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精选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 篇1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逐渐明显,特别是资源型区域在面对资源枯竭等问题时面临较大挑战,如何做出战略性经济转型成为发展重点。试通过分析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经济转型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经济转型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
资源型经济区域的经济结构具有一定的缺陷,包括对资源部门技术依赖性强,经济转型存在困难。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要想实现经济顺利转型,必须克服对资源部门的过分依赖,加强经济发展创新。
一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的快速、大量利用,导致当前阶段资源型区域出现较多问题。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在国家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建设提供大量的材料和矿产能源。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特性,矿产资源的快速利用导致区域城市资源质量下降,来源匮乏,使资源走向枯竭的边缘。资源减少对城市区域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经济转型刻不容缓,加强经济转型计划,明确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1]
二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资源型区域主要以消耗资源为主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利用迅速、生态环境被破环、产业结构单一等现象。作为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国家,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区域经济转型成为必须面对的挑战,当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形式单一、技术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2]
1.产业结构形式单一。
资源型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主要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导致区域范围内产业结构单一,而且发展不均衡。第二产业发展阶段,对资源的消耗、成本的投入较大,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等现象。这种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下,在短时间内能够增加产值,经济效益取得高速增长,但长期情况下,资源出现匮乏、短缺,环境污染等现象。
其中大庆石油就是典型的例子。综上所述,单纯的依靠资源发展经济不宜于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区域要发展就必须解决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
2.技术资金投入缺乏。
当前阶段,随着我国资源型区域资源的不断减少,外来的资金和技术逐渐撤离,造成一定的资金匮乏、技术不足等问题,这也是影响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社会稳定性受到影响的重要因素。资金技术上的缺乏必然造成企业的倒闭、工人下岗等问题,社会的安定团结受到影响,因此,为加强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资源、技术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
3.人才缺乏。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导致其人才类型相对单一,主要是该地区资源形式的人才培养较多,例如矿产采集人才、石油开采人员等,其专业性较强。而其他行业的专业性人才较少,例如服务业、农业、信息产业等。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多行业的人才,加强对产业结构、产业形式的探索及发展。人才的匮乏是影响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4.生态环境破坏。
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依靠成本投入和资源消耗,粗放式经营方式造成资源的大量利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城市中环境和资源的双重下降导致社会发展承载能力下降,加剧了城市、资源、环境间的矛盾。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会遇到资源内耗、环境破坏带来的阻碍,导致经济转型速度减慢,而且如果不处理好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未来发展。
三加强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措施
1.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是发展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首要任务,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均衡严重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对于第二产业发展较好,农业、服务业发展落后的情况,需要发展非资源型经济进行改善,结合区域特点和当地实际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产业结构发展计划,将产业结构优化提上日程。例如在经济转型中,可以优先发展农业、旅游业等,不仅可以带动产业调整,促进服务业、农业进步,还能够改善地区环境问题。
2.加强资金投入。
资源型区域经济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和消耗,资源越紧缺,经济转型就越紧迫。经济转型也离不开成本投入,面对技术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水平发展。例如,以矿产资源为主的资源型区域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对矿产采集技术先进而城市建设薄弱的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开发非常重要和必要。此外,技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对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加强资金成本投入作用是重大的。
3.加强人才培养。
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存在人才类型单一等问题,相比较,服务业、农业、信息产业等方面人才匮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经济转型顺利发展,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发展教育行业,加强资源型区域教育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培养特色学科,鼓励新型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其次,地方政府鼓励人才引进,颁发一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复合型人才,鼓励人才创业,开展多形式的再就业模式,增加下岗人员再就业数量,提高地区的就业率,增强当地社会稳定性,改善当地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促进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
4.加强对环境的治理。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在我国也是备受关注,资源型区域存在资源消耗严重,生态环境破环严重等问题。例如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常年开采煤矿造成的废渣、污水污染、粉尘污染等,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同时要兼顾环境的治理,在双重考验下,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
首先,对环境进行科学治理,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对地方环境污染问题,从源头入手进行治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案,认识到环境治理对经济转型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制定环境与经济兼顾的经济转型措施,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不能放弃经济发展,开发环境友好型经济资源,帮助环境改善的同时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粗放式经营,经济发展迅速但存在资源内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还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多样性人才缺乏,技术、设施等资金投入量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想实现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促进地区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及环境治理,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田银华,高延绪,高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产业优势替代问题研究———盘锦个案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37-40.
