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4-08-25 07:03:15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科学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

  科学教学方面的研究能促进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科学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科学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

  科学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一

  摘要: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最常见的形式,它的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理想的探究活动应是诱与思、导与学、理与趣的有机融合,但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时,一线科学老师经常面对着这样的窘境:科学探究的着力点在何处?如何进行活动优化设计?

  关键词:

  小学科学方面的论文发表

  在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探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按照 《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 猜想结果、 制订计划、 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科学探究活动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探究。科学探究活动大致归纳如下。

  1 几种常用的探究活动

  1.1 观测

  观测是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观察、测量、记录的过程。观测分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如对植物、动物、人体观测大多进行定性描述。如对环境的温度或湿度的观测就必须进行定量的描述。如:1)温度与雏鸡的体温调节、活动、采食和饲料的消化吸收等都有密切关系。2)湿度的大小对与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雏鸡应保持在 60%~70%的湿度,中雏应保持在 50%~60%的湿度。

  1.2 实验

  实验借助器材对假说进行检验。通过对非观测变量进行有效控制,对观测变量进行有效的观测。如教孩子做生态瓶。田螺、小鱼、小虾,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很难获得,我们可以用水蜗牛来替代。一般一个20升的瓶子中放一两只水蜗牛就可以了。水蜗牛的繁殖速度也很快,不久你就会发现瓶壁上或水面上有胶质状的卵,两周内学生就会观察到卵开始孵化成小蜗牛。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 绿藻就是生长在瓶壁上的那层绿色的薄膜状物质。注意,生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 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有了这个生态瓶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它们的观察记录进行讨论,对所观察到的变化原因进行猜测,或预测一下这个水生生态系统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1.3 游戏

  游戏是借特殊模型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加深体验,提高认识。如传话游戏(利用纸杯做的电话模型进行传话)。

  游戏过程:

  ①交代规则。

  先由教师把传话内容悄悄地口传给每一行的第一个学生,然后按座位顺序以最快速度往下传。最后一个学生接到话后,立即上台汇报,又快又准为优胜。

  ②游戏竞赛。

  教师将三项传话内容分三次往下传。每一次游戏完后,分小组总结本组传话的情况,从听、 记、说三个方面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利于下次改进。

  ③评比总结。

  在学生传、评、议后评出优胜小组。教师总结传话要领:听得准、记得牢、说得明。活动结束,给优胜组颁奖。通过游戏,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4 分类

  分类寓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与特定的科学问题结合起来,注意对分类结果的解释、分类结果所揭示的问题结合。如对 “我们吃什么” 进行分类

  ①淀粉类:碳水化合物。

  ②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类。

  ③油脂类:脂肪。

  ④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水果类。

  通过分类学生知道:

  ①食物的营养有多种。

  ②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不一样。

  ③一种食物不能含有身体必需的全部营养对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组织、调节机能而言,食物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量来源。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后可以满足人体多方面需要。

  ④注意摄取食物的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5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能力。问题解决步骤:

  ①弄清问题。

  ②考虑周到。

  ③权衡利弊。

  ④不断学习。

  2 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科学探究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如关于水你想研究什么?可以从水的性质、作用以及与社会、人文的关系提问。

  2.2 让学生自己从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

  如关于岩石的性质,通过实验活动后, 问:“岩石变化了吗?”

  2.3 让学生明确所要探究的科学问题

  出示两张大小相同的纸, 一张展开, 另一张捏成团。明确提问:“这两张纸会以同样的方式落下吗?”

  而小学科学课中的教学难点是指重要、难懂的概念、规律。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教学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自制教具、自编实验和改进实验突破教学难点。这些方法对突破教学难点具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自制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中的实验是学生认识和研究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自制科学教具具有很强的学科特色,趣味性强、实验性强、理论性强,制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实践经验。教学中,笔者希望把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用形象逼真的自制教具来演示知识,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2 自编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有些科学知识很抽象,很难懂,学生缺乏直观的认识。因此,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这种难点,教师就要尽可能地把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教师可自己设计实验来展示教学内容。

  3 改进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实验课的改进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实验更高效地突破难点,因此教师在改进实验时的作用十分重要。

