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实效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 教育技术能力 有效教学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现代化教学素质之一,要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实效性,核心是解决有效教学问题,其策略有:一是加强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二是加强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学论等课程的整合,三是注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四是采用有效的评价机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已经成为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整体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为此,增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已成为各国教师培养与培训中的热点问题。我国很多学者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做了大量的实践性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觉得,要提高培养的实效性,核心是有效教学问题,只有在有效教学理论、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一、有效教学概念及其内涵
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何谓有效教学?钟启泉、崔允廓等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主要指效益,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益;程红、张天宝、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不同学者尽管给出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有效教学的内涵基本趋于一致:(1)“有效”和“无效”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教学的有效与无效,并不是以教师教得有多苦或学生学得有多苦为标准,而是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判断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2>有效教学的实践指向是构建多元化的“有效教学策略”,即构建有效的课堂环境的策略、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的策略、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和应用教学技术的策略等;(3)有效教学的追求是一个动态过程,即让优秀学生出色发展,让中等学生超常发展,让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发展。
有效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一)有效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理解不对、理解有困难、理解不深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这种指导和教师一言堂的讲授有本质区别。首先,指导要准确、及时、有需求,准确依赖于教师所拥有的丰富知识和对学生迷惑问题的理解与把握,及时取决于对学生问题指导的实效性,学生的需求是教师给予指导的前提,若学生没需求,教师灌输的再多,效果也不好,正所谓“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其次,要强调方法与思维的指导,物理学家劳厄说过,学习就是把教师所讲的东西忘掉而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东西就是思维、方法、能力。可见,指导并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
(二)有效对话
教学中的对话是旨在实现教学目的而展开的,不同于无轨电车式的闲谈,也不同于学术讨论。有效对话是师生、生生深思熟虑后的真知灼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是心与心的交流。他不同于18,19世纪西方盛行的“问答教学法”。有效对话特别强调师生、生生之间双向或多向互动、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创造与生成。
(三)有效活动
有效活动是具有明确目标导向和具体任务的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应该清楚任务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教给学生,要求学生以什么方式、用多长时间完成并作相应的准备。首先,有效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智力活动,若在热闹的形式下离开了紧张的智力活动,那样的活动是无效的。其次,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而放任自流,那么学生的活动最终只会流于形式,因为有些问题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只能是不了了之。最后,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让小组活动变成学优生的展示台、学困生的避风港。
(四)有效任务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明确课堂教学任务,细化学习任务,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任务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面向个体,要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考虑基础性学习任务、发展性学习任务,还要设计提高性学习任务。任务设计要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只有任务落实到每个个体,才能使每个学习者纳人到有效教学系统中。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制高点与突破口,集中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加强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将对师范生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观察课程教学是否体现了有效的教学思想,主要从三个方面观察:一是是否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二是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三是是否体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评价的依据。为了规范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我国于2004年12月25日印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指出,教育技术能力包含4个能力素质维度: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在课程设计、流程和结构上要体现课程标准,突出学科课程特点。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基本与基础教育课改的三维目标相吻合。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中,要以“意识与态度”为动力,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应用创新”为目标,以“社会责任”为价值导向。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是各级各类教育的价值追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学行为上就要看是否做到面向全体、关注全体,是否让每个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自主发展,是否让全班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忘了学生;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忘了能力培养。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核心素质的教育技术课程,必须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方式上要由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启发指导式、合作探究式教学,学生学习方式要由被动等待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角色由“传递中心教学”转向“对话中心教学”,课堂环境要由“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
(二)加强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学论等课程的整合
有效教学强调“多维目标”替代“单维目标”,跨学科的“课程视野”替代“学科视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所以很难通过教育技术一门课程来独奏。要加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必须与相关课程整合。
1.与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整合
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各院校至少开设了两门信息技术类课程。考虑到教育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类课程的部分目标重叠,以及教育技术课程课时较少等矛盾,加强此两类课程的整合非常有必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施:一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活动或机会,使他们很自然地将信息技术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二是让信息技术类课程分担部分教育技术课程内容,解决教育技术课程既讲理论与方法又讲技术等课时不足的矛盾。我校将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课程、全校的信息技术类公共课归于一个教研室进行管理,为课程的有效结合创造了条件。在制定师范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时,就考虑分担了教育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与教育”、“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等章节内容。
2.与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整合
学科教学论是师范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这两门课程的结合,使师范生不仅能掌握有关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技能,还能初步养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实现这些教学思想的习惯。学科教学论课正是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独特平台,学生在教育技术课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只有在学科教学论课中加以实践应用,与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才能内化为真正的教学技能,所以把学科教学论课纳人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的范畴,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方法,适当调整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设计和组织学科教学,是提高学生学科教学水平,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我校尝试把教学系统设计模块作为两门课程结合的重点,由两科教师共同完成这一模块的教学,通过对教学设计基本知识介绍、案例研讨、教学设计方案编写、微格教学环境下说课、反思与修改等环节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注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有效教学强调有效组织与实施教学策略的运用。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在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上,所采用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方式多以讲授式为主,对教育技术实验也多采用较为简单的设计,没有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结合、强调实用性等特点。为了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可采用以下策略:一是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技能实训课程”等新的课程培养体系。必修课主要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选修课有网络课程设计与制作、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技能实训课程有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处理、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摄影与摄像、常用媒体的使用与维护等,技能实训课一般集中时间进行。二是延伸课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Moodle课程平台和精品课程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三是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有效教学要求改变“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变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等,随着新的教育理念与现代科技的影响,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网络教学法、基于概念图教学法、基于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法等等。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因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承载现代教育理念、方法、技术的教育技术公共课,在教学方法选择与应用中应率先垂范。在选择教学方法时,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即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不同的教学环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时,应偏重讨论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对偏重技术层面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学设计模块,案例教学法更有效。
(四)采用有效的评价机制,强化教学的过程管理
目前很多高校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采取“期末一张试卷”的考试方式,这种考试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更不符合课程的评价特点。只有采用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成质量。有效教学要求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系统,该系统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谁来评价、评价什么、怎样评价的问题。有效教学与课程特点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教师、学生、基础教育专家等共同评价;评价内容要依据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主要从教师教学个性发展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两方面进行;评价方式强调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他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笔试与作品考试相结合。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增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实效】相关文章:
谈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思考11-17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11-18
有效备课,增强实效12-09
网络信息化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06-03
试论增强高职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探析12-06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11-18
师范生教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12-06
关于师范生合作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省思03-28
多媒体技术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11-2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