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4-10-10 18:22:2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文章论述了多媒体在园艺植物栽培养护课程中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根据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特点,提出了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园艺植物栽培养护;教学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日益普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和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能够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多媒体课件在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可谓有喜有忧,它既具有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优点,又存在缺少教学互动、不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弊端。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发挥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园艺植物栽培养护课程的特点园艺植物栽培养护是园艺专业的专业课。主要讲授培育和推广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有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1.园艺植物栽培养护讲授培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的机制、方法、调控的手段。课程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学会根据园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明确的、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运用育种学的理论确定最佳的育种途径,培育或引入园艺植物的新品种,并采取措施繁殖和推广新品种,使新品种由生产资料迅速转变为生产力[1]。因此,密切联系实际是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2.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基础的综合课程。它涉及园艺生产的各个环节和专业基础,需要运用到遗传学、气象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昆虫学、病理学、栽培学等方面的知识[2],上课时需要建立大量的图表进行演示和分析,由于牵涉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学习理解时的难度较大。

  3.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学的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并要求具备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课堂讲授时较为抽象,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课程自身的特点来看,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无法生动直观地演示园艺生产存在的问题、培育新品种的理论模式、育种过程中多种因子的相关变化;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板书,例证多种因子的影响变化过程,效率极低。但如果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地将原来黑板上枯燥的理论模式、新品种和园艺生产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随着昆明、曲靖等大中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园林城市步伐的加快,城市绿化和园林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园艺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呈逐步扩大趋势。曲靖农校早在1995年就开设了中专园艺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园艺人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为借助多媒体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载体,通过视听感受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尝试并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简洁实用、内容丰富的课件,应用在《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课程教学中,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

  二、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多媒体教学中的优势

  1.易于理解及掌握各种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

  很多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过程周期很长,特别是木本植物,其栽培关键技能点可能要跨几个季度,通过传统教学的实习或仅靠几张图片是难以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如在讲解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育苗技术时,用Power Point制作课件时插入各种育苗技术的各个时期的不同形态,同时利用flash将其育苗过程制作成动画插入课件中,使学生对该种植物的育苗过程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然后老师再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我们从网上下载该种植物栽培和管理的相关录像片进行进一步说明。

  经过这一方法,同学们尽管没有亲临现场,也对该种植物的各种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2.便于植物的识别和区分。学习本课程首先要熟悉常见园林植物的种类和识别特征,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和在园林景观中的价值。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培育出丰富的观赏植物,常见植物南北、东西差异较大,如果学生仅靠当地可见的园林植物进行识别宣讲,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学科的掌握。如学生在区分蔷薇三姐妹(蔷薇、玫瑰、月季)时,它们是蔷薇科蔷薇属三个不同种的植物,其形态上相似之处颇多,不易分清,但只要把这些植物从不同角度特征的图片制作成Powerpoint,认真进行观察对比,就能识别大量的植物及分清诸多易于混淆的种类。

  3.缓解实习矛盾,提高教学效率。所谓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速度。人们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多种感官感知信息、接受信息和加工处理而成的,多媒体技术大大延伸了人的感官,而且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点,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学学时不足的问题。传统的黑板上写字非常费时,且各种植物生长周期长,实习需要的时间长,也不可能把所有常见植物都实际从育苗到栽培管理都操作一遍,而通过多媒体Power Point、动画的制作、网上VCD的放映,可以节省教师写字、教学、实习时间,使学生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植物的栽培管理技能,从而缓解了实习时间少的矛盾,提高教学效率[3]。

  4.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如各种园艺设施仅靠课本上的文字及少量图形的描述,教师的口头讲解,不但费时,而且有时费很多口舌也不一定能讲清,而这些内容通过幻灯投影及录像等手段,可使学生比较直观具体地看到这些内容,增加感性认识。各类专业书刊电视等媒体上有关的'最新科技和研究成果,也能及时拿来用于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植物栽培教学中,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信息有限,许多知识无法在课堂上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只能从文字上理解、想象。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实现了真实景观在课堂教学上的再现,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实感,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容易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依据生态习性分类园林植物”一节课时,先播放不同种类植物及其年生长周期与生命周期,可以让学生看到色彩鲜艳的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按片中的顺序依次向学生讲解不同的花卉种类的特点;最后再借助多媒体技术把不同种类花卉放在一起比较。这样,学生身在课堂就可以观察到不同种类花卉的特点,体验到壮美与秀丽、动与静的结合,掌握不同种类花卉的区别。

