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夕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双语教学 教学内容 语码转换 多媒体教学
论文摘要: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亟须培养和造就大批符合国际化竞争需要的人才。但是目前各高校由于教育与教学资源及管理等原因,毕业生的实用技能特别是外语应用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用人单位以及跨国经营的需要。文章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语码转换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创新等多个角度,就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健性问题作了详细阐述。
进人21世纪,企业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中国要在这场全球竞争的大战中取得优势和赢得更多的机会,迫切需要大批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然而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在绝对剩余情况下,仍然存在着高端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状况。这种不足集中反映在劳动力“质”的欠缺,即高校毕业生的实用技能特别是外语应用能力难以满足企业跨国经营的需要。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实施双语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熟悉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实践。学生通过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能够原汁原味地用作者的语言来体会其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吸收他们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同时,通过浏览国外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网站,既帮助学生关注和认识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和前沿,也能够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进人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从事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语言和专业基础。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质量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作一阐述。
一、双语教学内容的创新
近年来,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由此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毕业生需求增长旺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虽然具有教学内容新、与国际接轨强等特色,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管理实践不断演变和革新,新的人事政策法规不断出台,以英文原版教材等国外教学资源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虽然让学生了解国外最新管理理论与实践,却很难全面反映我国本土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情况。学生对我国本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不够清楚,对人事制度实际状况不够了解,走向企业以后很难将所学知识与现实工作相结合。因此,构建既能充分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又能全面反映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1.本土化的双语教学内容创新。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其独特的发展演进历程和文化背景,企业管理实践不断演变和革新,与西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差异很大。比如就业歧视和人口结构状况,西方国家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公平就业法保护重点之一是40岁以上的老年员工,而我国就业公平矛盾更多集中于农民工的劳动权益问题。再比如市场薪资调查,在西方很多行业内部的大企业结成薪酬联盟,彼此承担向对方提供各自薪酬数据的责任,如建筑工程业和石油石化行业,而中国目前并没有这样的企业联合组织,薪酬调查还主要依赖专业调查公司或专业网站完成。
由此可以看出,单纯依赖英文原版教材等外文教学资料的教学内容在很多专业模块产生本土化缺失,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培训与开发、薪酬和福利等。双语教学中需要及时对我国的宏观人事数据和微观企业实践进行统计、整理、补充和更新,并且需要同英文教材中国外情况和实例进行比较分析,这些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人事管理的具体情况,以及其与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或者是优势与特长。
2.中外公平就业法律比较。就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无论中外企业,人事工作从业者一个重要的知识领域就是对各项劳动法律和法规的充分理解和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向学生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环境。然而,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教学依托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是西方劳资关系中的各项法律和法规,对我国政府制定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教学中如果不及时充分地补充我国企业在雇佣实践中必须遵守和执行的各项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学生势必脱离我国实际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大大受到知识的局限。针对这种情况,“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当全面、合理和系统地引人我国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并进行中外劳资关系法律在法律条文和其实施细则方面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中外法律环境的异同。
此外,进人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愈加重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更新劳资关系法案中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各项法律法规细则,以维护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权利,平衡劳资关系。比如,2008年1月I日生效的《就业促进法》和2009年1月I日生效的新《劳动合同法》分别在促进就业、反对就业歧视和保护劳动者就业权益等方面做出很多重大调整。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这些变化和革新,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和效果,评价其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充分了解法律环境变化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二、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
1.基于语境的双语教学语码转换。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张谦在2002年中,把各国展现出的千姿百态的双语教学模式归纳为沉浸式、淹没式、双轨式、导人式、双向型、维持型、过渡型等。不管采用哪种双语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都是教学中的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尝试依据语境理论,即语码选择的动因( Motivation )角度研究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语境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情境语境,它是文化语境的一个缩影,是一个社会符号概念。情境语境主要包括话语范围和话语方式。
伴随语言发生的社会活动受到来自政治、伦理道德、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制度上的约束程度不同,这种“制度化”( institution-alization )程度反映话语范围的“场所”。而根据语言事件的内容或主题性质的“专业化”程度(specialization ),话语范围还包括“语义域”。“场所”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参与者从事特定活动的方式及其话语方式,如“课堂”这一场所远比“操场”的“制度化”程度要高,它规定了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情况选择不同的语言单位结构来表达思想。对双语教学而言,教师使用语言并非机械或随意,而是根据不同因素选择相应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句内语码转换、句外语码转换或者是语段的语码转换。
