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写作的误区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 要:
在细致分析高考话题作文应试写作存在的种种误区的基础上,探寻相对完善的补偏救弊对策,对学生高考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颇具现实指导意义,高考话题作文写作的误区与对策作文。
关键词:
高考话题作文;写作误区;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9—489X03-0073-03
Misunderstandings of Topic Composition in CEE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CHENG Yi一hong(Xidongting NO.1 Middle School, Changde.hunan 415137,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isunderstandings of topic composition, the paper finds out some proper mea-sures to be taken in the composition writing.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xaminees to do justice in CEE to their ability in writing.
Key words: topic composition in CEE; misunderstanding of writing;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在近几年高考中,话题作文的题型被连续沿用且渐趋稳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它或提供一个话题,或规定一个范围,文体不限,写法不拘,呈现出话题的适应性、材料的多选性、要求的宽松性等全方位立体开放的创新特征,极大地激活了考生思维,有利于考生完美地展示思维品质与创作才情。然而,在满堂喝彩声中,我们还应听听来自高考阅卷场上的声音:“题目的极大开放性带来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同时也给在固定操作训练模式下的考生创造了走偏题意的天地。”(2000年高考湖南省语文阅卷组组长文贵良语)在2000年高考作文中,考生对话题作文的认识偏差已较集中地显露了出来。本文在此分析话题作文应试写作存在的种种误区,并探讨补偏救弊的相应对策,以期对学生高考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起到现实指导作用。
一 对话题作文应试写作误区的分析
(一)把“降低审题难度”误解为“降低审题要求”
近年高考话题作文往往提供的是诱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的背景型材料,它不像以往的主旨型材料作文那样要求应试作文立意与所供材料的内涵同向契合,因而降低了审题难度。这样做意在减轻考生害怕“偏题”、“跑题”的心理压力,确保考生准确理解文题,正常发挥写作水平。像1998年的“脆弱与坚强”、1999年的“记忆移植”、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类话题对于考生来说几乎没有审题障碍。考生可在话题范围内“天上”、“人间”纵横驰骋,思维的触角可古今中外任意延伸。如此开放宽松的话题使得平时能博览群书爱谈天说地喜舞文弄墨的学生抛开了“走偏题意”的顾忌,在考场上过足了一把写作瘾。然而,“降低审题难度”的话题范围限制宽松、题面要求明白易懂、考生阅读理解轻松,却为某些考生误解为“降低审题要求”:审视话题可粗心大意,阅读材料可浮光掠影。不少考生正是带着这样的糊徐认识,审题走过场,理解出偏差。如1999年高考作文要求谈“记忆移植”,有的考生谈的却是“大脑的移植”,明明材料提示“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有的考生竟然写成了小猫小狗换记忆的故事。这些因不审话题范围而“另起炉灶”的文章,因不辨析材料提示而选材不当的文章,都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话题给定的范围,其中虽不乏文采出众之作却普遍得分偏低。这一事实警示我们:写作话题作文同样需要一个严肃认真的审题过程。
(二)把“淡化文体要求”误解为“淡化文体意识”
“淡化文体要求”是命题者站在历史高度,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特为中学生“减负”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它具体包括文体选择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综合性。目的是改变过去对文体限制过于僵死的做法,让学生选择擅长的文体和喜爱的表达方式去写作,最大限度地展示写作才能。2000年高考作文就在前两年文体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示学生: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体裁的彻底放开,使考生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近年高考作文一改以往议论文唱主角的单调局面,故事、散文、小说、剧本纷纷亮相。1999年,久违了的科幻作品火了一把;2000年,不同体裁的满分作文各领风骚:这都是文体解冻带来的神奇效应。“淡化文体要求”是指不具体限定某一文体或表现手法;而“淡化文体意识”却是“不要文体”,信马由缰,任笔东西。这种随心所欲乱涂鸦的东西往往不伦不类、非驴非马。近两年高考就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四不像”作文:像议论文却叙述太多,像记叙文又滥发议论,是散文却“形”散“神”也散,似科幻作品却情节离奇又荒诞……这是一些考生淡化了文体意识、忽视了写作体式的训练所致。作文“定体虽无,大体须有”。形式不入格的作文怎么看也只是一堆七拼八凑的“杂碎”,绝对谈不上是一件完整的作品。
