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论文

时间:2024-08-27 18:18:20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趣味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很广,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趣味心理学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趣味心理学论文

  趣味心理学论文一

  如今,随着高招门槛的逐年降低和扩招规模不断增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女大学生就业艰难尤为凸显。在就业难的形势下她们的就业心理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这篇大学生心理学论文是分析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

  在别人看来,大学生都可以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真正上了大学才知道远非如此,工作如此难找,未来如此渺茫,一切都是个未知数!早知如此,我宁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孩,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日子,也就知足了!为什么非要走这上学路,注定要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罪。

  其实,远非一个刘某,很多在校女大学生,甚至包括一些社会公众,都对“上大学”持起了怀疑态度。一时间,“读书无用论”、“大学生贬值”“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以及“民工化就业”,成了这个时代关于大学生的“流行新语”。笔者拟从女大学生就业的层面,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的若干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减轻女大学生就业之痛的思想途径。

  一、女大学生择业时难以抛开的几种“情结”

  (一)“都市情结”

  较之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往往具有更为强烈的“都市情结”:不愿搞西部开发,不肯下农村基层,就业观念中渗透着极强的“唯地区论”——“宁要都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扎堆涌进北京、东南沿海等发达城市。在这些大学生眼里,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无疑加剧了职业供给的不平衡——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有人问津,闯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这种挑战精神的过剩和风险意识的不足两者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造成了她们当中的很多人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盲目求职。

  (二) “恋人情结”

  “男朋友在哪落脚、我就在哪落脚”——这句平凡的口号,是那些为了守护爱情而勇于牺牲自我的“新漂流一族”的`找工宣言。这种浓郁的“恋人情结”,使得她们的就业之路更加曲折,即便能够“沾”到男友的光“双宿双飞”,也常常因为缺少必要的规划使满意度大打折扣。

  (三) “恋‘小’情结”

  这类女大学生从心理上并没有经历“成长断乳期”,拒绝长“大”、拒绝与社会接触,一直把自己当成是“爸妈臂弯里的小孩子”,并“理直气壮”地认为:“拿文凭”是自己的事,“找工作”是父母的事。过分依赖父母,自己毫无主动性、自觉性,以“回避”的方式规避就业压力和风险。她们的就业之路往往会呈现两种很明显的极端:要么一帆风顺、成功就业,要么一塌糊涂、在家待业。

  (四)“求稳情结”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女大学生在择业时,普遍缺乏动态的择业观念,认为“一业定终身”,竭力寻求“铁饭碗”。这种“求稳情结”使她们并不十分看中工作本身的薪金待遇、发展空间,而是愿意选择稳定、舒适、体面的工作岗位,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基层锻炼,也没有信心和勇气到高收入、高风险的职业竞争,确切的说,是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情有独钟。

  (五) “求美情结”

  择业时,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求美情结”甚浓。有些女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美”的优势,把求职简历制作成“个人写真”,希望能够迎合一些用人单位“以貌取人”的潜规则;有些女大学生则偏执地将“就业不如意”归因于“不够漂亮”、甚至是“丑”,不计代价和后果地实施整容或整形手术。

  二、 女大学生求职时容易遭受的几种“思想困扰”

  (一)社会角色困扰

  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不少女大学生早在读大学时就把自己毕业后的社会角色单一化地“憧憬”为“家庭妇女”,把“相夫教子”、“夫荣子贵”当成自己毕生的使命。换句话说,她们并不期待能成为事业上的女强人,“职业”只是她们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甚至是可有可无,既没有长期规划、也不谈长远发展。

  (二)职业观念困扰

  有些女大学生对“公关”、“秘书”之类带有明显社交性质的工作嗤之以鼻,认为一无技术含量、二吃青春饭、三社会认可度低;有些女大学生对工作强度大、尤其是需要上夜班的工作不屑一顾,认为“不是女人干得活”,既丧失了自由、又不利于健康;还有些女生过分强调专业对口,高不成低不就。

