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工作教学论文《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的运用》
电子白板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利用课件产生的变动着图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领悟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这就是应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如何运用这个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粗浅体会。
一、 创设情境激趣。
心理学指出:“教学中如果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并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小学生通常一开始上课时,精神都难以一下子集中,如何将小学生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都引导到学习上来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上,我利用电子白板呈现复习准备和情境设疑,其中把主要力量放在设疑上,用有趣的问题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1、创设新旧知识冲突的情境激趣。
在教学中,当旧知识与新问题产生冲突时,小学生的认识活动会伴有猜想和期待,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产生。例如,在《圆的面积计算》一节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它的面积,再同屏出示一个面积与刚才的长方形面积相近的圆,问学生:“哪个图形面积大?”大家都看着图像想呀想,犹豫着答不上来,接着我点击屏幕,让两图重叠,试图进行量度比较,也不能找出答案。显然利用旧知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我跟着指出:“如果能算出这个圆的面积就好办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计算。”这时学生正处于求知欲的心理状态,这样一点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
2、创设悬念质疑的情景激趣。
好胜,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征。有时碰到知识解决新问题既麻烦又容易出错的情况,这时,我就利用电子白板来创设悬念质疑的情境。如我曾这样设计:设影一组分数, , , , ,, , , , ,要求学生指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能化成无限小数。学生正准备动笔,我一下子就在白板上点出结果,然后让他们计算验证:一个对了!两个又对了!“怎样才能像老师那样一下子打出答案呢?下面有请同学们学习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于是,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兴趣就随之而来了。
3、创设导误的情境激趣。
小学生是不容易甘心失败的。当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认识产生干扰容易出现错误时,我有意让错误露出来。如在《小数点大小的比较》一节,我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先投影一组数810和80,让学生们比较大小。再投另一组数78和87,让学生们比较大小,学生们都答对了再让学生回答理由:整数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要大;位数相同的高位数字大的那个数比较大。”接着出示“0.059”和“0.07”,问:“这两个小数,一个数位多,一个数位少,所以 0.057>0.07,对吗?由于受到整数大小比较法则的负迁移,学生会误认这个判断是对的。我再点击,使这两个小数带上单位米,请学生在尺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在白板上直接使用尺子,并让学生上面标出表示这两个数的两点的位置,通过比较,直观地看到0.057<0.07,学生刚才的判断失败了,我因势利导,一下子就将小学生引导到新知识——“小数大小比较”的探求之中。
4、创设生活情境激趣。
小学生对有趣的生活情节特别感兴趣,所以我经常将教学情境转化为生活情境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二)》一节时,用电子白板演示:有一天,熊猫妈妈请小兔、山羊等小动物来家里吃饭,小熊猫赶紧去帮忙,它问:“妈妈,今天一共有几个人吃饭?”熊猫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它的问题,而是拿出12根筷子对小熊猫说:“每人一双筷子,你将它们摆好吧!”小熊猫马上高兴地叫起来:“我知道今天有几个人吃饭了!”“小熊猫是怎样算出今天吃饭的人数呢?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就清楚了。”于是,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了新知识——《除法初步认识(二)》的学习之中。
二、有效启发思维。
“想”就是思维。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有句名言,叫做“思维是内化了的动作。”数学思维是对形和数的操作,在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让小学生带着疑问和期待的心情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之中,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使图画、图形、点子图、线段图、集合图、对应图等位置移动形状改变,或数量关系的变化、组合方式的更迭等,将数和形的操作过程表现出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
1、通过例题演示引导思维。
通过电子白板的演示让例题“动”起来,不仅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能使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直观的东西,而且能够诱导小学生去“想”,也就是说,能够引导小学生思维。例如《梯形面积计算》一节的例题教学,我演示旋转片: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重合的)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那个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在生动的演示下,学生思维一下子就动起来了,大家争着回答老师的问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一个梯形面积的2倍,原来一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旋转的图像起到了引导小学生积极思维的效果。
2、用类题再现形成思维。
在运用电子白板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出现于例题相似的“类题”,实际上是用适当的操作使类题再现作为例题知识的重复,加深学生对在例题中学到的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上述《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节,在例题演示和学生对梯形面积与用两个这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有了基本认识后,让他们拿出准备好的三套梯形(每套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进行旋转拼凑,还请个别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1)两个重合的一般梯形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个重合的等腰梯形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两个重合的直角梯形旋转拼成一个长方形。对“类题”的研究,进一步形成了小学生自己的思维。
2、以想象印证题加深思维。
设计一道与例题、类题相似的题目,作为想象印证题,引导学生对这道题进行想象,并再以操作作为印证,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形成自己的思维后再进一步加深思维。例如上面说的《梯形面积计算》一节,为引导学生想象印证,我点击出一个面积是6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接着演示分成两个上底2厘米,下底8厘米的梯形(位置不同)。学生想象,回答:(1)这两个梯形完全一样吗?(2)你能说出一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吗?印证结果:板书:60÷2=30(平方厘米)