[2]李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金昌市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与探索[J].金昌发展研究,2014(9).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 篇2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然而发展绿色经济将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创新成本,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应该通过传播绿色经济理念,完善政府绿色经济政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升级等方式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经济;市场政策;产业升级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工业行业蓬勃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工业化进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含碳、含硫化合物,燃烧后会产生许多的有害气体,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的极大的破坏,比如近年来的全球变暖趋势增强,海平面上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量的含碳化学燃料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致使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发全球的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许多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对于节能减排问题达成了一定的协议,如《京都协议书》认为控制碳排放,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是各个国家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产品进出口贸易中的绿色低碳排放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推动本国绿色经济发展,构建可持续社会经济生态体系十分重要。
一、绿色经济含义
绿色经济具有广泛的内涵与诸多定义,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涵盖大量产业生产以及消费环节。环境经济学认为,绿色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在自然环境与人类自身可承受范围内,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协调,不能够如传统的工业生产发展一样,以破坏环境作为发展生产的代价。能源领域则认为,绿色经济应当是建立在大力开发新能源基础上的。而生态学家则认为绿色经济代表在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不能够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实现生态和谐,保护物种多样性。绿色经济强调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将保护与完善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提倡各个国家地区珍惜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社会、经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把握绿色经济的内涵需要重视以下几点。第一,环境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要求;第二,推动绿色经济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第三,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过程与结果的“绿色化”作为主要内容与实现途径。
二、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一)发展绿色经济必要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中国得劲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不可持续性,对于能源以及相关不可再生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我国是世界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从上表中得知,近年来,我国的原油消耗量比较稳定,在17%-18%左右,而天然气作为大力推进的能源之一,消耗比例从2010年的4%上升到2015年的5.9%。原煤作为污染较大的一种燃料,消耗量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70.5%下降到2015年的63.7%,而核能、水力发电以及其他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污染较少的清洁能源,消耗比例逐年增加。能源消耗结构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使用结构不够合理,尽管各个行业正在加紧整改过程,但是原油、天然气以及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依旧较大。尽管中国国土辽阔,拥有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但由于人口众多,工业产业众多等原因,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1995年到2015年20年来,中国,美国以及印度的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亿吨)。从图中可知,2005年之前,美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中国之上,2002年左右,中国每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呈现线性增长,从2002年的40亿吨左右增长至2005年60亿吨,一度超过美国,2014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突破100亿吨,2014年开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减缓,这与我国这两年大力推行新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燃烧,改善企业生产环保现状有关。而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2010年以来一直控制在20亿吨左右。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35.27亿吨,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据了1/3,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最快的国家。近年来,中国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水体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
(二)发展绿色经济对我国产业影响
