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法心理学论文

时间:2024-09-02 16:34:25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精选10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验法心理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精选10篇)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 篇1

  一、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与课程中存在问题。我国现在使用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强调实际服务,其二,偏重研究基础。我国过去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大部分以面对教育实际为出发点,认为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规律和现象都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所以教育心理学的教材通常是从基础知识、技能培养、思品教育、审美水平、个别差异等方面进行组织,这样,实际上教育心理学就失去了其学科本身的学术价值和学科价值。随着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深入并且传入我国学术界,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为充分体现其学科的心理学特性并突出本学科的科学特性,走向了学术的另一个极端,即重视在实验室里的研究,相对忽视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需要,使得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与西方的“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接近。

  (二)教学方式与评价的问题。教师在课堂进行讲演是我国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长期采用的方式。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中往往要涉及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合作学习与探索、人本主义的学生中心等主题,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又常常是教师拼命说,学生拼命记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心理学的绝大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只是纸上谈兵,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此外,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评价一直采用笔试考试的形式进行,而考试的内容基本上也是对基本概念和内容的考查。在此种教学方式下,考试前临时突击,考后全部忘掉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与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充分发挥创新、创造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没有提升作用,对高等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极大的阻碍。

  二、教育心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学习特点、规律和条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发展与教育、一般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学习理论与教学、教学心理与教师等方面的内容。“心理发展与教育”主要是阐述维果斯基、皮亚杰、柯尔伯斯等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一般学习心理”涉及到学习的动机、学习的迁移、学生的生理机制等问题;“分类学习心理”会涉及到建构知识体系、学习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式、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和促进以上方面的条件;“学习理论与教学”部分主要是关注基础理论知识,压缩旧理论的部分,突出新的理论和观点;“教学心理与教师”主要涉及到教学的设计、个别差异、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育。学习与教学心理在整体上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在结构上,课程互为一体。

  (二)重视实践操作。解决教育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进而达到提高学习和教学质量的目标。所以,教育心理学的主题应该是问题解决、学习态度、知识学习、动机激发、态度与品德等内容。例如,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能通过组织系列直观、概括的活动能将简单的知识有效地掌握,也要对知识如何整合、概念如何产生等重点问题重点关注,对高级知识、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和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给予充分的关注,并放在一定的高度。在“动机激发”中,对如何运用已有的成功案例对动机进行合理有效的.激发是要特别重视的问题,例如,根据成败归因论组织进行归因训练,根据自我效能的相关理论进行自我形象的提升。在“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过程中,要对品德结构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要对社会规范对个人品德内化的过程和相关的理论进行相关的说明。此外,以上各方面的内容都需要有教育实际案例的支撑,编写相关的思考题、案例和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使学生在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中真正具备实践的基础,对理论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

  (三)更新教学内容。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向为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在知识自主建构中的作用,在强调“教材”的同时,也要成为“学材”。对于“学习心理”、“品德心理”和“心理发展与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加强。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必须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研究学生心理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规律,对以皮亚杰等为代表的心理发展理论和教育的深层含义做充分的说明和阐释。同时,需要全面了解学习的实质、过程和条件,从而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育心理方面,要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要介绍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之下的学习和教学过程。在个别差异的部分,需要主要介绍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它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学习方式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要有所涉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学生”和“学习”,从而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学习过程和教学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才能达到不一样的水平。

  (四)对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的改革。将课堂讲授与师生讨论相结合。涉及到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时,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可以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入到课堂中来,通过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质疑和讨论,促进学生的理解。课堂的教授应该倾向于精讲,对有关主题的内涵和逻辑的联系要有重点地突出,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

  (五)小组合作探讨与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并且运用知识,例如,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社会规范的内化等问题的探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讨知识,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结果的理解,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实际操作过程中,个体要针对某一主题进行独立的探讨,进而对相关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之后学生之间可自由结组进行讨论,每人就相关主题的看法的观点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进行合理的培养。教师的最后总结和概括,保证相关主体理解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从而保证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教育心理学是高校教育类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其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为其他课程日后的改革提供经验与借鉴。要重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也需要师生的配合、任课教师的整体综合协调,从而促进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 篇2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关涉人们“幸福”的研究。积极心理学力主心理学应该而且必须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行动,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实现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统一。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概念框架;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理论