(三)把“强调创新能力”看成是“只重标新立异”
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是指构思精巧、见解新颖、想象独到、选材新奇、文风有个性。话题作文受到青睐,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便于引导、训练或测试学生的创新能力,能突出对学生发展潜质的考查、创作个性的张扬、心灵激情的诱发。如 1999年“记忆移植”一题,强调的是科技创新的主题,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材料本身就突出了多样性和创造性,尤其是2000年考纲新颁“发展等级”中有“创新”的评分标准,更是名正言顺地褒奖创新之文。这种扑面而来的创新新风使得多年僵化呆滞的写作板块开始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生命的激情。然而一些考生把“强调创新能力”所要求的内容的新颖和形式的新奇狭隘地理解为要摒弃传统技法,唯“新”是求,唯“异’是从。于是,偏爱“从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朱自清语),常用的文体不爱,常规的技法不用,熟悉的题材不选,公认的主旨不从,为了标新立异去选用自己并不熟悉也无多大把握的主题、体裁和题材。像2000年高考中出现的个别技法稚拙的剧本、散文诗和幻想故事,就是作者弃“熟”趋“生”之作。似这等勉强求异,结果是力不从心,弄巧成拙。
(四)把“讲求文采”等同于“雕饰堆砌辞藻”
作文文采是对新世纪的作文的一项明确要求。“有文采”作为近年作文评分“发展等级”中重要的一项,共有四个要点:词汇丰富,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丰富。这一要求的提出,预示着作文考查的重心由以往侧重思辨能力转移到了青睐写作才气。这其实是语文人文精神的回归。要是没有“有文采”这一评价标准的及时扭偏,还真不知学生们会在千人一面、枯涩生硬的“八股”文风中沉溺多深。发展等级中的两大要求“生动形象、有文采”,都属倡导作文“文质兼美”的范畴。有的学生却对此理解偏颇,将“文采”误解为纯粹的形式美,因而偏重名句的堆砌和锦词的铺张,却将作文最为基本的表达要求“流畅、简明、连贯、得体”忽略了。正像《作文成功之路》主编王浴海先生所说:“真纯,原本是美的极致,是作文成功之魂。可是,许多学生却偏偏无视真纯,凡作文必事雕琢。失败了,也不思腠理,往往归咎于没啥可写,这实在是一种可悲的自我蒙蔽。”殊不知,华丽的辞藻掩盖不住内容的苍白,造作的技巧反显出心理的稚嫩。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最近就撰文说:学生作文“缺钙”的现象十分严重,“清丽”的文字背后缺乏新世纪青年应有的抱负与气势。由此可见,那种只重雕饰辞藻的舍本逐本的风气是该刹住了。
(五)把“重视想象”曲解为“允许胡思乱想”
高考作文对想象能力的考查正在不断升温。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即是一个发散性想象的命题。2000年春季高考(京皖卷)“世纪征稿”又明确要求“想象、联想丰富”。在这里,“想象能力”一般指“由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它不是提倡凭空的幻想,而是在感知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这种想象是对时空的超越,它能使思维的翼翅展开,使创新的花朵绽放。新概念作文大赛中韩寒对考题“杯中白纸”的奇妙想象处理令阅卷者拍案惊奇,1999年关于“记忆移植”的科幻作品大量涌现,更令阅卷者欣喜。想象作文受到重视,与“创新”呼声的高涨不无关系。因为想象是创新的萌芽,在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得到纵深推进之时,高考想象作文就自然应运而生了。而在高考中,有些考生却“胡编乱造”、“胡思乱想”,脱离生活实际,步入虚飘幻境,追求荒诞不经。1998年高考,某省有20%创考生虚构“父母双亡”的惨剧;1999年高考,又有考生不顾科学常识编“移植记忆力”、“克隆记忆”的故事。倘若纵容这种“胡夸”、“滥侃”的不实文风,恐怕会引发新一轮有关创作道德的讨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又将面临一个新课题。为“重视想象”正名,已经刻不容缓了。
二 对走出话题作文写作误区对策的探讨
(-)审清话题,针对立意;精选角度,宽题窄做
“开放”与“限定”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话题作文”虽降低了审题难度,但缺少审题障碍不等于缺少范围限制,何况立意的宽松自由中还存在最佳角度。这就启示我们:面对开放的话题,得保持应有的警惕,一定要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与外延,审明话题中心指向与限制要点,框定好立意选材的区限,确认无偏题之虞后,方可放开手脚,大胆行文。其次,要于“大话题”中找“小切口”,于“淡化”中寻求最佳表达空间。2001年的《考试说明》已增加了“感情真挚”的要求。我们最好能在宽泛的话题范围里找一块能“独抒性灵,展示真我”的乐土,让真情之花绽放灵魂的魅力,让个性色彩在开放的话题空间涂抹上明艳的一笔。
(二)文体训练,全程兼顾;突出重点,择善扬长
