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徐志摩的散文成就
[内容提要]
徐志摩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长期以来,徐志摩因其诗名太盛,人们往往忽略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文学成就。本文认为,徐志摩不仅是诗人,同时也是颇有成就的散文家,甚至可以说是散文大家。文中就徐志摩的散文(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予以表述与分析,讲述了徐志摩散文的特色与风格,以及徐志摩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对中国散文的独特的贡献。
客观地说,本文的观点与结论在独创性方面比较欠缺,难入方家法眼,但本文意在表明自己的看法,旨在“普及”——即试图让一般读者减少对徐志摩文学成就认知上的偏差,以期更理性、全面、客观地认识徐志摩的文学成就以及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徐志摩 散文 成就 风格 特色
徐志摩是杰出的诗人,这是大家公认的,但要说他是个有成就的散文家,那就知者甚少甚至不以为然了!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一直以其飘逸柔情的诗篇饮誉文坛,也正因为其诗名太盛,人们往往忽略了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如《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谓徐志摩为“‘新月’诗派的盟主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主要就其诗作的成就、思想意义及主要艺术特色予以归纳和总结(虽也曾涉及徐志摩的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形式的论述,但不难看出,徐志摩在编者的心目中只是诗人而已),或者也可以说这是编者对徐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一种认定,这类观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代表性。
其实,徐志摩不但是新诗领袖,同时也是小品散文名手,其散文成就可以与其诗歌成就相提并论,甚至散文成就还在他的诗歌成就之上。当然,由于置身于鲁迅、周作人、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朱自清等诸多散文大家中,徐志摩算不上杰出者,但他的散文无论是在创作数量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足以让他在中国散文园地里自成一家,并以其独特的风格、鲜明的艺术特色而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种流派的代表人物。
简言之,徐志摩作为散文家,其散文方面的成就决不亚于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即使与同时代的其他散文大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首先,徐志摩在散文创作方面著述颇丰,成绩斐然。徐志摩一共出版过《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三个散文集(共计三十余篇,未收入集中者还有不
少;大部分作品完成于1925-1926年间)。如此短的时间内(即便从1921年创作新诗开始至1931年不幸身亡也不过十年时间)散文创作丰产若此,不仅在徐志摩的文学生涯中占有相当比重,相较于其他“长寿”作家也堪称不俗。
徐于散文,创作颇丰,且涉猎极广。其第一个散文集《落叶》中的八篇文章,有谈人生的,有谈社会的,有谈政治的,也有谈艺术的……内容各异。继《落叶》之后出版的《巴黎的鳞爪》和《自剖》两个散文集在内容选择上也是天马行空,不受任何约束——有出国欧游的所见所感,也有对自己思想灵魂的解剖与省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散文集《巴黎的鳞爪》中诸多写景抒情散文集中体现了徐志摩散文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水准,如《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等,莫不如是。
简而言之,徐志摩散文按内容可分为这样的五类:一是写景抒情;二是描述所崇拜的英雄,介绍他们的创作;三是自我剖析;四是议论时政;五是怀悼亲友。这其中又以写景抒情的散文最能体现徐文特色。
由此观之,仅从散文创作数量之丰而言,称徐志摩为散文家一点也不为过。