  (三) 浮躁心理困扰

  以“超女”为代表的各种选秀活动,使得当今的青年人浮躁心理急剧膨胀,很多女大学生也难以“独善其身”,由最初的欣赏到无意识的模仿、再到有意识的追求,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追逐着“一夕成名”、“一夜暴富”、“一步登天”。即便是在求职中,这种浮躁心理也是若隐若现,促使她们钟情于“旁门左道”、极力寻找各种“捷径”。

  (四) 内心冲突困扰

  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在意“面子”,找不到工作没面子,工作找的不理想也没面子。于是,简简单单的应聘、求职竟和一大堆暂不相关的人和事扯上关系:“老师、同学怎么看?亲人、邻里怎么看?”与此同时,对于男大学生普遍赞同的“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观念,多数女大学生并不认可,相对而言,她们似乎更钟情于“下一个会更好”。这些内心冲突的存在,难免会为她们的求职之路“人为设障”。

  三、女大学生中常见的几种“非主流”就业观念

  (一)学得好不如长得好

  不少女大学生认为“美貌可以成就事业” 、“学得好不如长得好”,而且“感性美可以代替、甚至超过知性美”。她们极度渴望能够在众多求职者中“超凡脱俗”、吸引到一位“神秘王子”,并从他那里得到幸运和福气,成功就业。于是,她们极不情愿把精力大部分花费在自己的专业上,是对学习抱“实用主义”态度,轻视基础知识和理论,反而对一些如何拥有漂亮脸庞、曼妙身材、高雅气质、交际口才等方面的知识如饥似渴,还美其名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 借男友的“船”出洋

  当一些男大学生、尤其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忙着考托、申请出国的时候,他们的女朋友则索性放弃择业的机会,直接承担起“家庭工作”,全力支持男友出国,并期待着日后能用结婚证书换来“F-2”签证,轻松成就出国梦想。这种“拐个弯,风景更好”式的就业方式,激发着一些想走“捷径”的女大学生,大四之时不是忙着找工作,而是急着征婚交友,希望能够借男友的“船”出洋。如今,女大学生“急嫁”现象的增多,无疑不是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种诠释。

  (三)学得再好,不如有个好爸爸

  具有此种就业观念的女大学生,一般家庭出身比较优越,就业全靠父母的能力和社会关系。“读大学就是为了混文凭,拿了文凭自然就有了好工作”。于是,在学校里既不需要争优、争先进,也不需要拿奖学金,只要守住“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底线,就能“万事大吉”。

  四、结语

  笔者以为,寻求减轻女大学生就业之痛的思想途径,需要调整当前女大学生关于就业的一系列错误认知。而不是仅限于“就业”谈就业,单方面强调“大众化”。还要充分结合学风建设、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相关方面,综合来抓。仅靠单纯改变错误的就业观念,是不足取的。

  一方面,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就业指导老师,需要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大众化就业观念”,并教会她们理性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如何用大众化的就业观念调节就业重压下的心理失衡。

  另一方面,要从高校的学风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着手,对于一些不把心思用在学业上的女大学生,辅导员应尽早给予提醒或警告,而不是放任自流。必要时,还要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坚决抵制学生家长将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带入大学校园的行为。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讨论会,帮助她们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四字”精神。任课教师也要加大对女大学生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不能在学习上给她们丝毫的“性别优待”,对于随意“请假”、经常迟到或早退的女大学生,要给予实质性的惩罚;考前不给“划重点”、平时分数不拔高等等,以从根本上杜绝她们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临阵磨枪,大量复印笔记,囫囵吞枣的可笑做法,促进她们自觉改变用“考试方法”代替“学习方法”、自欺欺人的错误认知。

  因此,只有双管齐下,各方措施配合得当,才能正确引导女大学生从实际出发,学有所长。最终能够在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走出“终身一次就业”的思想误区,彻底摆脱“唯地区论”、“唯专业论”、“唯亲情论”、“唯相貌论”以及“读书无用论”等错误观念的束缚,克服“皇帝女儿不愁嫁、坚决不能下基层”、竭力寻求“铁饭碗”的思维惯性,以一种健康、务实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底线”,不等不靠,积极面对,把握机遇,主动出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趣味心理学论文二

