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士德》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 《浮士德》是歌德根据16世纪一个民间传说写成的诗体悲剧,它花费了60多年的时间,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全书长达一万两千余行诗句,分上下两部;它描写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主人公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在这些经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不满现实而不断探索人生真理、不断追求的人,他的形象可以说是18世纪德国先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探索象征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300年间欧洲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历史。
《浮士德》带有歌德的自传色彩,这个人物的身上也融合进了歌德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而且这部作品诞生和贯穿了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或多或少的带有那个特定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共性。18、19世纪是一个多元化文化凸现,封建主义走向没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换时期,人的理性主义,人文主义都正处在一个重新建构的重要时期,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的因子就在不断的斗争与撕裂状态下。而《浮士德》中的上帝正是代表了人性中善良正义的一方,而魔鬼梅菲斯特却恰恰处于对立面,是丑恶与罪恶的化身。浮士德这一人物就是“人”的代表,代表着整个人类,而他一生的结局就象征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浮士德那种超人的智慧和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就是人性中的一种积极肯定、向善的精神,尤其是作为人类追求意识的体现者而出现的。但是,为了凸现他这种人文主义精神歌德运用了辩证法的论证,浮士德这种对生活的肯定,真理的探求都是通过对错误的不断否定来实现的。而作为人类的代表他又是善与恶的矛盾统一体,有着灵与肉,理想与现实实践的冲突,追求的古典美与现代社会现实的不协调性,因而由于人格中的弱点而被魔鬼梅菲斯特利用引诱而屡犯错误,屡陷迷津。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完全堕落,完全沦落,而是处在一个不断的斗争中,这善与恶这两种思想正是在他的意志与占据控制心灵力量的大小而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导致了他的行为的不断变换与痛苦抉择。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心灵革命与社会实践,感官之爱与艺术之美,共组一种平衡的生命观照。它们共同驱使冀望超越自己的人迈向善。而最终,绝对完美的善,却是在上帝手中,要透过上帝的恩宠才能获得。这是获救的真义。浮士德没有忘记自己的恪守的原则和他人性的本真内在本性,使得他有着战胜诱惑的力量,去恶向善,排除欲的干扰,最后在理想国的实现下攀升进灵的境界,在此突出了人性中的理性力量和向善性的巨大作用。他的灵魂未被梅菲斯特所带走,而是在上帝的天使带领下进入天堂。这也就代表着善良最终仍然战胜了邪恶与丑陋。浮士德的尸体最后是在上帝派出的天使们抬向了天国,得到了光明,使得上帝获得了胜利,这就要归功于他的乐观向善,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人格精神,是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理性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胜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小世界到社会,理想的大世界,也是资产阶级的胜利。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同时又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1)他不断的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具有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即 “浮士德精神 ”。
(2)浮士德又有贪图享受、安于现状的一面,这就构成了浮士德的内在矛盾。浮士德德一生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他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他前进的动力,靡菲斯陀利用他身上的弱点,诱使他堕落,然而浮士德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在这样辩证发展之中,浮士德日益高尚化、纯洁化,最后达到个性的完善。
(3)浮士德这个形象是当时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精神思想的化身,因而具有很大的象征性。就小而言之,浮士德身上浓缩了歌德本人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体验。大而言之,浮士德又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这一形象揭示出人类自身存在的追求和发展必须通过现实的社会生活才能进行,并得以实现的真理。
