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类节目的定位分析
近些年我国传媒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体制的转型不够成熟,市场的不完善,节目需求量大等原因造成的电视节目类型单一问题显得极为明显。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求职类节目的定位分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 要:本文通过对《职来职往》、《非你莫属》进行各个方面的系统化对比,探讨两个节目同种模式不同特色的成因。笔者相信,即便是同一类型节目,只要通过精准定位、系统策划,也能制作出别出心裁拥有自己特色的优秀的电视节目。
关键词:同类型节目;不同特色;定位策划;
近些年我国传媒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体制的转型不够成熟,市场的不完善,节目需求量大等原因造成的电视节目类型单一问题显得极为明显,如何在保证节目数量之下,还能推进节目收视的增加,促进节目创新就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通过《职来职往》、《非你模式》两个节目,着重探讨同类型节目,通过编导策划人员精准定位以及全套巧思设计,同样可以制作出不同风格但相同精彩的节目。
一、求职类节目现状
“求职”一直是近些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大学应届生找工作更是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中最主流媒介,一时间催生出了很多求职类节目。就如:中国教育频道及江苏卫视《职来职往》、 天津卫视《非你莫属》、广东卫视 《天生我才》等。当然,求职真人秀节目数量多,难免在环节设置、主持人、风格等方面会雷同,而单独的求职类真人秀节目就很难在类似的节目中脱颖而出。
然而再进一步考量,笔者发现《非你莫属》、《职来职往》两个节目虽然环节设置、演播室布置、主持人选择等方面很相像,但是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个风格。这两档节目于2010年差不多同期开播,一举跃进全国收视前列。
二、《职来职往》《非你莫属》各显秋色,细节风格同与不同
从整体上看,两个节目在定位以及策划初期就体现出一种不通的目标策略。《职来职往》站在服务性为重的角度去开发一档有借鉴以及教育意义的职场节目,而《非你莫属》以职场选秀为模式包装的重在以话题引爆借助争议搏出位形式选秀节目。很多网友表示“看热闹找《非你莫属》,找工作看《职来职往》”。
明确的定位以及节目制作战略指导着节目各个方面的具体施行,也从各个层面体现出节目设计的整体感以及个性化。现在笔者以下从几个大方面去考量两个节目
如何在类似的节目模式下走出自己独特之路。
(一)视听风格的“严肃与调笑”
电视是一门视听综合艺术,视觉的直观设置会潜移默化对观众产生影响。在灯光方面,《非你莫属》节目的演播室光线整体呈橙色的暖色调,裹挟着暧昧以及热闹。而《职来职往》整体色调明快透亮,给予观众严肃及权威之感。两种不同的色调配合着不同的节目风格,恰到好处的为自己的节目服务,呈现出一种统一的细节处理。舞台作为节目录制以及整体的重要环节,应该与节目整体的策划相以匹配。两个节目都采取了两头对立观众席环抱的形式。不同的是,《非你莫属》在选手上台处采用了上楼梯和下楼梯直达舞台的方式,给人一种明星驾临的仪式感。
(二)“老板与行业达人”评委设置角色差异
评委作为选秀真人秀节目当中的灵魂标志,其所塑造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定位及表现风格。作为话题性强的《非你莫属》巧妙运用评委的角色,邀请到的评委有影艺明星、商界老板等,而评委自身所具有的话题和影响力也作为节目的一种支持。如《非你莫属》会邀请到郭德纲、何家劲等演艺明星作为公司老板波士团成员参与节目录制。而《职来职往》所邀请的评委大多是本身在媒体曝光度不高的行业职能精英,他们是各自领域的职场达人,经历和经验十分丰富,是行业里的意见领袖。
(三)主持人——整体节目的风向标
《职来职往》以及《非你莫属》两个节目都选择了两位男士作为主要主持人。《职来职往》的主持人李响阳光帅气代表着年轻一代拼搏向上的动力。《非你莫属》当中的张绍刚虽然《今日说法》出身,但也极具娱乐话题性引导能力。作为与选手一同成长的李响,拥有着与选手相似的年纪以及经历,拥有着同样的感受和困惑,他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去告诫选手告诫观众一些职场需要注意的问题。而张绍刚更像是一个历经各种人生的生活老手,他懂得各种人士背后的经理和经验,在调侃和揭露隐私甚至是引爆话题方面显得游刃有余。
不仅如此,《非你莫属》还故意加入了离间效果“二现场解说”,在入戏与出戏之间,“二现场”充当了第三方观众的评论功能,作为与观众同样关注现场的主持人徐睿,以自己个人的角度对主要主持人和主舞台发生的情况进行了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四)环节设置体现节目制作重点
《非你莫属》与《职来职往》在环节设置上都分为三个板块。
节目的第一板块都属于选手初次亮相,在这个环节中,《非你莫属》会明显有直入主题式的搏出位嫌疑。通常,《非你莫属》主持人会抓住选手的某一方面开始有选择性切入,这些切入点往往是常人咋舌,总能引发热议。而《职来职往》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挖掘行业知识技能的展现上,极大可能地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实用有效的职场技巧。