  一、少女漫画的概念

  少女漫画一般是指以9至17岁的少女为主要读者的漫画。少女漫画的起始一般公认是1953年在《少女组》上连载的《蓝宝石王子》,手冢治虫提出了漫画创作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需要选择不同漫画取向的观点,并创作了这部“面向女孩子的作品”。这是日本漫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青少年心理特点

  1.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特点

  初中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各方面都开始成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情感非常丰富,情绪波动较大,两极性的表现明显。但是独生子女往往感情匮乏,社会竞争加重了心理冲突,传播媒介促使了其思想感情的复杂和早熟,使他们迫切需要倾诉的对象和途径。他们将美术活动作为心理动力,自然而然地将想法倾注笔底,表达内在的气质特点,流露一种情绪和心态。文饰性的特点也帮助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会用曲折、简洁、隐晦的方式表达感情。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特征,使得青少年的内心活动十分丰富,但是表露出来的很少,许多思想感情和内心秘密都不愿向别人吐露。学生会通过在日记或信中插图、制作装饰画或布置小摆设、描绘贺卡馈赠亲朋好友等途径诉说少男少女的情怀,这是一种隐秘、复杂、深沉的语言,以女学生为甚。临摹和绘画少女漫画能让她们找到精神上的陪伴,也能辅助她们从一定程度上诉说自己的情感。

  2.艾尔金德的青春期社会认知发展观

  青春期的思维模式带有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这包含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两个方面。青少年会通过想象描绘出关于自己命运和个人形象的故事,青少年也非常关注自己,认为周围的人会像观众一样注视她。少女漫画就是抓住了这一特点,跌宕的故事情节和华丽的画面风格很容易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故事,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幻想着自己也是美丽的少女,也能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学生所绘制的少女漫画都会带有一定的自我主义倾向,从人物的形象到场景的绘画,表达的都是以自我为主体进行的想象。

  3.对于同一性的追求

  青少年关注“我是谁”,也考虑“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和“我将来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并努力发现或证明自己的人格。许多青少年便将漫画中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参考对象,在动漫展场里会经常看到许多青少年在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动漫人物,或许这些人物的精神特征有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能够让他们意识到如何克服自己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这一时期的同一性也伴随着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

  三、分析对于少女漫画学习的原理和特点

  1.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的8个阶段模式很好地阐述了青少年进行少女漫画学习的过程,包括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首先,学习者趋向某个目标的动力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出于对艺术的喜爱,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和模仿对象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漫画书,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场景、服装、配色等方面信息进行知觉编码,并将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通过前期大量的阅览和短时记忆,学生在脑海中累积了许多自己喜欢并关注的知识,对于同类型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编码并转入长时记忆。之后在绘画时,学生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某个画面或者某个人物,都是因为这一阶段使长期记忆的痕迹已经保留在其大脑中了。遇到相同的画风或者类似的绘画手法时,学生就会回忆之前所接触到的漫画中是否也出现过,进行信息的比对填充或替换;或者根据绘画所需要的主题,快速将脑海中储存的分类知识提取出来,这就是学习迁移的过程。美术学习使学生学会了绘制人的骨架和肌肉,能以不同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或对于外部环境条件和所受刺激的反应。最后完成完整的美术作品,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其中获得自我效能感,还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知识的补充,如透视或细节问题。对学习内容的反馈也是一个强化的过程。

  2.少女漫画学习的特点

  笔者曾经参与西安高新第二学校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作为初中美术教师,笔者并没有局限学生的创作题材或创作形式,但大部分女生都是带着自己喜欢的少女漫画书来上课的,她们认为只有将这一类型的画画好了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画家。她们参照这些书临摹、学习,还能够自主创造出一个人物。可是最终大部分学生画出来的人物都是一个样式、一种风格甚至一个模样。起初笔者非常担心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她们的创造力受到局限,导致她们创作的作品产品化,但是通过翻阅学习文献资料之后,笔者开始理解学生的这种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遏止学生对漫画的模仿,反而应该在了解漫画的特点之后,在学生现有的水平上指导其创新,最终使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本漫画在绘画方面追求精细,这也正是绘画学习者应该追求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对漫画笔触的分析引导学生,使其不断进步。

