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思路

时间:2024-10-27 23:09:4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思路

  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专业性人才,因此校园文化的受众范围主要是指高校学生,他们不仅接受着多种多样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文化信息传播的接受主体,还担任着反馈主体的角色。

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思路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必须通过传播才能实现被广泛的大学生接收、吸纳和反馈并实现其自身的完善和进步。也只有在传播的过程中,高等校园文化才能实现其育人的功能。高校校园是各种思想和文化碰撞交汇的地方,因此本文立足高等教育学和传播学的视角下,为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找到了理论的归依,对两门学科交叉领域的探索。对大学生在认识高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其自身受到的来自外界的影响及限制做了解释和研究。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 ;传播 ;特点 ;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凝聚着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和自身整体形象。而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又反过来影响其校园文化的构建、发展和传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能起到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从宏观上来说,目前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凸显着积极向上的氛围。不过,高校校园文化在日趋多样化的趋势下,也存在着值得探讨的方面。比如校园基础建设弱化、主旋律不够突出、灰色文化滋生蔓延等,这就要求合理地引导和控制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才能保证高校校园文化不断发挥其积极正面的作用。

  1 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本质

  1.1 高校校园文化的构成

  校园文化,简单理解为在学校校园内形成的特定文化。主要包括:一、校园文化的主体是由在校内工作、学习、生活的所有人,不仅是教职工和广大学生,还有生活在高校校园内的居民。他们既是校园文化的缔造者更是传播者;二、校园特定的生活学习氛围催生了校园文化的形成,使其具有独特的性质;三、校园文化会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我把高校校园文化定义为:在高校校园范围内,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经验共同创造并遵循的具有显著校园特色的价值观、文化观、大学精神以及教育管理、制度规范等成果的总和。大学里的人构成了大学的人文气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1.2 高校校园文化与传播的关系

  传播的定义是:“人类交换和共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的实践活动。传播定义为信息的传递、交流和共享过程,以及通过信息流动所达成的社会文化互动。”高校校园文化与传播唇齿相依,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借助一定的传播手段才能将所要表达的理念传达出来,传播的要素为:媒介、语言文字、传播内容和传播制度。而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水平的则是传播要素的发展程度和传播主体的素质水平。

  2 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里产生的,因此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与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应对校园外的文化进行甄别,有选择性地吸收、借鉴和排斥。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其学术性和前沿性使高校校园文化区别于普通社会大众文化。相较于中小学校园文化所贯彻的基础教育,高校坚持的通才教育使大学校园文化更富有多元性。

  2.1 学术性

  高校的校园活动是通过传授教学知识、完成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等方式进行的,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区别于社会大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大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塑造学子高尚的学术精神殿堂,通过学校独有的学术氛围和传统,在最理想状态下进行深层次、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所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一定诞生于大学。正如西方一位哲学家所说:“大学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究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

  2.2 前沿性

  大学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是传播精神文明的场所,引领着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从个体角度看,大学不仅传授给学生各种专业知识,还对学生进行着精神文明的熏陶,通过塑造高校学子的精神气质和思想素养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从社会大众的角度来看,高校是孕育和传播文明的土壤,具有包容并济的胸怀,对周围的社会文化产生显著深刻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通过培养高水平的专门人才以及对自身文化水平的发展的途径,来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管理服务的三大基本功能。

  2.3 多元性

  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小学校园文化相比,其内容不但更具广度和深度,而且更加包罗万象,其表现形式既有先锋文化的娱乐性,又有“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而其存在形式也是有形与无形并存,既有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又包含学校统一组织的学术文体活动;是对优秀经典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对新潮流文化的探索。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一、高校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时间,因此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是参加校园内丰富多彩的学术沙龙还是文娱活动,促使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二、从内容来说,高校学生面临更复杂的问题,如就业观、学术观、恋爱观、家庭观等;而中小学生面临的问题则相对单一,侧重于公民意识的培养,比如政治观、道德观、心理健康观的塑造;三、高校师生具有更多样更完善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更高水平的知识文化体系,能更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使其更丰富多彩、与时俱进。

