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元互动模式下的跨文化

时间:2024-10-24 23:44:5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多元互动模式下的跨文化

 论文关键词:多元互动 双语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条件,而树立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又是外语教学育科研的主导理念。本文主要介绍了Kramsch提出的多元互动模式,针对她的理论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目前高校外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其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此外针对该理论如何运用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文化教学中,本文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引言

    目前许多迹象表明,我们正在走向一种所有文明国家共有的“世界性风格”,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等领域正显示出一种“大同”的趋势。但同时,我们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到各国为寻求本土文化认同和维护文化独立所作的努力,不仅在欧洲特别是东欧国家,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以及其它洲传统的或新兴的移民国家都可以观察到这种倾向。因此,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条件,而树立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又是外语教学与科研的主导理念。

    为此,本文简要回顾了西方语言学界对语言文化教学的各种理论,主要介绍Kramsch提出的多元互动模式,针对她的理论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我国高校外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其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此外针对该理论如何运用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教学中去,本文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二、理论回顾

    西方语言学界对如何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努力,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近三十年来,受各种哲学思潮与语言学,心理学,人种学和后起新兴的边缘学科的影响,各种语言教学理论应运而生,探讨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如何进行语言文化教学也成了当今世界语言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课题。东西方语言学家和教育家都提出了他们各自的观点,总体而言,他们都强调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Hymes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出教学目标已经从“语言能力”扩展到“交际能力”(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Byram&Morgan也指出外语教学的目标不只是强化学习者原有的文化—一级社会化,也不只是让学习者完全去接受目的语文化—二级社会化,而是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立的观念—三级社会化。

    Louise Damen提出“尽管文化导人很少被列为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大纲的一个部分,然而,文化学习确实是一个隐藏的议程,它无处不在但又很难辨认,它无时不刻在影响着读者的期待值,洞察力,反应速度以及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而且,它经常会在学生是否能够成功地学习和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G. Robinson提出“文化教学多面性”(Cultural Versatility)的概念;任何真实的文化学习结果总离不开分析综合,分析综合即导致变化,就此而言,即文化的变化,叫做“文化多面性”。可见,语言文化教学的结果最终会培养学生具备“文化多面性”,也就是通过语言文化学习之后,学习者本身会起变化。

    中国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比如胡适在20年代曾强调:“我们学习西洋文字,不单是要认识几个洋字,会说几句洋话,我们的目的在于输人西洋的学术思想,所以我认为中国学校教授西洋文字,应该用‘一箭双雕’的方法,把‘思想’和‘文字’并教。‘戚雨村也提出过’文化错误的性质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

  三、Kramsch的多元互动模式及其主要观点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文化语言学”为旗帜的理论探索,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文化教学策略的深入思考。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和语言外的文化因素都同时进人语言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实质性的改变;教学策略由单一对教学内容的考虑扩展到对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兼顾,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取代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在这些理论中,上世纪九十年代问世的多元互动模式颇引人注目。倡导这种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的Claire Kramsch教授。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接连不断地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与专著,讨论外语与文化教学问题。其观点新颖,独树一帜,在西方的语言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Kramsch的代表作是1993年出版的《语言教学中的上下文和文化》(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在该书中Kramsch教授承认自己的语言文化观受到了后结构主义哲学思潮的极大影响。后结构主义(post一structuralism)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西方兴起,发展并盛行的一种哲学思潮。该思潮反对固定模式,提倡冲破结构框架的束缚,强调世界的多元性,怀疑所谓绝对真理的存在,从而促进人们思想上的解放。这种以多元共生为特征的哲学思想不仅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对语言教学的冲击也难以估量。

    在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Kramsch提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排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不注意,它会使他们心神不宁,使他们在交际能力方面的缺陷暴露无遗,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她的观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点:

