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李尔王》看人性的理智和情感冲突
同学们对《李尔王》应该都不陌生,它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中文系的同学在论文中也会经常写到。下面就是一篇关于《李尔王》的毕业论文范文,仅作参考。
摘要:《李尔王》中塑造的一些人物角色,分别代表了真善美、假恶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性中理智和情感的冲突、正义和邪恶、黑与白的对立。
关键词:理智;人性;对比;情感
在家天下思想的支配下,李尔王要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三个女儿。继承权毫无疑问属于她们。但是他分封的依据是每个人说出的对自己赞美的话语。小女儿因为说真话而被放逐,他将几乎所有的权力都分给了另外两个奸诈的女儿。大臣肯特进言也被放逐。尽管从表面上看,李尔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放弃了国王的身份、女儿的亲情和臣子对他的忠心而非外力所逼迫,但事实上,李尔深知以‘王权至上’为核心的严格等级制度便是其赖以统治的基础。[1]
李尔王,作为一国之主,他有着自己的理智的思考,应该怎么分封,但是他仅仅因为小女儿的真话就控制不住愤怒的情感,将本应该得到最富庶土地的小女儿被放逐了,这是李尔人性中的矛盾。在高纳里尔家中受到不公正的遭遇之后,他把希望寄托在二女儿身上的幻想也破灭了。他不愿相信她们用卑鄙的手段对待老父亲。他重视亲情但却失去了理智,不能通过自己的境况及时做出判断。
作为王上及父亲,面对两个女儿的所作所为,他只有的愤怒的谩骂。他的话有失王的身份。人性中的情感就像洪水猛兽,它使得李尔一步步走向深渊。李尔终被两个女儿抛弃了,他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李尔王的情感一次次的战胜理智、战胜“忍耐”,从第三幕第六场之后,李尔大多处于一种被情感和愤怒冲昏头脑的状态中。最后李尔王经受着考狄利娅和弄人永远离开自己的双重打击,精神崩溃而死。他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即使考狄利娅听到两位姐姐对父亲赞美的话语后,她也说对父亲的爱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理智使她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勃艮第因为她没有封地而不愿娶她做妻子时,她的回答是那么掷地有声,她不会嫁给一个眼中只有财产的人。最终考狄利娅凭借自己的善良赢得了法兰西国王的爱慕。考狄利娅看到父亲的信后一颗颗饱满的泪珠淌下她的娇嫩的颊上,可是她仍然保持着一个王后的尊严,虽然她的情感像叛徒一样想要把她压服,她还是竭力把它克制下去。“忍耐”和“悲哀”相互竞争着谁能把她表现得更美。我们在考狄利娅身上看到了理智与情感两者相得益彰。
当她知道两个姐姐那样心狠手辣的对待自己的亲身父亲,她做出了决定。此时的她有着热烈的真情,她要替老父主持正义。这个时候她的情感是占了上风的,仅仅为了给父亲讨回公道,而上升到两国对战的高度。但莎士比亚设计的这一情节也更突显了考狄利娅人性中光辉的一面,让我们感受到她的一颗怜悯之心。在莎士比亚看来,骨肉亲情是人性的底限。考狄利娅表达了人性中最本质的一面, 她对父亲的爱,是无条件的,也包含着一种人类的博爱精神。在《李尔王》中,莎士比亚并没有把考狄利娅孤立起来。在黑暗的现实中,固然是好人受压,坏人得势,但像考狄利娅一样有着正直美好心灵的人却很多, 其中刚直不阿的朝臣肯特、哲人式的弄臣、帮助葛罗斯特逃命的老农和拔剑反抗里根的基行的仆人等便是。他们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也是人类的希望所在。[2]
如果说文本中的考狄利娅、肯特、爱得伽等人物代表着真善美,那么爱德蒙、高纳里尔和里根等就代表着假恶丑了。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有黑暗的地方就会有光明。其实正义与邪恶,黑与白总是同时存在的。葛罗斯特把他介绍给肯特时,他说,大人,愿意为您效劳,一定尽力报答您的垂爱,显示出了他的智谋、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技巧。从这时开始,他已经开始了对权力、地位等欲望不择手段的、无休止的追求。他伪造了一封诬陷自己哥哥的信使得葛罗斯特误会他,对他失望,把他逼走,从而使自己名正言顺。在他看来,兄长之情根本不值一提,在野心和欲望面前,理智是占上风的,他不会因为手足之情而误了自己的大事。第一步成功之后,他又借康华尔公爵的势力,通过出卖父亲而晋升。即使知道康华尔公爵挖出父亲的双眼,他也不会报仇,因为他必须往上爬。爱德蒙的理智告诉他,亲情不能成为他达到目的的绊脚石。再后来,当高纳里尔和里根都爱上了他时,我以为英雄难过美人关,但是,他仍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知道得到了这两个女人就等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权力、地位。他凭借自己的计谋分析了应该怎么做,他要保全自己的地位,什么天理良心只好一概不论,绝对不能赦免李尔和考狄利娅。直到最后,爱德伽来和他决斗的时候,他仍然那么理智,还在询问到底是什么人使自己失败了。
我们从他的言语和行为中看出,他排除了一切情感的因素,理智的对待事情,有着清晰的目标,任何阻碍他达到目的的因素都被他扫除。
在《李尔王》中,高纳里尔、 爱德蒙等代表着理智,而葛罗斯特和李尔则是情感的化身,爱德伽和考狄利娅则是理智和情感二者的结合体。
剧本所反映出的深度和广度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的从更多的角度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马金海. 权力、主体、存在:《李尔王》中疯癫意象新解.甘肃社会科学,2012,(6):138.
[2]邱国旺,董言芳,吴凤兰. 论李尔王中的伦理道德.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6,15(5):587.
【从《李尔王》看人性的理智和情感冲突】相关文章:
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看08-03
讨论法律与情理的冲突08-30
消除跨文化冲突文化意识的培养08-02
浅析从《江城子》看诗词情感的运动08-16
试析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冲突与心理调适08-20
浅论黑格尔的实践观09-13
高校人性化学生管理05-31
谈当代中西方文化冲突与社会和谐08-14
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应对路径分析论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