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生喜欢数学的一些尝试和研究
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学生只有喜欢数学,才会愿意学数学,学会数学知识,学会学习是方法,以学习数学为乐趣,从而形成“爱学—学会—会学”的良性循环。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呢?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和研究,现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做发介绍给大家,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 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酷爱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教师传授知识的呈现方式应是生动活泼、逼真有趣的,而课本上的数学知识通常是板起面孔冷漠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原人教版教材尤为明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将严谨、科学、静止的数学知识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数学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数字,干巴巴的符号,没有生命的算式和公式,而是一个生动有趣,五彩缤纷的数学乐园。
1、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知识的特点,因势利导,编制一些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先向学生讲述了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渴又饿,师父说:“八戒,你下山化缘弄点吃的来,如何?”八戒一听,抗起九尺钉耙就出发了。不一会儿,只见八戒汗淋淋的抱着一个大西瓜,边跑边喊:“西瓜来了!”孙悟空边切边说:“我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给你一份。”话音未落,谗嘴的八戒就急了,“西瓜可是俺老猪弄来的,怎么只给俺一份?”悟空称是,“那我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给你两份,怎么样?”八戒满意的笑了,孙悟空也笑了。谁的一笑才是聪明的一笑?话音刚落,同学们便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想不想证实你的想法,利用你手中的学具,研究一下。”只见他们又画又剪。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了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二相等的道理,无须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结论。这样,新颖有趣的故事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跃跃欲试地开始了新知识的探索,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在学生面前变的有情有趣,动手实践中体会了知识的内涵。
2、把游戏、比赛活动引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把游戏、比赛活动引入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从而达到玩中学,学中乐的目的。教学“平均数”时,我为学生组织了一场拍球比赛,我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队,并由他们给自己的队伍取个响亮的名字,一听说给自己的队伍取名字,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出计献策……“老师我们队叫飞虎队。”“我们叫飞龙队”接着我让两队分别选出四名代表上台参加比赛。“首先,要听清比赛规则:每队两个球,两个代表拍球,其他两个代表做另一队的裁判,比完一轮后交换角色再比,其余的同学做你们队的拉拉队。好,限时5秒钟,开始!”比赛在激烈地进行着,教室内沸腾了,这哪是上课,显然一个比赛场……比赛结束后,老师统计比赛结果:
飞龙队:21个 16个 20个 14个
飞虎队:18个 19个 33个 18个
这时我问:“究竟哪个队拍球的水平高,谁是今天的冠军?”只见他们有观察着,思考着,有的迫不及待的拿起笔计算着……“飞虎队是冠军!”一生喊道。“哦?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惊奇的问。“我是算的两队的总数,飞虎队一共拍了88个,而飞龙队只拍了71个,所以飞虎队是冠军。”经反馈,其他学生也都表示赞同。这时我在飞龙队前面贴了一个冠军牌,在飞虎队前贴了一个亚军牌。“看同学们比的这么激烈,我也按捺不住想参加比赛了,我5秒钟能拍20个球,想加入飞虎队。”说着我在飞虎队的后面写上20个。“这样飞虎队就一共拍了91个球,那冠、亚军的位置也该换过来了。”说着我试图揭下标志牌。“不行,老师这样比不公平!两队的人数不相等。”“那怎样决定比赛的结果呢?”我问。学生又一次陷入沉思……“自己想一想,有了想法后再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经小组讨论,结果一致认为应先算出两队平均每人拍了几个球,再进行比较。飞虎队每人拍了22个,飞龙队平均每人拍了18.2个,结果飞虎队仍然是冠军。“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即使在参加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也能使比赛进入公平状态。上面我们所求的两个数就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平均数,谁能结合这个例子说说什么叫平均数?怎样求几个数的平均数?”……