  作为心理学的范式转换,积极心理学博得了人们的好评,也取得了许多新成果。本文选择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进展做简要述评。

  一、积极心理学的出现

  毫无疑问,积极心理学的源头起自哲学。因为哲学的终极问题是追问人的意义,而绝大多数哲学家的答案是“美好生活”(good life)。哲学的道理和通路太显深奥,并不能使人人有“悟”。作为研究人的心理问题的心理学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个重任。许多传统心理学,对人类积极经验的理解都有贡献。特别是人本心理学更是主要研究人类的积极精神。人本大师罗杰斯、马斯洛等都问过相同的问题:“什么是好生活?”“什么时候是个体最好的时间?”等。1958年,嘉合妲写了一本在当时颇具争议的书《积极心理健康的当代概念》,开启了对心理幸福感的研究。

  十年后,卡罗瑞福(Carol Ryff)和他的同事们发展了幸福感的心理成分。他们辨认出交互的6个点,其中大部分与嘉合妲提出的`概念重合。但是他们的贡献在于方法论上,他们提出了自我报告法使后来的研究者能科学地探究这个领域。随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开发与培养人性的优点,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等等,成为当代心理学知识新的增长点与兴奋点,在这种思想与观念影响下,积极心理学思潮终于在新世纪伊始爆发出来。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既是对前期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总结,同时又吹响了积极心理学进军的号角。从此,揭开心理学从消极心理学模式向积极心理学模式转折的历史序幕,宣告一个新的时代――积极心理学时代的来临。

  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积极心理学体系中首当其冲的是Diener所引导的主观幸福感领域的研究。主观幸福感是试图理解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其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肯定性的评估,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生活满意,高水平的正性情感和低水平的负性情感。另外一个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是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涉及人的三个基本需要,能力需要,关系需要,自主需要,这些需要满足导致人们幸福感和社会发展,支持自主、能力与关系的社会能够促进个人发展。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能力和关系)的满足会促进人的发展,因此被视为人本质的生活目标。积极心理学的其他研究思路有认知方向研究。认知理论包括选择模型、保护水平,目标理论、社会比较和应对方式理论,这些均涉及主观的认知心理过程。有关的认知研究发现人们对常规和非常规的事件两者的反应导致不同的幸福感水平。因此,理解人的认知差异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这种研究途径为实施积极的心理调控与干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向和可行的策略。

  三、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态势

  积极心理学与其说是一个完善的心理科学体系,倒不如说是一个有待开拓的处女地。要完善积极心理学思想,建构积极心理学体系,发展积极心理学技术,促进积极心理学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首先,拓展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第一个研究方向是以主观幸福感为核心的积极心理体验。Daniel Kahneman指出,目前体验的快乐水平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建构基础。包括主观幸福感,适宜的体验,乐观主义,快乐等等,正如Diener (2000)所言:虽然人们已经对幸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了相当的了解,但幸福主题本身仍然存在众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特别在我国,幸福感研究刚刚起步,这方面更有待开拓;第二个方向是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这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积极心理学要培养和造就健康人格,个体的人格优势会渗透着人的整个生活空间,产生长期的影响;第三个方向应该注意到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的联系性,必须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考察。其次,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技术。

  现代积极心理学则是以科学的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研究体系,它强调与崇尚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的统一。同时,它也强调对消极心理学的扬弃,而不是全盘否定。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有着很深的历史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积极心理学是在消极心理学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有义务和责任继承和发展消极心理学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类标准,标准化测量工具,严密的实验设计技术,以及卓有成效的心理干预技术,并服务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同时,积极心理学在过去几十年中,也积累与创造了众多的研究工具与干预技术,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因此,必须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实证的统一,技术继承与发展创新的统一,从而建构富有价值和效率的积极心理学体系,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人类与社会。第三,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和终级关怀。在这里,心理学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技术领域,而是一个富有激情同时又理性严谨的新型学科,所表达的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