其次,徐志摩对中国散文有着独特的贡献。
赏读徐志摩的散文,常常有一种错觉:读到的明明是一篇散文,实际上得到的是一首好诗——不仅散文的语言诗化了,意境也诗化了——这可能与徐志摩从事诗歌创作有关。徐志摩的散文显示出诗歌、小说与散文的相渗相融,因而闪耀着潇洒、自由的个性风采。一般说来,散文的风格以简约质朴为好,但是像徐志摩散文的自由华丽也不失为一种美。虽然他文中诗化的语言(绮丽、绚烂、甜腻、雕琢、铺张)常遭非议,但他也正是以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文字在散文界独树一帜,让散文界看到了散文的又一种笔法,从而证实了散文的笔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同时,这也是徐志摩对中国散文的一种贡献罢。
徐志摩对中国散文的贡献还表现在他注重多种表现手法修辞方式的运用上,如同诗歌一般讲究音乐美、形式美(如同闻一多在新诗歌方面的追求和成就一样)。徐志摩尤其强调散文的音乐性,使散文的语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诗意盎然,并且他还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欧化句、英语等多种成分,形成了散文语言的一种奇特景观,读后使人经久难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徐志摩对中国散文文体上的一种贡献。
以此看来,徐志摩的散文是对中国散文的一种丰富,甚至是一种创造,因此说,徐志摩不仅是散文家,而且是有着独特的贡献、颇具特色的散文家,相信这种认定是可信而公允的。
再次,徐志摩散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志摩在短短的十年间所创作的散文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总体而言,徐志摩的散文“华丽端庄,飘逸流光”,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渲泄感情、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正如前文所言,最能体现徐志摩散文特色的,当属他的写景抒情类散文。本文仅例举大家比较熟知且具有代表性的几篇(之片段),藉此佐证徐志摩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我亦可以暂时忘却我自身的种种;忘却我童年期清风白水似的天真;忘却我少年期种种虚荣的希冀;忘却我渐次的生命的觉悟;忘却我热烈的理想的寻求;忘却我心灵中乐观与悲观的斗争;忘却我攀登文艺高峰的艰辛;忘却刹那的启示与彻悟之神奇;忘却我生命潮流之骤转;忘却我陷落在危险的漩涡中之幸与不幸;忘却我追忆不完全的梦境;忘却我大海底里埋首的秘密;忘却曾经刳割我灵魂的利刃,炮烙我灵魂的烈焰,摧毁我灵魂的狂飚与暴雨;忘却我的深刻的怨与艾;忘却我的冀与愿;忘却我的恩泽与惠感;忘却我的过去与现在……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作者在仲夏的海滨,在午后的喧嚷所衬托的静寂中,在迷蒙初醒时的瞑目反视里,拍动想象的翅膀,任思想“跑野马”般地汪洋恣肆,展现了一个奇特的想象世界,并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思考,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情绪,编织在一系列画面和思绪之中。二十三个“忘却”的恣意铺排,可谓神思飞扬,这是作者灵魂和思想的瞬间感受,以其壮丽的景象、华丽的语言所作的一次耀眼的放爆,充分体现了徐志摩对语言的驾驭与把握能力,也体现了徐志摩散文语言的诗化特征。
《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一篇最能体现徐志摩散文潇洒飘逸、浓丽秀美风格的写景抒情散文了。文章里,作者以浓情之笔,把富有田园情调的康桥写绝了,他把一幅幅绮丽妩媚、艳色重彩如油画般的康桥美景呈现在读者眼前:康河黄昏的凝寂恬静,康桥清晨的富丽温柔,撑篙女郎的身姿如天使般清丽轻盈,夕阳斜照放归的羊群,那壮丽辉煌的景象令人感到神异的压迫。徐志摩对康桥有一份特殊的“浓得化不开”(《浓得化不开》是徐志摩的散文名篇,而文章标题用来概括其散文风格也尤其贴切)的情和爱,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凝着他的全身心的爱恋。正如文中所言:
我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不仅如此,他还说到:
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这是作者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流露,是对朋友、对热恋中的情人推心置腹的呢喃!