  3 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构成的要素

  3.1 传播内容

  从结构上来看,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毋庸置疑,高校校园文化的制高点是精神上的追求,这是核心潜在的、隐形的,物质和制度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外在具象的。一、物质可以简略概括为我们感官所能直接感受到的环境,对在校师生能够产生的显而易见的影响,都是在日常校园文化生活中日益积累而产生的。如:具有校园特色的建筑、能体现校园深厚底蕴的标志性建筑、校园内的教学设备,自然人文相协调的景观;二、精神气质是一个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独特性特征,对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成长学习都具有指引作用。如湖南师范大学矗立在桃子湖畔的“仁、爱、精、勤”的校训;三、制度是指一个大学能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执行其公平公正的学校规章和管理制度,这些都传递着高校校园的制度建设信息,留下了高校文化发展所走过的轨迹。

  3.2 传播主体

  传播主体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及信息的倡导发出者,是校园文化传播的必要条件。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主体包括高校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他们既是个体,也是集体;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动者,也是参与者。校领导在高校校园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统筹兼顾、指引方向的作用,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是直接进行校园文化传播内容的审核人,也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风向标”。教师在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中是直接的参与者,对学生进行文化影响。因此,他们采集、编辑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内容的质量和效果,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领头羊”。学生也担负着传播者的角色,其中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最核心部分,因为学生骨干是校园文化(尤其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学生中起着示范表率作用,他们的形象、语言和行为方式对于其他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榜样作用。

  3.3 传播媒介传播过程必须依赖传播媒介来完成。在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有不同形式的传播方式,导致了传播媒介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当今媒介有新媒介、传统媒介和其他媒介。新媒介就是与我们现在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手机客户端。但手机信息、互联网等的传播存在着信息不可控、管理复杂的缺陷,很容易在学生中传播消极、不健康的庸俗信息。传统媒介则包括学校校园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传统媒介一般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审核筛选,在信息的传播上具有可控性,确保为大学生提供的是积极有效的正能量信息。但传统媒介的缺陷就在于信息滞后、没有互动、传播范围受限。还有一类就是其他媒介,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丰富多样的学生社团组织,如学生会、学社联等。学生通过这些学生组织也可以获取一些与自己有关、让自己受益的资讯。

  3.4 受众高校校园文化传播

  受众是指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终点即接受者。在高校校园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于校园环境下的每个成员都是受众,如校内的全体教职工、学生。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专业性人才,因此校园文化的受众范围主要是指高校学生,他们不仅接受着多种多样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文化信息传播的接受主体,还担任着反馈主体的角色。

  4 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功能

  4.1 告知功能

  告知功能是指通过校园媒介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校园内的新鲜事件及有效新闻,这就需要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主体必须及时客观地报道校园内所发生的各类动态,同时还有把大学生的合理诉求、实际困难通过正确的途径表达出来的义务,引起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重视,让每一个问题都能及时有效地实现上呈下达,高效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4.2 解释功能

  解释功能是在告知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剖析,是对告知功能的进一步延伸。告知是浅层和陈述性的,而解释则是深层和分析性的。告知只表达校园客观事物,而解释则要做出更深层次的分析,以表述为何持这一观点的缘由,帮助高校学生认清形势。

  4.3 引导功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引导功能是指通过校园文化传播的各类途径和手段,对在校学生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功能可以培养高校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增强高校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由于高校校园文化所具备的特殊性质,近年来,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创新性地增加了一些社交、恋爱及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使关于心理健康等知识越来越被高校学生所重视。所以,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效传播能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帮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沈群群.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4] 庄晓东.传播与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

【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思路】相关文章:

高校古文吟诵教学思路论文12-22

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思路01-09

谈高校校园文化的几个关系问题03-05

探究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03-05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传播探讨论文02-17

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价值论文05-18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思路研究论文02-18

论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模式与思路11-23

浅谈用网络广告传播我国先进文化的新思路12-07

浅议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3-0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