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通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 篇1
论文关键词:思想教育 学生特点 教育管理方式方法 “双元”管理体制
论文摘要:随看社会的发辰,现今大邵分高校的毕生亦是90年代的比较有个性的成长晰一代。当然职业院校也不例外,再加上职业高校有其自奇运行与发展的挽律与特珠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i得更为重弃。忍忽政治教育工作更应更街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职业高校有其自身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与特殊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但对每所院校来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般比较薄弱,尤其学生在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作风、学习态度、职业意识、心理需求、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规范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评价手段,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如何实现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深人研究探讨当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把我院学生的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局面,是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
1、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学生接收的是专科层次教育,人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导致他们在踏进校门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本科学生的特点。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和调查我发现高职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1.1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自我控制差
通过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发现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根据中国的国情,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往往在家中衣食无忧,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对学生的管理跟不上,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因此,这些学生往往综合能力强,但学习能力差。
1.2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进了高职院校,只要在校期间每门功课达到六十分,他们就可以这样无忧无虑的度过三年的光阴,然后顺利拿到毕业证。其实等他们面临毕业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多么的少,懂得的社会常识是多么的浅薄。所以我们学生管理老师一定让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让他们在参加活动中来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多举办对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就做的很好,每年我们学校都会举办我们学院自己特色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起来的,所以大一学生的学生管理老师以及任课老师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起关键作用的。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习动机、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来为学习和成才服务、加强研究型教学、加强日常管理等等。
1.4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他们的各方面素养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更应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以后到社会参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这直接关系到他们毕业后是不是可以很快融人到单位中,所以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转变教育管理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以上特点,其教育工作就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必须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针对学生的显著特点,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才。
2.1首先,正确的严格要求学生
高职学生多为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纪律较为松懈,作风比较拖拉,严格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是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学习、作风及日常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正确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人员的共同责任。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管理者、教育教学人员必须以身作则,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实践证明,合理地严格要求会使学生得到更健康地成长。
2.2其次,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因而特别需要受到尊重、关爱、体贴和激励,特别重视自我表现和他人的评价。作为学生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要以“授之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考方法来面对学校、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家长,自觉克服消极心理,学会对人生目标进行设计并围绕目标来对自身进行管理,尽可能发挥其特长和潜力,尽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
2.3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实在各种活动中能动的体现出来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管理者在不影响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各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悟,在实践中提高。如我院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正是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式方法。
2.4建立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双元管理体制
“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双元管理体制”是我院在2006年新建立的一项新的学生管理体制,即: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面的指导以及学生的就业指导,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这样不仅能把学生的日常管理抓好,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提高。在平日的教学中,指导老师都是担任学生主要课程的教师员工,他们比辅导员更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他们可以根据日常的教学,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薄弱环节加强辅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对他们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指导教师还承担着学生的就业推荐以及就业指导,我们知道在21世纪的今天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我们学院在学生就业方面做出以上制度,即: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就业,学生从入校第一天起他选择你为他的指导老师,而你就必须指导该同学从入校一直到工作岗位,这也是我院对学生负责的一个方面。因为指导老师在平日的科研中会和企业接触很多,所以我院的就业率年年在山东省的前几列,这也是和我们每位指导老师分不开的。
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即:学生的生活、学院集体活动的举办以及配合指导老师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辅导员主要是观察学生的平日举动,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和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以防学生思想上的波动,给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此外辅导员还负责整个学院活动的举办,通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边学习边参加活动中成长,培养他们热爱集体、踊跃参与、团结互助的道德品质。总之,我院的“双元”管理体制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希望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的人才。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 篇2
一、高职校院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成熟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从中专或是职业中学就升学的。而学校原本的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针对原来通过初中升学考上来的,基本上都是照搬普通高校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有时候并不适合本校的学生。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一般普通院校的学生是有不同的,他们的思维相对比较活跃,而且行动也比较自由,与社会的接触要大于普通院校的学生,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如果没有特定的适合的管理方法是很难管理的,在管理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的困难。
2.管理方法存在问题
