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矛盾”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创作中是占有中心地位的。老舍说过,只有凭空给世界增加了几个不朽的人物,才叫做创造。因此,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红楼梦》之所以能取得世界公认的成就,也是与它塑造了众多不朽的人物分不开的。《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而其中一个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手法——通过“矛盾”来塑造人物——则是曹雪芹的独创。虽然这种通过“矛盾”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时是和其它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交融在一起的(比如和对比手法等),容易混淆于其它手法之中而不易辨别,但只要细加分辨,还是能看出它有别于其它手法的独特之处及其所起的具体作用。
一、通过“矛盾”塑造次要人物形象。
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虽是次要的,但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次要人物也就无所谓主要人物。《红楼梦》中单是有名字或绰号的就写了几百个人物,而除了主要人物以外,许多次要人物也都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究其原因,是与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创作手法分不开的。曹雪芹塑造次要人物的手法之一就是写其一点而略及其余和不及其余,而这一“点”也就是能够揭示人物本质特征的一点,“矛盾”在其中则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矛盾”对人物本质特点的揭示使人物的性格更加显豁,形象更为生动、鲜明。比如第二回对于冷子兴这一人物的刻画,作者就抓住了这一人物作为古董商人的本质特点,并通过“矛盾”加以强化,使冷子兴这一形象的特点更加突显出来。当贾雨村和冷子兴在村肆中不期而遇时,“二人闲谈漫饮”,冷子兴把贾府说成是贾雨村的同宗。同姓者多了,难道都是 “同宗一族”吗?冷子兴显然是在有意借此抬高贾雨村的身份,不乏奉承之意。他那种会说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油滑特点已充分显现出来。而贾雨村也就顺杆往上爬,说自己与荣国府一支“却是同谱”。仅这简短的一段对话就刻画了两个人物的形象。而对于冷子兴,作者接下来又通过“矛盾”对他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渲染。当他说到贾政的子女时,又说:“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本没有什么可奇的,这里已可看出冷子兴惯于夸张,但奇就奇在次年生的公子是衔玉而生。若仅止于此,也还看不出这里对冷子兴的性格有何刻画、渲染,关键在于冷子兴所说的与后文具体交代的元春与宝玉的年龄关系相矛盾。这种“矛盾”正是曹雪芹刻画、塑造冷子兴形象的十分重要的一笔,也是十分传神的一笔,它对刻画、塑造冷子兴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来,宝玉和元春是相差十几岁的,并不是生元春的次年又生了宝玉,“次年”云云只是冷子兴的酒后之言,是“冷子兴的胡吹乱说,卖弄他与贾府如何熟悉,所以胡吹一气”。作者正是通过这种矛盾,将冷子兴这个商人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再比如第五回,宝玉在秦氏房间里睡觉前秦氏吩咐小丫鬟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而宝玉睡了一觉后秦氏仍在吩咐小丫鬟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的“矛盾”,就是作者对秦氏本质特点的一次渲染。作者正是抓住了最足以反映人物性格中最突出特点的因素,通过“矛盾”,以极为节省的笔墨刻画了秦氏这个“极妥当的”少妇的“心细,心又重”、“思虑太过”的性格特点,从而为秦氏后来“忧虑伤脾”的病源埋下了伏笔。并且,通过这一“矛盾”也将秦氏之所以能成为贾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行事又温柔和平”的性格因素给揭示了出来。所以,此处可以说达到了以极为简练的笔墨却收到了多重艺术效果的目的。
通过“矛盾”刻画、塑造次要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虽然用得不多,但却是曹雪芹对于塑造人物形象之手法的一种尝试,是一种独创。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如果不通过“矛盾”,而要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内涵,是要多费不少笔墨的,而且也使行文表达缺少了含蓄、空灵之美。
二、“矛盾”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辅助、衬托作用。
“矛盾”在《红楼梦》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不仅具有塑造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辅助、衬托作用。这种作用虽不如前者表现得明显,但我们仍能看出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是起着一定作用的。例如第五十四回,凤姐所说的她与贾珍“从小儿一处淘气了这么大”之话和他们之间实际年龄相差很大的 “矛盾”,就对凤姐形象的塑造有着皴染、衬托作用。本来,凤姐与贾珍年龄相差十几岁,贾珍小的时候凤姐还没有出生呢,当然不可能与贾珍“从小儿一处淘气”。凤姐说这话不过是她性格中自大、自傲特点的表现,是她的优越心理的一种反映。此处所表现出的“矛盾”,是从一个侧面对凤姐形象进行的皴染,是为塑造凤姐形象服务的。
再如,第二十回史湘云称黛玉为“林姐姐”和第二十二回又称黛玉为“林妹妹”的“矛盾”,就是对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性格的一种烘托和皴染。湘云正是因为平时听惯了人们这么称呼黛玉,所以此时才会有“林妹妹”三字脱口而出的可能。这也正表现了湘云率真、爽朗的性格特点。如果说成“倒像林姐姐的模样儿”反倒不像是出自湘云之口了。因为说“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是快说的,而“倒像林姐姐的模样儿”,快说则不自然。称姐姐毕竟有几分尊重的意味,但湘云此时并未考虑这些,否则她就不会说了。这与第二十回她叫黛玉“林姐姐”不同,因为那毕竟是直接和黛玉说话。所以,此处的“矛盾”是为刻画、塑造湘云性格服务的,是对湘云形象的一种烘托与皴染。这里的“矛盾”就是刻画、塑造湘云形象的点睛之笔。
总之,运用“矛盾”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之一,也是曹雪芹“亦令世人换新眼目”创作思想的一种实践和体现。《红楼梦》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都不是一次性描画、塑造而完成的,而是“累积”式的,是断断续续地通过人物对话、细节描写、运用矛盾等多种手法逐渐完成的。至于直接运用“矛盾”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何以只在次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被运用,对于主要人物只是揭示其性格中的对立(矛盾)因素,恐怕是因为这只是一种尝试。但在刻画主要人物方面曹雪芹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如甄、贾宝玉,钗黛合一即可看作这种尝试的结果。
【浅谈“矛盾”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相关文章: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08-15
试析高校班主任的自身塑造08-19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浅析的论文04-14
影视剧声音塑造问题与对策论文04-26
浅谈道德的修养08-23
浅谈问题设计论文08-09
浅谈高校管理育人08-23
华语影视作品中记者角色形象的塑造08-10
探析高校法学教育与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塑造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