这样,将教学活动设计成一场拍球比赛,赋予数学知识以活动色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比赛的结果”是每个学生所关注的,当学生用算总数的方法决定比赛结果时,我故意设疑,亲自加入到活动中去,使比赛陷入不公平状态,这就迫使学生想出公平的评比方法,为平均数的引入做好了铺垫。这样不仅使学生创造性的掌握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在体验参与,体验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
3、创设争辩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
“争辩”是促使学生思想交锋、思维碰撞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争辩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的理解、掌握有关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对吗?”话音刚落,同学们都举起了自己的小手,信心十足的等待着老师的提问。经举手表决,结果有的认为对有的认为错。“那么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用充足的理由来说服对方,哪方能在这对与错的争辩中取胜,谁就是今天的赢家!”只见他们有的急于打开课本寻求支持,有的则三五成群的讨论起来……一场激烈的争辩即将开始。我走下讲台,巡视了一下学生的讨论情况,说:“好了,下面每方推选一名代表,来用充足的理由驳倒对方。”这时,正方代表拿着课本理直气壮地走上讲台,说:“你们仔细看看,这个平行四边形是怎么形成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不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是”。“既然是,那为什么不对?”这时反方代表也不甘示弱,手里拿着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纸片,快步走上讲台,举起手中的小平行四边形纸片问:“这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是”说着另一只手又拿起三角板(教具)问:“这是不是三角形?”“是”“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吗?”“显然,三角形的面积要比平行四边形大的多,进行到这里,这次辩论的结果已不言而喻了,正方的同学不好意思的举起了双手“我们投降了。”我微笑着走上讲台:“你们高水平的辩论真比大学生的辩论会还要精彩!祝贺你们,今天的赢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接着,有走向刚刚败下阵来的一方:“同时,也要谢谢你们,正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次这么有意义的争论,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孩子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时,一个淘气鬼站起来喊道:“你们现在别得意,下次我们一定胜过你们!”同学们都笑了,我也笑了,说:“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有时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有时却不是,那到底什么时候三角形的面积才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呢?”讨论又一次推向高潮,不一会,正方代表大声说:“这个,我知道。”说着又拿起课本,指着刚才那个图说:“像这样,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才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时,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不止是等底等高时,只要它们底和高的乘积相等,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在除以二。”教室了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为孩子们出色的表现所感动。
4、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诱发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引导学生把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己对问题独到的见解,或在学习中总结的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老师在批阅时予以排解与疏导,解释与纠正,鼓励与赏识。这样不仅可以排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学习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有个学生的日记是这样写的:我们村是“黄金梨”的种植基地,今年由于梨树逐渐长大,根系要扩展,果农伯伯打算将原来一行50棵树的株距由4米改为7米,爸爸问:“你能帮果农伯伯算一算至少有几棵梨树不需要移动吗?”我想,不需移动的梨树距起点的距离应该既是4米的倍数,又是7米的倍数,即4和7的公倍数。所以我们应先求出4和7的最小公倍数4×7=28(米)再求总长度里有多少个28米,即:(50—1)×4÷28=7(棵)也就是至少有7棵不需要移动。我算完后,急忙拿给爸爸看,爸爸看了摇了摇头:“你想一想,我们种庄稼或栽树时,一般都从哪里开始栽。”我恍然大悟,对,我们通常从地头也就是起点0米处开始栽,地头上的那一棵也不需移动,所以应该是7+1=8棵不需要移动。看来,生活经验在数学中还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仅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而且要借助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习数学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有用!