“语义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说话者概念意义的表达方式,专业性高的“语义域”需要大量的语码转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显然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专业化程度高,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时候使用大量专业术语就需要及时进行语码转换,避免学生用生活或者文化英语的含义来理解专业词汇。这种语境下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合加拿大的依托式双语(CBI)教学模式,依托式双语教学包括主题依托、专业内容依托和辅助式语言教学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依托式双语教学根据其课程本身的特点依托课程内容,进行相应语码转换。如对于课程中学术性和理论强的内容进行嵌人式句内语法转换,侧重点在与专业术语的转换,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采用句外语码转换,即用母语解释整个句子,帮助学生克服对知识难点的理解困难。而课程中实践性强的内容则可以采用语段转换,特别是国内企业案例,由于信息来自真实的母语语言材料没有必要再刻意转换成英语。
文化语境的另一个变量是话语方式。话语方式由两种编码介质组成,即文字介质和语音介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中课堂以外的教学延伸部分以文字介质为主,如书面案例分析、考查与考试、课下书面作业等,更适合采用全英文的“浸润式”双语模式,几乎不需要或者只需要很少的语码转换。
2.基于顺应理论的双语教学语码转换。顺应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指出语言运用就是一个“选择一顺应”过程,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过程就是一种在目标语和母语之间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语言选项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因此,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说话人会不断地有意识或无意地动态选择语言。
双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语码转换也是为了实现某些顺应的结果。与英语教学的顺应情况不同的是,英语教学中的顺应一般发生在语言现实顺应、社会契约顺应和心理动机顺应三种情况,而“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由于发生“场合”都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存在“语言现实”顺应、教师,’,自理动机’顺应两种顺应性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中涉及的英文“专有名词”非常多,这些“专有名词”往往与汉语有着不同的内涵,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等的词语。例如,"targeted recruiting”的英文原意是“目标招聘”,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其汉语概念是“定向招聘”。此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有大量的“专有名词”外延甚广,包括汉语中许多概念。比如“compensation”用英文理解是“补偿或报酬”,而其在本专业的外延包括了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在内的各项薪酬,可以翻译为“总薪酬”。诸如此类用英语生活用语无法准确解释的英文专有名词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中不胜枚举。这时候顺应这些语言现实采用语码转换会降低英语表达的不确定性,因为学生对“专有名词”理解错误会严重影响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随之影响他们在考试做题中的正确性和在案例分析时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双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缩小和学生的心理差距、节省时间以及强调授课重点和引起学生注意时往往会选择使用母语,这种基于教师,`}L理动机”的顺应性语码转换往往用在目标语较长时的语段之间的转换。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各个模块中,工作分析方法部分理论抽象,方法实证性强,学生既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理论基础,学生用外语学习很难理解和吸收,教师顺应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适时地转换母语讲解会提高学生理解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多媒体教学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内容都涉及企业人事管理的实践与操作环节,这就使课程双语教学面临较大困难。一方面,本科生没有管理工作经验,仅仅通过书本传授学科专业知识,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困难、思维受到局限、分析问题过于肤浅等问题。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更是凸显出来。另一方面,教师在介绍西方经典案例的同时,也需要将国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典型实例介绍给学生,教师能否生动准确地将信息用英文传达给学生,学生能否充分理解和吸收,外语语言能力是尤为关键的环节。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在用两种语言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倡通过双向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视听等模拟仿真的感官形象刺激或者是基于虚拟现实的知识技能训练将大大有助于学生贴近企业工作现实,让学生思想更加贴近工商企业实践。目前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适合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并且各项软硬件环境切实可行的模式主要是视听模拟仿真模式。
基于模拟仿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多媒体教学利用教学课件给学生演示教学过程,创设基于西方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的英语教学情境。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的企业管理现象,利用英语或汉语广播、动画或者电影片段等视听功能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专业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情景,建立一个经过简化的中外企业案例模型,并通过图片或图表的形式将网络采集的国内外最新信息数据补充到课程教学中。
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每个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相应的视听模拟仿真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将这些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和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将课程中那些特别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微观概念宏观化,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充分有效地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卓别林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摩登时代》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西方国家在规模化大生产历史上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工人当做机器管理,给工人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伤害,这段管理历史成为之后工业心理学蓬勃发展的历史基础,这个部分正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史介绍的重点。将电影《摩登时代》相关片段进行剪辑并链接到这一章的教学课件中,使学生对将近一百年前西方的人事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类似的将声音图像乃至动画结合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教学中的多媒体设计的例子非常多,双语教师进行视听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避免滥用视听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广播或者视频播放前要做好剪辑,控制好播放内容和播放时间。节选的播放内容一定要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最切合的部分,无关或者相关性不高的部分一定要事先裁掉。播放时间必须要控制其和主要教学内容的时间比例。
总之,双语教学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这一切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模式均提出了挑战,未来高校实施双语教学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所在,深人开展双语教学问题的研究意义深远。
【“人力资源管理’夕课程双语教学研究】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学课程论文03-06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研究11-20
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研究11-20
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研究论文02-18
人力资源论文:浅谈人力资源管理11-24
浅议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11-16
试析人力资源管理外包03-29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探析03-27
双语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创新论文11-2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