  通过以上的科学探究活动和注意事项,我们所要努力追求的,不过是促使学生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从一个小孩想知道蚯蚓如何在地下生活,到一组科学家探究新的纳米材料,只不过是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漫长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段。而处于这之间的恰恰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为得意和引以为豪的那个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正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 促成了学生从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 走向科学的探究。在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 教育起了关键性的核心作用。

  科学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二

  摘要:

  受教学条件和传统模式的影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较为低效,学生不能认真对待实验,思维能力欠缺,参与率低,也不愿意参与活动,还有些学生缺少合作意识,实验探究活动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与支持。对于这种现状,我们要提高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的。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及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实验教学;低效性;利用资源;探究意识

  前几年在我们农村小学科学一直被认为是副课,是无关要紧的课程,科学课总是被所谓的主课占据,就更谈不上实验教学了。但近年来,薄改项目的逐步实施,科学实验室建起来了,科学课程也纳入了学生评价体系,科学成绩也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的一项依据,科学课就这样被慢慢的重视起来。运用科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时,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对待实验,思维能力欠缺,仍然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学生的参与率低,相互之间合作不够。如在小组探讨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不理会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与帮助,也不愿意参与活动;还有些学生把实验仪器占为己有,缺少合作意识,这些都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另外,还有些科学探究实验需要家长在课后协助完成,但是这些活动根本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与支持,再加上学生在课外实验中缺乏主动性,势必造成延伸实验的效果不理想。

  我觉得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过程性目标,也应该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要让学生重视科学实验课,用心进行探究活动,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应高度重视科学教学

  大力建设科学实验室,投入资金购买实验设备,有关科学教学的仪器也应配齐;鼓励教师利用实验室教学,并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联系城区学校下乡支教或派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培训,相互交流,努力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2.必须培养实验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意识

  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已有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充分吸收消化。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如何用心地探究科学。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去验证自己的方案。如5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千克的食盐、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即使实验失败了,这种探究活动还是对学生起到了教育意义,学生也会自己去思考失败的原因。再如讲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时,当学生明白了溶解的意义之后,对同学提问: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同时展示数量不等的食盐、冷水、热水、大小不一的烧杯等,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亲自实验,验证他们的答案。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3.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类实验资源

  要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一切资源组织科学教学,不但要用好科学仪器、教具、实验室等,教师还可以运用其他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如篮球架上的铁锈、花园里的植物和小动物,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小学科学课中需要的实验资源。如在《蜗牛》教学中,教师在其中一个班级里只是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关于蜗牛的身体结构、运动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实物蜗牛,这样的讲解,学生只是了解了蜗牛的部分知识;而在另一个班级中,教师上课时先问同学哪里可以找到蜗牛,然后组织学生捉蜗牛、养蜗牛,并且观察蜗牛身体的颜色、眼睛、触角、嘴巴等,观察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吃等,还有蜗牛是如何发现和找到食物的,在多种食物面前,蜗牛会首选哪种等。在饲养、观察蜗牛的同时,学生不但了解了蜗牛的身体结构、吃食情况,而且观察到蜗牛的排泄和产卵。学生通过此类探究活动,获得了对小动物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联系其它学科,让学生体会到实验触手可及

  在科学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是与其它学科密切联系的。如《声音》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与音乐教学联系起来,观察钢琴、架子鼓等乐器的特点及声音的变化,让学生发现琴弦的振动产生出声音,琴弦的振动影响着声音的强弱、高低;在教《让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时,虽然学生都知道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使下沉的橡皮泥上浮,但却不知其原因,就可以通过"体积"这个概念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5.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完全放手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然后提出问题,再进行假设,其次制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实验活动,最后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自己学生探究能力水平的科学实验课,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在探究中从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及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科学知识。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体现。

  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探究未知的能力, 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科学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交通灯方面的研究论文07-13

研究无人机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应用论文05-14

浅析有关科学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教育论文03-04

SMA路面的施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03-15

哲学方面的论文03-08

研究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教学的有关问题探析论文11-12

有关物理教学情感研究论文02-18

电磁部分教学研究的论文02-18

历史教学中谈话研究的论文02-1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