1.推动环保产品创新与环保经济企业升级。在快速发展经济的现状下,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缺少创新意识,通过廉价劳动力制造大量的工业产品,在产量上具备足够的优势;许多工厂企业都热衷于这种合作方式,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来改良产品生产线,创新产品。但是面对国家提倡的绿色经济发展策略,以及考虑到许多发达国家为产品制定了碳标签以及碳排放足迹制度,想要在国际市场更好地生存下去,维持之前的利润水平,我国的企业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现有的生产技术,减少含碳化合物的排放,努力推动产品的环保性能升级,降低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贸易建立了绿色贸易壁垒,大量的中国制造的传统工业产品由于环保性能不达标将无法顺利出口,而企业为了避免高额环保税费,必然有充足的动力改进生产技术,增强环保意识,主动采取节能减排的技术,推动新产品的研发,促进我国传统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升级。
2.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绿色经济战略的推动以及部分发达国家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工业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一系列的环节。面对绿色经济的环保发展要求,我国的工业生产企业需要创新现有的生产技术,运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对现有的生产流程进行彻底的更新改变,减少产品生命周期中含碳含硫等废料的排放。但是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即使国家相关部门与企业都意识到了绿色经济发展对保护能源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然而受到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技术水平的限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大多数工业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排污量降低到国家的标准。除此之外,许多钢铁,煤矿等高能源消耗型传统企业也在不断的研发新的环保型产品,为此支付了一大笔相关费用,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环保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购买倾向尚不够明确,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又面临着不确定性。3.缺乏有效科技创新机制。推行绿色经济的动力在与企业的不断创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一定差异。一方面,由于环保型产品的市场制度以及需求不够明确,加之巨大的产品创新成本,许多企业缺少开发环保产品,推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意识,环保研发投资较低,据统计,许多大中型企业的绿色环保投资金额占据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不足1%。另一方面,受限于科研人才数量与专业素质,产业科绿色科技创新力度较小,进程较慢,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较小,研究范围局限在简单重复的资源浪费问题上,导致绿色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研究支持。
三、宏观视角下发展绿色经济对策分析
(一)推动产业升级
在快速发展经济的现状下,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缺少创新意识,通过廉价劳动力制造大量的工业产品,在产品数量上具有一定优势;除此之外,我国的出口产品多为服装等贸易加工品,虽然单件产品的利润很低但是产量很大,并且风险小,利润来源稳定,许多工厂企业都热衷于这种合作方式,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来改良产品生产线,创新产品。面对绿色经济发展下的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为产品制定了碳标签以及碳排放足迹,想要在国际市场更好地生存下去,维持之前的利润水平,我国的企业们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现有的生产技术,减少含碳化合物的排放,在保证自身产品能够顺利出口的同时,维护产品自主权。如果美国与欧盟等国家未来真的按照当地的法案对中国的产品征收高额碳税,大量的中国制造产品将无法顺利出口,而企业为了避免税费,必然有充足的动力改进生产技术,增强环保意识,主动采取节能减排的技术,推动新产品的研发,促进我国传统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升级。
(二)树立绿色经济理念
建立绿色经济的观念机制,近年来的绿色经济贸易壁垒致使许多国家提出了“低碳生产,清洁生产”的观念。一是要使用清洁的可再生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消耗,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提高产品环保性能;二是要做到生产过程的环保化,在处理产品废弃品的过程中,采用新型可降解的材料,减少垃圾废弃物的燃烧,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三是积极树立绿色生产的意识,这需要企业从上往下传递绿色生产的信息,向每个员工讲述绿色生产的重要性,树立全企业的绿色生产观念。树立绿色的生产观念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政府的一起努力,从宏观上为企业绿色发展创造一个环境,让绿色发展意识深入到社会的每个方面,成为企业的习惯,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三)完善绿色经济发展制度
随着发达国家相继设定了不合理的产品排污规章制度来限定企业生产,面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必须通过完善目前的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来保护企业的基本利益,促进企业积极转型。首先,国家应当通过收集近年来的燃料、排污等环境数据,建立一个绿色发展预测系统,企业通过该系统,可以评估自身产品的绿色度,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其次,完善企业排污标准制度,对排污量超标的企业实施严格的惩罚措施,除此之外,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新闻媒介来向公众传递相关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政策制度变化,加强全民绿色经济观念建设。
四、结论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大量的破坏。随着我国能源资源数量减少,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增加,发展绿色经济,升级现有产业结构迫在眉睫。我国许多企业的绿色经济意识不够强烈,在产品质量上不具备优势,提高企业环保度需要付出大量额外的资金成本,针对这一现状,一方面政府需要提高相关政策完善速度,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提高绿色经济意识,全面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隋艳,王子旗.成都市发展绿色经济现状分析[J].青春岁月,2013(10):427-427.