  积极心理学崛起,不仅仅是寻求与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而且是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个人的幸福,而且也是更广泛的人类福祉,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发展研究的一部分。因此,积极心理学,其理念、其行动,势将会对现代心理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使现代心理科学更加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应用,并卓有成效的开辟人类通向光明,造就幸福的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Johoda M.Current Concepts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M〕.New Yok :Basis Books.1958

  [2]Diener E.Subjective Well - 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3):542-575

  [3]Diener E.Subjective Well -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National Index〔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 :34- 43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 篇3

  【摘要】笔者对设计心理学课程进行了研究,根据我国当前工业设计现状,论述了设计心理学教学现状,提出了与此对应的改革策略,希望有利于推动设计心理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工业设计;设计心理学;改革;新探讨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不再只关注产品的使用功能,而重视产品能够带给人的心理与精神感受。当前产品设计要求做到“以人为本”,表明产品设计要与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相适应。设计心理学就是在充分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为消费者设计真正需求的产品,达到顾客的满意。

  1.设计心理学的重要性

  工业设计就是利用现代化手段为用户提供设计服务的过程,设计心理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知识,将人们的需求体现在产品设计中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人们的设计心理,以及用户在使用产品中的心理反应,再推动设计的创新,最终使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相适应。工业设计力求达到消费者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满意,要求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效果。

  2.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2.1不重视

  主要有下面这些表现:第一,设计学院没有重视此门课程的设置,虽然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但学时设置过少,导致设计心理学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第二,授课教师没有认识到设计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很多教师认为此门课程需要讲解过多内容,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工作热情。第三,很多学生认为设计心理学课程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没有帮助,过于强调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在电脑制图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导致设计心理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2.2授课方式陈旧

  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一味应用灌输式讲解法,由于学习内容缺乏吸引力,因此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有的年轻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不能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演示文件的速度过快,很多学生还没有理解就已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收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3不能联系实际活动

  学习设计心理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设计能力,如果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不能有效应用设计心理学知识,那么学习这些知识就是徒劳的'。当前设计心理学的学习与实际设计相分离,很多学生参加设计工作后不能合理应用心理学知识,只是依据自己的想象开展设计活动,将用户的需求置于不顾,设计工作徒劳无功。

  3.改革设计心理学课程的意义

  3.1引起人们重视

  要求设计学院、教师、学生都要意识到设计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丰富的设计心理学知识才能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满足用户的心理与生理双重需求,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2提高教师素质

  第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第二,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应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授课方式。第三,教师间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3.3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当前课程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要应该做好下面这些工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当堂理论知识,研究理论知识包涵的意义;支持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4.改革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措施

  (1)设计学院要增加设计心理学的授课学时,积极宣传学习设计心理学的意义,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只有学校重视设计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

  (2)聘用高素质教师。要求教师牢固掌握设计心理学知识,深入理解此门课程的详细内容,在实际授课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要求教师在讲解中多讲解真实案例,如教材中涉及的“门的开关设计”,重视体现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人在实施“推”与“拉”的动作时,只依靠门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就能潜意识地做出上述动作。可以就此类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持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

  5.总结

  总之,笔者从事设计心理学教学工作多年,上面指出了设计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对应的改革措施。要明确设计心理学在设计中的核心地位,指导学生切实掌握丰富的设计心理学知识,才能及时感受到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设计出满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吴晓莉,周丰,何润楚.“设计心理学”课程内容设置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49-50.

  [2]黄国敏.关于工业设计心理学的教学研究与探讨[J].艺术科技,2012(5):198-198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 篇4

  学前心理学这门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在新形势下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质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作为专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高校面对这种形势必须要充分地满足社会的需求,积极地进行专业探索,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能够使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不断的提升,在不断地提升学前心理学教学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将与新时代需求相适应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出来。

  一、我国学前心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并不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观念

  现在很多学前心理学专业教师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在进行比赛或者公开课的时候才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很难引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且无法保证学前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自身不熟练的计算机操作

  目前很多教师往往更加关注于自身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对技术方面的学习,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现在很多教师运用的更多的是微信、微博、博客、QQ等各种娱乐方面的软件,很少去学习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这充分地掌握信息技术之后,才能够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地运用这些技术,然而由于目前很多教师自身并不熟悉计算机操作,也不熟悉制作课件等相关的知识,这样就导致信息技术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三)缺乏优质的学前教育学软件

