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用模式探索

时间:2022-11-15 00:14:2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语用模式探索

  论文摘要:目前翻译教学由于忽视语言的语用纬度,往往导致学生的翻译虽然语法正确,语篇层面上有衔接和连贯意识,但却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言语功能,造成误译。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翻译教学的语义——语用模式,引导学生将翻译置于语义——语用纬度,较好地传达原文的真正意图,从而避免误译。

论语用模式探索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翻译教学;误译;言语行为理论;语义一语用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前些年相比总体有所提高。比如,我校大一学生四级考试一次性及格率已经达到了90.3%。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催生了大学翻译课程和翻译专业的繁荣。目前翻译课程由原来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发展到全校本科生的选修课及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必修课。翻译专业也建立起了由本科翻译系到硕士翻译研究方向和翻译学博士学位较完备的学科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又批准设立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这是翻译学学科建设所取得的又一成果。但我们也看到翻译学科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2005年下半年,《光明日报》以“构建与世界的通道”为主题,对劣质翻译问题展开了系列讨论。2006年5月31日,针对CASIO杯全国翻译竞赛一等奖空缺,二等奖被外籍选手摘得,《解放日报》撰文评论“懂英语的不少,好翻译却不多”,认为合格的翻译人才太匮乏,文中援引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谈峥的话:“翻译不是机械的语言转换。”言下之意选手们只是拘泥于语言的概念意义和句法结构,而不能传达原文的真正含义。翻译中涉及的因素很多,单靠两种文字问的字面转换是不可能做好翻译的。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刻不容缓。翻译人才的培养要靠翻译教学,而翻译教学的现状很值得我们深思。

  二、翻译教学现状

  语义是翻译的核心,不管何种翻译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语义展开的。据我们观察,目前存在两种翻译教学模式,即注重微观翻译技巧的语义一句法模式和基于西方语篇语言学理论的语义一语篇模式。

  1语义一句法模式
  受语法翻译法这一外语教学方法的影响,传统的翻译教学注重语法的组合分析和两种语言的句法对比,我们可以称之为语义一句法模式。这种翻译教学以语法为切入点,采取的是知识点+例句+单句练习的模式。教师使用的往往是以讲翻译技巧为主的教材,较典型的是张培基等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和吕瑞昌等编著的《汉英翻译教程》。所传授的翻译技巧多为实践经验的总结,在词汇层面上如省略、增添、重复、词性转译、颠倒,句子层面上如句型的变换、肯定与否定、分与合、各种从句的移植与替换等,几乎不涉及语篇。“张培基等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和吕瑞昌等编著的《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作为全国统编教材一直沿用至今。”(文军、俞森林,2002:98)这两本书都遵循着由词到句的语法体例,讲述的是一种转换技巧。“目前仍然有80%以上的学校仍然在使用80年代编写的这套统编教材。”(同上:99)而近几年新出版的一些翻译教材几乎都是上述教材体例的翻版,只不过改换了例句而已。

  这些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翻译技巧对翻译教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尤其对于英汉双语基础较差、初接触翻译的学生。通过这种技巧性的训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翻译形成初步的认识,打下翻译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正如王宗炎(1998:48)所说:“通过翻译提高语言能力,又通过语言练习提高翻译能力。”这种翻译教学基本上等同于让·德利尔(JeanDelisle)(1988)所说的教学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要点,提高语言水平。因此,语义一句法模式属于较低层次的翻译教学。但注重翻译技巧讲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这种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翻译技巧有很大的局限性,对翻译问题不具普遍意义。学生学习过每一个翻译技巧后,对针对该类型技巧精心设计的单句练习能够使用该技巧进行处理,但一旦换成另外一种类型的句子或者语篇,所学的技巧就派不上用场,常常感觉束手无策。这导致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翻译出来的句子往往语法正确,但语义或语用功能表达不准确。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2语义一语篇模式
  上世纪80年代起,西方的语篇语言学研究成果被引进到翻译研究中,我们称之为语义一语篇模式。以语篇语言学为基础,在我国较有影响的译论有奈达(Nida)的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t)翻译原则及哈蒂姆(Hatim)和梅森(Mason)的语篇分析(discourseanalysis)理论。这期间出版的教材如柯平的《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和陈宏薇的《新实用汉译英教程》都体现了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原则,李运兴的《语篇翻译引论》则是将语篇分析用于翻译研究的一部专著。后者把翻译和翻译研究的视角从以句子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到重视语篇整体的翻译模式上。