[2]王金南,李晓亮,葛察忠.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09,2009(5):53-56.
[3]朱婧,孙新章,刘学敏,等.中国绿色经济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4):7-12.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 篇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对社会安定稳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决策权力的逐步下放,县域经济规模扩张,综合实力壮大,发展步伐加快,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
合肥市地处华东腹地,安徽省会,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迈出坚实步伐。“十二五”期间,经2011年的行政区划变动,县域经济单位由三县调整为四县一市,即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和巢湖市,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县域总量不断扩张。2015年,合肥市县域生产总值(GDP)1863.4亿元,比2010年净增加955.6亿元,现价增长1.95倍。
2.县域产业结构升级。2015年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13.2:61.5:25.3,与2010年比,一产比重下降3.8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提高2.1和1.8个百分点。
3.县域工业地位凸显。截止2015年末,县域规上工业企业1543家,比2010年末增加近500家,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7.3%,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4.县域财政较快增长。2015年县域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92.05亿元、125.18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2.6倍和2.9倍,“十二五”年均增长分别达20.6%和23.3%。
5.县域人民生活改善。2015年,肥东、肥西两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全市平均429元和746元,2010年五县市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6.县域发展好于全省。2015年,县域GDP增长10.2%,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9个、1.1个和0.5个百分点,五县市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省9.3%的水平。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县强,才能市强。合肥市始终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且取得长足的发展,其中肥西、肥东等县在全省排名靠前,肥西县位列《2016中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排行榜》第78位,但县域整体份额偏低,2015年末县域户籍人口464.4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5.2%,土地面积10318平方公里,占全市90.2%,GDP仅占全市的33.4%,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本市范围,县域间发展不平衡。从总量看,201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最高是最低县的5.3倍,GDP、地方财政收入最高与最低差距分别为2.5倍和2.2倍;从增速看,GDP、地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最高与最低增速差距分别为1个、8.4个和6个百分点。
2.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与合肥市产业结构(4.7:54.7:40.6)相比,县域三次产业的特征是:一产过大,二产支撑但优势不够突出,三产虽发展势头良好,但带动力不强,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
3.融资渠道不畅,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县域财政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致使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资金极为有限,对外开放程度不高,2015年县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87亿元,不足全市的五分之一,外界互动力不足暴露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相对封闭,对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等短缺资源的吸纳能力较弱。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县域经济的落后,一方面不利于改善广大农村地区落后的社会面貌,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会对全市的城市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制约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十三五”时期是合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时期,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做好各项工作。
1.大力推进“四化”进程,全面提升县域实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农村独特优势,千方百计推介特色产业项目,为城市发展提供要素保障、资源支持和生态屏障。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积极发展环保型、科技型特色企业,按“四化”要求,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县域产业支撑体系。
2.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县域“三产”发展滞后,新兴产业比重低,转型面临攻坚,因此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对外合作等专业性服务,不断为“合肥速度”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3.大力推进“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工业主引擎。一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加大土地整理、项目供地,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二是要合理布局,严把入园门槛,严把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创新能力、生态环保等关口,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资源,有效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特色优势产业集聚,促进企业集约集群发展。三是优化软硬环境,带动经济实现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对入园企业要想方设法进行技术改造,拉动产业升级,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与投产。
4.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民生上的新突破。民营经济涉及到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工业、房地产、社会服务等各个行业,是提升经济总量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加大宣传发动,建立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 篇4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情况
1.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情况。乡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2050万元,主要为村民自筹、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主要包含:集体林地1.2619.08万亩、土地706.2亩、农业种植机械设备4套,流动性资产约302万元。
2.九环沿线的3个村主要以旅游观光产业为主,村民建立合作社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采用股份制管理模式,年底合作社和公司按比例分红,高半山的2个村主要以蔬菜种植产业为主,党员干部带动村民建立合作社,统一购买和销售。
3.5个村均为合作社代村民管理集体资产。
4.经验启示
2012年起,各村积极落实松潘县委县政府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战略部署,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源,纷纷成立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发展的实施载体,采用“支部+农户+公司”模式,规范旅游市场,降低经营风险,拓宽就业渠道,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探索出了一条群众自筹一点、政府补贴一点、企业投资一点的“三个一点”现代农村产业发展道路。
二、坚持党支部带动引领
近年来,各村党支部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以党的组织建设理念抓合作社管理和人才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管理能力提升,为以党建促发展找到了契合点,为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搭建了平台,村支部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管理有序。
三、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示范
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党员看组织,越是在发展集中的地方越是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发动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在建设过程中坚决服从组织领导,在半农半牧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服务产业主导,实现了干部有为。
