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子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系统地学习老子的管理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管理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老子的管理思想是以“道”为中心的,其本质是“无为而治”。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子管理思想的探讨,为我们的现代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老子;道;管理者素质
Abstract: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management thought laozi, and for our work in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on is helpful. Laozi's management is "Tao" as the center, and its essence is "inact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deas of Laozi manage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our modern management.
Keywords: laozi; Road; quality manager
一 、《老子》的哲学内涵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其总体性范畴。道的层次展开,溶铸了老子的哲学框架构;道的义蕴的阐发,成为这个结构的丰富内容。从整体内容来看,道家学说以道为中心和纲领,从道出发,然后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需要,向四面八方扩展开来。这样就可以把中国古代另外的8个学派通过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融合起来,合而为一。从道出发,以道为归依,这从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来看,是有道理的,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处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支配下运行和发展的。谁掌握了这一事物发展的规律,谁就成为事物发展的真正主宰。
二、自然无为的管理原则
作为老子形而上学的“道”,它是产生“万物”的根源“自然”这个词不像“道”那么古老,它是老子发明并首先使用的。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指称“客体”(如自然界),而是指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状态”,即一般所说的“自己如此”。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道”是“无为”的。但由于道遵循万物,使万物自己成就了自己,因此它又是“无不为”的。
无为绝对不是讲不做事情,无为的目的是为了无不为,正如不争是为了更好地去争一样。《老子》讲,“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的欲、学、工作,都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很明显,这里所谓无为,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自然就是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无为就是让自然按自己的规律去运动,而人不去妄加干涉。《老子》讲,“不知常,妄作,凶。”常,即自然规律。比如人体有心,有肺,有胃,有肠子,等等。可大脑并没有去管每分钟心要跳多少下,肺要呼吸多少次,胃要摩擦多少次,肠子要蠕动多少次,但它们配合得很好。如果人要大脑下命令,每分钟心跳多少次,肺呼吸多少次,肠子蠕动多少次,胃收缩多少次,那人就要出问题了!
正因为如此,“无为”还可以指导管理工作。大到国家、省市的管理,小到学校的管理,怎么管?就是管该管的事,不该管的就不要去管。
三、“弱者道之用”的管理方法
在刚柔、强弱、雄雌等矛盾对立中,老子赞的是柔、弱、雌,忌的.是刚、强、雄。《老子》反复强调的是贵柔、处弱、守雌这样的基本思想。贵柔守弱,是老子“反者道之动”这一哲理所必然派生出来的倾向。老子又将处柔守弱作为规律,作为“自然无为”的主要内容。因此,处柔守弱,在老子思想体系中就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老子的处柔守弱,又是一种特殊的斗争方法,处事方式,实质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守为攻,以屈求伸。因此,它又是一种“柔术”。
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同样,对待下属也要以善良之心,才能使属下心服口服,身体力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管理者素质
根据道家“无为”的原则,老子对管理者进一步提出了“三宝”的要求。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
1.以慈待人
所谓“慈”,是指“仁慈”,要求管理者对自己的下属和社会民众要有慈爱之心、关怀之情。曾国藩:“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是也。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礼者,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
现代企业管理,以仁慈待人,实际上也是一种高超的柔性管理。
2.发扬“崇俭”美德
老子所谓“俭”,是指节俭,即在物质财富上提倡节约,反对浪费。节约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韩非子认为国家是“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韩非子•十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在国外企业家中,宜家公司的老板坎普拉德是提倡“俭”德的典型人物。
3.“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实践证明,老子的“三宝”特别是“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
对于现代管理者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西方管理学家将其奉为现代管理学的“金科玉律”,认为它是企业成败的重要保证。
在人生的修养上,我们是功成而不居的,但老子认为,就因你“不居功”,所以才能“功成”。“是以不去”,“不去”是指“功”不去,依老子的洞见,人间功业,都很短暂,而且本来已功成,结果自己又把它毁掉。所以老子认为你缺乏的不是功亏一篑的那份择善的固执,那份生命的意志,他说的是当功成之后,你把它忘记于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一时取得的成绩不要一味地沾沾自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不利因素,做到“果而勿矜”、“果而勿骄”、“果而勿强”、“胜而不美”,不因小胜而不为,注意积小胜为大胜。
总之,老子的管理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只要我们能将老子的管理思想与现代的管理思想结合起来,完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现代转化,就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唐突生:老子哲学与人生智慧[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2]淦述卫邓海兰:从老子管理思想到现代企业管理[J].当代经理人,2005,(05)
[3]翟鸿�:道法自然[Z].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 ,2008
【浅析老子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