像条鱼”。林语堂正是从为西方读者考虑的角度出发,按照他们的文化习惯,把“大醉”形象地译为“drunk like a fish",使读者读来易于理解,且倍感亲切。
林语堂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人物,他学贯中西,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对中英文的掌握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使他能在《浮生六记》的跨文化翻译中游刃有余,灵活自如地采取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娴熟地处理原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全球各民族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回顾和重温前辈大师的译作,研究和总结其翻译理论和方法,对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是不无裨益的。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从林语堂译《浮生六记》看译者的跨文化】相关文章:
从图式理论看跨文化意识08-01
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意识培养08-02
关于浅析《译坛宿将》卞之琳的译海生涯及翻译思想的论文05-04
谈译语的异化与优化06-12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04-13
谈口译中跨文化意识08-02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08-02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08-02
浅论英语听力与跨文化意识08-02
浅析多元互动模式下的跨文化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