在启发思维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就是这样运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先通过对例题、类题的观察或操作,过电影式的头脑中形成内隐的“动像”,再接触与例题、类题相似的题目,并在想象之后,再次用我提供的“动像”作印证。这样一运用“动像”对“个”的研究,不仅解释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抽象的认知直观化、具体化,而且更主要的是有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归纳发现规律。
许多教育家都认为,“凡是没有被悟性彻底领会的事项,都不可能用熟记的方法学习”,所以“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去理解和感受。”在教学的第三环节,我努力通过电子白板反映出同类现象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由个及类,归纳领悟,发现规律。
1、通过电子白板的重复演示或静止组合帮助学生归纳思维,领悟规律。
重复演示上一环节已经分散演示过的动像,对学生形成归纳思维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领导学生归纳发现新知识的规律。如上面讲的《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我引导学生归纳领悟的做法是:(1)再次观察由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的过程,看到两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2)再次观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看到合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以及高就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高。就这样,用重复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领悟梯形的底和高与用两个这样的梯形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找出这两组图形的共同点,任意两个全等的梯形,总可以拼成一个以原以梯形的两底和为底,原梯形的高为高的平行四边形,进而以此为依据,领悟和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梯形面积等于(上底+下底)高 2
静止组合也是归纳领悟的好方法。在使用电子白板时,将动化为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最能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最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想象、去猜想,从中令领悟归纳出知识的规律性,又如《梯形面积的计算》这课,我有时就用静止组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归纳领悟,做法是将第二环节中原先在投影上演示的三组图形旋转拼成的结果(分别由两个一般梯形、两个等腰梯形、两个直角梯形而拼凑成的平行四边形)同屏演示,启发学生思考:(1)这些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组合成的?(2)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来的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3)根据这些关系,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学生观察最后的图形,想象原来组合的过程,从中找出了规律,形成了归纳性的知识。就是这样,学生顺利地归纳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电子白板重复演示或静止组合,从“个别”到“类”,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达到了归纳领悟的目的。
2、通过实验验证和对照课本,打到核实猜想的目的。
引导小学生把自己归纳发现找到的规律,放到实例中验证,并对照课本核实,证明“猜想”正确。如在《工程问题》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验证核实“猜想” 的:当学生归纳领悟了解决工程问题的规律,概括出“猜想”——“合做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1”÷工作效率和”之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一猜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检验这个猜想的可靠性。提出实例:一篇稿件,甲单独完成打要5小时完成,乙单独打要6小时完成,两人一起打几小时完成?然后再让学生对照课本例题及结语,核实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四、分层巩固提高。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认识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我在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时,就是利用“巩固提高”这个环节,来达到使知识实行正迁移的目的,以便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1、分层巩固,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分层出现巩固练习,最适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如果安排得好,会使他们对练习不但不感到厌烦,而且会有新奇感和步步高的乐趣。例如在《圆锥体积的计算》一节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巩固提高环节,分层次演示练习题:(1)看图计算圆锥的体积。(知底面积和高)(2)量一量作业纸上的圆锥度面半径或直径以及高,计算圆锥面积。(3)看图计算麦堆体积,(知麦堆底面周长和高)。通过练习,不但学生巩固了学到的新知识,而写使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2、探求发展达到“异步教学”因材施教的目的。
运用电子白板教学,不仅要使学困生能够理解,发现新知识,而且还要求使优生在此基础上有进展、有收获。这就要求教师所设计的思考题要照顾到学困生、优生的两个层次。我在运用电子白板教学时时,注意并尝试了这个做法。例如在进行《一般应用题》一节的教学课时,在最后巩固提高探求发展环节上,我选择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求: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钟落地,已知第一秒钟落下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钟下落的距离都比前一秒钟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离地面多少米?我用电子白板逐一演示4秒钟下落的过程,学困生基本上都能列出4.9+(4.9+9.8)+(4.9+9.8+9.8)+ (4.9+9.8+9.8+9.8)的式子,基础好的学生则分别列出了4.9+(4.9+9.8)+(4.9+9.8×2)+ (4.9+9.8×3);4.9×4+9.8×6;4.9×16几种不同的式子。由此可见,题目选择得好,便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并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因而也就达到了“探求发展”因材施教的目的。
在运用电子白板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恰当的运用电子白板可以使抽象的教学概念和规律变得具体,直观易懂,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电子白板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适合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发挥,而且更有利转化学困生。在教学过程中严谨运用电子白板,可以激起兴趣,启发思维,发现规律,巩固提高,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使课堂效率大幅度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工作教学论文《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的运用》】相关文章: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04-20
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机智论文04-17
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4-20
浅谈游戏教学法在法语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06-26
如何在习作教学中运用发散思维论文06-27
英语教学非语言交谈运用的英语教学论文03-21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教育论文05-06
独立学院史论课教学中鉴赏模式的运用论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