    第一,两分与多元:她认为就外语教学而言,把“语法与交际”,“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学”等等人为地列为一对对矛盾阻止了我们采取多层次与多维的眼光去观察一个问题的整体。其危害在于让教师无所适从。因此她认为用完整的眼光去看待语言与文化这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更有利于把握语言文化教学,使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第二文内与文外:Kramsch一反过去语言教学中仅注意文本(text)的倾向,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文外(context)。她指出:“教授一种语言就是教怎样塑造一堂课的上下文:这堂课既是单独的个体学习事件,又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教学场景,每个参与者所扮演的角色,教学活动的目的,对话的课题,互动的规范以及各种任务的类别都统统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外语而塑造上下文的各种途径将决定学生被允许探讨,发现和交流的意义。越是鼓励他们发现更多的潜在意义,他们学习的机会就越加丰富。" ( Kramsch1993a:67 )
   第三:桥梁与界限:Kramsch认为以国为界的文化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区分,“架桥”为焦点的教学可能会强化文化定型或刻板印象(stereo-types ),在文化意识没有被充分唤醒的情况下,对“文化特征”的过分强调可能会使学习者误以为这些“特征”便是事实本身,从而在交际过程中生搬硬套,忽略具体的交际情景和个体。这样,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所建起的不是沟通文化之间的“桥”而是阻碍文化交流的“墙”。外语教学活动提供了创造双向文化互动的基础。学习外语的过程是一个打破“界限”的过程,通过学习,学习者会认识到同一事件可以用不同的参考框架来表示。这种学习,不是单纯模仿和迁就另一种文化,而是在超越本民族文化和另一种文化时,达到“第三种位置”(Kramsch1993 a ; 225 )。

    第四:一致与冲突:Krarrnsch要求外语学习者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局限的交际能力而努力,以“操母语”者为榜样,以“随俗”为准则,达成一致。相反,她要求学习者具备一种认识和了解变化多端的多元世界的能力。因此她提倡在文化教学中不以知识或行为为中心,而应以意识或态度为中心,鼓励文化互动,而不是避免冲突。

    四、多元互动模式对中国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为了试验多元互动模式是否对我国外语教学有积极作用,也为了了解高校外语文化教学的现状,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进行了描写性的调查与研究。我们的调查对象是三年级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共104份,其中有4份问卷学生的回答不完整,已从整个样本中剔除,有效问卷为100份。经过调查,我们发现Kramsch的多元互动模式,能拓宽外语教师语言文化教学的视野,对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有着积极作用

    首先,根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外语教师在语言文化教学中还是倾向于语言教学。这在问卷调查的第一和第二项中有所体现。第一项:“你认为目前的英语课程能满足你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的需求吗?”仅有2%的学生认为能够满足。高达68 %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调查第二项:“在英语学习中,如果你遇到文化词汇而导致理解困难,通常会如何处理?”仅有9%学生选择询问老师。这表明,大部分外语教师解答学生文化困惑的角色没有充分发挥。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与我们的考试制度相关,但也不能否认我们把语言和文化放到了一个对立的位置,使我们不知不觉地在教学中也一分为二地看待语言和文化,并且有所侧重。针对这种现象,Kramsch强调用完整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并把它们视为一体,而不是把它们看作一对矛盾,会顾此失彼,这无形中拓宽了外语教师语言文化教学的视野,使教师在设计课程时综合考虑,整体教学,不牺牲一方换取另一方。

    其次,Kramsch提倡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主张教师创造课堂的文化环境,师生以不同角色交际对话,发生文化互动。这一点切中了我国目前外语教学的弱点。根据问卷调查第三项:“你认为目前学校的英语教育能使你将来在工作中与外籍同事及上司顺利交往吗?”仅有2%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能够,选择不能够和没把握的占96 %。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用英语与异域文化的人士进行交际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在学生语言能力不断提高的今天,跨文化交际仍然成为他们的障碍,他们仍不能成功地将教室里学到的知识转移到真实世界的交际中去。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