对学生进行管理是需要技术的,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盲目进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更要有好的管理方法。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职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一个重要问题是老师的管理方法存在漏洞。他们基本上都是按照规则办事,没有灵活性,不会变通,管理方法过于僵硬,这种强制性的管理会使得学生产生反感心理;还有的老师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学生的感受,也不管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尊重学生,不懂得反思自己,把错误都归责于学生,管理效果很差,还会加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得学校的管理更加吃力。
3.学生素质高低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从普通高中、中专以及其他的技校毕业的,他们的入校分数差距很大,而且文化水平差距也很大,这就使得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文化知识和能力修养方面存在差距。此外,近几年,考生人数出现了下降到情况,学校的录取分数也在逐年下降,很多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也明显不高,自我约束能力太差。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九零后,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很多学生自私、任性,不服管教,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等,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掉的,所以无形中给高职院校的管理又带来了难度。
二、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管理工作
1.完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在高职院校的管理过程中,要逐渐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并且把这些制度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去。首先是要建设一个有力的管理机构。制定一些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制度和规章,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把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员身上去,责任到人。其次是要适当的放宽权限。发挥层级作用,各个系别、班级都可以在学校大的规章上建立符合自己班级或系别的小规则,便于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率。最后要做好考核检查工作,通过考核,了解各个系别的管理情况,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做好及时的分析和纠正,通过考核,发现好的方法,互相进行学习和借鉴,从而激励各个系别想出更好的管理方法。
2.树立人本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除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外,老师的思想和观念也是很重要的。在管理中,要改变以前那种错误的思想,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优点和个性,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要注意尊重学生,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错误,与学生进行沟通,树立平等观念,不要老是高高在上,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营造一个和谐人文的管理氛围。
3.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要对学生经常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多举办一些思政讲座,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做好引导工作。还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活动,例如可以做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向学生传递一些正能量。还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增长见识,了解社会和国情,还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反映并且做好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下,要想做好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学校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做到制度和人情的相互结合,把学校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和思政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 篇3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由于高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导致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中呈现出一些问题。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管理对策。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高职教育;特殊性;学生管理工作;管理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新机制改革的产物,在近几年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渠道广,因此在文化基础与技术能力的素质上相对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与自信心。鉴此,本文对当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一些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新时期我国高职生呈现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发展的原因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的多样化的趋势逐渐明显,许多经济成分与分配方式的出现,让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取向以及生活方式都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而这种社会现象也对于高职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到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的高度共享,让高职学生具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更多形式去选择与接受多元化的思想,这对高职学生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他们在社会与娱乐,甚至是学习与工作都呈现出离开校园,进入到社会的趋势,而不单单是原来的单纯地学习或者生活的模式。由于高职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状态,这让高职学生在学习目标制定与理想追求上都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这是对我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上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家庭影响原因
许多高职学生都属于“90后”,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地关心与溺爱,对于学生学习上缺乏严格的要求与正确的引导,而这样做会直接导致孩子的学习上进心不强,抗压力差,自理能力差,缺失责任心,甚至严重的出现好吃懒做。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许多学生都缺乏了坚强的意志与团队精神,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任性,很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当他们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难以正确地面对问题对解决,而是让自己萎靡不振,这样做只会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出现很大的阻碍。对于这些现象的存在,让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勇于面对挫折,树立加强的意志,这是我国高职院校当前学生管理工作者们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网络负面影响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深入应用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给人们带来便捷生活与工作的同时,互联网络也具有不少弊端。当前我国互联网络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依然充斥着网络色情与电脑病毒,让整个网络世界一直动荡不安。许多青少年通过网络来发泄自己的心情进而忽视了社会中伦理道德的存在,他们在网络上缺乏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这容易让青少年产生一些盲目相信错误信息的状况,许多学生沉迷在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耗费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直接影响着学习与身体健康。
二、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呈现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方式落后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开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一直利用强制性的外部规章制度来限制学生,试图通过强制性的方法与机械式的管理思想模式来达到管理学生的最终目的。进而难以充分调动起高职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形成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者与高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另外加上高职生源质量的持续下降,让高职学生的素质普遍低下,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不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差,许多学生在生活上不文明,缺乏学校组织纪律性。另外,高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许多贫困生,高职院校管理工作难度大。