  三、 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

  1.幻灯片的切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且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一张幻灯片的容量有限,一般都会把图片和文字分开,给学生播放时,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要求学生做笔记的话就要在图片和文字之间进行切换,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

  2.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用大量时间在播放课件上甚至手忙脚乱,指导性下降,学生大量时间在看,就像看电影一样,动手、动口的时间少,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3.不易判断重点和难点,音视频、图片、文字等花哨的形式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迁移,变得主次不清,冲淡教学主题,甚至喧宾夺主。

  四、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多媒体教学改进措施

  1.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共同应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不是“满堂看”,在课堂上,除了播放、讲解课件外,应开展师生双向交流,解除灌输式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传统的黑板上板书,边画边讲解,解读出其中的创作想法与设计思路,使学生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领悟到了设计过程与方法[4]。

  适时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的兴趣与热情,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由灌输式教学中的处于服从、接纳的听客,转变成与老师积极互动的参与者,学习积极性、设计创新力提高了,课上也不疲劳打瞌睡。

  2.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课件的制作体现了教学思路的设计,也体现了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可根据教学大纲、讲授内容、多媒体讲课与传统讲课的不同点,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制作出最适合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学特点、图文并茂的动画多媒体课件,克服传统教学中语言描述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图示的乏味和片面性,体现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和直观性。制作课件时,可根据传统教学板书的先后顺序、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例证、结论等,利用“自定义动画”把讲授内容全部制作成可随时调动的动画课件,内容可添、可删;再利用“超链接”等手段,把提纲永远保留在讲课的屏幕上,学生对讲授的内容和重点就能一目了然。教师应针对学生水平与教学大纲要求,通过精心的策划、创意、构思,结合各种表现方式,制作出通俗易懂、文字精炼、图面简洁的课件。展示的图片不宜多,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课前要准备好模型、挂图、碟片,尤其是记住碟片播放地段,以免耽误课堂宝贵时间,分散学生注意力。

  3.与传统教学实验、实习相结合。综合性、实践性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主要特点,学习时不能只看不做。植物栽培养护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潜力,因而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用来代替教师演示操作和学生实习,而是要发挥辅助实验教学、指导实验、规范操作的作用。所以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实验应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以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5]。而对于一些条件限制,不能进行的或效果欠佳的实验,才考虑用单纯的多媒体教学弥补实际操作的不足。

  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能及的任务,但它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大情感投入,让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声音、表情和手势接受其传递的信息。我们要充分理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不断开发和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使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和改善园艺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辉,张祖成.中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2009,(3).

  [2]蔡军,潘远智,陈其兵,刘维东.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想及课程设置[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1.

  [3]顾建中,李巧云,等.“双证融通、能力为本”的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J].中国校外教,2008,8.

  [4]孟瑾,王小德,马进.21世纪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02).

  [5]徐德兰.园林专业教学实习的过程与方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7,(29).

  浅析《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园艺植物病理学》是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艺专业和农业设施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诸多农业院校园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日益突出,原有的一些教学模式已不适宜现在的教学过程,也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社会岗位的要求,因此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和实习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对《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手段和措施,以期为园艺专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也为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持。

  一、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框架

  教学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而课程框架是宏观把握课程的依据。课程的教授应既要全面兼顾课程内容,传授课程基本知识和理论,又要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和社会生产实际。因此,我们依据专业特点,结合当前广东园艺植物种植和发展情况,以及目前在园艺产品生产中的社会焦点问题,构建了适合不同专业或方向的课程框架。

