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时间:2022-10-03 14:28: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摘要:鲁迅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大多是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思想对人民的荼毒。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等。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或多或少地都塑造了一些知识分子形象。

  关键词:鲁迅现当代文学知识分子

  Abstract: Lu Xun is the founder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Most of his work is to expose the darkness of society at that time, he attacked the people of feudal thinking poison. His major works include the short story collection "The Scream" and "Wandering" and so on. In these works, more or less Lu Xun have created some intellectuals image.

  Keywords: Lu Xun Literature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一、前言

  鲁迅对于当时知识分子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全面的。他并没有把所有的知识分子塑造成同一张嘴脸而是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加上自己的艺术创作形成了几类知识分子的形象。在这些作品中的知识分子虽由于所受教育和自身经历各不相同,生命轨迹也不同,但结果都殊途同归,生活十分凄苦窘迫。比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就能被划归为同一类型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受着“八股取士”的毒害,认为人生是以考取功名为最高理想,完全是“范进”一类的旧式知识分子。而这样一类人在鲁迅所处的时代已经渐渐面临淘汰的局面了,背负着这种理念的知识分子不得不惨淡收场。

  二、鲁迅所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

  (一)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从秦初到清末,封建思想中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深深左右了一代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他们前赴后继地寒窗苦读数十载,就为了能够有朝一日参加殿试,一举夺魁,带着万人觊觎的“状元”之名荣归故里,光宗耀祖。即使在今天仍然有许多人抱着这样的观点。封建思想让孔乙己思维僵化,一切行为都有了纲式标准。而封建制度使得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是重重地推了孔乙己一把,加速了他的灭亡。在封建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人们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凡是没能中举的文人都是无用之人。所以“短衣帮”虽然受着孔乙己心中的轻视,但他们对于孔乙己的轻蔑却是一览无遗的。

  (二)具有革命意识的知识分子形象。如涓生、子君这般出生于反帝、反封建大潮中,并且接受着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于未来总是怀抱着美好的愿景。他们热爱生活,充满朝气,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在子君眼中却仍有美丽之处。“她又带了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来,使我看见,还有挂在铁似的老干上的一房的紫白的藤花。”。子君的脸上时常带着笑涡,“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她却是大无畏的,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当“我”和她谈起在家的长辈时,子君大声地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震撼人心的心声。

  (三)鲁迅对二种知识分子所持的不同态度

  1.对旧式文人的态度。鲁迅在讽刺、批判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为制度所害的文人的深深的同情。当时社会只让知识分子走了一条路那就是“科举取士”之路。一旦这条路走通了,等待你的将是前程似锦的金光大道。但毕竟僧多粥少,能够取士成功的是凤毛麟角,而剩下的如陈士成这般的文人过着怎样的日子呢?七个学童得知他的再次不中后“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连小孩都看不起他。而且因为一心想靠读书致富,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没有培养可以糊口的其他技能。因此“科举取士”之路实则是条不归路。不胜则只能终日家徒四壁。笔者认为如果有另一条道路存在,陈士成决不会整天挨饿受穷而不去想别的营生的。他也只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他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鲁迅将他的下场描写的如此凄凉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抨击这种残害人的封建制度的力度,引起人们的警示。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这类无辜的旧式文人的怜悯、同情。

  2.对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态度。“鲁迅先生对子君、涓生对爱情的追求及争取胜利的斗争的极力赞扬、肯定。”他欣赏这样的一种为了能使社会更为进步而抗争的大无畏精神。但子君和涓生的悲剧也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对于向他们一样的青年一代为了变革所做出的牺牲的一种感叹、惋惜。他对于新一代的知识分子还是寄予厚望的。即使他们的革命之路还很漫长。他们必须同统治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执行了这么久的封建制度作斗争。这样的“战争”一定是场持久战。但是这样有理想的青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将来国家是否能向有益的方向发展就取决于这些青年人的努力程度了。

  三、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意义

  (一)为文学画廊增添新的人物形象。处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时期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始终是鲁迅先生文学创作的一大重点。而从封建社会转向新社会这一过程在中国历史中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再加上鲁迅先生对于人物、人生的深刻体察和细致的观察,他所塑造的人物切实地填补了文学殿堂在这块儿上的空白。无论是革命立场不坚定的吕纬甫还是为了新生活而毅然战斗不畏牺牲的子君,抑或是受封建思想荼毒的孔乙己都是空前绝后的经典形象。

  (二)通过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探索革命的出路。而鲁迅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民作家,他觉得有必要为国家的建设出谋划策。因而他从自身开始思考,作为知识分子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他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呢?从哪些方面、通过哪些途径做贡献呢?鲁迅先生通过设置一个个不同的知识分子形象来探讨究竟哪类人才是真正有助于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人群。而又是哪一部分人可以匡扶、纠正。而其余的知识分子是否能加以引导。使得这些知识分子共同努力早日唤醒那些沉睡着的人民共同剔除思想、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不良的现状。

  (三)通过塑造当时的知识分子从侧面反映社会现象。鲁迅在刻画知识分子时,也同时反映出了以知识分子为辐射的关系网。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存在于社会中,自然会反映出人们对于他们的态度。知识分子同时也是“知识、文化”的具象化。从人民对于他们的态度就可以看出知识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

  四、结论

  鲁迅用自己如聚的目光关注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并且用自己犀利的笔尖书剖析这一群人的生存状态。这恰恰说明了鲁迅对他们的命运所表现出极大的关心。他既不像有的评论家所说是为了表现自己“心灵的历程”,也非仅仅为了写出知识分子生活的痛苦和无告。他对知识分子问题显出很大的兴趣,对知识分子倾注巨大的热情,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参考文献

  [1]《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汪晖著

  [2]《鲁迅小说绝望与希望的对比结构》彭博著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08-15

浅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形象(附简介+赏析+背景)05-18

关于《桃花扇》中侯方域的人物形象分析08-17

浅析护士形象建设与规范06-10

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探微06-13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浅析的论文04-14

论和谐社会建设中高校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08-21

谈科普展品形象艺术设计论文08-21

分析行政侵权赔偿08-02

严格责任理论分析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