我们已经知道“淡化文体”绝不是不作体裁要求,《考试说明》上也明明白白有“符合文体要求”一说。面对“文体不限”,我们要开展常用文体写作的全程训练,同时又要突出重点。因为“不限文体”虽然给了我们体式选择的自由,但不同的话题各有较为适宜的体例来承载。我们应将各种常用文体的写法都训练到位,学生文体知识一全面,高考写作时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从中选取自己最拿手且最适合表现此话题的体式,以求得最佳发挥。在各种文体的全程训练中又要突出记叙文和散文。因为这两种文体更适合写个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验,有利于张扬个性,还可与高考新要求“感情真挚”的命题意向契合,增强感染力,尤其是这类文体本是学生较擅长的体式,何不任他们驾轻就熟呢?至于诗歌与戏剧,则因体式的过于特殊,都是学生写作的弱项,高考写作时最好避免。
(三)广泛阅读,夯实基础;关注生活,领悟求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思维是话题作文的亮点。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不可急功近利。先得要求学生广泛涉猎经典名著、精美时文。学生们感受名家风范,陶冶气质精神,才能摆脱学生腔,让思维走向理性。这一学习模仿的过程是实践创新的前奏,当学生学习的常规技法储备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实现创造翻新的自由。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如让学生谈“申奥”、谈“入世”、谈“基因解密”、“生物克隆”、“纳米技术”等,都能使学生养成思考习惯,从而于所见所闻中汲取写作素养,提高认识水平。学生具备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底蕴,不必勉强“求异”,哗众取宠,在考试中自然能写出视角新、立意新、技法新、语言新的好作品。
(四)丰富语汇,积学储宝;涵养精神,辞采华茂
语言表达的能力是高考作文考查的实质。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既富有内涵又兼具辞采呢?我们首先得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语言表达是一种生命的舒张,而丰厚的语汇储备能为这种舒张提供充足的能量。我们应指导学生养成记读书札记的好习惯,如收录经典文段、名言警句、成语幽默、俗谚掌故甚至流行歌曲、时髦俚语等。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汇库存会渐趋丰富,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增加文采。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要学作文,先学做人。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睁大发现美的眼睛,保护好学生可贵的理想主义与热情。决不能纵容“灰色”的蔓延。应帮助学生塑造美的心灵,健全心理素质,提高情意水平。文品亦如人品,“骨气奇高”则“辞采华茂”,学生胸中有正义感和热情,不必假借“清词丽句”,文章就能立意不俗,纯美动人。
(五)广见博闻,发散思维;虚实相生,合理想象
有不少学生受l999年科幻作品及近年新概念作文的影响,认为“想象”越新奇越引人注目,越离奇怪诞越有创意,便不顾材料要求,任思绪自由驰骋,结果离题万里。要写好想象作文,平时就要要求学生各门各类的书刊都看,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学,做到广见博闻。有了扎实的文史知识和科技知识作基础,思维才能开阔,想象才能合理,引发才有方向,才能达到古人说的“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境界。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老师还要有针对地引导学生突破陈规,拓展思维。如写作“自由与自律”来训练辩证思维,写作“成功是失败之母”来训练求异思维,写作“‘△’的联想”来训练形象思维,写作“谈门”、“说网”来训练联想思维……思维发散则灵感产生,想象丰富写作就会八面来风。老师在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别忘了告诫学生:想象大胆但要合情入理,允许虚构但要有生活依据。只有亦真亦幻,虚实结合的想象内容才易为大众的认知习惯所接受。想象的丰富性、生动性、创造性的开掘基础就是虚构的“适度”。童话、寓言、科幻、梦幻及假想类文章,说到底都是在用想象创造另一个现实。就让我们依托现实的空气,任思绪翱翔在无垠的天际吧!
【高考话题作文写作的误区与对策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03-29
英语论文写作研究11-15
教育论文:高考总复习新对策03-27
研究报告写作指南论文03-08
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有哪些01-01
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03-15
单机多目标攻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11-18
关于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11-28
教研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06-0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