  1.课堂教学避免重复,有选择性地突出重点。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植物病害病原部分占了该课程一半以上的学时,然而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点如侵染性病原中的真菌、细菌、病毒等也是《微生物学》课程的知识点;非侵染性病害中涉及到的多种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与《园艺植物栽培学》存在重叠。而在《园艺植物病理学》开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园艺植物栽培学》、《微生物学》等课程。因此,为了将有限的课时利用最大化,每学期开课前我们会做好与相关课程老师的沟通,课堂上与学生及时交流,有选择地调整课程内容,尽量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此外,考虑到课程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授课中着重强调病害的诊断和防治,重点突出不同类型病害症状的区别,以及和防治联系密切的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病害,并掌握其防治方法。

  2.根据专业特点,调整课程内容。我们的授课对象涉及到两个专业和4个不同的方向。面对这样的群体,虽然授课的基本知识点是相同的,但如果选择相同的授课内容,便不能体现出课程的特色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杨军玉等也提出授课过程兼顾到不同专业。首先不同的专业或方向要选用不同的教材;此外,不同专业和方向,授课侧重点有所不同,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病例进行分析,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3.了解学科前沿和生产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注意新旧知识的更迭。植物病理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教材的更新常常落后于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授课教师将课程相关知识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实际生产中人们关注的热点或焦点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并且掌握生产实际问题,而不至与生产实际脱节。对于园艺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抗病育种的关注度会更高一些,而在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植物抗病机制方面,近年来不断取得新进展,因此在介绍这两部分内容时,适当补充些新知识。而农药残留问题是现在关注的焦点,因此在讲到防治的时候,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作用,尤其是化学防治的利与弊一定要讲清楚,并且要跟园艺植物的无公害化栽培相结合,这可使学生所学知识贴近生活,提高对课程的兴趣。

  4.构建本地的园艺病害图库。病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而多数教材的案例都是些普遍性的病害,如果将本地区的特色种植植物、周围熟悉的植物发生的病害等导入教学过程中,会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因此,建立一个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园艺植物病害图片资料库对于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对病害的认知能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过程中,我们收集并拍摄了本地区的主要园艺作物,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以及贮藏期果实的常见病害,制作成病害素材图片库,这为进行选择性教学和案例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适当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园艺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抽象性和应用性的综合课程,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课堂需求,也不能很好地将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因此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会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实施案例教学和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互动式教学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是教学活动主体的局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他们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听众,而是一个实质的参与者。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授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课堂中设置启发式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鼓励学生有疑问随时提出,给与解答,甚至是讨论。这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并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根据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主题案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制成PPT,走上讲台讲解。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对这种形式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共同讨论和相互启迪,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教学过程中,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结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板书设计能直观地显现教学内容的脉络,突出教学重点,而对于《园艺植物病理学》涉及到的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就很难直观地表述清楚。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将图片及影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成为目前学校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授课方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也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然而,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过大,容易造成重点不突出,学生听课时抓不到重点,注意力容易分散;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容易产生依赖性,而现成的课件也造就了学生的惰性。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自制、网络收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课件素材,制作出一份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同时也结合板书,将纲领性和重点内容适当提及,连贯内容和强调重点。两种教学手段交替运用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知识,又能把握重点,而对于一些病原的微观形态和病害发生过程也能进行直观的观察。

  三、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1.重视实验课程,做好实验课程的考核。实验课是课程理论部分的验证和延伸,也是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而在以往的实验成绩考核中仅以实验报告来评定,计入相应的理论课成绩之中。这样的考核往往造成部分学生上课不重视实验,不认真操作,只是应付完成实验报告,大大降低了实验课的效果。为了充分利用好实验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目前教学大纲的调整下,实验课独立为一门课程,独立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进行考核。我们在每次上课前,会把历年学生在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或易犯的错误重点强调,并把实验报告中体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另外增加期终考核,实验课成绩结合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考核进行计算。虽然刚开始实施时,学生表示有一定的压力,但经过几个学期的实施,这种成绩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协调其他课程,实施田间教学。《园艺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强调应用和实践的课程,然而目前的课程设置中没有教学实习。在此情况下,我们联合其他课程的实验和实习,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实习基地种植的植物,然后将学生带到田间地头,对病害症状和危害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区分各种病征和病状,掌握病害诊断方法,并通过对某种病害的调查,使学生直观地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联系在一起。这种方式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对课程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巧妙地解决了在教学中存在的授课学时与内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使得各课程间的衔接和内容安排更趋合理。

