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景观校园的文化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 化文化意识 传承 创新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文提要:大学是包含物质和精神特性的文化产物,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大学校园的文化特质需要融合新的学科功能、科技手段以及现代的审美观念。本文回顾了大学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的校园发展历程,强调了加强校园规划设计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对文化校园规划设计的三个层次作了探索,并针对现阶段工作存在的矛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近几年来我国掀起大学校园建设热潮,短期内建成的众多学校难免会在规划手法上趋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对于大学校园景观的营建也愈加重视。大学本身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产物。校园文化即是一种物质文化(例如通过校园空间、环境景观、建筑形象、雕塑小品等所呈现的文化特质),也包含校园的非物质文化(学校的道德规范、精神文明以及各种文化活动都在此列),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就建设而言,后者难度更大。因此一个好的大学校园,应该同时具备优美的物质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全球化进程对地域文化的关注以及城市化过程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体现了当代科技社会发展中人文意识的觉醒和人文关怀这一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大学校园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其发展也受到高度关注,校园文化逐渐成为我国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重点。
一、大学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的发展历程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政治制度、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大学校园文化也是如此。
1、早期现代大学的文化特质
18世纪欧洲现代大学摆脱“经院式”的封闭校园环境、以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开放式校园得到广大师生以及社会的认同。以维多利亚大学为代表,这些校园文化特征鲜明、空间尺度宜人,其建设模式一直被沿用至19世纪。我国的清华大学、东吴大学等早期的校园都可视为这以模式的延续。
2、功能主义与文化内涵的冲突
19世纪下半叶,随着学科扩展、专业增加以及校园规模扩大,校园规划日益注重解决功能布局的矛盾,加上城市化概念(如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规划等)的引人,功能主义逐步成为校园规划的主导思想。虽然在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校园扩建中,教育管理者和建筑规划师们都希望传承历史文脉,但在新校园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却不难发现,强调功能的规划思想与保持文化内涵的理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
二次大战后,在欧洲重建大学的热潮中,鉴于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加速度建设的需要,密集型的模数式校园和教育建筑应运而生。德国教育部门负责人对这种校园的批判,认为其校园缺乏人性化。
3、生态文化校园规划理念的产生
20世纪后期,针对因规模、密度、交通、功能等引发的环境恶化,“生态校园”的理念被提出,以强调生态绿地与环境景观在校园规划中的重要性。
在强调改善校园环境的同时,人们也意识到必须呼唤校园文化的回归。如何营造具有深层文化内涵且富于地域特色的大学校园,以进一步提升校园的环境品质,成为当前建筑界关注的焦点。
二、校园文化的依循
校园规划设计在文化层面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地域文化
大学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共性,但如果照搬国外校园规划的经验和标准模式,会导致千校一面,校园应有的文化特征反而消失,只有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给校园文化以生命。例如被建筑界视为墨西哥现代建筑民族化道路里程碑的墨西哥大学,图书馆外墙由无数彩色石块镶拼出印地安的文化主题,这是一个成功体现地域文化的优秀校园建筑作品。夏威夷大学希洛校园的校园环境和建筑风格则采用了另一种表述地域文化的手法一视野开阔的草地、生机勃勃的椰林、加上红色大坡的屋顶,把夏威夷地域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
2、历史文化
校园的历史文脉对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老校园的改造和扩建)。历史文化广义上是指整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从狭义上说就是学校本身的历史文脉。在传承历史文脉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如何正确把握传承和创新的矛盾,并辩证地处理历史与发展的关系。
3、本体文化
校园是育人的场所,应该以适宜的空间环境和形象对校园行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文化修养、思想情操、行为习惯等)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本体文化”的理解,通俗地说,他应该像个学校,而不能像商业中心,或者工厂、行政中心、住宅区等。有的校园为了强调民族特色,建得如同古老的宫殿,完全不像一所学校;相反,总体布局疏密有致、建筑造型简洁明快的校园,虽然没有反映地域特色的装饰,却也能够体现校园建筑的本体文化。
三、校园规划设计的文化意识
塑造文化校园的关键在于“人”的思想意识。这里所说的“人”包括两类,即校园规划设计人员与管理校园的领导者。多数情况下,起主宰作用的是后者,有些设计人员往往为了中标而投其所好,做出一些牵强的规划方案。我们也常常面对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打着“文化校园”旗号的建设却最终建成一个缺乏文化的校园,我想问题在于校园建设者和设计者对于文化校园的错误理解,比如要体现高科技、要现代化、要采用西方古典式样(欧式)、要有标志性(强调与众不同)等。
四、文化校园规划设计的三个层次
1、总体构想
要打造一个文化校园,首先要在总体规划阶段对该校园的文化内涵和总体构想有一个准确、明晰的定位,然后进行校园功能、环境与文化的整合与互动,并制定校园规划各要素的文化体现原则。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距离老校园20km,用的面积为老校园的10倍。新校区既要延续老校区的文化内涵,还应体现时代特征,提出了“理念为中、形态宜西、空间为中、实体宜西”的规划构想,在具体的规划布局上则采用了老校园“中轴”、“核心”、“院落”的意境,同时以完整的绿地系统分隔建筑院群,弥补了老校园生态环境匾乏的缺憾。
2、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是体现校园文化的第二个重要层次,在这个层次里应该对空间内容、尺度和景观的文化性有充分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将它们视为一个系统,认真推敲空间环境系统与文化系统的关系。滁州学院教学中心区的规划设计将文化意识贯穿于整体空间序列,并使其与功能布局及流线组织融为一体。规划以正对山坡的绿色广场和带有小塔楼的行政楼为中心,将建筑分成左右两组群体,每个组群又吸取徽派文化的精髓,用院、街、场、廊等元素表述了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
3、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是呈现校园物质文化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媒介。优秀校园建筑文化的创作要领可归纳为以下四点:建筑风格的恰当选用;现时审美观的融人和当代材料的再创造;设计素养与建筑品位的把握;内外环境的协调。
五、关于矛盾的思考
校园设计中存在着规划设计者与校园管理者在认识上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师也存在许多认识上的矛盾。基本矛盾大致有两类—总体概念方面的矛盾和具体规划设计上的矛盾。
总体概念方面的第一对矛盾是前文提及的“本体文化与历史文脉”。第二对矛盾是“传承文化与适时文化”,在理论上容易表述一既要传承历史文化也要考虑时代特色一一但如何掌握它们之间的“度”却是一个难题。“传承”与“适时”永远是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反复推敲的命题。
另一类具体规划设计上的矛盾,如文化主题与文化品位、核心文化与多元文化、文化内涵与环境景观、文化校园与生态校园等,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当然,矛盾的解决并不是非此即彼,关键是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同样,提高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系也应该采取“矛盾统一”的原则。
大学校园是一种实体存在,是大学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其人文环境的保护具有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大学校园的地域特色和深层的文化内涵,才能为师生创造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使大学校园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文化高地”。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现代大学景观校园的文化】相关文章:
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初探02-28
校园文化与现代学校的管理11-20
论儒家文化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学11-21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11-20
校园文化\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11-27
简析现代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审思03-28
现代企业管理文化浅析03-26
论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论文03-0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