四、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战略
依靠产业支撑,突出基础先行,为重构产业发展秩序,围绕一系列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好推进服务工作,带领全村群众坚定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巩固提升项目、民族团结进步中药材种植项目、安全饮水项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了基础先行。
五、坚持强化村民综合素质能力
为走好乡村生态旅游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规范村民议事规则和各项管理制度,所有重大事项均召开班子会议或村民大会一致通过决定。合作社还通过带动部分贫困户参与旅游经营,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石。注重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巩固发展成果,多次组织外地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厨艺、家政、礼仪培训,按照“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收入、统一宣传、统一培训”的管理模式,提升川盘整体形象。注重维护团结稳定局面,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全村和谐稳定,近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刑事案件及涉稳事件,实现了社会和谐。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近年来,各村各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但与经济发展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受气候影响,高原地区各项基础建设使用寿命有限,后期管理维护往往难以跟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在当前全国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下,对乡村旅游服务业的规范和监管存在一定真空,受发展规模影响,各村难以开展民族传统食品和酒类的文化体验等经营活动。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进一步加快道路、饮水、排污、用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涉旅产品质量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扩大旅游品牌宣传,推动农村产业健康发展。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 篇5
摘要: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河北经济发展的现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及采取的发展措施,就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等社会问题进行了剖析,就如何抢抓环渤海经济圈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本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河北省;经济发展;分析
一、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外经济贸易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我国GDP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过去由于对GDP的片面追求而忽视对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造成了过度的资源掠夺、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当代人的所得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后代人的生存资本为代价换来的。为了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我们就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考虑环境、资源、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河北省位于渤海湾的中心地带,有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等国内国际港口,物流顺畅。河北又环绕首都北京、毗邻天津,随着国家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开发,京津冀一起化的进程正在加快,河北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河北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具有优势。另外,天然气、水资源也很丰富,这就为河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后的先天优势。
(2)人力资源。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驻人口中,15-64岁人口为53841435人,占总人口的74.93%,这表明劳动年龄人口尚处于红利期;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242511人,占总人口的9.74%,人口素质相对较高。由于近邻京津,京津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对河北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显著。
三、河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对策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河北省的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虽然已有些进步,但总的来说技术含量还不高,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不足,这就造成了部分产品生产成本高、出售价格低的被动局面。鉴于此,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把科技要素融入到新产品当中,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注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创建支柱性基础产业,建立颇具规模的工业聚集区,实现聚集区的示范带动效应。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是绿色产业,要把第三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如西柏坡的红色旅游大开发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信息会展等第三产业,推动第三产业扩规模、上水平。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工作,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的同时,做好技能培训、劳务合同管理等后续管理服务工作。
3.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承接京津转移产业。目前我国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已形成了资金、技术、物资、人才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格局,在促进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河北省的经济振兴,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融入京津冀这一大区域,并以此为依托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随着京津两地的产业饱和以及两地产业调整的需要,部分产业要从两地转移出来寻找新的落户点,河北紧紧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积极为转移产业落户河北开创政策环境、培育人文条件,先后有首都钢铁等一大批企业迁入河北,为河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4.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成效显著。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统筹城乡发展是河北省率先推出的改善人民居住条件、解决经济发展受制于土地瓶颈约束的创新举措。在三年大变样工作中,实施了156项重大城建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当于前7年的总和,新增城市道路2500公里、绿地面积1.2万公顷,保障房建设大幅提升,统筹城乡发展释放出来的土地得以合理利用。
(1)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力争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使全省城镇面貌明显改观”的城镇化思路推动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房地产业是一个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重要产业。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既是经营城镇的需要,也是保障群众住有所居的需要。河北省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对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期间有大量的土地上市,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极具吸引力。土地的放量供应既调整了住房供应结构又改善了住房供求关系。
