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作业不仅要巩固教学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本文立足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作业设计在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1、实践性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2、自主性作业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3、开放性作业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总之,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作业,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作业设计 实践与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的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作业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 “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并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作业提问的单向性
在传统的语文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作为,而且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 这又极大的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2、作业答案的绝对性
在传统语文作业中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3、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个口头训练,但传统语文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
4、作业内容的机械性
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查查字典,抄抄解释,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5、作业完成的封闭性
传统语文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
6、作业评价的片面性
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从作业本检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的语文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优”、“良”、“中”、“差”之类。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但多数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
所有这些缺陷,都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语文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方法
我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研究。主要按以下程序设计实施:
1、确定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五班为实验班,四班为对照班,并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各按语文成绩分为A、B、C三组,确定每位学生的档次。
2、情况调查
课题实施之前,用同样试卷分别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成绩检测,尤其注重对学生进行有关语文作业兴趣的问卷调查。两个班级通过实验前的测试,显示学生在学习语文兴趣、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3、实验设计及实施
在语文教学中,实验班的语文作业设计,我关注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作业坡度,逐步实现课堂上和课堂外作业的设计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辅助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掌握一定的作业答题有效性的方法和技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成功的滋味。而对照班的学生则按常规教学作业布置。
4、研究总结
研究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后效测定,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作业设计应是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作业设计来谈谈自己的实践: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帮助学生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所以,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作业不仅要巩固教学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1、设计实践性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语文从根本上讲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新课程也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都说明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性作业,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加强生活体验、感悟、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
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时就注重了利用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实践性作业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并学会写景方法。“二期课改”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春天来了”录选了朱自清的《春》、林斤澜的《春风》、岛崎藤村的《暖雨》、宗璞的《花的话》和周岩璧的《系在风筝线上的》这几篇文章,赋予了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的“春”以情感和生命,景美,字美,情美。
作为这个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春》,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春天的特点,怀着赞美、热爱之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并赞美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发向前。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也是一个最经典的载体,所以把它放在单元的首位,非常恰当,对于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春》之前,我先利用下午活动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闸北公园踏青,指导学生在公园里寻找春天的踪迹:要求在繁花似锦的大花坛处认出花的品种并把它记录下来;在绿草如茵的大草地上光脚踩踩,感受一下春天小草的柔,嫩;用相机拍摄下自己找到的春天特有的景物,让学生与春天先有了个“亲密接触”,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几个课前准备作业:(1)你喜欢四季中的哪一季?为什么?你能用形象的语言稍作描述吗?(2)历代诗人对于“春”的描写,流传下来不少妙言佳句,你能找到吗?(3)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在正式教学《春》时,我先引导学生交流所找到的关于写春的诗文,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的名句;然后电脑展示学生在闸北公园中拍摄的景物,由身边所熟悉的春景引入课文所创设的意境;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评说文章的主题思想、景物描写、意境创设、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内容,将学生思考、讨论的内容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大屏幕上,而我则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分析、评说,把握好课文的主旨。
教学结束时,我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设计了以下的课后作业:(1)积累性作业:抄读你最喜爱的语句或段落,说说理由并写一写;(2)拓展性作业:学用修辞手法,修改课前所写的描写自己喜爱的季节的语段。在第一单元教学结束时,我让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写景片断,共同分享美和写作的劳动成果。
春天的景象学生是耳濡目染,非常熟悉的,可是又有谁是认真观察了解过的呢?通过《春》一文的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探究 “春”,从而对熟知的春有了崭新的了解与认识。而有关《春》的实践性作业设计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锻炼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彻底改变了过去学生的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活动都微乎其微的现象。
2、设计自主性作业,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贝斯特在《教育的荒地》一书中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新课程理念也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也是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就应注重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培养自我教育能力,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设计语文自主性作业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
笔者在教学蒲松龄的《狼》时,出现了一个有争议并且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于是设计自主性作业,鼓励学生到课外寻求资料解答自己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疑惑,获得了极佳的效果。《狼》一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一书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通过叙述屠户在晚归途中与两只狼斗智斗勇的故事,揭露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的本性,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文章介绍了屠户遇狼、避狼直至毙狼的经过,最后在篇末直接点明寓意,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因此文中的“狼”一直是反面人物的象征。可是,有个小组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认为其实狼是聪明的,并且也从文中找到了不少的语句,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等。这时我并没有简单地把这些语句归结到传统教学中所强调的“狼是狡猾的”这一点上,而是保留了他们的观点,针对学生提出的“狼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个问题设计了自主性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解答疑惑,并落笔成文。有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狼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动物,就连一些有经验的老猎人也往往向“狼”学习。他们又结合本文中“狼”的表现,于是得出了“虽然狼是一种狡诈的动物,可是它的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的结论,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小论文。
自主性作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热情参与的愿望,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能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再只满足于书本知识,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知识空间。自主性作业也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己解决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做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设计开放性作业,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情有了兴趣都不会成为负担,作业也是如此。现在学生自主意识强烈,他们不愿长期做被动的笔录者,希望在教师指导下亲自体会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智力的甘苦。所以,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就应当视野开阔,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具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成为开放性的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还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最后一课》描写了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尤其是文中的人物描写,如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栩栩如生,不失为一篇仿照写作的范本。于是,笔者在教学了《最后一课》之后,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人物描写进行仿写,如非典版的“最后一课”,校园版的“最后一课”等。结果学生的作文是五花八门,除了上述版本外,还有学生写了地球的“最后一课”,记叙的详略、人物的描写等都把握得比较得当。又如在教学了《离别的礼物》这篇扩展阅读之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课文内人物的性格给文章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再如在教学了鲁迅的《社戏》后,让学生针对文中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心情方面所起的作用,谈谈自己对景物描写的理解,等等。
这些开放性作业,不仅促进学生巩固阅读内容,积累语言素材,深刻感悟作者的思路,还促使学生有创作的新意,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写作特色。开放性作业已成了他们愉快的精神享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做到新颖多样,突出开放性,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四、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成效与思考
实践证明,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应用研究,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为完成作业而不得不为之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的作业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延伸到相关领域的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能更有利于学生学活学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践后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也显示出学生对待语文学科的学习有了如下的变化:
首先,学生的学习自主明显提高。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改革以后,学生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的占80%,以前只有50%的学生做得到。
其次,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所减轻。在作业改革以前,有78%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22%的学生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比较多。47%的家长反映学生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
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增强。在调查中,学生认为作业改革有必要的占50%,很有必要的占37%。在对作业改革的建议中家长也普遍反映“自从作业形式和内容改变以来,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了”、“有创意,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作业,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语文教育新思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5.《走进新课程——与新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相关文章: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03-05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11-14
限额设计下项目成本控制思考11-15
谈初中语文复习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11-21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作业设计05-12
浅谈人文关怀下的古诗词作业设计12-06
试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11-16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教学06-16
文化引领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03-3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