1922 年中秋,徐志摩告别了他心爱的第二故乡——英国剑桥大学(即康桥),回国途经茫茫的印度洋时,一轮秋月撩起了他无限的情思,于是写下了《印度洋上的秋思》一文。文章以丰富绮丽的想象、散漫舒缓的节奏、飘忽空灵的意境,排演出秋天凄凄的美景。全文的比喻新颖生动,尤其是对秋月的一连串的比喻更是令人叫绝。秋月惹人思,秋意使人愁,作者由急骤的秋雨声,想象是云在迷蒙雨色中抽泣;由月华放彩,想及孩童时中秋夜的遐思,慨叹时光已逝、童心难再。明月的光辉,为作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时空中漫游:印度小村落里一对痴情相向的男女;别院楼内一个安琪儿似的熟眠的小孩;失恋绝望的诗人;雅舍中孤独凄伤的少妇;威尔士煤矿的工人……都在领受着秋月的抚慰——在这看似散漫的情景组接中,又贯穿一种缱绻流转、如梦如幻、悱怨沉郁的愁绪。
《印度洋上的秋思》全文可谓“不可测,不可节,不可预逆,起、动、消歇皆在无形中”,然而却“理通而不郁,辞强而不溺,博见而不贫,贯一而不乱”——这就是徐志摩散文所体现出的独特的“跑野马”的风格和特色。而徐志摩散文“跑野马”的风格正是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综观徐志摩的散文,不仅语言诗化了,显得特有韵律和动感,意境也诗化了,而且修辞手法也极为丰富(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比比皆是),尤其在情感表达上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却偏生又神凝一线,浓得化不开。而最难得的是,徐志摩有一种能力:他可以把别人习以为常的场景写得奇艳诡异,在他人可能无话可说的地方,他却可以说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而且并不觉其冗繁,反而让人觉得有曲径通幽、奇岳揽胜之效。把复杂说成简单固已不易,把简单说成复杂而又显示出惊人的缜密和宏大的却极少有人臻此佳境,惟有超常的大家才能把人们习以为常的感受表现得如此铺张、繁彩、华丽、奇特——徐志摩藉此便足以立足于散文大家之中了!
另外,徐志摩散文体现了作者的世界观与审美观,因而能代表作者的艺术水准和艺术成就。
徐志摩的散文是一种“自由文体”,也正是其生活、思想、性格、情怀、气质、艺术、修养、趣味的总的集合。换言之,徐志摩的散文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徐志摩这个人!
从徐志摩的诗歌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性灵”的推崇、对自然的崇拜、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同样的,在徐志摩的散文作品里也完全、充分地表现出了这些特质——如在散文《鬼话》里,他一再说明自己是个“自然的崇拜者”,认为自然界的种种事物,“不论其细如涧石,暂如花,黑如炭,明如秋月,皆孕有甚深之意义,皆含有不可理解的神秘,皆为至美之象征。”徐志摩的反璞归真的欲望,
常常从大自然中得以满足,所以,他的山水游记,对自然景色并不去具体的描绘,
精心涂抹,大抵借景抒情,富有田园牧歌式的情调——《翡冷翠山居闲话》是这
样,《天目山中笔记》等也是这样。
“文如其人”,而且是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其人”,如此,徐志摩的散文还不足以代表他么?!因此,透过徐志摩的散文,我们将其界定为“散文家”也应该不会有太多争议。
众所周知,作为那个时代的人物,尤其作为作家的徐志摩,常常在诗歌、散文、思想倾向、艺术风格、文学史意义等方面备受争议,其实,这种争议本身就说明了徐志摩确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因此,理性、全面地看待徐志摩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徐志摩的散文创作为视角,正是为了重新审视徐志摩的文学成就及文学史地位所作的一种探索。
综合本文所述,我们了解到徐志摩不仅拥有众多散文作品(其中不乏佳作名篇),且艺术特色鲜明、行文风格独特,尤其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散文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称其为散文家应该是恰如其分的了,即便是将其列于散文大家之中也并无太多不妥!
参考书目
《文学概论》 曹廷华 主编
《火凤凰青少年文库·现代文学读本之徐志摩作品赏析》 宋炳辉 选析
《中国现代文学史》 吴宏聪/范伯群 主编
《苏雪林自选集》 苏雪林
《徐志摩评传》 刘炳炎
《徐志摩新评》 胡菱芝
《徐志摩散文艺术探析》 杨 莉
《徐志摩散文艺术论》 王木青
《论徐志摩的散文风格》 许 欣
《徐志摩散文“跑马风”探析》 黄乃江
《试论徐志摩散文的诗化特征》 肖 灵
《论徐志摩散文的美学追求》 张智辉
【浅析徐志摩的散文成就】相关文章:
浅析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05-22
浅谈徐志摩散文的艺术风格03-16
浅析中国新生代散文的特质12-04
散文何以是散文?12-09
散文教学亦散文12-07
散文教学,要抓住散文特点,教出散文的韵味12-07
让“小练笔”成就精彩妙文11-30
阐述齐白石的艺术理论与成就01-04
新课程教材浅析12-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