(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落后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对的是广大在校学生,是具有独立行为与思考能力的个体。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依然难以摆脱政治性的管教模式,依然以管理者为主体,通过管理制度来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并且以管制为主要的工作方法,重视教育者的`主导性,忽略教育者的主体性。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大部分都是直接将本科院校管理工作方式照搬过来,难以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征,也难以体现出高职学生的个体特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管理教育的有效性提升。
(三)高职学生管理教师队伍匮乏
在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校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中要求管理人员数量与所带学生的数量比例为1:200,但是实际上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会远远超过这一个比例。高职院校辅导员带领的学生较多,因此针对每个个体的精力就会下降,让多数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时间较少,甚至许多学生长年见不到管理人员,这极大地阻碍了教育人员对在校学生日常思想动态与行为的掌握。在另一方面由于教育人员日常工作繁琐,因此经常忙于学校交给的任务与工作,让他们难以长时间去对学生进行较为详细的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及时地给予学生心理问题的引导。
三、加强我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以学生为本,注重科学管理
由于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传统的机械式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发挥出较大的作用。我们需要根据当前阶段的新形势与情况,通过科学发展的观念来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让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管理的起始点与归宿;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性化的科学教育管理,教师要一直关心学生与理解学生,尊重在校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改革时期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当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要始终充分尊重学生,客观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要在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将高职学生提升到与管理人员平等的位置上,让在校学生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位置,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并且学生也会理解教师与尊重教师,这样可以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解决问题。在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处理学生问题中必须要利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与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学生认真分析产生的错误与原因,通过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将管理工作做细,认真与科学处理好每件事情。
(二)创新高职学生管理方式
当前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获得有效信息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高职院校要适应当前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管理方式基础上,逐渐融入互联网元素,进而开辟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我们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直观性与互动性强等特征,能够准确地了解到在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地展开管理工作。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建设
在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辅导员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我们要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技能,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成败。我们首先要鼓励中青年教师敢于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管理中,其次加强教师全面素质的提升。要汲取区域内其他学校的教育经验,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最后要制定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鼓励政策,切实推进在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建设良好的高职校园文化环境
我们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应当以建设良好的学风与校风为核心,以优化高职院校环境为目标,符合时代的特点与高职院校的特征。我们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加强对道德思想观念的舆论宣传,努力营造文化氛围。另外还可以积极地开展多元化的高职院校的文化活动,将美育与德育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活动相融合,促进在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文化素质的整体发展与提升。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各个社团活动中,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在校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全面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结合,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去企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参加到社会实践中,不但能够检验自身学习专业知识的牢固性,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在院校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来减少将来顶岗的时间。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管理主体的变化,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高职院校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好高职院校、社会与家庭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的综合管理模式,进而满足不同年级与层次的高校学生的需求,增强管理工作效率,促进高职学生发展,进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要面对教育过程中的多种变化,切实有效地研究出新的对策,进而创造出富有成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 篇4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学生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观念有待改进、学生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失控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专业辅导员队伍,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实行"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提升改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政政治教育
截至到2015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300所左右,高职院校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渗透至各个行业,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人才需求更加旺盛,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类型之一;但高职院校的大发展背后也有一些隐忧,生源的多样性和个性的独立化尤其是学生数量的增长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高职院校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学生管理工作也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型有效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教育、自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成效较好。但面对变化剧烈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新形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建立的专职的学生管理队伍,从校级分管副书记或副院长到学生处、团委再到二级院系的党、团组织,到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整体队伍非常庞大,但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化。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从中职升格,众多的教职工成为专职辅导员,但思想上仍然以中职思维管理高职学生,造成管理偏差;另一方面,新进辅导员,专业背景和学识背景复杂,但专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科班出身极少,在思想上、行为上和心理上专业性不强,管理效果差;最后一方面,辅导员多位青年人,其思想稳定性不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难以引导高职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观念有待改进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观念有待改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思想方面、制度方面和组织方面。思想方面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观念混乱,犹豫于普通高等院校和高中教育之间,低不成高不就,造成混乱无特色;或者拔高学生管理的困难,趁机自抬身价,造成其他专业教师不配合学生管理。制度方面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一时走行政路线,一时又走专业技术路线,摇摆不定造成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组织方面有待改进就是错把辅导员、班主任当成学生的保姆,不放心学生的自治管理,自身很累成效较差,上级任务太具体,让学生管理专业人员在工作中职责不清,管理失效。