    众所周知,交际时双方的文化背景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不懂对方的文化,使用再规范的语法和再优美的语言都不能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文化能力一般低于语言能力,是因为长期以来文化教学滞后于语言教学造成的。虽然各种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把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但由于对文化教学的内容没作具体规定,外语界关于文化教学内容方面的研究也没有一致的意见。因而《大纲》中没有文化因素细目表,我国也没有建立起与跨文化交际相配套的考试体系。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忽略和无纲可循,这是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而有必要在现行的《大纲》中增补文化因素细目表,作为教学和测试的依据,在各级外语教学中明确文化因素的地位,确定文化教学的具体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各类考试如高考,四六级考试中应适当增加文化内容,也可单独进行评估,从而建立起解决文化教学和文化意识培养问题的有效途径,以便在课堂上实行“文化互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

    第三,Kramsch认为外语教学活动提供了创造双向文化互动的基础,文化的双向互动离不开母语文化的学习和掌握。而这一点,恰是当今很多学生所缺乏的。近几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对异域文化的宽容性和灵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大有来者不拒的胸襟,倒是中国本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视。学生中普遍存在厚今薄故,厚西薄中的现象。

    根据问卷调查第四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你对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文化感兴趣吗?”42%的学生选择了A项即很感兴趣,56%的学生选择了B项即比较感兴趣。选择这两项的学生占了样本总数的98 %。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问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也不大了解。问卷调查第五项“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吗?你自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 72%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一般兴趣,一般了解”。4%的学生选择了“不感兴趣,不太了解”两者相加,占样本总数的76%。选择“很感兴趣也十分了解”的仅占13% 。

    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输出母语文化存在困难。调查表第六项:“你能够用英语表达并解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特有现象吗?”仅有2%的学生选择了‘能够”。55%的学生选择了“没有把握”,还有42'%的学生选择了“不能够”。

    我国学生母语文化的欠缺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外,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是症结之一。知识经济并不意味降低对传统文化素养的要求,传统人文素质对我国学生的思维模式,道德情操乃至创新精神有很积极的影响。如何教导学生把本国文化清晰,得体和准确地介绍给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异域文化,及其所蕴涵,表达和象征的意义以尽可能为其所用,又能使他们理解异域文化,及其所蕴涵,表达和象征的意义以尽可能为其所用,从而克服以往教学中单行道的做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对话,是Kramsch提醒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

    最后,Kramsch提倡在文化教学中不以知识或行为为中心,而应以意识或态度为中心,鼓励文化互动。她指出在外语课堂中进行多元互动文化教学,语言材料的选择尤为关键。语言材料应依据不同阶段的语言教学和学生的语言水平体现不同程度的文化内容,语言中的文化内容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文化互动交际的可能。但目前我们普遍使用的外语教材,在文化内容的提供方面,较为欠缺。仅限于作者的介绍或简单的历史背景知识,较少涉及Kramsch所说的意识,态度介绍。缺乏价值观,人生观,文学和艺术等更深层次的文化介绍。有些教材甚至完全忽略了文化因素。

    举例而言,我们目前使用的英语专业泛读教程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英语泛读教程》一共四册书,通篇没有涉及到任何文化背景知识,课后练习也仅限于语法,词汇等语言技能方面的练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众所周知,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和习得目的语,文化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通常而言,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也多是由他们对目的语文化的错误期待和假设造成的,因此建议加强文化类教材的建设,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化方面的书籍,扩大文化知识面,使语言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实现Kramsch所说的文化互动。

  五、多元互动模式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贯彻实施

    Kramsch的多元互动模式对当今中国的外语教学而言并非是现搬现用的,首先她的理论是针对美国大学中来目世界各国,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学习外语而提出来的。这些学生在外语课堂中能组成一个微型的多元化社会。而针对中国国情而言,我们的学生甚至包括绝大部分教师在内,只有单一的汉语言文化背景,在相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立场的情况下,很难形成Kramsch所谓的文化冲突,更谈不上冲突的避免和理解的达成了。