  四、结语

  如何让学生在比较少的学时内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而在实践中又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适应专业要求,是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尽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要提高课堂授课质量仍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和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一个模式,打造两支队伍,构建三个体系,建设四类型基地,深化“五融合”特色的专业建设方案。

  关键词:园艺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艺技术专业市场调研与分析

  (一)园艺技术专业发展的产业背景

  近20年来,浙江省的产业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过程中,园艺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浙江省对园艺行业“发展精品园艺,完善流通渠道,提高产品价值”的定位可以看出,行业内部已出现了“一、二、三产联动”的新型格局,这些变化最显著的后果是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专业市场调研及其统计分析

  根据学院统一部署,结合本专业建设实际,我院园艺技术教学团队自2010年6月至11月进行了园艺技术专业市场调研和分析。调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10年6月至9月进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调研对象园艺企业、浙江省同类院校、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毕业生;第二阶段自2010年9月至2010年11月进行职业行动领域调研与分析,调研对象为园艺行业企业的繁育、生产技术员,流通领域的储运、营销技术员以及插花员。两次调研走访了多家园艺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往届毕业生,并综合调查、访谈和网络信息。共发出316份调查问卷,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85份。

  1、浙江省园艺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园艺行业可分为四大类产业,即园艺产品生产产业、园艺产品及资材流通产业、园艺产品“产、加、销、研”综合产业和园艺内涵提升产业,通过调查与分析,目前浙江省园艺产品生产产业以生产名贵花木产品为主,其规模居于全国首位,对生产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园艺产品及资材流通产业市场繁荣,浙江省仅大规模花卉交易市场就有85个,并且市场运作日渐完善,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营销和储运专业人才,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亟待发展和规范;园艺产品“产、加、销、研”综合产业主要是指各类专业合作社,全省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628家,主要以花木业合作社为主,果蔬业合作社次之,对高素质的生产、销售、管理人才需要量大;园艺内涵提升行业主要是指园林绿化企业、名胜风景区和休闲农庄。浙江省园林绿化公司规模庞大,仅具有一级资质的园林公司就有55家。浙江省是旅游大省,名声风景区众多。近几年来在浙江省大力推行休闲观光农业政策的指引下,浙江省休闲农庄发展迅速,目前已有1600家之多,这三个产业对植物造景和园林区养护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加大。

  2、浙江省园艺企业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共涉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共计12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54%、集体企业占26%、国有企业占13%、三资企业占7%;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占30%、50-300万元占30%、300-1000万占25%、1000万以上占15%。

  (1)主要就业单位和部门

  通过调研园艺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单位和部门表。

  表1就业单位和部门统计表

  就业单位就业部门

  园艺种苗生产企业生产部及其它生产作业部门

  园艺产品生产企业生产部及其它生产作业部门、销售部

  园艺产品及资材流通企业销售部、仓储部

  园林绿化企业养护部

  景区管理部门养护部

  休闲农庄生产部、管理部

  (2)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①毕业生初始就业主要集中在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和业务员,其需求比例分别为45%和40%;调研企业中对繁育生产技术员有需求的为74%,其次是产品营销员为70%,养护管理员为50%。

  ②调查显示,几乎100%的企业都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对于专业能力方面,尤其强调园艺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和园艺产品营销能力,其比例分别为87%、90%和89%。

  (3)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分析

  调查显示,有85%的企业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营销员和花卉园艺工,其次为花卉育苗工、插花员和绿化工。

  3、毕业生就业岗位及稳定度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毕业生现状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80份,被调查人员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毕业生。

  (1)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

  调研显示,有23%学生在园林绿化部门工作,21%的学生在园艺产品营销部门工作,19%的学生在园艺产品繁育和生产部门工作。毕业学生对目前工作很满意的为23%,满意的为35%。