实施“三年大变样”使得商品房、保障性住房供应充裕,有力地维护了房价的稳定,解决了当地居民的住房困难,推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2)投融资模式科学创新。随着河北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战略的推进,资金供求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河北省在2008年开展的“三年大变样”中投入资金1400亿元,2009年约投入3000亿元,距8000亿元的计划尚有很大的差距,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在河北的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信贷市场紧缩的宏观背景下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就要创新思维抢抓机遇,努力打造城镇建设融资新平台,就要综合运用主体融资、土地经营、规划引导、政策撬动、资本市场、项目招商等有效途径,建立政府与市场的联动机制,多渠道解决资金供求矛盾问题。
结束语
解决河北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就要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三位一体综合发展模式,使之相互促进协调推进;就要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在城乡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综合施治,提升“三化”水平;就要着力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配套经济、园区经济和劳务经济,发挥自身优势,突出河北特色,这样才能够将河北的经济做优、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牛丹.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与建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5):96-97.
[2]王丽琴.增强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动力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半月),2008(4):76-77.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 篇6
摘 要:自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在高速增长,金融互联网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正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正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们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两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努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协的发展。当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很多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已经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例如:经济不稳定,生产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短缺,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因此,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社会转型;科学发展观;金融互联网技术
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现状
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我国经济形式的发展也存在着成绩和问题。从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有了超过了十倍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些都是人民可以共享到的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威胁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市场经济多元化。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实施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元化的经济必然会导致竞争的加剧,市场作为调节经济发展的无形杠杆,它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仍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合理进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势必会带来机遇和挑战,我国国有企业和各种大中型企业要及时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让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更为健康规范。
2.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走势。社会转型,就意味着一场社会变革。在这个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由过去比较单一的经济结构向复杂的经济结构转变。如今,我们已进入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代表的第三个阶段,虽然市场经济还处于规范和调整阶段,但总体趋势还是在向前发展。社会转型对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在这个特殊时期,贫富差距问题成为了经济发展中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经济越发展,贫富差距的距离拉的越大,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存在着问题和阻碍。
(1)经济结构不合理。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包括地域结构,城乡结构,以及分 配结构等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并长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2)地域结构重复。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域的企业在生产内容,生产样式等方面都存在相似的现象,从而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有些企业投机倒把,进行不良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
(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也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和保护,超出了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
(4)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于受到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等多种条件的限制,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众多资源的浪费。
二、未来10年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的精心部署,鉴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来看,我国要重点促进金融互联网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在生态文明建和粮食安全等领域还要继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综合国力的整体跃升。
1.金融互联网技术一体化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金融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金融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抑制,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金融系统逐步具有了市场化的特征,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不仅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金融机构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金融系统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加速了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形成了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2.提高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如今,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已令人堪忧,环境污染仍在加重,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不能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老路。可以说,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加大对粮食生态产业的投入。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是确保我国粮食生态安全的根本,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因此,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要确保我国的粮食生态安全,就必须坚持“科技兴农”的战略。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推动重要农业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工作。
三、 结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新的阶段性特征,这就需要我们要审时度势,总结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争取做到稳中求进,又快又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娟.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D].硕士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12(05).