《职来职往》将第二环节称作为“专业技能考评”,并且根据选手意向职业选择性地邀请相关行业的达人出题来测试选手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个环节,保证了《职来职往》节目的权威和专业服务性也根本性的与《非你莫属》进行了区分。《非你莫属》第二个环节被称作“天生我有才”,在这个环节,选手展示自己的各项才能无论是否与所意向职业相关。如有男选手展示自己女装照片,还有应聘秘书的女孩子跳艳舞等。这个环节在《非你莫属》整个节目中并不占最重要的部分,往往是选手背后的故事贯穿整个面试和环节。而这个环节也足够体现《非你莫属》节目的整个重心,其并不是想为求职者提供可靠的职业技巧和行业信息,而是以职场类真人秀作为一种载体去迎合当下的观众口味,赚取人的注意力。
两个节目的第三环节从流程上看十分相似,而《职来职往》将其定为“职面人生”而《非你莫属》将其命名为“谈钱不伤感情”。两个环节名称与各自的节目风格都十分吻合。《非你莫属》延续前两个环节的话题性,继续将敏感性字眼“钱”作为一个矛盾和关键词,进一步刺激选手和观众的神经,增强节目的看点。
(五)选手组成方面
《职来职往》的选手更加倾向于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而《非你莫属》更倾向于具有话题性的社会人士。如黑导游、海归派、伪娘、网络红人等。相比之下,《职来职往》更能贴近社会真实,而《非你莫属》很可能会向观众营造一个假象,毕竟现在人们越来越依靠传媒去感悟世界,而传媒的不恰当引导也将会带着观众背离真实,向着一种虚幻进发。或许,在市场运作之下,优胜劣汰的强大压力迫使媒体不得不迎合观众的俗品味从而放弃雅格调,而这种不良引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六)播出与合作媒体平台
《职来职往》是江苏卫视与中国教育频道联合制作播出的节目。中国教育频道作为我国公益性频道,肩负着很大的社会责任。其制作的节目要在满足知识性、科教性基础上进行娱乐化和大众化。这也就要求节目制作必须要有很高的文化品味,不能一味追赶大众文化。与之相对的是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与郭德纲主持的《今夜有戏》以及《爱情保卫战》构成了一种市井意味的噱头式热点节目。不同的播出平台,不同的节目搭配,往往会体现出一档栏目制作的核心和实质。
三、同“形”不同“质”,收视各表枝
对于求职类节目而言,除了《职来职往》《非你莫属》以自己鲜明的特色双居鳌头,其余节目如广东卫视《天生我才》、东南卫视《步步为赢》等并没有靠着自己的特色以及节目品牌包装营销等立马冲出重围,其收视以及关注度表现相较于前两个节目稍显逊色。这也凸显了当下一个问题,电视节目类型趋于单一,成熟并成功的节目模式越受到关注,造成同一类型模式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
但是,通过《职来职往》《非你莫属》两个节目系统性的比较,笔者发现即便是相似的环节设置、相似的演播室设置、相似的主持人嘉宾设计,也能够给予编导制作人员一个蓝本去挖掘更多表现的可能性,制作出各富特色的电视节目。所以,有理由相信通过精准定位、精心设计系统性的打造电视节目,即便是同一类型与模式,也能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王冠校.省级卫视同质化倾向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 李朵朵.职场真人秀节目典范——《职来职往》前途宽广[j].广播影视评论,2011(3).
[3] 宁迪,都成.《职来职往》看电视求职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广播影视评论,2011(9).
[4] 樊勇.克服电视节目的同质化[j].声屏世界,2011(9).
[5] 谢阜康.电视节目同质化及其对策探讨[j].声屏世界,2011(5).
[6] 黄秀根,武隽.坚守传媒社会责任打造适合青少年收看的教育节目——简析中国教育电视台《成长不烦恼》《职来职往》栏目[j].中国编辑,2011(3).
[7] 王志达,张小娟.相亲式电视求职节目的swot分析——以《非你莫属》为例[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5).
[8] 郝璇.消费文化时代的“真人秀”节目——以天津卫视《非你莫属》为例[j].电影评介,2011(16).
[9] 综艺暗战 品牌突围——2011天津卫视综艺双雄《爱情保卫战》搭档《非你莫属》[j].广告大观,2011(1).
[10] 曾燕.设计到位,求职节目也精彩——比较分析《非你莫属》与《职来职往》[j].视听界,2011(5)..
[11] 冉儒学.真人秀节目形态分析[j].当代电视,2002(6).
[12] 谢耘耕,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j].新闻界,2006(2).
[13] 赖黎捷,赵红勋,李明海.诊治当下电视秀场奇观——以《非你莫属》职场真人秀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1(9).
[14] nick couldry, jo littler. work, power and performance: analysing the ‘reality’ game of the apprentice; july 2011 vol. 5no. 2 263-279
[15] raymond boyle . from troubleshooter to the apprentice: the changing face of business on british television;media, culture & society ? 2008 sage publications. vol. 30(3).
【求职类节目的定位分析】相关文章:
浅谈我国电视求职类节目12-05
治理会计的定位分析会计毕业论文03-23
论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的有效性分析11-16
试析法律原则的定位11-20
中职学校网络教学的定位11-18
小学美术教育的定位11-23
浅谈学校品牌定位与塑造策划11-30
商业文化对品牌市场定位的影响11-1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