  (2)就业稳定程度分析

  调研显示,有81%学生毕业后后一直在园艺行业工作。

  (三)结论

  1、浙江省园艺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将对高职类专业人才构成旺盛需求,园艺专业针对本省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层次的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我院园艺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农产品经纪人和植物造景师两岗位高素质人才需求相对缺乏,但农产品经纪人从业条件是对该行业有相当的了解和一定数量的客户群;植物造景师需有若干年园林绿化工作经验,并且需掌握大量当地植物造景所需材料的生长习性和当地人文特点,因此这两个岗位不能做为学生初次就业岗位,可做为园艺技术专业的拓展岗位。

  3、企业对于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的主要证书为营销员、花卉园艺工和花卉育苗工。

  4、学生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园艺产品繁育和生产管理岗位、园艺产品储运和营销岗位和园林绿化与养护岗位,各岗位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均高于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另外学生在园艺行业工作的稳定度和满意度比较高。

  二、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群

  (一)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中、高档园艺产品生产与管理

  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现代园艺产业生产与管理第一线,培养掌握园艺作物栽培与管理基本理论,具备园艺作物繁育、生产、储运、营销等职业技能,适应现代园艺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符合现代园艺专业技术与管理领域任职要求,能够服务于园艺产业生产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就业岗位群

  本专业面向的专业就业岗位(群)为在各类种苗公司、园艺公司、园艺研究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及基层园艺管理部门中,从事园艺产品繁育、生产、储运保鲜、产品流通管理以及花艺布置的相关职业岗位。就业人员应具有相关职业岗位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就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颁证情况见表2。

  表2:专业就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颁证情况表

  序号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颁证单位等级

  1园艺产品繁育育苗工、组培工农业部高级

  2园艺产品生产花卉园艺工、果树园艺工、蔬菜园艺工农业部高级

  3园艺产品储运保鲜园艺储运工

  营销员

  插花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高级

  园艺产品流通及管理

  4园艺产品艺术创作(拓展岗位)花艺师、植物造景师、绿化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中、高级

  (三)毕业规格

  1、相关知识

  具备专业必备的基础文化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一定程度的外语、写作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适应工作需要的植物和土壤肥料的基础知识;园艺作物繁育、生产、储运、营销等基础理论知识。

  2、职业能力

  具备制定生产计划的能力;具备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能指导和管理园艺作物种子和种苗生产;能指导和管理园艺产品生产;可以进行园艺产品的保鲜、仓储、包装和营销管理;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和制作花艺作品。

  3、职业素质

  能正确看待人生和社会,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热爱“三农”,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拓展能力强,具有建设新型农业的信心;专研能力强,具有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的能力;法制观念强,具有依法进行农业安全生产的意识。

  三、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园艺技术专业是农业技术类专业,根据园艺作物的生长与管理具有较强季节性的特点,结合浙江省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我院实际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院与企业共同确定了面向产业、依托行业,“忙入、闲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所需相关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第二阶段行动领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六性”的原则完成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同时按照“四融合”的原则构建了职业技术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三)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一个模式,打造两支队伍,构建三个体系,建设四类型基地,深化“五融合”特色。

  1、一个模式

  就是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面向产业、依托行业,“忙入、闲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园艺产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界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以及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高度融合,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现代园艺职业技能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

  (2)依托行业,整合和充分利用优势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与浙江省尤其是杭州市园艺行业内各类企业、研究所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全面合作,在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行业特点,把握行业发展的动向,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探讨与同类院校就校际合作的方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

  (3)与各类园艺企业进行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共同促进学生就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双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共赢。

  (4)根据园艺产业季节性的特点和要求,教学组织实行“忙入、闲出”,种植类课程安排在生产项目比较集中的学期,农忙时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以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主,校企双方互派教师进行教学和教学管理;农闲时学生以校内试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课程的教学过程实行柔性管理。

  2、打造两支队伍

  具体的讲就是校内专任教师队伍和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我院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在进修、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并行,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和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非常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学校在职务晋升和提高工资待遇方面,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予以了大力倾斜。

  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我院结合浙江省园艺产业和行业实际,从园艺企业和园艺行业技术培训和指导部门聘请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

  3、构建三个体系

  即基于岗位任职条件需求构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技术课程体系、“三阶段递进式”的职业能力培养的.体系和“五事”的素质教育体系。