[2] 戴世昌.金融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硕士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3-06-04.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 篇7
摘要:房产经济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在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问题。文章主要从我国房产经济的发展现状入手,对新趋势下的房产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房产经济;新趋势;市场
房地产业是与建筑行业和金融行业相关的重要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房地产业始终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房价问题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家部分地区推行的房价限购政策虽然给当下的房屋交易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但是从社会长远发展来看,这一政策可以让房屋价格逐渐趋于正轨,进而让广大工薪阶层的合理购房需求得到满足。
1新时期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现状
1.1房产经济的发展形势
房价过高的问题是我国房地产领域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我国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也让一些地区的房地产价格表现出了不断上涨的问题。在房屋价格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普通民众的正当购房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也将房地产行业视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1]。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作为政绩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会为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推波助澜的作用。房屋价格的不断提升,也让一些房产购买者将房地产交易视为一种新型投资方式。为刺激民众的购买需求,房地产开发商也会在房屋交易过程中向购买者传输一些与房价有关的不实消息。
1.2房产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是房地产交易事业所不可缺少的两大市场。其中,前者发挥的是直接融资的功能;后者在房地产市场中发挥着间接融资的功能。承担融资功能的一级市场和承担风险的二级市场是事关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上述因素已经给我国房产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房地产市场的交易体系进行优化,已经成为了国家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大重要措施。在房产价格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低收入者,针对房地产价格与我国现有的经济状态之间的联系,国家目前只能利用住房公积金制度缓解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压力。
2新趋势下房产经济的发展趋势
2.1房价稳定化趋势
房地产价格涨幅过大的问题,让高额的住房贷款成为了影响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也给经济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市场经济逐步健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逐步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的房产经济会表现出逐步稳定的发展趋势。在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房产调控政策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和稳定时间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量有限的问题是事关我国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的重要因素。高端住房供大于求的房产供需结构也是房价上涨的主导因素。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关单位需要对房产经济产品的创新工作进行强化,进而让低收入阶层的房产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一些房屋供给明显大于房屋需求的城市,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在对低价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对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之间的转化机制进行完善,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部分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保障型住房,以便为房价的稳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2.2房地产市场的成熟
从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一产业目前正处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虽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目前仍然处于积极发展的趋势。一些地区政府部门所出台的房屋限购政策也是引导房地产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措施。因而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会表现出不断完善的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国内的房地产市场需要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进行满足,进而在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基础上,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与房产经济有关的房产评估市场、房产保险市场和房产中介市场也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2.3房地产企业的转型
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来看,在外需对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和国内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的情况下,影响传统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因素;②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为了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房产企业需要对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转变。从国家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房地产行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既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又面对着一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加速扩展的阶段,在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房地产行业还可以创造出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2.4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从一些具体的房产项目的开发情况来看,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在房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应用。以人为本的房地产开发、设计原则是我国房地产业未来一段时期所要遵循的原则[2]。土地资源开发工作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有效结合,可以让相关单位在对房产周边环境和房屋的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在建筑物的外部,相关单位可以从当地的人文风俗和文化习惯等因素入手,对健身房、公园和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也需要对当地开发之前的绿化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充分保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得到贯彻执行以后,绿色化发展会成为我国房产经济的发展趋势。
2.5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已经成为了事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已经成为了推动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房地产领域的科技创新,可以让人们的居住条件、办公条件和学习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可以让房产经济的社会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也可以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结束语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房价稳定化、房地产市场的成熟化、房地产企业的转型和相关企业对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是新形势下房产房产经济的发展趋势的表现。政府部门在对房产市场交易制度进行完善的基础山,对市场交易环境进行优化,可以为房产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冯溢.新趋势下房产经济发展趋势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4):107.
[2]逯宇铎.中国房地产开发及投资经济效应分析[J].企业经济,2011,30(8):5-9.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析论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金融路径选择探析论文10-24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财政政策对策论文06-27
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论文09-15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论文06-20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探析的论文12-12
证券账户制度现状探析03-07
谈地方特色会展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06-27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论文06-24
谈电子商务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