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限理性逻辑辨析

时间:2023-02-22 06:54:2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有限理性逻辑辨析

   论文关键词:理性 完全理性 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从理性概念的分析切入,分析完全理性的内涵与缺陷,阐述更为接近人类真实行为的有限理性的产生机理,总结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内容。

    理性成了人类标榜自身区别于动物的文明标签。人类通过理性的运用,一步步从蒙昧无知走向文明开化,并在这一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但是,这种对理性的极度崇拜与自信,又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类社会的发展陷人了困境,让人类意识到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理性都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确定了人类潜能与智力发挥的边界。

  一、理性界定

    广义而言,理性指一种行为方式,它适合实现指定目标,而且在给定条件和约束的限度之内。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理性所涵盖的内容存在着差异。在早期心理学、逻辑学和伦理学中,理性指运用才智进行选择的过程,比如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将理性作为“推理的特定思考过程”的同义语;而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界,理性则指选择本身,比如达尔和林德布鲁姆指出“一项行动是理性的,即对于指定目标及其真实处境来说,该行动被‘正确地’设计成一种能谋求最大成功的行动”。

  二、完全理性的内涵及其缺陷

    (一)完全理性的内涵

    完全理性假设是传统经济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完全理性假设包括:(1)所有经济主体愿意且能够最大化他们的预期效用;(2)所有经济主体有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意味着所有经济主体关于每个经济主体如何行动有完全相同和正确的信念。具有完全理性的行为人是个无所不知的超人,他具有纵向和横向方面完备的知识。在纵向方面,他可以预测未来;在横向方面,他通晓资源、交易伙伴和环境等情况。

    在理性的假设前提下,新古典经济学家构建了一个逻辑优美、结构严谨的经济大厦,全面论证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原理。正如主流经济学的典型代表弗里德曼的著名论断所述,“彻底的‘现实主义’显然无法实现;看一个理论是否‘足够’现实,只能看它就眼下意图而言,是否能做出充分好的预见,或做出比其他理论更好的预见”。主流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致使其形成令人称赞的完美体系和预测能力,但是这种完美只是抽象上的理想模式和方法,不仅经不起经济学内部的逻辑推敲,也经不起实践和现实的考验。

    (二)完全理性的缺陷

    自193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发生经济衰退和危机以来,完全理性的假设就遭到来自各方的谴责和质疑,主流经济学理论根基存在的缺陷不断被揭示,主要包括:行为人的行动不仅受到理性的驱使也受到感性因素的影响;行为人不具备完全的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无法像先知一样可以预测未来;行为人具有异质性和差异性偏好;无法量化全部选择的结果,当然也就不可能赋予每种效用数值,比较行动方案的优劣,也就无法进行理想中的选择。

    西蒙明确指出:“经济学家们给经济人赋以一种全智全能的荒谬理性。这种经济人有一个完整而内在一致的偏好体系,使其能够在他所面临的备选方案当中做出抉择,他总是完全了解有哪些备选的替代方案,他为择善而进行的计算,不受任何复杂性的限制;对他来说,概率计算既不可畏,也不神秘”。西蒙认为这种全知全能的经济人抽象无异于“奥林匹亚山神模式”,它对个人认知能力的假说,与现实中人类的实际行为或者可能的行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剩下的不过是“它具有很大的智慧和美学魅力”。西蒙认为,这种经济人固然“具有很大的智慧和美学魅力,但同具有血肉之躯的人的实际行为(或可能的行为),看不出有多大关系”。原因在于,所有现实的决策者都面临着三重限制:一是“对后果的了解只是零碎的”;二是“对价值预见不可能是完整的”;三是“只能想到全部可能行为方案中的很少几个”。这三种限制表明了“理性的限度”。

  三、有限理性产生的机理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概念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在诺思看来,人的有限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西蒙于1947年在《管理行为》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有限理性的定义,即行为人“主观上追求完全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的行为特征。按照他的理解,如果行为人在选择时主要运用了计算和推理手段,那么他的选择就是理性;如果他的选择主要受感性机制(比如情绪、天性和冲动等)的驱使,那么他的选择就是感性的。在此基础上,西蒙将主流经济学中流行的理性或完全理性视为实质理性,而把行为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选择称为有限理性或过程理性。在西蒙看来,有限理性主要被刻画为一个余类—缺乏全智全能的理性,就是受限制的理性。全智全能的缺乏,主要指的是:不能知道全部备选方案,有关外生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以及无力计算后果。

    西蒙开创了对有限理性研究的先河,后来者在他的基础之上作了很多有益的补充。

    (1)斯科特(scott )比较权威性地总结了三种不同表述内容的有限理性概念: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巨大成本所产生的后果;能力的有限—人类科学知识存量的有限或人类未加协助的信息储藏及推理能力的有限;人类理解或思维中存在着系统性的扭曲。

