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社会学调查中“拒答”现象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拒答 大学生 抽样调查 体育社会学 策略
论文摘要:以河南省六高校大学生抽样调查为例,文章对“拒答”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今后更科学的进行问卷调查提供参考。
抽样调查是体育社会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实施便利和成本低廉。使用调查问卷是抽样调查的主要手段和基本特点,但在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过程中,被调查者拒绝配合,不响应调查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随着抽样调查技术的广泛应用,拒绝率节节攀升,“拒答”现象已成为阻碍调查正常进行、影响调查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对河南省7所高校的本科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抽样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本文拟就调查过程中出现的“拒答”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对提高体育社会学抽样调查的水平和精度有所帮助。
1“拒答”现象
1. 1涵义
“拒答”现象是指在抽样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不配合或不愿意参与抽样调查的现象,其主要包括拒绝参加调查和调查中断两种形式。拒答是任何类型社会调查中都会遇到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缺少对“拒答”现象和拒绝率的研究是抽样调查效率和信度降低的重要原因。遗憾的是,在国内的体育社会学抽样调查研究中,焦点多集中在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上,对“拒答”现象的研究少之又少。而在调查后的统计和分析中,还没有针对“拒答”现象的成果出现,更谈不到如何减少拒绝率,以及对“拒答”现象的量化研究。
1.2影响
“拒答”现象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实地调查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549份,有效率为85.8%,表面看来问卷发放和回收是令人满意的,也达到了统计要求。但在问卷的发放过程中,调查员多次反映被调查者的“拒答”现象。起初,这种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仅把被拒绝的问卷交给其他大学生重新进行调查。但随着类似现象的增多,“拒答”现象的后果逐渐体现出来:不但打击调查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调查效率,而且,由于被拒绝问卷的重复发放,实际发放问卷要远多于2000份,导致问卷的发放数量和回收率发生变化,难以准确控制调查。
其次,“拒答”现象使调查偏离了随机选择的原则。根据调查主题,本次调查总体是河南省大学生,但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后发现,男性(39. 7% )、四年级(9. 87% )以及理科( 20.4%)大学生的比例偏小,这与河南省大学生的实际状况不尽相同。这样的样本选择以及由此所得来的统计数据,与原先的调查假设存在一定偏差。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调查过程中,为了避免被拒绝,调查员在发放问卷时被迫“以貌取人”和“察颜观色”,即在发放问卷之前就预先判断该被访者能否配合,把“拒答”可能性大的大学生排除在调查之外,而选择那些“看起来”能够配合调查的人群,比如衣着得体,或文质彬彬,甚至“主攻”那些在操场或草地上休憩的大学生,人为减小了调查总体的范围。
可见,“拒答”现象迫使调查员违背了抽样调查基本的随机原则。如果不是随机(而是根据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参与调查)来抽取样本,样本的代表性就很难保证,由这样调查得到的数据,也难以反映出总体的情况。既然“拒答”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现在需要考虑和着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少“拒答”现象,以及“拒答”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抽样调查的效果。
1.3量化指标一拒绝率
拒绝率是指拒绝的人数占预期被调查者的比例,用公式表示即为:拒绝率=拒绝调查的人数/预期被调查者。一定的拒绝率是抽样调查允许的,但过高的拒绝率会造成信息失真,甚至导致调查的失败。在本次调查中,通过与调查员沟通,发现拒绝率在5%一35%之间,而且随时空有规律地波动。
2“拒答”原因
2. 1主观原因
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拒答者,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A.“我没时间”(或许是真的,但被调查者就在旁边坐着休息);B.“我对这类调查没兴趣”;C“让别人填吧”。从这些理由可以看出,“拒答”现象的原因以主观为主。有学者认为,调查时间过长、调查方式的单一、调查员素质低下、缺乏物质补偿等都会影响整个调查的拒绝!。为此,本文结合调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拒答”的客观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
2. 2客观原因
2. 2. 1调查地点
寻找被调查对象最多的地方,这是抽样调查的一般认识,即认为被调查对象越多的地方,调查的样本也越大。诚然,大学生越多的地点,完成问卷的数量可能比较多,但这些地方也是拒绝率最高和调查效率最低的地方,事实也证明了这个结论。在本次调查中,自习室和寝室(大学生主要的集散地)的拒绝率一般在25%一35%,而在其他调查点的拒绝率则只有5% -10%。如果考虑到完成抽样调查的质量,自习室和教室无疑是最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在于只看到大学生的数量,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在自习室或寝室的大学生主要由这样几类构成:刚刚到达,准备学习;正在学习;已经学习完毕,准备离开;忙于上网、聊天等活动的大学生;放松休息的大学生。很显然,只有最后一类大学生才最有可能配合完成调查,即只有那些在寝室休息的或在自习室门口、走廊放松的大学生,才是拒绝率最低的群体。这种现象也为我们选择调查提供了思路,几天下来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我们的想法。