(三)学生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失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2+1”甚至“1.5+1.5”成为很多高职教育的特色,但学生长期在外实习,院校不能跟进管理,造成管理失控。高职学生在实习期间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性,但实际上企业基本是按正式员工要求,在缺乏科学的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引导下,很多学生心理失衡,顶岗实习脱岗现象屡禁不止。另外,学生不在校学习,学校的各项活动仍然正常推进,很多奖、助、减、补工作带来实习生的不便利和不信任,造成学生思想的不稳定。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一)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专业辅导员队伍
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助理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中坚力量,要想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并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专业辅导员队伍。首先要完善招聘和选拔工作,把好辅导员队伍管理的第一关,择优上岗,岗位匹配。其次是做好专业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工作,从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高度,制定相关培训方案,建立培训达标制度。最后要完善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专业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要有抓手,所以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如何,当然考核不是目的,要合理科学地使用考核结果,促进相关工作的提高。
(二)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包含的层面很多,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入手。一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有效性,用老师来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坚持人本思想,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个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三是实施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对教育管理者、对教育被管理者、对高职思政教师等都有不同的激励方式,对特殊学生人群进行专项性激励;四是强化学生自治能力,建立优秀的有威信的学生自治组织。
(三)实行“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迅速发展,带给社会巨大的改变。高职院校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诸多的高职学生已经热情拥抱这个新生活,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借用这种新工具、新手段,实行“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要推广到网络,在院校的公众号、无线网络登录页面、微博等现代资讯平台都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席之地。“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所以评估机制和激励措施不可或缺,可以从访问量、点赞转发数量等方式方法观察教育效果并改进完善。
(四)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课题,良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置身其中的人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当然对校园中的高职学生也有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结合组织形象塑造(CIS)进行,不论在理念、行为还是视觉上,校园文化都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开展系列高职院校文化活动,不论是技能大赛还是艺术文化,都可以培养并发挥学生的相关才能,树立优秀学生榜样,养成良好的纪律性。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团结、组织功能,在校园文化开展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蒋莲凤.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03).
[2]龚宏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与途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1,(05).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 篇5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工学合作模式[1],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的共享。校企合作在当前职教领域的实施十分有必要,本文结合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学与医学技术系的实践,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树立学生双重身份的理念
在普通高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纯粹的学生身份,以获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学习目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既要承担学生身份,又要承担企业员工身份[2]。普通高职学生只受学校校规校纪的约束,量化考核分按学生手册的规定执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既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又要执行企业员工手册和制度,这就给订单培养班的学生和学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管理机制要引导学生适应“双重身份”,同时,辅导员或班主任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过多的纪律约束可能会给初入大学的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学生管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主题班会、主题团会的形式输出正能量,关怀鼓励学生。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内容实践化
校企合作重在为企业培养高质人才,因此应比普通教学设置更多的实践课,尤其是应多开展与企业相关的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学内容应尽量以项目驱动模式进行,以就业为导向,按照校企合作的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完成教学[3]。如我院高职药学专业邀请相关行业专家作为兼课教师为学生授课,并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校企合作企业实践,提前进入企业员工角色;相关专业教师也被派遣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将市场一线的技术和企业岗位需求转达给学生,优化专业技能,丰富教学资源。如我院药学专业已与“美致惠健康大药房”签订订单班,拟开办“派林大药房”订单班,并实施相应的资助和奖助政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机制
首先,将企业员工管理机制融入学生管理办法中,指定专门的“订单培养班学生管理办法”和“订单培养班学生奖惩条例”[4],由学校相关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执行,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展示自身实力,进而树立学习和就业自信心。其次,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实现规范、高效的学生管理。第一,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在临近毕业时进行岗前培训制度;在校学习期间实施动态管理制度;制定企业定期考核制度、专项奖学金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第二,将现代电子科技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如建立QQ群、微信群、校园网站专栏、企业网站专栏、订单班微信平台等。最后,学生前两年的在校学习以理论和实践学习为主,第三学年实习期执行企业化管理。在校学习阶段学生可巩固和锻炼专业技能,实习期的企业化管理可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竞争环境,逐步掌握企业生存所需的心态、技能和人际交往原则,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地面对今后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非常重要,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尤其要坚持“德育为先”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应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进行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故企业“德才兼备,德为先”的用人理念应贯穿在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工作的始终。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使校企双方实现了“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对高职院校而言,一方面,校企合作加强了专业建设,丰富了教师实践经验和业务水平,充盈了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培养了订单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认知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面和竞争力。对合作企业而言,企业提前吸收了对口的专业人才,减少了新员工的培训时间和费用,不断补充新人才,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纪义韬.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6(58):142-143.