  (1)“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技术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面向中、高档园艺产品生产与管理的相关职业岗位。在分析典型产品与服务工作过程以及具体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过程完整、目标统一”的原则归纳出15项典型工作任务,并按照“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与能力的关联性”原则,构建学习领域课程。职业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课程转换见表3。

  表3职业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转换表

  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

  岗位1:园艺良种繁育

  1.生产优良种子种子与种苗生产技术

  2.生产优良种苗

  3.生产组织培养苗(无病毒苗)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岗位2:园艺产品生产

  4.露地生产花卉花卉生产技术

  5.保护地生产花卉

  6.露地生产果蔬果蔬无公害生产技术

  7.保护地生产果蔬

  8.防治园艺病虫害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9.建造与使用现代园艺设施现代园艺设施应用技术

  岗位3:园艺产品营销

  10.园艺产品储运园艺产品储运技术

  11.园艺产品营销园艺产品营销技术

  12.花艺布置花艺技术

  岗位4:园林绿化与养护

  13.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

  14.园林绿地养护管理

  15.植物造景观赏植物识别与应用技术

  (2)“三阶段递进式”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第一阶段以专业核心课程“工作过程导向”内容体系实施为载体,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项目,培养学生生产和管理的单项职业能力;第二阶段通过直接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项目的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生产和管理综合职业能力;第三阶段通过顶岗实训,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学生的能力培养经历三个阶段,培养目标层层提升,从单项生产和管理能力提升为综合生产和管理能力最后上升为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的始终。

  (3)“三条线”并进的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基本素质是指职业劳动者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具有很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专业素质包括爱岗敬业、学习能力、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创新素质是指开拓进取的意识、敢于接受职业挑战的竞争意识等。高职毕业生强调能力培养,“高素质”也同等重要,我们通过构建“三条线”并进的体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

  第一条线是以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第二条线是结构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三条线是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全方位开展课外活动和“万向文化”的五事(乐做事、能干事、会说事、善共事、可成事)教育,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4、建设四个类型实训基地

  四个类型实训基地为:引企入校共建高度融合型校内实训基地、单一型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和服务于“订单式”培养的校外融合性实训基地。

  (1)引起入校共建高度融合性校内实训基地

  依托该实训基地,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同时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以员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目前我院已与浙江德清新天地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校内园艺实训基地,通过几年的合作,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项目校企合作开发了4门专业核心课程,并且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

  (2)单一型校外实训基地

  可满足某一门或几门专业课单项实训项目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单项职业能力服务。

  (3)紧密型校外实训基

  地可满足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实施的需要,通过实训项目的实施,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工作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和培养的同时,学生以员工深翻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氛围、领会企业精神、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下一步的顶岗实习以及就业奠定了基础。

  (4)服务于“订单式”培养的校外融合性实训基地

  该基地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按照合作单位工作岗位任职条件的需要,由校企双方合作开发课程、依托企业实践条件共同组织实施教学、按照岗位任职条件的要求共同考核学生,学生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定向培养,成为企业合格的员工。我院已与西湖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签订了“订单式”培养的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运作,较好的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如意的工作岗位。

  5、深化“五融合“特色

  经过4年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园艺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了以下“五融合“特色:

  (1)生产与教学相融合

  依托校内融合性实训基地和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把企业生产流程、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生产技术和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组织与管理中来,以企业的实际生产为载体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做中学”,教师在真是的生产环境中“做中教”,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生产和教学的高度融合。

  (2)教学活动与农时季节相融合

  园艺作物的良种繁育和产品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繁育和生产类课程的安排与教学组织与生产季节相适应。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按照园艺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分为“农闲”和“农忙”两个阶段,在教学组织中分为大小学期,农忙时对应大学期,主要安排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和顶岗实习;农闲时对应小学期,主要安排通识课、职业基础课学习以及校内试验和单项技术的训练。

  (3)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

  园艺产品种类繁多,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根据当地园艺产品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了种子与种苗生产和园艺产品生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与服务区域内行业企业生产的种类和品种相一致,同时与科研院所合作适当选择具有前瞻性的种类和品种作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适应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

  (4)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

  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骨干课程完全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形成。

