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违约行为理论

时间:2022-11-15 00:03:3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小企业信贷违约行为理论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贷 违约 理论综迷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贷违约率偏高。为找到中小企业信贷违约率居高不下的理论根源,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汇总、整理了众多学者的观点,以期为进一步探究中小企业违约行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理论参考。

    中小企业己经成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并以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目前,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有助于扩大自身的收益来源渠道、降低信贷集中度。

    据调查,仅12%的中小企业不存在资金问题,而高达80%的中小企业发展受制于资金匾乏,其中达到严重匾乏程度的为20%  (黄志豪,2006)。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信贷市场风险偏高场。一方面,中小企业信贷违约率总体高于大型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和担保,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着更高的违约损失率。对于中小企业信贷违约率偏高的理论基础,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企业失信行为理论、企业信贷违约行为实证研究。

    一、企业失信行为理论综述

    企业失信行为的主要理论研究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企业失信行为归于信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Stiglitz&Weiss, 1981);二是将其归于因信贷双方博弈的动态不一致性造成的银行信贷的预算软约束  (Dewartripont&Maskin, 1994, 1995;等等);三是从财务角度,将其归于因受信方经营失败导致资不抵债而无法履行信贷合约,Merton模型是其代表。也有学者认为,引起信用风险的违约行为,可根据借款人违约原因和动机,区分为被动违约和主动违约(Ray, 1998)。

    1、信息不对称与信贷违约

    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论述了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或者一方信息的不完全性对于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从80年代起,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在信贷市场的分析和应用,使这一理论的作用充分展示出来。较经典的文献是斯蒂格利茨(J. E. stiglitz)和韦易斯(A. weiss)在1981年发表的《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一文,从贷款利率和担保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了非对称信息信贷市场的特征,说明了非对称信息对信贷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论。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易双方中任何一方都未获得完全清楚的信息;二是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有关信息;三是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用方面的地位都是比较清楚的。在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于企业必须借助外部融资才能获得发展之时。信息不对称按发生的时间划分可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剧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严重程度,二是融资制度的缺损使信息不对称问题难以获得相应的解决机制,从而使经济行为当事人获得信息的成本增大,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高正平,2004)。St1g11tZ&Weiss  (1981)指出在借贷市场上,企业通常在借款人的还贷意愿、还贷能力、项目风险等方面的信息远比银行完备、准确,因为这些信息对银行而言,有许多是不可观察的,而且高风险的借款人为了获得贷款会极力模仿低风险的借款人。从银行与企业双方的信息结构看,在我国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既存在事前的非对称信息,又存在事后的非对称信息,分别导致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隐藏知识的行为,当合约的一方不知道合约另一方某些有关的特征时,就存在隐藏知识的行为。在银行和企业签订合约时,企业比银行拥有更多有关投资项目、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企业就有可能隐藏知识,诱使银行与之签订不合理合约,将风险推向银行甚至直接违约。道德风险是隐藏行动的问题,合约人行动后果可观察,而行动本身不可观察。如何克服道德风险是和激励相容问题联系起来的,满足激励相容条件的合约可以激励己经获得贷款的借款者向贷款人报告项目真实的事后状态,借款人没有动机选择报告虚假信息或不按照合约规定使用资金。我国对贷款利率的限制和高额的事后清查成本使得设计激励相容的合约变得十分困难。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企业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的倾向,即为了获得更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可能故意隐瞒某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甚至制造虚假信息,或者不完全按借款合同中规定的去履约,而是见机行事,擅自改变借款用途,力图获得超额利润或不能获得超额利润时就逃债,不良债权由此产生。

    2、软预算约束与信贷违约

    软预算约束,最早是由(Kornai, 1979; 1980)提出的。它最先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国有企业在发生亏损后,政府或其贷款人对其进行救助的现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三种约束:资源约束、需求约束和预算约束。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是资源约束型体制,而古典资本主义经济为需求约束型体制。如果企业必须最终从销售收入中弥补其各种支出,那么企业的预算约束就是硬性的。企业发生亏损,没有偿债能力,企业就倒闭。这适用于古典资本主义企业。而对传统社会主义企业而言,企业的约束是软的。衡量预算约束是软的还是硬的,主要有两个尺度:一是企业的寿命。在硬预算约束体制下,是否盈利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的倒闭率高。而在软预算约束的体制下,企业长生不老,企业的寿命是有保证的。
   现有文献关于软预算约束形成的原因可归结为:事后再融资的收益超过清算的收益(Kornai, 1980; Dewatripont&Maskin, 1995);由于企业间密切的交易债务联系联系导致清算成本过高<Peroti, 1993);由于可替代项目质量低下迫使企业被迫选择提供再融资(Erik Berglof, 1997):债务有限责任所诱发的激励(Stiglitz, 1994)。Kornai (1998)则进一步把现有文献对软预算约束现象的解释分为内生论和外生论两种。D-M模型从新的视角,内生化地揭示了软预算约束产生的一般规律。(Dewatripont和Maskin1995)认为,软预算约束出现的根源在于沉没成本的存在破坏了银行对企业的投资项目进行清算的威胁有效性,不可避免地,最终银行将选择对项目再贷款而非进行清算。(Shleifer, 1994)指出政府可能会提供资金(或者强迫银行提供资金)补贴企业,以换取企业帮助政府实现其诸如创造就业机会等非经济目标。软预算约束内生论则把软预算约束看作是产生于信息不对称的激励动态不一致内生现象,政府或债权人之所以愿意为一个无效率、未完成的项目再融资是因为再融资的所得超过再融资的成本。(Dewatripont&Maskin, 1995)相信,代理人之所以可能存在软预算约束是因为沉淀成本的存在使得委托人事后最优选择是救助而非清算。Dewatripon七&Maskin还进一步探讨了信贷集中度对于委托人(银行)事前清算承诺置信水平的影响。Berglof&Roland等人沿着D-M的思路作了大量工作,(ErikBerglof, 1998)则把软预算约束现象归结为委托人清算威胁不可置信问题。在他看来,Kornai所谓的政府“父爱”主义以及政治目标和Dewatripont and Maskin所谓的动态不一致只是因为使政府或银行对企业清算威胁不可置信才导致企业预算约束的软化。我国政府的决策不仅考虑到经济利益,还要关注社会政治利益(Shleifer A1, Vishny R.,1994),如政府的长期合法执政政府的政绩与声誉、政治家的当选与升迁、社会的稳定、工人的就业、社会公共产品的供应、社会福利水平等。因此,作为全能政府的中国各级政府,既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又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对政府(或政府控制下的国有银行)的投资与再投资的收益与成本进行权衡。尽管对某项投资就经济上的考虑是不划算的,但若从政治上考虑,则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政治利益。我国政府将社会政治利益纳入投资的目标函数后,即使对于在经济上亏损的投资,政府也可能会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通过各种方式诱使银行对项目进行贷款和再融款,这样,就会出现企业违约和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