[2]许陈红.“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创新略论[J].学工论苑,2011(11):60-61.
[3]张良,唐志红.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成人教育,2010(10):23-25.
[4]杨建,仲昭慧.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97-99.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 篇6
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目前以手机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充分的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同样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学生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管理;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新媒体的用户也在逐步的增多,尤其是在高职学校的学生当中,他们很多人都是新媒体的忠实用户,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了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新媒体也在不断的改变着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较普通本科院校来说,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尤其是对于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过高,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成为了高职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1新媒体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1.1影响了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生管理都是通过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摆事实、讲道理或者个别谈心来进行交流,这种管理方式直接具体,针对性强,但是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受教育的对象针对面较小,有时无法针对所有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模式也比较单调。学生管理由于是人工管理,不可避免的具有滞后性和被动性的特点,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而以手机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却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沟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冲击。
1.2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
新媒体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一些网络上不良的信息很容易冲击高职学生的思想,造成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在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坚定的`信念和自律能力,就很容易被互联网上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侵蚀,从而让高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
1.3老师利用新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能力不足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职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多老师对于新媒体掌握的知识不足,不熟悉新媒体的各项技术,缺乏运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同时也没有适应新媒体时代引起的学生思想改变,不愿意利用新媒体来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2新媒体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机遇
2.1拓宽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新媒体带来的社会正能量和健康的信息同样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新媒体传播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更快的传播到学生当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心理感受,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2.2为学生管理搭建了新的平台
现在4G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将要发展的5G网络技术让信息的共享速度变得更快,高职学生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能够快速的接收到很多的信息资料,然后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和交流,比如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交流和互动,同时可以将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保存下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从这些新媒体上发现学生的心理动向,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回应学生的关切和需求,学生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人生经历发布出来得到帮助,这样能够拓展学生交流的空间,实现资源的共享,拓展新的交流平台。
2.3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新媒体及时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言论进行留言回复和评论,为学生解决思想上的疑惑,对于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可以单独的进行约谈,或者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对其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这样有针对性的管理对大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同时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及时了解学生的关切和需求,第一时间的对学生的诉求进行回应并及时的进行处理,还能通过新媒体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信息咨询,让学生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
3高职院校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新媒体时代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一定要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扬长避短,不断开创学生管理的新局面。
3.1强化学生管理团队的新媒体运用能力
新媒体是网络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把双刃剑,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新媒体。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对于学生管理的方法不能够墨守成规,应该与时俱进,不但要掌握传统的媒体的运用,还要重视对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让新媒体和旧媒体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不断改进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可以组织管理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或者个人自学,重点掌握新媒体的技术应用和使用方法,比如学习目前比较流行的微信、微博、论坛的使用和交流方法、手机邮箱的使用方法、手机报和手机杂志的阅读工具、多媒体信息的制作和传播等,通过掌握新媒体的运用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水平。
3.2及时的了解和掌握新媒体相关功能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想通过新媒体来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就必须了解新媒体的相关功能,掌握新媒体相关的知识,比如4G移动通信技术的知识、WIFI通信协议的原理、手机WAP网站的建设和使用等。掌握使用功能和方法以后就可以打造学生管理和服务的新媒体平台,高职学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QQ、或者微博等开展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创建学校的官方论坛或者校园手机网站、校园手机报等将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内容推送给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教育,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性。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开通校园活动、就业咨询、学生设施维修等各方面的板块,方便学生的管理工作,为他们提供便捷的服务。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一些应用软件来拓宽新媒体的适用范围,比如开发面向学生的应用系统,包括学生学习的资源、课程信息、教务内容等,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学生管理的新途径。通过新媒体要提升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通过思想教育来管理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让高职学生多接触社会,让他们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优势。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手机摄影展和手机微视频大赛等,结合学校的文化,让校园文化扎根到学生心中,贴近学生的生活。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打造特色的新媒体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3.3强化高职学生新媒体的素质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存在着很多良莠不齐的移动网络信息,同时还有很多的新媒体互联网应用也很容易让高职学生产生沉迷的现象,不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强化学生新媒体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让他们能够有能力甄别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信息,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和教育,强化他们对于网络信息的责任意识,明确网络信息的发布、传播和使用所要担负的法律责任,组织高职学生开展网络辟谣活动,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网络管理人员也要对移动信息给与正确的引导,弘扬校园正能量,提升学生的素质。