  趣味心理学论文三

  1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范畴既受心理因素制约,特定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

  2护理心理与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及品德的关系

  2.1护士的职业特点:护士是一种社会角色,具有特殊的技巧和行为。护士被称作天使的职业,它需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以及耐心,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需要了解诊疗护理常规,熟练掌握护理三级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很强的亲和力、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敏锐的洞察力。护士在实施护理过程时要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使病人能从心理方面达到最佳心理水平。

  2.2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修养及品德的必要性: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工作,具有热爱生命的崇高情感,一切工作要以病人为中心,而且必须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护士不仅要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病人在承受最小痛苦的同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3提高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需求:护理模式的变化使护理工作的职能得到拓宽和延伸。在这种模式下,护理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时要以病人为中心,不仅要掌握常规的护理技能,而且要掌握人文、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以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护理需求。护士不但要具备快速识别反应的能力,而且要善于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护理心理学成为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工具。因此,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要首先逐步培养和养成。平时要加强学习心理护理知识,不断积累,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可以调节情绪使心理平衡,时刻以乐观、开朗的态度去感染病人,达到安慰病人使病人解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的良好效果。

  3护理心理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心与身”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身体疾害可以有心理转变,相反,心理因素也可导致影响身心健康,消除不良心理刺激,可以防止心神疾病的恶性循环。例如,在医疗和护理损伤过程中,病人对护理操作如打针、洗胃、灌肠等往往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这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向病人解释,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言诚恳,耐心恰到好处,解除他们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因为恐惧可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使疾病不易得到控制和恢复[4];在用药和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向病人说明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手术安全性,护理人员要镇静沉着,能使病人感到温暖,减少情绪波动.护理操作要稳重敏捷,大方勤快,有条不紊,更能直接消除病人的焦虑,烦躁紧张等情绪.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就能发挥药物或手术的最佳疗效。通过心理护理,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赖程度得到了提高,密切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把护理人员当亲人,常与护理人员促膝谈心,随时向护理人员反映问题。消除不良因素的刺激,使病人心理舒畅,自身免疫力能得到充分发挥,抗病能力也就加强。

  4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4.1数据调查:根据对150例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前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数据,焦虑患者占92.4%;忧郁者占9.6%;担心者占83.4%,包括:担心收费过高者39.4%,担心医生不负责者占7.1%,担心术后效果不佳者20.2%,担心术后功能障碍者占18.5%。经过对同样的150例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后调查分析,患者的担心心理有了明显的改善。焦虑者降至68.5%;忧郁者降至3.9%;担心者降至60.3%[5]。由以上数据看出,对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2重视心理护理:护理学科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必将转变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由护理疾病转到促进健康,工作对象由患者扩大到全人类,工作场所由医院扩大到社会各个角落。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必须重视心理护理。患者在求医过程中,往往承受着身体的痛苦、精神的折磨和金钱的付出。他们更需要在医疗活动中得到关爱,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体会到家人般的温暖,所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患者的康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健康要求的增加,许多不良心理问题必须得到早的发现和护理,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情况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从心理上战胜疾病,使其正常面对生活,并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心理护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其中因为护理解释不当或不到位,护患沟通缺乏引起的案例也有一定比例。大都因为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不满或要求得不到回复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对护理人员不信任甚至猜疑,以至激化矛盾。若在早期对其通过心理护理来进行护患沟通,解决这些矛盾,就会避免类似纠纷。

  5结束语

  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学理论,不仅是为了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各种心理需要,也是护士心理品质自我修养的需要。因此,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就要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努力去工作。只有认清护士应具备哪些应有的心理品质,并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认识,才能有目的地控制,调节和培养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通过心理护理,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赖程度得到了提高,密切护患关系,消除不良因素的刺激,使病人心理舒畅,致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趣味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审美趣味艺术教育论文03-19

心理学论文开题12-11

最新心理学的论文03-21

心理学的论文模板03-21

心理学及生活的论文12-07

行为心理学论文12-07

身边的心理学论文12-07

简单的心理学论文03-21

广告心理学论文12-05

品牌心理学论文12-0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