  大量的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学前心理学教学教师所选用的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大部分都是通过商业途径购买而来的,只有少量的信息技术资源的是教师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与此同时,经过走访我们发现,现在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多媒体软件和信息技术资源在教育教学市场上比较广泛,却很少出现针对学前教育的信息技术资源和多媒体软件,而关于学前心理学教学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现在很多学前教育软件并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的吸引过来,这样就使得信息技术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很难提升上去。一些信息技术软件对视听效果进行了更多地强调,却忽视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只会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起到干扰作用,无法使教师教学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对这些教学软件进行不断的修改,严重的困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信心。

  (四)没有充分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载体,可以将学生的事情感官系统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就能够对传统学前心理教学乏味和枯燥的不足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并且将新的活力和生机注入到教学改革中。然而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现在很多学前心理学专业教师并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只是采用生活实物、图片以及教科书等作为教学辅助。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进行辅助的时候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很多教师只是选择多媒体制作教学大纲,这样只是取代了传统的板书功能,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其次一些教师根本不会制作最为基本的PPT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到了信息技术的运用效果。总之,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信息技术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功能,但是在很多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只是采用其中最为浅显的东西,使得信息技术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总之,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并且不断地挖掘信息技术的功能和应用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前心理学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之外,还可以起到延伸教师功能以及扩大教学范围的重要作用。

  二、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

  (一)发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作用

  要在学习心理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学前心理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作用,包括发展性评价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等。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实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来进行教学。应用这一教学理论来进行“学前儿童性格”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用三字经中决战耳熟能详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要求学生思考这句话对不对,并说出理由,从而引入教学内容。教师要要求学生充分用以往学习的心理知识和生理知识,对人的性格的特征和形成过程进行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例如教师还可以应用发展性评价理论,该理论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应用于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要求教师要将宽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创设出来,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能力、性格和气质的个性特征,并对学前儿童的气质进行了解,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并发挥大胆的想象,对学前儿童性格的可塑性进行探讨。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探讨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性格,对课本有的知识进行扩充,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可用的教学资源很多,不仅有有形的物质资源,例如仪器设备、教具、学前心理学教材等等,还包括一些无形的教学资源,例如学前心理学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家长的能力和支持态度、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等等。这些资源都对学前心理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推动学前心理教学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机会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幼儿园,进行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的实践教学。教师的要求学生分别与大班、小班的幼儿进行接触,并与他们共同游戏。学前心理学的学生可以用实物、图片和文字对幼儿的感知觉进行分别刺激,教师要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观察力及其特点进行观察和概括,要求学生总结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共性和个性。这样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使学生总结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以及该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三)将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发挥联想与想象,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从而实现知识的顺应与同化。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合作性教学情境、模拟真实情境、真实情境和问题情境。

  1.合作性教学情境。在合作性教学情境中,可以让学生开展充分的合作,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对课堂氛围进行改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

  2.模拟真实情境。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很难进行真实的接触,例如遗忘规律、人脑的机能等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教学内容就无法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可以创设模拟现实的情境,例如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呈现人脑的机能和遗忘的规律等等,同样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

  3.真实情境。绝大部分的学前心理学教学内容都可以创设真实的情景,也就是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学前儿童,要求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并通过观察和总结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不同的组分别与大班、中班和小班的幼儿进行实际接触,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学前儿童的注意”的教学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在与幼儿做游戏的过程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并且通过观察和总结获得幼儿的注意分配、注意稳定性和注意广度的情况。此时教师再进一步提问:“网络信息时代,幼儿难免要接触电脑游戏,怎样控制幼儿接触电脑游戏的时间?以及如何对幼儿健康使用网络进行引导?”

