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4-07-20 04:07:4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论文摘要:湖南省农村地区已进入老龄社会且农村人口老龄化已较过去明显加快。这种状况对湖南农村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了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以社会保障为主体的健康老龄社会,以建设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主义和谐农村。

  论文关键词:农村人口老龄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湖南省在20世纪末就已经进入老年型省份,到本世纪,人口老龄化程度将继续加快。在未来的40年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是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的l5倍,8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将是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的32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比城市更为严峻。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

  一、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征

  (一)湖南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或该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该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则该国或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湖南省人口年龄结构从1998年进入老龄化以来,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据2005年l%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全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586.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27%,比2000年提高1.98个百分点。其中男性占48.5%,女性占51.5%,性别比为94.2:100,为老龄化省份。

  (二)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湖南省进入老龄化省份以来,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并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老年人口数量正在迅速增加,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从1990年到2000年的l0年问,湖南省总人口的增长为7.38%,而同期老年人口的增长为44.40%,大大高于总人口的增长幅度,老龄化系数上升了1.8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湖南人口老龄化势头的迅猛。

  第二,老龄化城乡差别明显。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决定了湖南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是相当明显的(见表1)。


  虽然城镇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乡村地区,但是从上表可以看出,乡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地区。乡村地区人口结构迅速老化是乡村劳动力年龄人口向城镇地区大量迁移和流动的结果。2005年乡村地区外出人口中,劳动力年龄人口占到90%以上。乡村地区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大量减少,使老年人口的比重迅速提升。我省农村生育水平高于城镇,欠发达地区生育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向城镇及欠发达地区向较发达地区的迁移流动,而这些迁移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青壮年,青壮年的大量流失将导致本世纪上半叶农村老人比例高于城镇,欠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

  第三,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国际上常用低龄(60~69岁)、中龄(70~79岁)、高龄(80岁以上)老人比重三个指标反映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状况。2000年,湖南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0.7%,而2005上升到了1.6%,比重提高了0.9个百分点。从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比重来看,2000年为8.6%,2005年则上升到14.4%,比重提高了5.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湖南老年人口向高龄化发展的趋势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高龄老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加。

  第四,单身老人比重有所下降。2005年1%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湖南单身老人和丧偶老人的比重都有所下降,单身老人占老年人口的29.1%,其中丧偶的占28.4%。单身老年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的丧偶率比2000年下降了l2.2个百分点。从老年人口婚姻状况看,老年人口婚姻状况的性别差异大。男性除在丧偶率方面较女性低35.4个百分点之外,其他几项指标与女性差别不大。但是在未婚方面,男性未婚率远远高于女性。

  第五,老年空巢家庭增加。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代沟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老年人与其子女、晚辈共同生活的情况逐年减少。单个60岁以上老年人和一对老年夫妻独自生活的老年空巢家庭占有老年人口家庭户的25.8%,比2000年上升了5.0个百分点。这表明,传统的依靠儿女共同生活养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受到了冲击。

  二、湖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农村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其中,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医疗、养老、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二元结构,让每位农民都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充分体现社会事业的全民性和公平性。

  我省农村地区较高的老龄化比例,使新农村建设存在严重的挑战。当然,老年人作为社会的财富和资源,并非单纯的消费者,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老年人是家庭、社会负担。老年人多年积累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形成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都是非常宝贵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一方面仍然可以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而发挥余热,另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他们的作用更不能忽视,如照管孩子、料理家务等,给农村劳动人口解除了很多后顾之忧。这些都为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我省老龄人口近六成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出1.24个百分点,这种倒置的状况一直要延续到2040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市来说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第一,我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家庭带来的压力。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很差,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劳动收入,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力衰退,收入减少,特别是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就等于失去了经济来源,完全依靠配偶或子女进行养老,生活水平较低,家庭养老仍是老年人口养老的主要方式,起着主渠道作用。据陈成文先生1998年对湖南10000名农村老年人口的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口中依靠子女和配偶赡养的达68.8%。农村老龄人口的增加,直接导致抚养系数的提高和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加重,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湖南省以65周岁为起点计算的老年抚养系数为l0.6l%,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8.42%增加了2.1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抚养系数的提高,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1990年是约12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一个老人,到了2000年是每9个劳动年龄口供养一个老人。但我省农村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虽然20余年的改革是农村贫穷人口锐减,但到2000年底,我省人有100万贫困人口存在,很难想象,自身收入尚无着落,老年父母怎会得到很好的赡养。贫困的持续将削弱家庭对老年人口的经济支持,使家庭养老的质量受到影响。