    3、企业价值理论与信贷违约

    企业价值是企业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普通员工、政府等)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显然,企业的价值越高,企业给予其利益相关者回报的能力就越高。

    企业价值模型假定当企业价值低于某一预设值时企业将不会履行信贷合约,并假定企业价值为一连续随机过程。这样,企业信贷违约时间就成为可预测的停时,给定企业价值随机过程的类型以及违约的分布函数,就可以在各个时点测算出未来违约概率。(Merton, 1974)结构方法模型中的信贷违约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信贷对象(公司)的基础结构动态变化的函数。在结构型方法中,信贷违约概率被赋予显著的经济含义。Merton模型假定受信企业资产市场价值为几何布朗运动  (GBM),当企业价值低于企业负债的账面值时,企业将不会履行信贷合约。由此,企业违约概率等于企业价值低于企业负债的账面值的概率。由于企业价值通常难以观测,Merton将企业价值与可观测的企业市值联系起来,将企业价值波动与企业股权收益联系起来。Merton模型中,企业违约仅发生在信贷合约到期日,合约存活期间不存在违约行为。BLACK和COX对此假设进行了松弛,假定一旦企业价值低于某一指定值企业,不论合约是否到期,企业将不会履行合约。显然,BLACK和COX的假设更为贴近现实。Schonbucher以及Zhou则将企业信贷违约行为与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联系起来,假定企业现金流入而非企业价值为随机过程,视企业价值为企业净现金流入的贴现值。

    二、企业信贷违约行为实证研究

    研究银行信贷违约风险的经验研究十分丰富,例如,Dermine and Carvalho (2006)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银行贷款研究违约风险的计算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参数:单笔贷款或贷款池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不同类违约风险之间的关联度。Dermine and Carvalho研究了银行贷款的违约损失,关键指标是贷款的回收率(loan recovery rate)。他们给出了违约事件和贷款回收率的准确定义,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任何一片违约风险的经验研究都包括以下两个内容:什么是违约时间的标准,用什么方法计量违约贷款的回收率。

    现有企业信贷违约预测模型分为结构模型和经验模型两大类。企业信贷违约结构模型,如Merton模型是目前商业上应用最广泛的企业信贷违约结构模型、(Fisher-Heinke-Zechner,1989)模型、(Leland, 1994)模型,均以假设“当资产价值相对于其负债低于某一水平时,企业将选择违约”为理论基础,并假定企业资产价值变化为几何布朗过程(SDM)。在SDMs框架下,企业违约的条件概率决定于其违约距离DD (distantto default),即取决于企业资产市场价值或者预期价值与企业负债账面价值。

    迄今为止,企业违约经验模型己历经三代。第一代企业违约经验模型的代表性工作包括(Beaver. 1966)、(Beaver,1968a)、(Beaver, 1968b)和(Altman, 1968)。第一代经验模型普遍采用判别分析法建模,所采用的解释变量既包括企业自身属性特征变量,也包括外部环境特征变量:既有time-invariant变量,也有time-variant变量。第二代经验模型为质量反映模型,包括logit和probit模型。其代表是Ohlson提出的year-ahead "0-score”违约预测模型。第三代经验模型基本为存活模型。存活模型是分析某时间发生前持续时间的分析,其被解释变量就是时间发生前的持续时间。LEE等首次提出了Weibull分布持续模型,他们比较持续模型与logit模型预测发行人破产的精确度后发现,前者较之后者更有效率。McDonald等则引入time variant变量分析高收益债券和期权违约问题。Shumway采用离散时间涉险模型(discrete-time hazardmodel)引入time-variant变量对企业破产进行了分析,指出计算上存活分析基本等价于多阶段logit模型。在模型技术方面,常用的模型方法包括存活分析、判别分析、神经网络、Logistic回归和数学规划等。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信贷违约行为理论】相关文章:

谈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08-19

谈追溯言语行为理论08-03

初探间接言语行为理论08-03

以“联”行事—对联与言语行为理论08-02

谈言语行为理论新认识08-02

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看08-03

公示公信力制度与物权行为理论08-04

从交往行为理论出发谈素质教育08-02

论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创新08-03

谈我国应承认物权行为理论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