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古代文献收藏活动与文化价值观的关系

时间:2024-10-07 21:06:1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简析中国古代文献收藏活动与文化价值观的关系

  [论文摘要]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极其灿烂的文明。我国古代文献收藏活动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价值观的发展。研究古代藏书活动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打开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密钥,并且有助于当代文明的完善与发展。通过对中国古代藏书活动的阐述,分析了文献收藏活动与文化价值观的美系,以期对现代的文献收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文化价值观;文献收藏;文化意识;中国

  我国是设置图书典藏机构和管理人员最早的国家之一.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先哲智慧凝结而成的文化典籍绝大多数却没有被保存下来由此可见.文献收藏活动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观念的一部分.同样会受到时代的冲击.并深深地根植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之中.我国古代文献收藏活动就深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1文化价值观

  文化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刘焱鸿先生将文化大致分为物质层次、制度层次、习俗层次和思想价值层次…。价值是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核心层次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而也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

  文化价值观体现的是主体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客体的意义性的评价.是社会群体所选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特定的文化意识形态统摄人的思维和价值实践.这也就必然体现相应的行为模式。文化价值观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真正成为可以进行社会交流的社会意识.它不仅作用于个人.更多地作用于社会.甚至成为一定社会的精神导向文化价值观念是诸社会观念的灵魂和核心.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就是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那些人和群体、阶级的社会评价与社会理想.是特定文化的核心内容。我国自古以来,以土地为主要依托,农业对我国的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人们长年聚集在一起耕作、养殖.导致我国人民崇尚集体主义。因此,我国的文化建立在家族制度之上.称为“农耕文化”。西周时我国就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同时产生了最初的集体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汉文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国的文化确立了儒家的核心地位。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的自觉能力,人的价值通过“日三省吾身”来表现.从而形成了中国人的内倾性格。儒家同时认为:“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道也。”主张“三纲五常”。详细地规范着人们日常的行为举止、等级观念。在中国儒家思想中.社会是个等级差序格局.“三纲五常”是这个格局的行为准则所以.中国人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价值观:重权威、轻事实;重集体、轻个人等.这一切具体表现为大一统的观念…。

  2文化价值观与文献收藏活动的关系

  2.1文化价值观决定文献收藏活动
  文献收藏活动源于文化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献收藏活动。
  文献收藏活动起源于“原始记事”.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文献收藏活动始于商朝。据专家统计,商朝为我们留下最早的文献——甲骨档案(考古出土有10万~l5万片)。而龟甲受雇知识用于占卜,并契刻占卜文字I5_这就足以体现我国在奴隶制社会其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封建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开始改变.神权色彩淡化。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文献收藏活动具有新的特点。

  第一.儒家经典成为主要收藏内容。儒家的道德观成为文化价值观的主要取向汉以后.“独尊儒术”导致儒家经典成为统治者信奉的政治学说.儒家的独尊使人的思维方向集中在道德伦理上.对哲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极端忽视。梁启超说:“中国先析虽不看轻知识.但不以知识为出发点.最主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怎样才算得一个人?人与人相互有什么关系?道德观成为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主流。加之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导致学术上因循守旧倾向颇盛,“言必称尧舜”、“言必称三代”是中国古人的立论习惯而政治上的士以通儒为官.官以儒术治民的循环往复更加剧了儒家的独尊统治者为了统治而对儒学的肆意篡改.使儒学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逐渐发展成维护统治的儒教、儒经.成为只可考究不可辩驳的正统宋明以后,此风尤烈,并在清朝达到鼎盛,以致考据、校勘、辑佚之学迅速形成,藏书、版本、目录之学蔚然成风,著述以修史为主,显少创新。虽然这种文化价值上的取向造成了文献收藏的不平衡.严重遏制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它极大地推动了文史研究.对保存历史文献、承袭历史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政治上的集权专制,必然带来文化上的专制,具体体现在文献收藏的单一性上。秦灭六国以后.各国文献史料汇集于秦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烧除秦国以外各国史书及私人收藏的各种文献及诸子百家之书“焚书坑儒”成为我国文献收藏史上的浩劫,对文献的收藏造成巨大的损失。公元前206年.项羽火烧阿房宫.除部分文献有萧何接收外,其余书籍都荡然无存。汉初“独尊儒术”、“废除百家”,在此环境下,幸存的“诸子百家”书又遭到摧残。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广开献书之路.这时候的藏书基本属于官府收藏或宫廷收藏东汉的文献收藏基本承袭了西汉的遗志,而且收藏内容更加丰富.除宫廷收藏以外,在宫廷之外建立了不少保管图书典籍的机构.如石渠阁、麒麟阁等。同时,私人收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校书大家”.刘向与刘父子即为典型。在加上造纸术的发明。汉代收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就足以说明这种单一的文化价值观严重地遏制了我国的文化发展.导致许多珍贵的文献失传.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第三,重藏轻用的封闭式藏书活动。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推崇的始终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为学”不离“从政”,“学而优则仕”是中国教育的宗旨之所在教育逐步受科举制的支配最终走向八股化在这种“问学为求官”价值观的指引下,文化素质分级严重。文献能够流通的范围有限。此外,文献作为文化涵养的代表.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图书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利用的禁地,不许百姓染指。这种价值观也直接影响到私家收藏,以致形成一种文化垄断风气。图书典籍只能自己用,或藏之供之,进一步加剧了文献垄断。还有.一部分不识字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为了附庸风雅.而进行文献收藏活动。在他们眼中.书并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而被大量收集,只是为了体现其身份的工具。因此,他们也只是藏书而不读书