荣格曾经这样评价“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歌德历时61之久创作了《浮士德》,从年少轻狂,到其暮年,这宏天巨著经过时间的沉淀,岁月的洗礼,光阴的打磨才分外耀眼! 我是在欧美文学老师的安排下才接触《浮士德》的,其实自己已经读过很多文学名著,同时也对很多小说印象很深,而《浮士德》给我的却是另一个世界,像是一个 dream,如果我是浮士德我也会和他一样不顾一切去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世界。
全剧分为两部,是由感性到理想的过程。由两个赌局开篇;一是魔鬼与上帝的打赌,上帝认为尽管人类在追求中难免会犯错误,但最终能够达到真理,“在他摸索中不会迷失征途”,而魔鬼认为人类无法满足追求终必导致其自身的堕落。二是浮士德与魔鬼的打赌,签定契约条件为魔鬼满足浮士德一切的欲望一旦浮士德感到满足他的灵魂归魔鬼所有。接着主要叙述了浮士德本人的五个悲剧:
一知识悲剧
浮士德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博士,人到暮年才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用处而自己所在的书斋就像一座牢笼一样把自己紧紧锁在其中,于是他想到了死,但复活节的钟声唤醒了他,他走到郊外,看见人们在跳舞,开心的样子 再回到书斋时有一条卷毛犬碎其身后,转眼就变成了魔鬼(梅菲斯特),在签完契约后,他们就踏上了梦幻之旅。
二爱情悲剧
梅菲斯特带着浮士德来到魔女之厨给他喝下了魔汤,从一个白发老人变成了一位翩翩少年,他们来到小镇邂逅了少女玛加蕾特两人在魔鬼的撮合下fall in love 为了幽会浮士德把魔药给了玛加蕾特下于其母的杯中,由于药量过重其母长睡不醒一命呜呼。这时玛加蕾特的哥哥瓦伦丁当兵归来,得知一切,与浮士德进行了决斗,结果在魔鬼的帮助下浮士德杀死了瓦伦丁,魔鬼带浮士德逃离了现场跑道山中与魔女们歌舞鬼混。但当他得知心爱的玛加蕾特被关进监狱,却又不顾安危前去相救,而此时的玛加蕾特已经神智不清,她亲手溺死自己与浮士德的孩子而被捕根本无求生的欲望只想用自己的死来赎罪,乞求上帝的原谅,浮士德因此含恨离去。。。。。
人间的爱情是不完满的,即便有了刻骨铭心的爱还是会因为世俗的约束而变的无力,我深深的同情着玛加蕾特,像这样一位可爱的美人儿,竟会有如此的境遇实在叫人惋惜,爱情的苦果啊!你为什么来的这般急促,还没等我们分享那甜美的果实,在爱情的世界里女人是永远的弱者。
三 政治悲剧
魔鬼带浮士德来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由于他们发行了纸币帮助国家解决了财政危机因而得到了皇帝的宠信,皇帝突发奇想要见帕里斯与海伦,浮士德只好求助于魔鬼梅菲斯特,魔鬼给了他一把钥匙,指引着他找到了了帕里斯与海伦并把他们带了回来,浮士德对海伦一见倾心,用钥匙去触动帕里斯与海伦的幻影,结果发生了爆炸,浮士德应声倒地,而幽灵化为烟雾,魔鬼带着浮士德逃离回到书斋。 至此浮士德的仕途告一段落,魔鬼引诱他为封建朝廷做事,但在荣华富贵面前,浮士德终于认识到这些并不是自己所要追求的,在阿谀奉承的官场里,自己只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其实我本是不想对仕途进行评价的,因为我是一个对它彻底失望的人。
四美的悲剧
在书斋里,浮士德当年的学生在那里造小人,在魔鬼的协助下小人荷蒙库路斯终于诞生,他是智慧的精灵身材矫小,只有人形,在他的引领下浮士德踏上了寻找海伦的道路,中途与魔鬼分开使得浮士德遇见马人喀戎把他驮到了目的地,并引见给曼托带领他进入冥界。
在梅菲斯特装扮的福耳库阿斯的引诱下海伦与浮士德见面,这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碰撞与结合,二人陷入爱情,并生有一子取名欧福里翁,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欧福里翁十分喜爱飞高,有一次不幸陨落倒在他们二人面前,海伦悲痛欲绝,在儿子的呼唤下随他而去,浮士德紧抱海伦,但只剩下一缕彩衣,悲痛的浮士德受神的指点,随彩衣化作的云彩腾空而起漂去远方。
浮士德追求与希腊美女的结合,说明只有形式而无灵魂的古典艺术不是美。这句话听起来很难懂的子,其实在这里,作者把海伦视为古典文学,只有外在而无实质的东西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海伦与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千百年来人们仍对这样一位美女念念不忘,似乎她有了永恒的魅力,是美的典范。即便是我这样一个女人也真的很想见一下这位美女,看看上帝的鬼斧神工,是何等的奇迹。
五 事业悲剧
浮士德随着彩云来到一座山上,遇到了一场战争,他在魔鬼的帮助下助皇帝平定了战乱,因而得到了一处海边封地,他想要建造工程填海造田造福人民,他在监工时看见一对百岁老人,他们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园,于是浮士德就吩咐魔鬼处理,结果魔鬼却将他们活活烧死在房子中。而不久浮士德也因操劳过度失明,魔鬼见浮士德命不久已,就叫了很多人为他掘墓,而浮士德听见这么多的锹镐声还以为是自己的工程即将完工,有感说出了“逗留一下吧,你是那样美!”说完他依约倒地而死,魔鬼正要夺走他的灵魂,这时天降玫瑰花雨化为火
焰驱走魔鬼,天使将浮士德接至天上,见到了圣母和已为赎罪女子的玛加蕾特。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所留下的就是无尽的思考,思考那个离我们每个人最近的浮士德,相信人类只有永不停歇的欲望和心存的良知才能使我们世代的繁衍下去
拓展
《浮士德》的人物赏析
《浮士德》是一部德国古典主义巨著,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这部作品是歌德根据一个在德国流传很久的民间传说创作而成,它分上下两部,全剧以主人公浮士德的思想发展变化为脉络,主要描写浮士德这一生为探求人生真理的痛苦经历。首尾没有情节呼应,并且还以诗剧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