  语篇语言学把语言研究的重心从句子转向语篇,这对翻译和翻译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把以句子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到重视语篇整体的翻译模式。语义一语篇模式克服了语义一句法模式只在字词句内打转的弊端,从宏观的语篇角度考虑翻译策略,从衔接和连贯的层面上来操纵译文,开阔了翻译视野。但此模式也存在问题。基于语篇语言学的翻译模式关注的是较大的语言单位,虽然注重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却忽视了语篇的语用功能。虽然“翻译就是翻译意义(Translationistranslatingmeaning.)”(Ni—da,1982:5),但对意义的理解除了具备语言知识外,还有赖于译者的语用知识。只具备语言知识不足以完成语篇翻译。因此,语义一语篇模式在翻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还较小。

  语义一语篇模式出现后,以翻译技巧为中心的传统翻译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冷落,大有理论压倒实践之势。近几年,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对翻译理论的探讨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漫谈经验式翻译技巧类的文章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尹衍桐(2001)认为,翻译课应该把树立学生的语篇翻译观作为中心任务。杨雪燕(2003)则为,要把语篇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引入翻译教学。穆雷(2004)坚持认为,翻译教学绝对离不开翻译理论。王琼(2004)指出,在翻译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语篇衔接意识。穆婷(2006)认为,语篇意识会将翻译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丛滋杭(2007)认为,翻译教学有赖于翻译理论的指导,翻译人才的培养有赖于翻译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发展。

  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王占斌(2005)对天津市十多所院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76%的学生认为翻译理论没有用或翻译没有理论。专家、学者几乎一致认为,当代译论流派优于传统的翻译教学,为什么在学生那里却行不通呢?我们认为,目前的翻译理论还不能较好地解决翻译教学的实际问题,或者理论研究还不能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理论不能很好地贯彻到翻译教学当中,从而造成“73.33%的学生对教学方法表示不满,62.66%的学生对翻译课的效果表示不满”(王占斌,2005:33),从事翻译活动时还是感觉捉襟见肘,造成一些自己意识不到的语用错误。我们在翻译教学中发现,学生翻译实践中最大的问题出在语义翻译不准确和没有语用意识。注重微观翻译技巧的语义一句法模式只能解决脱离上下文的字词翻译问题,注重较大翻译单位的语义一语篇模式同样还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翻译教学的现状。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责任对此进行反思,积极探索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具备真正翻译能力的翻译人才。

  三、翻译教学的语义一语用模式

  上述两种模式只关注语法或语篇衔接规则的运用,没有考虑语用纬度,这是最大的缺憾。翻译中的语言问题都是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即言语。言语行为是动态的,有语境变化的空间,不可能缺少语用纬度。只考虑语法或语篇的完整不能保证交往的适当性和合理性,没有语用纬度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翻译教学就可以克服上述两种模式给翻译教学留下的缺憾,即从语义一语法、语义一语篇模式转向语义一语用模式。

  “言语行为(speechact)”这一术语源自对日常语言的哲学研究,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1962)提出,并由美国语言哲学家舍尔(Searle)进一步系统发展。舍尔(Searle,1969:30)认为,言语行为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命题内容,即概念内容、核心(nucleus)、行为关涉的对象、行为的所指、命题实现的概念功能、字面意义,即语义;二是施为性语力,即说话者赋予行为的交际值,试图让行为表达言语的功能、语篇的意图。言语行为既关注语义又关注语用,可以较好地解决实际使用中的语言问题。

  传统的翻译观认为,句子是最小的意义单位,但在言语行为理论看来,一个没有具体语境的句子只是结构完整的表达,只能体现人们对语法规则的正确使用,不能确定其意义。在人们的实际交际中,使用语言的目的是以言行事(dothingswithwords),因此,只有言语行为才是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哈蒂姆和梅森(Hatim&Mason,2001)指出:“言语行为这一概念的价值在于,通过把意想的或已经成就的行为的观念结合到话语的意义中去,我们实际上是在调整翻译对等判断的标准;对等不但要体现在命题内容上,还要体现在施为性语力方面。”也就是说,翻译时我们不仅要重视语义问题,更要重视语言的语用问题。言语行为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表现形式是有差别的,在翻译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注意这种差别。首先,要在源语中识别出各种言语行为功能的语言形式,理解它们所表现的真正意图和含义;其次,在目的语中要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意图或含义。