  第四,收藏了相当一部分宗教书籍。修身养性的价值观导致收藏了相当一部分的宗教书籍道家强调个体的完善自由.与儒学形成互补。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与士大夫修养身性的思想互相渗透.直接影响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这些正可以使人在书海里得到心灵的平静与协调.修身养性。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文化价值观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方向.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体现着统治者的思想.维护着统治者的利益政治上的集权专制势必带来文化上的专制.文化的专制体现在藏书活动上.就决定着藏书活动的特色.并指导着藏书活动

  2.2文献收藏活动影响文化价值观
  人的存在不仅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且是一种文化性的存在,因此.人的需要、欲望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及价值观既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相联系.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并由此构成了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意识形态。人类个体通过个体与群体和社会的互动.形成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社会关系网络在文化价值观决定文献收藏活动的同时.文献收藏活动也影响着文化价值观.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文化价值观作为社会观念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时代的冲击.打上时代的烙印。从我国的古代文献收藏活动就可以窥见当时的文化价值观。由上文可知,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因此,文献收藏活动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对文化的影响上。即对文化的繁荣发展上的促进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导致相当数量的王室所藏书籍大量流失民间.文献的流失为当时的士阶层对文献的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再加上此时的典册趋于完善.士阶层最终拥有了统治力量。同时。私人收藏文献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出现了“学在私人”.孔子即为其代表并且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学术史上的繁荣——“百家争鸣”。诸子本都是周王朝的官员。后来周朝衰微.诸侯强大,周朝王官失其官位而流落民间。这些人一边讲学,以便游说诸侯,希望可以得到诸侯的重用。学术也有此走向了民间。

  西汉官府收藏空前丰富.而且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整理。《太史公自序》:“汉兴,萧何辞律令,韩信申军法,张仓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见矣”。《三辅黄图》:“未央宫游石渠阁,萧何所造……藏人关所得秦之图籍”。可见西汉之初已注重收集文献,并建专室典藏。在此基础上出现许多“校书大家”,其中刘向《别录》、刘《七略》是第一次对战国至西汉学术文化的系统总结.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动荡时期。频繁的战争和政权的相互交替.宫廷秘史和门的文献典籍便大量散落于民间.加上私家收藏的发展,为文献的广泛利用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其中突出的表现是“私家修史”,为后代撰著了大量有价值的著作。“九品中政制”、“谱牒之学”也盛行于此。这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
隋唐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达,官府收藏达到了顶峰,并构成了完整的收藏体系.对档案典籍有特殊的保护作用。除此之外隋唐时期佛道典籍收藏出现空前的发展。从隋代开始,用官费从事写经事业。唐代寺院藏书制度日益精密,除收藏佛经外,还收藏其他类图书。如道家图书、医书等。这都为寺院藏书提供了便利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的范围.使得文化不再仅仅局限在传统文化心情的表达领域.还扩展到了对心灵的修炼方面.即出现了修身养性的价值观。

  两宋时期.虽然一直在不安定中度过.但文化学术却有空前的发展印刷术的开始与发展.学者印书更加容易。除了各朝皇帝多方寻求文献外.新编纂的书与大规模的补写.使得最主要的图书馆——崇文院藏书达八万余卷.可见其规模之大。此外.还专门设置收藏皇帝御制文献书籍的机构.各级各类机关普遍设立了保管档案文献的收藏机构这实质上是文献收藏活动、收藏方式的一种变革.以后历朝开始沿用此方式。

  元朝尽管收藏文献数量多.但是管理不善.收藏质量不高。在明代.档案收藏库房有一定的数量.有名可考的档案库就有三百多个.著名的中央档案库除皇史成外还有后湖黄册库。明代私家收藏成风.其中影口向最大的要算范钦的天一阁,这在我国的文献收藏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清代是我国文献收藏活动变革最激烈的时期。满清人关之后首先沿袭了明代的全部藏书.最初官府收藏在内阁、翰林院、国子监等地.但后来为了编纂需要。康熙、雍正时期大量收集全国各地的书籍并仿照天一阁模式修建了多处官府藏书处。《四库全书的修成标志清代官府藏书的体系建立。江南的文崇阁、文汇阁、文澜阁构成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藏书体系.是最完善、最丰富的机制清代的私家藏书也比较发达.尤其是江浙一带.私人藏书对图书馆的收藏贡献也比较大。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文献收藏活动的重藏轻用、重文轻理现象.与我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是息息相关的。文献作为文明的产物,其使命就在于流通和共享,而我国古代文化价值观却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文献信息的流通与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这一点需要我们引以为训。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开放的文化价值观.努力建造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机制.并提供能够操作的运行模式.进而让文献信息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简析中国古代文献收藏活动与文化价值观的关系】相关文章:

简析良好人际关系及职业氛围的保障11-14

教学论文:简析识字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关系11-27

简析文化营销06-10

简析“首因效应”与大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02-26

简析生命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探究12-12

简析从师生关系谈研究生培养质量03-05

简析连带责任02-28

简析成语的哲学意蕴11-26

简析大学特色的本质03-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