主人公浮士德的思想发展变化贯穿着整部作品,同时他自己本身也带有歌德的部分特征,加上作品创作的时代,使得《浮士德》无论是戏剧情节还是人物本身都与当时社会背景及创作者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对浮士德个人形象的分析的理论研究已有很多,下面我想谈谈我对浮士德这个人物的看法。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整部作品(上、下部)的脉络,我认为作品中的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他一生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其实是歌德对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资产阶级进步人士不断探索人类真理以及他自身个人经历的一个总结,带有一定的象征性。作品分别从学者生活、爱情生活、宫廷生活、艺术生活和劳动生活等五方面诠释浮士德形象。在《浮士德》第一部作品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浮士德毕生都在不断地博览群书,钻研各种学问,然而到最后却发现他的这些学问离现实已经太远。为了寻求新的人生真理,他不惜以灵魂做抵押,与魔鬼梅非斯特订下契约,仅仅是为了想去体验他以往生命中所没有感受过的东西。当他看到那些大学生们只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和肉体上地享乐,他认为这并不是"美",可是当他自己沉迷在与葛丽卿的爱情生活中时,却发生了一连串的悲剧,使得饱受良心谴责的他不得不抛弃葛丽卿,继续去探索新的人生。这时开始了《浮士德》第二部的作品描述。当他从过去的爱情失败的痛苦中苏醒过来时,又因为自己脚下的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激起一股事业热情,可他看到罗马帝国里的皇帝昏庸无能,荒淫无度,臣子更加愚蠢、腐败,结果导致民不聊生,而自己却像个小丑似的伺候这些君臣,甚至还要把古希腊美女海伦拘来给皇帝欣赏,除了这些,任何有意义的事情他都不能做,他对政治现实感到失望,他放弃了宫廷生活,再一次开始他的探索,这一次的探索他锁定为寻找古希腊美女海伦。海伦是古典美的化身,寻找她,也就等于在寻找古典美,当他找到海伦并与她结合生下儿子,一家幸福的生活时,儿子死了,这时的海伦认为"幸福与美不能长久结合",离开了浮士德,这又说明浮士德对艺术生活的追求走上了"死亡"的道路。终于,在经历了学者生活、爱情生活、宫廷生活、艺术生活的层层痛苦后,他在围海造田、改造自然的劳动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为人民开拓疆土,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同时也因为他有参加这个创造性的劳动,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满足。浮士德通过一连串的痛苦经历最终换得了幸福的人生,这是因为他始终对探索人生真理有着坚定的信念,这也是歌德对现实愿望的折射,他也是始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的理性主义、人文主义经过一番整理重新回归到文学的世界中。
然而,从性格方面去看浮士德这个形象的时候,就会发觉他的性格里有两种矛盾冲突。一种是每段经历的开始到结束,中间的这个过程他表现出了自身对功名利禄本能的渴望,常常让他沉迷在名利、美色等现实欲望中,也许他的这种渴望,是因为魔鬼梅非斯特利用魔法对他进行控制,但是如果不是出于自身本能,那个魔鬼能控制的住他吗?另一种是他对探索人生真理的执着,使他最后都能战胜困难及诱惑,得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幸福的人生。这就让我们对他的两种矛盾产生怀疑。一个常常沉迷于现实欲望的人,为何不被欲望给征服,反而能更进一步地激起他战胜困难地决心呢?歌德用矛盾的辩证法对两个矛盾冲突进行分析。他认为,每个人在追寻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无法逃避个人欲望和道德伦理这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恰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假如要我个人在这两者中做个选择,也许我也无法选择。所以对于浮士德个人形象中的矛盾冲突,我们要用矛盾辩证法的眼光去看待它,毕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无论浮士德在个人欲望和现实责任中如何做选择,最终他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及诱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所以说,浮士德这个形象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体,理想中的社会让他最终是实现了人生的价值,现实中的社会却让"浮士德"式的人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不知何时才能够真正到达"理想"的国度。
【浅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论文】相关文章:
浅论唐代送别诗的特点论文04-22
浅论探索问题转化方法的途径的论文05-07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浅析的论文04-14
浅论少儿古筝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论文05-02
浅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论文(精选10篇)05-14
浅论大学图书馆存包问题论文04-26
浅论成都经济区物流发展水平论文08-04
艺术类毕业论文-浅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08-07
艺术类毕业论文-浅论基础美术教学的实施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