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用萨特的“自由哲学”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喧嚣的20年代的代言,反映了一战后的美国青年的存活状况和道德风尚。本文运用萨特的“自由哲学”理论对小说主人公盖茨比进行分析,影射出当时的青年一代在喧嚣的“处境”下如何利用自己的“自由”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目前状况。
关键词:自由 选择 责任 行动
前言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O世纪二十年代最著名的编年史家。那个时代由他命名为“爵士乐时代”。他也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他的作品生动地再现了爵士时代的生活气息和社会风貌。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年)一直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学派纷纷从中找到证明自己理论的材料。本文试图用存在主义的“自由观”重新解读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翁,为人们理解其主题内容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本文认为小说着重探讨了人的存在价值、作用以及人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实现其人生价值这一理由。
一、自由与选择
萨特自由伦理学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强调行动、选择及责任。或者说,行动、选择以及责任构成了萨特自由伦理学的主要内容。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自由之为自由却仅仅是因为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我们可以看到萨特的“自由哲学”的思想充分体现在主人公盖茨比的身上。
盖茨比出身于美国中西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梦想转变现存的状况,想出人头地,重新创造自己。他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转变命运,因此,在十七岁时,他把自己的名字杰姆斯·盖茨改成了杰伊·盖茨比。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盖茨比结识了大富翁丹·科迪,实现了他想在现实中寻找一位能指引他实现自己伟大梦想的尘世父亲的愿望。为了聚敛财富,盖茨比铤而走险,不惜涉足非法贩酒和其他非法活动。他也曾涉嫌进行带有欺骗性的买卖,并且似乎和20世纪20年代中的一起巨大的丑闻有联系。但是,盖茨比相信人不是上帝造就而是自我创造的,人就是其一切行动的总和,人的行动也是自身选择的结果。
盖茨比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在他积攒了足够的财富时,他选择了独特的方式吸引自己的梦中情人——黛西。盖茨比一直坚信,是金钱的诱惑,黛西才选择了富豪汤姆。因此,至少每两周一次,盖茨比都在自己的豪华公馆举行极为奢侈的宴会。盖茨比的宴会是无比的奢华:不请自来的人们赞叹他的罗尔斯·罗伊斯、他的游泳池、他的沙滩、一箱箱的鲜橘和柠檬以及花园中布满筵席的用餐帐篷和正在繁星之下进行现场演奏的乐队。如此的奢华和狂欢,就是为了引起黛西的注意,盼望她的到来。但是,黛西一直没有出现。此刻,盖茨比请求邻居尼克——黛西的表兄,帮忙安排他和黛西的重聚。之后,盖茨比邀请黛西去看看自己的公馆和财产以此吸引黛西。黛西本是一位拜金女郎,她被盖茨比的豪华生活所折服。盖茨比的爱情梦终于实现了,两人开始了一段短暂的恋情。由于对黛西全神贯注的爱,盖茨比取消了原本是为了吸引黛西的宴会。但好景不长,汤姆发现了他们的恋情并挑起一场对抗,与盖茨比发生了争吵。在从纽约开车返回长岛的路上,激动的黛西撞上了汤姆的情人梅特尔。但是,出于对黛西的爱,盖茨比决定自己承担这个责任。虽然尼克倡议盖茨比离开,“到大西洋去待一个星期,或是往北到蒙特利尔去。”但是,盖茨比还是选择了留下,虽然这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对盖茨比来说,他爱黛西,他必须担起恋人的责任,他要知道黛西的决定,要知道她准备怎么办。这种思想和决定,完全符合萨特的自由观里关于自由和责任的理论。
二、自由与责任
萨特认为自由总是和责任相联系的。在萨特看来,既然人的选择是自由的,那么人也就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人,由于命定是自由,把整个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他对作为存在方式的世界和他本身是有责任的。”
在盖茨比17岁时,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杰伊·盖茨比。“他是上帝的儿子,——这个称号,如果有什么作用的话,就是字面的意思(Gatsby听起来好像God's son)——那就是他必须为他的主效命,致力于追求一种博大的、世俗的、虚饰的美。”这个决定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自由。萨特认为自由在自我确立的同时也是自我否定。同时,人又不仅仅是一个角色,人有比仅仅一个角色更多的东西,这就意味着人或者去成为一个角色或者去转变自己的角色。盖茨比企图把自己的角色改成上帝的儿子耶稣,具有博大的爱和无处不在的全能。但是,作为上帝的儿子,他必须担当起耶稣的救赎人类的责任,他必须为拯救天下有罪之人奉献自己的生命。这种结局正好与小说的结尾相呼应。对盖茨比来讲,当初选择了自己的爱情,他想实现自己的旧梦重温,不管这种决定是否具有可行性,既然选择了,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在萨特看来,人的每一项选择,每一个行动,都不仅牵涉到自己,而且牵涉到全人类,因此人不仅要为自己负责,而且要为全人类负责。因此,他没有听从尼克的劝告,正如耶稣一样,盖茨比独自一人担当起救赎的责任,自己却成为人类的“替罪羊”。
三、小结
《了不起的盖茨比》集中反映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社会的精神状态以及年轻人对存活处境的艰难选择。他们对现存的社会目前状况和价值观念产生困惑,从而重新寻找自我的存在,寻找存活的价值和作用。虽然菲茨杰拉德向我们展现的“爵士乐时代”是一个喧嚣的时代、人心惶惶的时代,但是小说中人物对生活本质和存在价值的选择与追求,与萨特关于人类自由的本质论述是相吻合的:人有做出真正选择的权利。正如萨特所说,“存在主义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让人认识自己的本质,是其承担自己的存在的所有责任。”
参考文献:
[1]巫宁坤等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萨特.存在与虚无[M].北京:三联书店,1987.
[4]吴元迈.存在主义文学:希望从绝望深处进发[M].海南:海南出版社出版,l993:18.
[5]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沈晓阳.论萨特的人格自由的自由观[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谈用萨特的“自由哲学”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相关文章:
用哲学思想解读《西游记》11-10
浅析萨特“情境剧”的哲学意蕴与文学价值11-28
谈从哲学中学会生活02-28
谈哲学思想的艺术发挥02-20
谈中国哲学人生研究01-18
谈理性人范式经济哲学阐释02-21
谈述历史哲学的时间尺度03-28
谈政治正义与个人自由的统一02-22
《论语》“夫子不为卫君”章的政治哲学解读12-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