    其次,Kramsch的多元互动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化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解决教师自身的文化归属问题,使教师既能保留母语文化身份,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目的语文化现象,成为两种文化的沟通者,进而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针对这些在我国外语教师中存在的问题,Kramsch的理论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

    第三Kramsch提倡在外语课堂中创造文化环境,教师学生以不同角色交际对话,发生文化互动,但她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上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为了使她的多元互动模式在中国国情下更具有可行性,我们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针对我国学生的单一文化背景而言,双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及其重要的。外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承认社会的多元化,了解主流文化对非主流文化的冲击,提倡多元文化共存和吸收,是文化意识培养的一个根本点。通过文化对比和文化学习,形成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态度,及时觉察目的语文化以及母语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能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这种文化意识能帮助学习者主动地获取并深层次地处理文化知识,以便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举例而言,本人在听力教学中曾使用《中级听力》一书,该书第九课谈论毕业生的理想,主人公最大的理想是毕业后成为兽医,职业咨询顾问说有很多人竞争做这项工作,鉴于该生的成绩,建议她另做打算。课后就有学生前来询问,很难理解兽医是理想的竞争激烈的工作选择,并且认为主人公应该下决心作医生才又士。这就牵涉到东西方对动物的不同理解。西方社一会普遍认为动物尤其是猫狗是人类的伴侣,其地位与家庭成员不相上下,作为为宠物治病的兽医自然也是受人尊重的,与普通医生并无区别。而在中国以及亚洲社会,尽管目前宠物的地位大大提高,但根据传统观念,人们始终把动物视为低人一等,甚至还有以它们为食物的习俗,因而兽医的地位也始终不能与治病救人的医生相提并论。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结合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教学传授一些常涉及到的文化知识,而不仅限于英美文化,英美概况等专业文化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和文化意识,做到有意识地主动地掌握目的语文化,更深地理解母语文化。

    其次,针对外语教师的跨文化能力而言,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外语教师教师通过不断学习,经常关注本国和目的语国家发生的一切,从而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双语文化意识。此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也极大的帮助了外语教师学习和传输目的语文化。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得教学成为师生互动,人与电脑互动的过程,从而使Kramsch的多元文化互动模式成为可能。教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以把异国世界生动地传输到教室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理解语言材料及其背后的目的语文化,使教学更富直观性,教学过程更加活泼有趣,增加了学生的互动参与程度,也提高了比较不同文化的效率。网络还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工具书,如词典,百科全书,图书馆等,通过它们可以查询最新的文化资料,及时更新文化信息。外语教师还可以利用(LISTSERY @ CUNYVM. CUNY.EDU)这一全球性的英语教师电子论坛,就教学中涉及的文化信息,向全世界的同行请教。

    第三:针对在外语课堂中创造文化环境而言,进行文化教学,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因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具体方法如下:1>文化旁白:上课时结合语言教学内容的需要加人文化的介绍和讨论,如介绍人物,历史,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等。2)启发联想法:可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子,重要历史时间,人物等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学习与之相关的文化。3)图式法:根据课文中有关的文化知识组织学生列表或用图式表示清楚。4)课堂讨论法:可采取两人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5)中西文化比较法:通过对比,可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6)角色扮演:根据课文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中西方婚礼的不同程序等。

  六、结语

    综上所述,Kramsch的后结构主义语言文化观及其多元互动模式给外语教师的跨文化外语教学展示了一种新的思维。跨文化的外语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一门育人的专业,其途径是通过各文化之间的相互比较,相互理解,创造出双向的视角,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对于学生这种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我们能成功应对21世纪全球化形势的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外语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浅析多元互动模式下的跨文化】相关文章:

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多元学习模式研究教育论文03-09

浅析多媒体网络下高职英语视听说互动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12-04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11-25

浅析图书馆多元化信息营销模式优化整合探究03-10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互动03-28

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11-14

浅析换乘模式下的京沪高速铁路运输组织论文03-14

旅游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浅析11-22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教学12-0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