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视角下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五个关系

时间:2024-09-24 04:38: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经济转型视角下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五个关系

  【论文摘要】中职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处理诸多宏观、中观与微观的关系。在转型视角下,怎样更好地处理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中的若干重要关系,笔者提出从白建与共建、集中与分散、稳定与发展、原则与灵活、一般与特色五个方面加以理性思考。

经济转型视角下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五个关系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校  专业建设  五个关系

  我们知道,中职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处理诸多宏观、中观与微观的关系,特别是在经济转型视角下,中职专业建设更要摆正自建与共建、集中与分散、稳定与发展、原则与灵活、区内与区外的关系,以全面提升中职专业建设的水平,为区域经济转型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一、处理好自建与共建的关系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拉近学校培养和企业用人距离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单靠学校自身投入已经远远赶不上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速度,满足不了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聚集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谋求一种双赢机制,便成为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致力追求的目标。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应当凸显其特点和要求。

  第一,合作双向化。即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共建计划、共建队伍、共建教材、共建课堂,实现双向介入、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第二,选址园区化。即在选择基地时,注重接近性原则,探索在区域密集园区建设实训基地的新路子,将实训基地建在园区、贴近园区、服务园区。第三,技术最优化。即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采用新设施、新设备、新技术,使共建的基地上规模、上档次,成为本市乃至全省最大、最先进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和各类职业培训打下基础。第四,功能多样化。即实行产教合一,实训基地的设备不但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还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既有自己的产业产品,又有自己的实训空间,形成一种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氛围。

  二、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在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中要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及其职能管理部门集中抓好专业建设中的设置、规划、制度、财力、平衡等宏观性的问题,而其中经常性、具体性和事务性等微观问题则由大类专业(科系)进行管理。在通常情况下,学校及其职能管理部门主要是通过规划、制度、财力、平衡四大看得见的手,左右抑或影响专业建设。在这里,规划是改革之手:对专业建设进行有利于的统一规划、协调和决策,让其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制度是保障之手:制定和完善一批专业管理制度,让专业建设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财力是支援之手:通过将一定的、物力和财力向专业建设方面倾斜,重点支持各级重点或骨干专业的建设,增强专业的有用性、适用性和针对性,让专业建设利益最大化;平衡是调节之手:对专业建设中的师资、基地、设备、实训、就业等供求不均衡的部分进行调节,进而达到比较均衡的理想状态。但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毕竟牵涉到校区、基地、师资、课程、设备、招生和就业等诸多问题,仅有学校及其职能管理部门的集中努力是不够的,形不成应有的合力,削弱了专业管理应有的氛围,专业的实际需要每每与学校的工作要求相脱节。因此,在专业建设中更多的任务只能由负责具体全面管理的大类专业或科系来完成。它的成效显而易见:有助于专业或科系的角色转变,即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包括参与招生、实习、实训、考证、就业等在内的全面管理;有助于降低,提高办事效益;有助于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助于提高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接近性。

  三、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基础上,其基本要求是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专业通常需要若干年的全面建设,包括师资、基地、教学、教材建设以及经验的积累等。很难想象,一个专业处于频繁变化的学校,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来,而且专业设置频繁变化,还会造成原有资源的闲置浪费。由于职业结构变化、人们自身发展需要和招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专业建设必须立足于学生、专业和区域的实际,随着区域经济、市场需求和职业的发展而发展。

  首先,在服务学生中抓发展。坚持一切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无论是目标的制定、模块的选定、课时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学生的择业、转业和创业奠定基础。

  其次,在形成集群中促发展。由于单个专业力量单薄,且过于分散,形不成合力,难以提高专业的整体水平,因此,在专业建设中,要注重专业集群的建设,即以一个核心专业为龙头或依托,派生出一些需要的相关抑或相近的专业,构建以核心专业为主、基础共用、分支较细但又紧密联系的专业体系。它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在基地、师资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牢;能够充分利用原有的优势,拓展或派生出适应新行业、新工种、新岗位的专业;能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幅射带动群内专业共同发展、共同提高;能够保持适度的专业规模,为区域建设培养一批紧缺的技能型人才;能够形成专业品牌,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和连锁化办学。

  第三,在主动适应中谋发展。把优质就业率作为办学的重要指数,紧紧围绕区域经济转型的目标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过程为导向,全面提高专业的市场占有率。在专业设置上,主动融人区域经济转型,提前设置或开设一批当地经济所需要的新专业;在专业调整上,主动服务区域经济转型,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需要,对专业进行包括场所、结构和人员在内的调整,让所没专业与区域龙头产业相一致;在专业设备上,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转型,通过建立健全专业实训基地、按专业教学要求配齐先进设备来提高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接近性。

  四、处理好原则与灵活的关系

  一方面,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必须恪守服务性、适应性、效益性、发展性等原则,不要随意违背。另一方面,又要在这一原则下,灵活处理好专业建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南于市场的千变万化,需求情况可能与预想不合,必须建立灵活的反应机制,具体地说要做到五个“活”:一是设置要活。不但可根据已开设的专业来建立一个职业群,确定几个相关专业,还可根据市场分析和本校实际,推出新专业,组成新模块,真正按市场机制需求,灵活变化专业。二是层次要活。根据学生的基础、技能水平和能力的不同而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三是课程要活。课程内容必须随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企业需求的调整而调整,不断充实专业模块的内容。四是比例要活。把握好文化课、专业课和课的比例关系,根据专业要求、工种性质和培养目标的不同,适当调整其具体比例。五是选择要活: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基础、精力、意向等选择模块和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五、处理好一般与特色的关系

  在建设好一般专业的同时,应注重突出专业特色,既要反映学校专业方面稳定的个性面貌,也要反映所在区域内产业结构特点,积极建设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形成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亮点,再通过这些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专、建设的整体优化,从而为学校创造品牌效益。在目前情形下,特色专业建设至少有以下问题可以考虑。

  一是明确培养目标。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区域经济和丰十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经营和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二是组建优秀团队。通过引进、培训、蹲点、挂职等途径,在该专业领域配备一支数量足、水平高、能力强和影响大的优秀专业教师团队。三是建设品牌基地。以校企合作恳谈会为平台,与企业共建大型区域实训基地,要求设施一流、技术先进、仿真、资源共享、功能齐全,能够满足学生技术、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的需要。四是实施课程改革。建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的职业定位更加清晰,让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走在同类学校的前列,实现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五是拓宽发展空间。鉴于一些区域生源萎缩的实际,中职招生可考虑向区外、市外直至省外延伸,拓宽中职生源。同时,在立足为当地服务的基础上,向区外的沿海城市、周边地区和西部地区输送人才,打通毕业生出市、出省就业的渠道,做强、做大和做活中等职业学校。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经济转型视角下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五个关系】相关文章:

分析经济转型与低碳经济间的关系论文02-19

体验经济视角下大学生专业学习体验模式03-01

中职学校商务外语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06-05

简述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管理的创新12-12

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探讨11-18

注册建筑师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11-20

谈中职学校师德建设11-19

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初探11-19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6-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