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步人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也随之改变。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应以教学设计理论为基础,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创新研究,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创新;研究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步人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也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深人进行。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这样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化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之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将来的教师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其工作。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开发和探讨的课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理论更是如此。教学设计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经系统设计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理论。我们可以假设学习发生和维护的充分条件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
(1)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知识经验和生理能力)。
(2)有效的学习动力维持系统,包括兴趣、情感、态度、动机、意志、性格等因素。
(3)有效的学习外部活动系统,指学习的具体活动,比如:记预习笔记、做练习、讨论、互助、制定表格、画概念图等。学习行为和活动的设计依据是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
(4)有效的学习环境,指学习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活动空间设施)和学习工具的有效整合。
(5)有效的信息传递。它不是指信息的阅读和呈现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组织,即学习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信息的呈现形式和传递顺序。以上五个方面条件中,除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外,其它的四个方面是可以设计的。学习动力系统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设计的物化系统,它的设计基于其它三个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的设计对象有三(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三条假设):
(1)学习活动的设计。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学习内部的认识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2)学习环境的设计。从设计者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特指媒体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景,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
(3)媒体传递的设计。媒体传递设计的任务是决定通过何种媒体形式,按照何种呈现顺序,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向学习者传递信息。课堂讲授的设计及教学媒体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就属于这个层面的活动。媒体传递是最边缘层次的设计活动。
以上将教学设计活动划分为三个层面,旨在提醒教学设计者学习环境和媒体的设计并不是教学设计的全部。在很长一段时间,教学设计领域主要是集中在媒体传递层面上的活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资源的易获取性等特征使教学设计者将设计重点从媒体传递的设计逐渐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并继而将设计重点放在学习活动上成为可能。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当前,在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连通,建设了教学资源库和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室,这已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搭建了平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至为关键。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制作CAI教学课件,通过媒体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里指的媒体既包括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现代化视听媒体)。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也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学生接受来自教师、计算机和各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换为知识。这种模式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生动活泼,但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却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来激发。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2)基于网络环境的个别教学模式。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是一个鼓励自主学习的环境,是一个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任何有上网条件的地方,利用联网的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学习,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咨询,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只是间接地辅导学生。这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是以“自我向导、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为特征的学习,也就是学生只有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才可能取得学习效果。否则,只是盲目地浏览,其效果甚微。·
(3)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建立在校园网络及资源库支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安排教学计划,实施网上教学,批改学生作业,进行网上或面对面的指导,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个别学习,也可以分组合作学习,或者自愿结合合作学习,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权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目前,许多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但由于资金与技术等问题,校园网信息资源贫乏,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的技术开发及其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明显不足,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有机的结合。
通过对以上三种教学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每种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转变,但也各有其缺失。如何将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设计创新
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并没有生成划时代的新观念。确切地说,信息技术使原先的一些先进的、前卫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实现成为可能,使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的接受和应用成为可能。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时应该树立三个全新的观念:一是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由原来处于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构建的主体。二是树立全新的媒体观。教学媒体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三是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教师一言堂”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2.信息技术与学料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的根本转变。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据调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基本上还停留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CAI阶段,这与我们真正要达到的整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必须开发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平台,才能完成整合的质的飞跃。
在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会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变化。
(l)教学形式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原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分组讨论、协作学习并存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的学生论坛进行专题讨论。
(2)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互动协作学习,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同时可将音像教材、基于网络特性的CAI课件置于校园网上,供学生自学,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4)教师作用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知识源,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相关文章:
试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03-27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11-18
终身学习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创新11-24
浅析企业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研究12-11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研究11-25
探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音乐的学习方式创新03-28
试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11-1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