  4.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也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教师要紧紧地围绕教学目的来创设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狼孩的故事作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同伴交往的影响力,激发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四)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施学前心理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能力和知识的相关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要广泛地收集学科教育的素材,利用当前的信息资源,不断开发教学软件,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是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真正地在学习与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三、结语

  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地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学前心理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学前心理学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并且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学前心理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学前教育者。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 篇5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媒体从业者的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我国高校教育心理学的一门课程,近年来这一学科逐渐得到行业的认可,并且用于工作中的心理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校管理,企业员工情绪疏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媒体工作压力大,心理疾病在所难免,思想政治心理学的应用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任何一个工作中,心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将影响工作者的水平。不健康的心理会为其带来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心理疾病。实践证明,在紧张、无序的工作中,工作者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我国媒体工作者处于多行业的压力之下,除了关注社会以外,媒体也受到来自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媒体思想的核心存在揣测、猜疑和评头论足行为。教育心理学对于媒体工作的思想、心理以及行为发展的变化规律则是行业研究的主要问题,需要为工作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正确的评价媒体并应用媒体,减少工作人员的压力。

  2、媒体工作者所在的心理问题

  在很多观念中,新闻意味着道德,尤其是评论性新闻。因此,人们往往对媒体工作者寄予众望。而事实上,媒体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他们所报道的无非是真实事件,是对这个社会的客观评价加上部分主观的自我评价。而社会的.关注方向存在问题使得媒体工作者面临着职业困惑。随着现代新闻领域的竞争增加,报道创新、经济创收等多重指标的考核以及需要承担作为公众人物的压力,媒体工作者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首先:媒体创新年代,工作者会有被掏空的感觉,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与观念和潮流转变相比显得相形见绌。而其知识更新还取决于其观念、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使得媒体工作者随时面临社会的淘汰。媒体工作者辛苦工作但薪资待遇往往不高,这打消了一部分人的工作热情,使人际关系恶化,甚至一些人会由此而产生独来独往甚至轻生的行为。其次:多方面原因造成媒体工作者心理困境。媒体工作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其压力大,容易产生紧张等心理。而主观上,则表现为现代媒体工作者的自我平衡能力,要学会控制自身的情感。总之,媒体从业人员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导媒体工作者尝试心理学教育,以促进其乐观从业。

  3、积极引导媒体工作者健康乐观从业

  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不但要具有超强的专业水平,极高的媒体思维,还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面貌和心理健康是评价其专业性的基本特征。我们从具体的指导上对其进行分析如下:

  3.1实施心理帮助计划,有目的性的降低从业人员压力

  媒体作为公众平台,应坚持管理者与员工并存的原则,在这一基础下给予员工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信任,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状态。针对我国目前媒体行业管理现状,管理者应从自身出发,对媒体工作者进行心理启发,尤其是针对典型心理问题。组织媒体人员参加公益健康活动,缓解其工作压力。另外,还可以在传媒内部建立心理辅导小组或者企业培训制度,对员工的心理健康负责,时刻关注其在公众面前的表现,但将重点从关注事件的报道结果转向关注报道者本身上来,使媒体工作者能够切实感觉到被重视。

  3.2激发媒体工作者自我实现动力

  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媒体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之一,媒体工作者要善于讲真话,敢讲真话,但在这个过程中,制度问题是影响媒体工作者自我表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制度改革也是必行的一步。著名媒体人白岩松说:“即便是中国人有那个闲心躺在苹果树下,并有幸被苹果砸到的话,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把它吃了”这里体现了两个问题,第一:白岩松是一个敢于说实话的媒体人,但是不是每个媒体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值得思考。问题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了我们多年,使得思维禁锢明显,社会对于媒体人寄予太大的希望,而忽略了媒体人自身的能力,素质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注重媒体职业前景的发展,给与员工必要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发挥教育心理学的积极作用,根据员工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全面的自我提高。媒体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激发从业人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对我国的媒体人实施教育培训,重视其思维的转变、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及心理问题的改善。

  4、结语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相关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媒体工作中的思想指导中具有积极意义。媒体工作者面临来自社会、政府、单位等多方面压力常出现精神崩溃等心理问题,而开展思想政治心理学教育后,能够端正其态度,使其明确媒体从业的基本原则,并且能够乐观的面对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淙一.试析教育心理学在媒体工作者乐观工作中的应用[J].家教世界,2013(22).