此外,人流速度快的地方,拒绝率也较高。这些地方多是食堂或校门口,大学生急于离开或去吃饭,对打断其行程的调查比较反感,即使出于礼貌,偶有配合调查,也是极不情愿,敷衍了事。
2. 2. 2调查时间
整体来看,上午的拒绝率<下午的拒绝率<晚上的拒绝率,因此,调杳点的布置应该采取固定和流动两种类型,一部分调查员设定固定岗,以便过滤“流过”的大学生,另一部分要追随大学生,特别是上午在校园里的慢步行走或晨读的大学生。另外,上午调查员和大学生的精力都比较充沛,容易完成调查,而到了晚上调查员可能因为持续消耗,导致效率降低,拒绝率也随之升高。
2. 2. 3校园类型
一般而言,大学校园可划分为理工科院校、文科院校、医、科类、综合类、农学类以及艺术类等,不同类型的校园,其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学生的生活规律都自成体系,也会对调查产生影响。从调查中发现,文科类大学的拒绝率最低,而农科类大学的拒绝率最高。
尽管校园类型不同,但上述时间段和地点的拒绝率变化规律在每个大学校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在抽样调查中要做好应对各种变化的充分准备,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试调查。本次抽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试调查,即使如此 ,拒绝现象也比较突出,这更需要对拒绝现象和拒绝率进行深人研究,在对“拒答”问卷科学处理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拒答”现象,降低拒绝率。
3相关措施的制定
3. 1对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调查员是实地调查的核心,其素质由两方面构成:首先应当具备体育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经过专门培训,对大学生抽样调查的过程、目的地情况和调查主体有充分的了解。调查员的搭配应以老带新,一方面可以培养新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新调查员的积极性,高效率地完成调查。其次要具有责任心,具备优秀的沟通和随机应变能力,热情而不失稳重,只有这样才具有亲和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被调查者的信任。除此之外,调查员的仪容、仪表,甚至表情和动作都要有相应的规范约束,避免因细节考虑不足而提高拒绝率。在本次调查中,有部分调查员佩带了胸卡,就是这一个细节,使这部分调查员的拒绝率低于其他调查员。一个小小的胸卡使被调查者感觉到专业,能使他们很快消除顾虑。
3. 2精心推敲,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
调查问卷是抽样调查的基础,也是降低调查中断率的重要因素。它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实施过程的可行性。特别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深度,可以把确切数据转换为定类或定序数据,减少回答的难度,提高效率。在本次调查中,把学生接受过的相关健康课程的课时数占全部课程的比例用0,5%以下、5一10% ,10 -20%和20%以上5个区间表示,结果显示本项目拒绝率很低,仅有2. 1%问卷缺失该项。问卷设计完成之后,调查员要熟谙相关内容,能够明白无误地解释、回答被调查者提出的问题,特别要让大学生知道:调查的目的是什么,是商业性的调查还是科学研究,需要署名还是不署名等等。
3. 3合理分工,有针对性的调查
在本次抽样调查中,调查员的调查目标未加区分,造成了一个样本被多次询问的现象,或者多个调查员都倾向于同一类人群。针对某些特征样本被忽视的问题,建议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即以大学生的某种特征(如专业、年级等)为维度,把样本总体分成几个群体,根据各个群体的数量、特点分配调查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样调查。这种方法能够减少非抽样误差,提高样本选择的普遍性和调查精度。此外,尽管有些样本的拒绝率比较高,但为了获得全面的数据,不能回避这些群体,可以让有经验的调查员,特别是女性调查员参与这部分大学生的调查。尽管男性调查员在某些方面有优势,比如体力充沛,但女性调查员总体的拒绝率比较低,这可能与女性善于沟通,亲和力较强有关。
3. 4提高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赠送小礼品是提高被调查者主动参与性的常用方法,但由于资金限制,绝大部分调查只能赠送廉价礼品,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效果很有限。在本次调查中,有位大学生完成问卷后向笔者询问关于体育类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并一同探讨当前的社会体育热点问题,其间附近的几名大学生也对类似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笔者作了回答之后,这些大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调查,有的还主动要求参与调查。由此可以看出,能否给被调查者带来精神上的收获才是决定抽样调查成功的关键。因此,对配合调查的鼓励要从以实物为主转向以精神和实物相结合为主,建议在以后的抽样调查中,在调查点适当布置宣传点或休息处,调查员在完成调查的同时,可以充当临时宣传员,和大学生交流诸如奥运、亚运会等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可以拉近调查员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促成融洽的调查氛围。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体育社会学调查中“拒答”现象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相关文章:
社会学在体育研究中的作用12-11
论大学生体育社会学研究11-20
关于学生体育心理效应之原因和应对策略11-20
谈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本质02-23
论泵送砼施工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范策略02-28
体育社会学研究视角探析11-20
群众秧歌活动的体育社会学研究02-23
英语新闻标题歧义现象以及应对策略分析11-2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