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牛顿运动定律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行,对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实现素质教育,以往那种单纯的依靠增加课时,重复教学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有效教学,才能提高课堂质量。
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属于教学的重点,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石,而且也是高考的重点,每年都会有很多的题目都涉及到这一章的知识。虽然在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都十分的重视这一章的教学,采取多字办法改善教学,但取得的教学效果仍不明显,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 精心备课,把握教学重点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要从“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过程和方法”这几个点全面的备课,从而保证在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总体目标。
首先是利用好教材资源。把教材内的各个教学重点的联系和区别要把握好,结合教材设计出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例如这一章教学的目标就是: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而教学的难点就是其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受力分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仔细的考虑这些问题。
其次教师要科学的利用生活资源。把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现象设计到教学之中,第三是使用网络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优质的网络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以便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教师在备课时还应注意教学问题的生成。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备课后,还应该考虑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哪些学习上的问题,预测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自己要如何的处理这些教学问题等。要保证课前备课的有效性,要有充足的准备,为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整合多媒体资源,开展情境教学
多媒体生动直观,在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开展情境教学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可以迅速的把学生带入情境,借境感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导入新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先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个镜头,刚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到教学当中来,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然后来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看法,他指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没有加速和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为了证实结论的正确,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然后利用一个跟他的理想实验装置相似的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伽利略的实验。教师可给学生播放视频片段:有两个斜面,用一个小球放到左边的斜面上,放手后小球从左边斜面上滚下后滚到右边的斜面上。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到达右边斜面的高度比左边的释放高度要低。学生对这一问题有着直观的认识,教师再适时的把学生引导本课的学习上,学生则会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保持高度活跃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
3 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所有的同学,与学生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勇于质疑,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问及时的给予解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于比较有代表性的提问,要给予适当的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例题: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 kg,在水平方向受到5.0 N的拉力,物体跟水平面的滑动摩擦力是2.0 N。(1)求物体在4.0 s末的速度;(2)若在4 s末撤去拉力,求物体滑行时间。
本例题在原题基本上增加了一个运动过程,目的是强调过程图和受力图的重要性。因为有些学生对此不够重视而导致错误,尤其是以后遇到复杂问题的处理时更加突出,比如不注意各段运动中物体受力情况的变化和与之相关的加速度的变化,用前一段运动的加速度代入后一段运动方程进行运算,得出错误结果。但教材中节练习题和章后习题中没有这类题目。学生在经过探索和尝试后很难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这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分析过程(画过程图),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运动情况(严密逻辑思维的强化非常重要)
前4秒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引导学生讨论:若无第一问如何解?实际第一问的结果是第二问的初始条件,所以解题的过程不变。引申:这一类题目是运用已知的力学规律,作出明确的预见。它是物理学和技术上进行正确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如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后获得速度等都属这一类题目。
4 合理布置有效作业,巩固强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结束后,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必须要保证作业难易适度。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如果太难,则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反之,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过于简单,就很难发挥强化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很难实现作业的应有效果。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多样化原则,除了考虑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还应考虑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教师布置作业时还要考虑作业的趣味性。由于物理知识十分的乏味,作业不能是机械、重复性很高,缺乏趣味性的作业。应该布置有趣味性的作业,调动其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例如可让学生完成这些习题:
1.光滑竖直圆槽,AP、BP、CP为通过最低点P与水平面分别成30°、45°、60°角的三个光滑斜面,与圆相交于A、B、C点。若一物体由静止分别从A、B、C滑至P点所需的时间为t2。 某火箭发射场正在进行某型号火箭的发射试验。该火箭起飞时质量为2.02×103 kg,起飞推力2.75×106 N,火箭发射塔高100 m,则该火箭起飞时的加速度大小为?m/s
2;在火箭推动力不变的情况下,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及火箭质量的变化,火箭起飞后,经?s飞离火箭发射塔。(g=9.8 m/s2)
3.某同学从五楼的阳台处释放两个易拉罐,一个盛满水,一个是空的,它发现空易拉罐比盛满水的易拉罐晚落地一段时间,它想这一定是空气阻力引起的,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测定空易拉罐所受空气阻力的实验。他先测出了易拉罐的质量m,又测出了一层楼的高度h1,及五楼地板到阳台窗口的距离h2,他再请来另一同学在楼下用秒表测出空易拉罐从五楼阳台窗口到落地所用时间t。根据以上数据,求出空气阻力的表达式。
上述三道题就比单纯的让学生去做各种选择填空有意思的多,减少了学生枯燥的解题过程。同时还能对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进行巩固,并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脑筋,大胆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断的进行优化,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物理教学,真正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牛顿运动定律教学】相关文章: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词汇教学11-21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课教学实践体会12-10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学论文12-05
新课程改革下英语写作教学探究11-19
浅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12-09
浅谈新课程下教材的运用12-08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03-20
谈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学改革12-02
关于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精选6篇)01-1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