  第二,人口老龄化给当地村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我省农村地区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002年人均GDP只有l680元,仅为城市的16.6%,基础设施极为薄弱,各种社会保障制度都不健全,给各地村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一方面,随着农村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以乡(镇)、村或乡镇企业为单位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我省农村养老保险处于起步阶段,层次低、范围小、容纳力小是其最大缺陷;同时,各村规定不同,规范性差,没有法律保障,不能保证每个制度的稳定和安全。据民政部统计,我省农村“五保户”的供养率仅为76%,还有1/4的孤寡老残未得到“五保”,再加上乡镇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等供养的老人,由社会养老的老人仅占农村65岁以上老人的5%,而95%人还需依靠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况且,由于投人不足,我省农村养老机构不仅在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老龄人口的需要,即使在政府投资已建成的养老机构中,设施上也受到制约。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也大于其它年龄组人口。所谓医疗保障是指社会对公民的健康给予维护和对疾病给予治愈和康复的保护性措施,属于现代社会保障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年龄越高,医疗保障问题就越严重。这既是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引起疾病缠身,又是因为年龄大行动不便,需要有一个方便快捷、服务良好的医疗机构。随着我省老龄化向高龄化发展,高龄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的需求量也增大。但是,目前我省老年人总的医疗保障水平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的阶段,医疗保险系数很低,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农村老年人看病贵、看病难,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经济困难、医疗手续繁琐和出行不便等;②农村老年人的服务措施不完善,医疗机构简单,医药缺乏,合格医生比例低;③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偏低。这些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严重不足将对未来我省农村社会保障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人口老龄化对我省农村社会发展事业的影响。首先,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结构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资源明显不足,必将对我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其次,农民由于无固定的养老收入,其养老主要依靠子女或微薄的土地收入,客观上加重了计划生育和生态建设工作的难度。在我省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并未根本转变,多胎生育情况屡禁不止,农村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13益尖锐。同时养老纠纷时有发生,这些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尽管人口老龄化对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大压力,但也不必谈虎色变。只要健全制度,这些老年人还可以从事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社区和家庭中发挥积极作用。可以说,人口老龄化是任何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能否经受住这个考验,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建立相应机制克服老龄化的负面影响。

  (一)建立健全农村的综合养老保障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统揽全局、统筹城乡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需切实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难点在农村。《决定》提出: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保险制度。我省农村地区的广大群众曾为控制人口增长做出了贡献,如今,这部分将陆续进入老年阶段。因此,在经济不发达,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的农村地区建立一个人人愿意接受,有利于农村社会发展,家庭、社会双方协调的养老保障制度具有深远意义。

  1.在家庭养老方面
  鉴于我省目前薄弱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力量,以及家庭养老所具有的独特而珍贵的文化价值,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省农村占主体地位养老方式仍是家庭养老。①加强敬老养老文化宣传教育,以各种激励方式促进家庭美德的发扬,积极树立先进典型,以调适家庭伦理道德关系为基础,赋予优秀传统新的生命机力,从社会意识上确立老年人的地位。②必需强调农村子女不仅要在经济上接济老人,还要经常回到老人身边照顾生活,带去感情慰藉;同时鼓励子女积极与老年父母沟通,进行感情交流,注重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特别是对待农村高龄老人,其心理压力较大,故应引起子女们的特别关注③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文化、卫生服务队到农村服务,以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并宣传指导生活卫生常识,使农民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提高其生活质量。

  2.在社会养老方面
  主要有:①农村独生子女保险金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一次性转作父母养老金。②商业养老保险运作模式,即由政府、集体和农民各拿出一点,向保险公司办理投保手续。③由村集体向独生子女家庭发放养老金,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根据本地经济状况,按照一定的标准由村集体给独生子户和双女户家庭发放养老金。

  (二)建立农村新型医疗合作保障体制,满足农村老年人口的多层次需求
  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医疗保障也带来很大挑战。近日,国家提出今年将在全国投入l0亿元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制,覆盖率将从60%增长到80%,惠及7亿多农民。在此大好机遇下,我们应针对湖南省农村医疗所表现出的特殊矛盾,具体分析,建立一套适合我省农村实际的医疗保障体系,尽可能地解决农民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现象。

  首先,整改乡村医疗机构,高效利用有限的农村医疗福利资源,平抑药价,以此解决农民的预防保健及小病小伤问题。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为广大农村老年人口提供及时方便、质优价廉的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

  其次、开展社会医疗救助,增强农民共同抵御大病大险的能力。政府针对没有能力参加社会保险的老龄者、失业者、残疾者以及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贫困户,实施医疗减免,保障其最低医疗需要。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农村的经济水平是制约老人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省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用科学技术带动农业的现代化,使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相关文章: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影响11-21

试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影响论文12-20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探究11-16

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06-09

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学风建设的影响探究02-20

以构建农村医保制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参考文献12-03

农业类专业适应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研究11-19

高校寝室文化对学风建设的影响与对策论文01-01

发展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11-2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