5、在班内开展“争做明星”的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我将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改为“群星荟萃”,内设进步小红星,小小智慧星,小小数学家,遵守纪律小红星,三好学生,模范干部等,动员全体学生争做班上的明星,学习比以往进步的当选为“进步小红星”,课堂上提出有创意的问题,发表独特见解的当选为小小智慧星;数学学的特别棒的当选为“小小数学家”,书写特别出色的当选为“小小书法家”等,凡当选为明星的,将其照片及个人简介贴在栏内,学生会倍感自豪。由于本栏目是一个流动性的栏目,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随时加以更换,许多学生为争做明星,保住自己在上面的位置,积极学习,学习兴趣浓厚,全班形成了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
二、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数学
学生只有听懂数学,学会数学,才会喜欢数学。每个人在求知道路上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对一个小学生来讲,上课听不懂,学不会,还必须坐在那里强迫着听,强迫着学,又不能乱动,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种现象。他们或许眼睛呆呆地盯着老师和黑板,脑子却一片空白;或许自己在那里摆弄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许我行我素,对课堂上的一切都置之不理。如何让这些学困生喜欢数学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让他们听懂数学,学会数学。
我班的李铃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上课时眼睛总是呆呆的盯着黑板显得有些呆滞,或许是听不懂,或许是听腻了,正在走神。每次作业不是不交就是多半做错。当我首次走近她时,不管你怎么问她就是默默无语。我推心置腹地说:“没事,有什么困难直说就行,老师会帮助你的。”“老师,俺听不懂,您批评我吧。”我抚摩着她的头:“傻孩子,老师不是来批评你的,而是来帮助你的,说吧,哪里听不懂,我给你讲讲。”一个简单的算理,一连讲了五遍她才听懂。就这样,我经常在课前或课后为她补课,帮助她弥补知识的欠缺,并及时鼓励她的点滴进步。经过一周的“私下交易”我们彼此有新的认识,心与心的距离也拉近了,有时她还主动向我求助,与我聊天。一次,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前,我尝试让她解答“12—9”,她竟自己想出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们都高兴极了。“上课时,你能把你解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吗?”她愉快的答应了。课堂上她流利而准确地讲述了12—9的计算方法,全班同学都向她投来异样的目光,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与鼓励下,她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重新找回了自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李铃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了,不懂的问题还经常向老师同学请教,慢慢地她呆滞的目光变的灵活了,紧缩的眉头开始舒展了,她开始听懂数学,喜欢数学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王明是我今年接班遇到的一个典型的双差生,他以前的老师告诉我:“这孩子软硬不吃,不管您用什么办法,都拿他没折”。果然不出所料,来了没几天,就施展了他的威力——凡是作业,一概拒做,拒交,而且上课爱做小动作,弄得“四邻八家”不安生。没办法,只好先把他调到一个角落里,可每次看到他沉默地独处一角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于是,我开动脑筋,使出浑身的招数,诱导法、激励法、批评法、鼓励法……然而,这个王明,真可谓是“刀枪不入”,不管你用什么良机妙策,他绝不出规……就是不做,不听。连家长都说:“别管他了,由他去吧。”可孩子的人生刚刚起步,我决不能让他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最后,我采用了最慢的方法“与他交朋友”,一次我找到他,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最后,推心置腹地对他说:“今后,咱们交个朋友,好不好?”他十分高兴:“那还可以,我就是不愿写作业,一写作业我就烦”“好,既然是朋友,我一定帮忙,不要求你全部做完,每次只让你做一道题,你可要讲义气,一定要完成呀!”他非常高兴地答应了,第一次,他就做对了,我在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来了句短评“你真棒!”,第二天,她上课小动作少了,也开始专心听讲了。第二次,第三次……也都如约而至,一周后,我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他:“同学们,咱班杀出了一个英雄,一直不做作业的同学,现在一周的作业,没错一道题,这真了不起,他就是咱班的王明同学,大家掌声鼓励他上台!”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下,他兴奋异常,神采飞扬,抬头挺胸,阔步向前。课下,他主动要求“老师,再加几道题,我也能完成”,于是趁热打铁,逐步把题加到2道,3道……历时一个月的时间,现在他终于变成了一个和其他同学一样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学生,有的由于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进度;有的由于基础差,以前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学习新知识时感到吃力;有的脑子虽聪明但上课不认真听讲,上课走神做小动作,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的由于生活背景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等原因,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教师应以满怀爱心的去关心、爱护这部分学生,认真分析他们后进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学数学,有信心学好数学。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学生喜欢数学的一些尝试和研究】相关文章:
矿区初中数学创新研究05-30
论教育现象学研究和教育叙事研究比较08-22
管桩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分析论文05-15
初中数学课件设计与应用研究05-23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论文05-01
液化天然气的加工和储存问题研究论文04-25
试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尝试08-10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几点尝试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