  (5)教师与企业技术员相融合

  在生产与教学相融合的情况下,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在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先生转变成师傅、由教师转变为企业生产的技术员和管理者,同时企业的技术员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其工作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单纯企业的技术员转变为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者。教师与生产技术员的相互融合为实现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温希东.关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J].高教探索,2008(6).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罗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

  关键词:农业植物病 理学教学 改丰教学质量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结合洛阳市的地域特点,时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授课顺序、教学方法、实脸实习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过几年的尝试表明,这些改革时培养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以及提高教学质童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针对植物保护专业开设的的一门应用性专业课,主要讲授农作物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每一种病害都是按照教材上的顺序介绍,内容多而琐碎,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枯燥;实验教学以挂图、盒装标本和病原菌玻片为材料,不能生动的展现病害在田间的症状特点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课程实习时间固定,作物相对单一,一些作物的病害标本不能采集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教学、实验和实习三个方面,对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进行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1教学改革

  1.1门结合农时调整授课顺序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材前两章是水稻和小麦病害,该课程九月份开始上课时,田间没有种植水稻和小麦,而种植的是玉米、高粱、甘薯、棉花、芝麻等作物,所以在授课时将这些作物的病害安排在前面。待十一月以后,田间长出小麦,再讲授小麦病害,这样结合实验和实践课,带领学生到农田随时可以将观察到的病害与课堂教学对应联系在一起,及时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1.2增加特色教学内容

  我校位于九朝古都洛阳,洛阳牡丹闻名天下,而一些牡丹病害危害十分严重,如:牡丹红斑病、炭疽病、灰霉病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经济造成潜在的威胁,对牡丹病害知识的学习非常必要,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我们结合地方特色增加了牡丹病害。

  1.3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将每一种病害都详细的讲解,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在授课时一种作物挑选一到两种重要病害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其余的病害安排学生自学而后挑选一到两种病害由学生自己制作PPT课件讲解,最后由学生提问、教师总结补充。通过自学,学生从一个病害的重点剖析到举一反三的学习其他病害,从一种病原所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到学习此类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学生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归纳总结和制作PPT课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2实验改革

  2.1利用多媒体课件

  挂图和盒装标本是实验课上的常规用具,但是在真实性上效果稍差。多媒体课件可以将病害在田间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症状和病原菌的形态照片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其直观性可以与常规用具的典型性互为补充,另外有一些采集不到的病害标本,我们通过网络查找到这些病害标本图片,并结合实践中拍摄的病害照片,制成多媒体课件,补充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病害的认识与理解。

  2.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除了印证性的实验让学生看一些照片和病原菌玻片外,还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从病害标本采集到标本制作,从培养基配制、消毒和灭菌,到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全面学习植病研究的`基础综合实验技能,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习改革

  《农业植物病理学》按照教学计划在课程结束后将实习时间固定在一周内进行,这样错过了一些作物的生长季节。我们采用分散实习的办法,将实习分开进行,例如9月初,田间种植有玉米、棉花、芝麻、甘薯、瓜类等时,利用3天时间认识和了解这些作物病害,并采集和制作病害标本,待7月初,田间种植有小麦、蔬菜等时,再对这些作物的病害标本进行采集和制作。这样的教学实习,即保证了病害标本采集的丰富性,又使学生们掌握了当地主要作物病害的种类、症状特点和发生规律,为以后病害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考核

  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具有重要作用。《农业植物病理学》的课程考核成绩不单单取决于期末的考试成绩,我们还综合了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和课程论文成绩。这样既考核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又考核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习考核,将病害标本采集的数量和质量、鉴定病害标本的名称和实习总结成绩,几项成绩综合得出实习成绩。这样既能检验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作物病害症状特点,又减少了一些对实习不重视,认为只要交上实习总结就能取得实习成绩学生数量,大大提高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通过实验和实习的改革,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实践中验证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他们理解和掌握病害研究方法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从事植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相关文章:

论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探索11-14

中职学校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探索的论文12-08

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实践03-29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探索03-29

如何实现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问题的实践探索论文02-22

病理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11-14

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03-29

本科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11-17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汽车维修课程中的探索11-25

实践教学企业化的探索论文02-2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