  这就需要在目的语中选择相对应的言语行为功能的表达形式,而不能一律照原文的概念意义直译。语法正确的翻译不一定是正确的翻译,准确的翻译应该能够体现原文的功能,传达原文的真正意图。例如:
  (1)拿起笔来,写封家信吧,偶而撒个娇也无妨。
  Let,s take up ourpensandwritetothemof-ten.Occasionallywemighteven talk tothem like spoiltchildren.
  “拿起笔来”不宜译作takeupyourpens,这样的译法虽然句法正确,但却含有高人一等、发号施令的语气,与原文的施为性语力,即语用功能不一致。因此,在译文中译者要拉近和读者的关系,译为let’Stakeupourpens,从而达到和原文一致的语用效果。
  (2)——给我倒杯水,少放点茶叶。
  ——把梳子给我,我想梳梳头。
  ——咱们没带鞋油,你上街跑一趟吧。
  ——给我找双袜子,要天蓝色的那双。
  “P—le—asegivemeacupofwater,withjustafew tealeaves.’’
  “—Ple—ase passme the comb,1wantto do myhair.”
  “W e forgotto bring along any shoe polish.goandbuyonetube?”
  “—Ple—ase ifnd a pairofsocksfor me.1wantthesky—blue one.’’
  上例是妻子与丈夫之间的对话,妻子深得丈夫的宠爱,大事、小事都由丈夫包办。在英语文化中,thankyou,please,excuseme等礼貌用语使用得很频繁,即便是亲人、熟人间也是不厌其烦地使用。中国人正相反,亲人、熟人间很少用“谢”、“请”等礼貌用语。翻译时要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译人语中添加适当的礼貌用语,这样译文在译人语文化中更具生命力。

  除口语语篇外,书面语篇也是一种言语行为,同样也会产生施为性语力。哈蒂姆和梅森认为(Hatim&Mason,2001):“尽管言语行为理论所探讨的对象是话语的口头表达形式,可是研究中所发现的现象显然同样适用于书面语语篇。……语篇的意义一经解码,若将此看作是在语篇作者与语篇接受者之间协调而至的某种东西,而不是独立于人类的加工活动之外的静态实体,那么我们相信,这种观点对于理解翻译工作、翻译教学以及评价译作至为关键。”在语篇翻译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宏观上确定原文语篇的主导施为性语力,然后再正确判断语篇中各句的施为性语力。翻译时要协调好语篇的主导施为性语力和各句施为性语力之间的关系。例如:
(3)DidDr.Dugdateintendtoimplythatthesuperiorityofbreast——feeding had notbeen ade·quatelydemonstrated9.(a)Ifso,heshouldthinkaboutitagain.(b)Itisclearlysuperiorinallset—tings,notjustofrbabiesintheThirdWorldofrwhom theWHOcodewasintended.(C)Althoughthe reasonsare complex,deaths and a vairety ofnonfatalillnesses(notjustdiarrhea)aremuchless~equentamong breast—·fed ifnantseven inindustiralnations.(d)Ihavecompiledabibliog-raphy of the accumulation evidence,which Ishould be happy to send to anyone who requestsit.(e)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这个语篇的宏观施为性语力和各句的施为性语力。从总体上看,原文整个语篇的言语行为是表达作者对达格代尔医生所持观点的态度。句a为表达类言语行为,作者对该医生的隐含批判持一种情感态度。句b是指令类言语行为,作者实际上是要求医生做某事。句C和d是表达类言语行为,句中存在评价性话语成分clearly和muchless,这两个成分传递了作者的观点。句e由一个阐述类言语行为(Ihavecomplied…)和一个承诺类言语行为(whichIshouldbe…)组成。

  这五个句子都是为支持作者的态度而服务的。整个语篇的叙述顺序为表达对医生观点的批判态度(以言行事)——列出作为批判论据的事实(以言指事)——向人们推荐书目以让人们接受自己的观点(以言成事)。经过教师的引导、分析,学生把握住了原文的宏观施为性语力各句的施为性语力,在翻译时就会有意识地在译文中做到各层次的施为性语力的对等,得出如下译文。

  达格代尔医生的潜台词是不是想表明,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证明?如果是这样,那他应该再做一番考虑。母乳喂养在所有情况下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这不仅仅对第三世界的婴儿是如此,尽管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就是针对这些孩子的。虽然原因复杂,但是死亡情况以及各种各样非致命的疾病(不仅仅是腹泻)在由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就并不多见,即便在工业国家也是如此。我已经将历年来的佐证材料汇编成册,若有人需要,我很高兴奉送。

  这则译文从总体上传达了原文语篇的主导施为性语力,反映了整个语篇的基本格调,使译文读者获得了和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译文中的各句除传达原文中对应各句的概念意义外,也都传达了各句的施为性语力,是成功的翻译。

  四、结语

  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翻译教学,采用语义一语用模式可以摆脱“只见其文,不识其意”的误译,较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图。这种翻译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相对较高,如果学生的基础语法知识欠缺,接受起来可能较困难。但令我们欣喜的是,随着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各高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我们认为,以言语行为理论构建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培养更多合格的翻译人才。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语用模式探索】相关文章:

论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08-03

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索论文06-19

谈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08-16

探索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04-30

试论高校交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及其功能06-10

浅析环境地质学的特色教学模式探索08-04

网红模式引入高等教育中的探索论文06-25

论高校师资培训模式的创新发展08-18

初中英语“设境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08-30

论自主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选项教学中的应用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