4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的与时俱进,融入到新媒体的环境当中,多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开展学生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汪頔.思想教育研究.2010(01)
[2]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傅格.江西师范大学2014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 篇7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技能型的人才需求缺口逐步扩大。为适应社会需求,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然而,由于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学校建校的历史不长,有不少是由中专学校合并而成,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且与西方发达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的高职教育理念已显落后,教育管理等理念急需提升。
(一)管理者缺乏有效的管理理念
许多高职院校将学校的主要精力投入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课堂与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未形成“全员参与教育”的理念,仅仅将学生管理工作归于学工处、团委以及辅导员等职能部门及人员身上。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仍秉持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在日常管理中偏重于单向引导,强制执行的管理方式,工作方法单一落后。这种管理固然有其高效率的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学生更有主见,其思想也更加复杂化,逆反心理更加严重,这种强制性、机械化的管理方式虽然对一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培养,脱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和目的,可能导致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二)学生管理工作成效不高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方法还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不高。学生管理工作基层工作人员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直接与学生接触,行政性事物多尔繁杂,疲于应付,缺乏与学生的深入交流,没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只是以强制手段来对学校制定的行为规章制度的简单执行和监督。
(三)学生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与能力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的类型多而复杂,有高职单招的学生,有自主招生的学生,有普招的高中毕业生,有注册入学的学生。学生在思想、阅历等多个方面各不相同,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部分是在高考中失利的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难免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于自己的要求放松,约束力差,行为习惯不佳,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旷课、迷恋游戏等问题。有的缺乏学习动力,放任自己,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配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加上高职学生有一定的自我选择和金钱的掌握能力,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以及周边环境的诱惑。这一系列都可能使学生缺乏责任感。学生的多样性之中也存在共性问题,自我约束力缺乏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共性问题。如何开展不同类型学生共性问题的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高职院校管理者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3]
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管理思想,树立新型管理意识
好的学生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工作实践的有序开展,而差的学生管理理念则会导致工作实践无法正常运行。高职院校应当采用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按照学生特点,整合教育资源,开展特色的教育,关注学生学习和身心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开展德育教育,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增加信仰教育、感恩教育,开展特色德育活动寓教于乐,融教育于活动中;引入世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关注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不仅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训中收获技能与知识,还要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引进科学管理方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生对于信息化的了解和接触也日渐加深,多媒体社交平台的普及,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利用信息化手段,与时俱进,引入科学管理方法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应该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新的宣传教育平台,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管理工作空间,渠道和手段。高职院校要建立起数字化的校园平台,来促进学生教育管理的网络化;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发布讨论帖,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开展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吸引学生主动与老师、管理者进行讨论和交流心得。同时,把评奖评优、宿舍管理、创业管理等等都进行网络化管理,提高效率。实时掌握学生动态,深化学生管理工作。老师、管理人员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布置工作召开网络会议,让师生对话更加平等自由,增进师生互动。[4]
(三)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学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态度,给予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利。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而贯彻“以生为本”就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时既要按章办事,也要关爱学生。[5]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意识,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决策权,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作出回应,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同时,适当给与提问学生奖励,增强学生表达自我想法的自信心,学校和学生工作管理者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学生真实需求,以此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学生课余时间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志愿者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科技竞赛或者团体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承办活动的机会,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全局意识,让学生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更好的成长成才。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相对落后于本科学生,并常常伴有自卑等负性情绪体验需要进行心理干预,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为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制定工作规划,研究部署工作任务,保障工作经费,促进学校平安、稳定、和谐。[6]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管理思想,树立新型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引进科学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高职教育取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瞿懿.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蔡国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界定[J].扬州大学学报,2000,(2).
[3]蔡达君.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
[4]卢书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12).
[5]湛茂溪.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戏剧之家,2016,(21).
[6]崔俊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相关文章:
高职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06-02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特点与思想教育12-10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遵循职业特点12-11
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文化意识11-14
高职院校文化与学生管理研究12-10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初探11-26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02-2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