    (2)行为人自身的生理限制。弥勒(Miller )认为行为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利用受到来自大脑记忆的天生限制,这也是导致行为人只能不完全理性行动的内部原因。他发现,行为人的快速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项;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存人一项需要5一10秒钟;记忆的组织是一种表列等级结构(类似于计算机的有限内存,从内存到外存的存取需要时间,以及计算机的储存组织形式)。这些是大脑加于所有任务的基本生理约束。正是这种约束,使思维过程表现为一种串行处理或搜索状态(同一时间内考虑的问题是有限的),从而也限制了人们的注意广度(选择性注意)以及知识和信息获得的速度和存量。与此相适应,注意广度和知识范围的限制又引起价值偏见和目标认同(类似于无知和某种目的意识所产生的宗教或信仰),而偏见和目标认同反过来又限制人们的注意广度和知识信息的获得(类似于宗教或信仰对科学和经验事实的抵制或排斥)。
   (3)心智成本为正意味着有限理性。认知心理学主张,行为人的认知通过其心智模式来决定他的选择是否是理性的。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看,心智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正因为如此才使理性也是有限的。主流经济学认为行为人的心智是唾手可得的无限资源,获取心智的成本为零,进而行为人具有完全理性。但是,事实上的心智却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在利用心智时必将有成本发生,如此则理性就存在限制。

    另外,我们通常所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则加剧了对理性的制约。最近,有些学者则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大脑皮层的不同部分控制不同领域来解释有限理性的成因,有的则对有限理性进行建模研究。总的来说,对有限理性的关注使得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学和脑科学等领域都融入到经济学的研究中来,也使对完全理性的假设批判得更有根据和更为科学。

  四、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内容

    西蒙认为,人们在决定过程中寻找的并非是“最大”或“最优”的标准,而只是“满意”的标准。以稻草堆中寻针为例,西蒙提出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两者的差别在于:经济人企求找到最锋利的针,即寻求最优,从可为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当中,择其最优者。管理人找到足可以缝衣服的针就满足了,即寻求满意,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行动程序。西蒙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准则这两个命题,纠正了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偏激,拉近了理性选择的预设条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与完全理性基础上的最优决策机制进行比较,西蒙的满意决策论放松了对环境的限定,承认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但却严格了对人的限制,承认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主要受大脑的生理机制和由此而引起的认知因素(选择性注意)和动机因素(目的性行为)的限制。西蒙在对理性模式提出批评以及否定完全理性假定的不真实性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内容是:

    1.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对其决策状况的信息掌握不完备。“按照理性的要求,行为主体应具备关于每种抉择的后果的完备知识和预见。而事实上,对后果的了解总是零碎的。”正是这种“零碎”的认识,使决策者囿于理性的范围之内。

    2.在得到大量有关信息的前提下,决策者充分处理信息的能力仍然有限。在西蒙看来“知识的不完备性、预见未来的困难性以及备选行为范围的有限性,决定了‘客观理性’在实际行动中是不存在的。人类行为所依赖的既不是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客观理性’,也不是弗洛伊德所讲的‘非理性’,而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只能被视为一个具有学习及适应能力的体系,而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体系。”

    3.西蒙认为,有关决策的合理性理论必须考虑人的基本生理限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认知限制、动机限制及其相互影响。从而所探讨的应当是有限的理性,而非全知全能的理性;应当是过程合理性而不是本质合理性;所考虑的人类选择机制应当是有限理性的适应机制,而不是完全理性的最优机制。

    4.决策者的主观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效果。决策者在试图构建一个问题的客观模式时,常常带有一种对问题先人为主的印象行动,致使主观的考虑渗人分析之中。当决策者获取信息时,他们是有选择的,有的加以重视,有的遭到忽略。一项决策的出台,应该是要预先确定目标和方向,然后才进行意向性的决策分析。

    5.信息搜索行为的有效性受所得信息的实质和先后秩序的影响。对决策环境的搜索是按照下列目的进行的:(1)发现问题;(2)辨别备选决定;(3)决定结果;(4)确定评估标准。虽然决策者对这些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搜索战略,但搜索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穷尽的。决策者常常受到搜索过程早期发现的信息的影响,也受到先后秩序的影响。信息搜寻的最大困难在于搜寻对决策者的要求与过程评估对决策者的要求有矛盾。

    6.“刻板印象”导致决策者过去的成功和失败影响着他对后一个具体问题的态度。成功的经验能指导决策者在以后面对同一或类似具体问题时,提高信心指数,并且用同样的方法很熟练地解决该问题;而当决策者面对失败的问题,心理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阴影,从而导致畏首畏尾,有时甚至知难而退。

    7.个人的性格、喜好等能强烈地影响过程和选择的结果。决策者的价值观、看法、目的性等个人特征往往在作出决策时左右其决断和结果。此外,决策者的感情因素、人格等有时也会导致作出非理性的决定。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要点在于,它认为“经济人”是不存在的,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的人类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也同样不存在,决策者的行动不仅受到外部因素(信息、时间、技术等)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作为信息搜集者和问题解决者的人的本身条件(价值观、人格、感情因素等)的限制。正如范家嚷教授在《管理行为》中文版的代序中所说:“完全理性导致决策人寻求最佳措施,而有限度的理性导致他寻求符合要求的或令人满意的措施。”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谈有限理性逻辑辨析】相关文章:

谈理性人范式经济哲学阐释08-05

谈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逻辑运用08-06

谈著作人格权制度的合理性质疑08-16

论概念逻辑在知识组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06-11

浅谈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理性思考08-21

项目干系人理性与项目风险沟通08-03

谈酒吧的设计理念06-14

谈幼儿的环保教育08-21

谈教育论文的写作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