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中肌理运用的价值
肌理语言是艺术家们个性化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相关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oh100.com/bylw)。
摘要:画面肌理的应用从早期的含蓄,到十六世纪时期出现的凹凸起伏的画面效果,发展到当下阶段,艺术家们越来越有意识的把肌理作为艺术表达的元素,出现在画面中。在艺术创作中,“肌理”效果的运用,对于艺术家本身以及创作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肌理;创作;价值
在肌理表现的演变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西方早期的绘画艺术中,艺术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肌理效果的存在,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于研究如何通过色彩、线条、明暗等绘画语言表达出更加真实的物象,这时的肌理并没有得到大多数艺术家的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艺术领域的探索也不断被开拓创新,人们对于传统的绘画观念进行了大胆探索,综合材料的加入让画面的肌理效果更为强烈。在艺术创作中,“肌理”效果的运用,对于艺术家本身以及创作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丰富了艺术语言
在二十世纪,肌理表现也成为了独立的艺术语言,被艺术家们加以利用,不断地挖掘一切可能的新材料加入到画面中,使之产生独特的肌理效果,使得绘画的表现手段更加多元化。德国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AnselmKiefer,1945—)是当代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的大师。从调色板上的油彩,到残破的老照片,废旧的金属片,甚至是黏腻腻的油渍,都可以成为他作品的主角。织物、稻草、砂石、油彩等等各式物料构成了纷繁复杂的肌理效果,这些堆积起来的视觉图案成为了他作品的画面中心。这时的肌理已经不再依附于表现物象造型的需要,在基佛画面中的这种肌理效果是传统的绘画表现不了的,肌理成为了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语言。既然肌理表现被认可为一种艺术语言,就会带有“语言”的特征:在说话时,稳重的语言给人以悠远绵长之感;犀利的语风给人以一波三折之感。作为艺术表现语言之一的肌理也有着不同的意味。整齐规范的肌理效果给人以秩序感,而破败杂乱的肌理,又会给人以沧桑落寞的感觉;平滑柔和的肌理给人以恬静的意境,而跌但起伏的肌理又会带来动荡不安的感觉。因此,肌理不是简单的勾勒涂抹拼贴,它们在每位艺术家手中都有着不同的变换,艺术家们出于个人对肌理效果美感的不同认识和追求,对肌理的应用就会有不同的意蕴传达。
二、提高了艺术的表现力,传递画家情感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名家画册的印刷越来越精美,网站上高清图片更是琳琅满目,人们可以十分便捷的欣赏到各个时期各个名家的作品,但是,人们依旧渴望能够现场亲自目睹大师的作品原图,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画面中肌理效果带来的震撼力。各种材料经过艺术家们之手,层层堆叠于画面之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浮雕般的效果,这类肌理所带来的强视觉冲击力,平面的印刷品根本无法感受,只有站在作品的面前,细细品味,才能领悟到它的非凡魅力。也难怪印象派大师莫奈会这样说:“画面的好坏,只要闭上眼睛,抚摸画布就能判断。”也只有当各位观画者直接面对作品欣赏时,作者在画面中所包含的情感才能真正的透过画面,毫无保留地传达给观众。这时的画面肌理就承担着这样的任务,或光滑,或粗犷,或纤细,或厚重,不同形态的笔触或是材料都会反映出艺术家们创造这幅作品时不同的心理感受。又如基佛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而创作的作品《荒原》。基佛选用厚木板作为基底,用粘土布满整个画面,待一层的粘土冷却开裂后,再进行覆盖,最后用丙烯颜料进行上色。经过多次反复制作后,画面形成了千沟万壑的肌理效果。这些肌理效果描绘了被战火燃烧后伤痕累累的大地,这满目疮痍营造了一种悲切的氛围,足以引起观画者心理上的震撼。“艺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这句话是美学家,苏珊•朗格提出的,每一件艺术品都包含着艺术家们内在的情感,艺术家们在创作一件艺术品时,所加入的材料就会成为艺术家们情感抒发的特定载体。这些被精巧地安排、布置的肌理效果,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创作时的无限激情,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鲜活气息。
三、促进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
肌理语言是艺术家们个性化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笔触效果,还是各种工具材料,一旦被艺术家们选择,进入到画面之中,那么他们所产生的肌理效果就会成为艺术家们特定的“语言”,使得画面带有只属于画家本人的独特风格,展现艺术家的个性。在上文中提到过印象派,在这个“门派”中出现了许多艺术大师,他们虽然同属于一个派系,但是每个人的作品都是个性鲜明的。提起莫奈,就会想起用“色彩分割法”画出的块状笔触所构成的荡漾的水面;修拉通过色点的组合,创造出大碗岛星期天下午的精彩;塞尚厚涂重抹的肌理表现,使画面有一种建筑般的结实感;梵高则运用短促、卷曲的笔触排列,让画面充满动感。艺术家们在长期对艺术的探索中,将自己的个性和技法相结合,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画面的肌理效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艺术风格。有一位大师的风格确是多变的,他就是毕加索,除了“综合立体主义”风格,还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展现。在他的素描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特定的肌理处理方式在每一次的风格变化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此可见,艺术家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于艺术的判断是相对稳定的,对于画面的处理特别是肌理的运用有着固定的模式,艺术家们通过对于艺术的思考以及对肌理语言的不断研读,将之与画面融合取舍,将影响艺术家们个性化艺术风格的形成。肌理,随着各时期不同艺术家对于美的追求的不同而不断改变,从早期朦胧地存在于艺术作品中,到后来艺术家们有意识的使用,它在艺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肌理效果的应用高下,关键在于艺术家个人的艺术修养,只有艺术家能够将自身的内在情感融入到肌理中才能让艺术作品散发出更强大的感染力。在本文中探究肌理的应用价值,是希望肌理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在艺术实践中能够发挥它应有的魅力,使艺术作品更加精准地传达出艺术家所要表达的精神。
作者:林姗俐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佟景韩、余丁、鹿镭.欧洲19世纪美术•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艺术创作中肌理运用的价值】相关文章:
艺术创作中的“鹤文化”的应用11-22
舞蹈艺术创作中的音舞关系11-22
运用公允价值分析策略论文02-26
艺术创作中艺术形象简化研究论文03-17
浅析西方造型艺术创作中的哲学思维03-29
对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探析02-22
愉快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03-17
暗示教育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11-24
播音技巧在新闻播音中的运用03-2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