  [2]丁宁.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引导媒体工作者积极乐观从业[J].新闻传播,2012(06).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 篇6

  一、色彩与心理的物理性

  在外界没有光线的黑暗环境中,人们无法通过眼睛去感受绚丽世界的五彩斑斓,因此,色彩可以被认为是眼睛对接收到外界光所做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将在大脑中产生某些感觉,并最终影响到观测人的心理活动,色彩的心理物理性就是对心理活动与外界物理色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色彩心理物理性可以直接理解为是色彩的物理性质,只有掌握它的规律才能更加透彻地研究色彩心理。通常而言,色彩视觉有三种特性,人们可以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色彩进行分析。首先,任何色彩都具有色调,作为色彩的主要特征,它是指在视觉上产生的色彩差别,例如光谱上不同波长、不同频率的光,在外在表现时就可以表现成红、黄、蓝等多种多样的色调(或色相),色相的种类很多,对色彩较为敏感的专业的人士可辨认上百种,通过相近、相邻色调的使用可以表现事物的柔和、统一和协调,通过对不同色调的对比(例如补色的对比)可以表达强烈的视觉冲击或晕眩,刺激人们心理反应;其次,色彩的明度(或被称为光度),指的是人眼对物体表面色彩的明暗程度的感觉,通过研究表明,色彩强弱主要有光波的振幅控制,通常能量越大的光波,其振幅也就越大,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白色明度最高,黑色则明度最低,明度对观测者的心理有较大影响,明亮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大,使人易兴奋;暗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性小,使人安静,有寂寞感;最后,纯度(或色彩饱和度)代表了颜色的纯净程度,从研究角度而言,纯度决定于色彩波长的单一程度,即波长越单纯,色光越鲜亮,纯度越高,从感性的角度而言,饱和度高的色彩容易调动人的情绪,饱和度低的色彩则对人情绪的影响或波动较小。除了上述色彩视觉三特性外,色彩还通过混色、色彩面积、暖冷色等多种空间和外在表现形式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人们通过外界物质的色彩去感知、联想,人们在研究色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色彩理论,例如有杨格-赫尔姆霍兹的三色说、黑林的.四色说等,如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光在视网膜感受器阶段是一种三色机制,而如果这种已经被编码的视觉信息在向大脑皮层视觉区的传导时,其通路又会变成亮度信号、红-绿信号及黄-蓝信号的四色机制,这种将三色说和四色说相统一的看法也就是颜色的阶段说。

  二、色彩心理因素与艺术设计

  1、色彩的联想

  色彩虽然通过观察者的视觉而被接收,但是观察者对视觉的接收可以引起全方位的感知过程,这就包括思维、记忆和推测,在这个过程中,色彩的基本特性、冷暖以及色彩空间表现形式等都会通过对人心理的影响达到色彩的艺术设计效果。正如前面所述,色彩联想也是全方位的,包括色彩的冷暖联想,色彩的强弱联想,色彩的轻重联想,色彩的华丽与朴素联想,色彩的轻快和忧郁联想,色彩的兴奋与沉静联系等等。通过对不同群体的色彩联想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对产品设计和标志设计都有参考价值。较为普遍的色彩联想通常是普天之下所有人的一致印象,例如红色容易让人联想到温暖、热烈或一些刺激的事物,蓝色则会让人联想到水、沉默或者一些冷静的场合,这是人们接收大自然潜移默化的心理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人们运用艺术的想象,才能表现和创造出不曾存在的事物,联想的结果不是各自概念的综合,而是一连串新观念和新情绪的变化,因此,设计师要充分利用色彩联想的力量,引导观赏者的联想,使之产生共鸣,达到审美与促销的目的。

  2、色彩的象征

  色彩的象征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人们经过长期的文化、教育、风俗等多方面影响所形成的对色彩的观点或特定含义,因此,与色彩的联想相比,色彩的象征更具有相对的共通性、稳定性与延续性。由此可见,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符号,具有标志和传播的多种功用。由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气息,因此色彩的象征也是不断变化的,例如,绿色在我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杂色,绿衣常用来比喻成地位低贱,古人一旦犯罪,就被罚裹绿色头巾,然而,随着人们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文化氛围的不断深化,绿色更多被用来作为森林的颜色,象征着自然、平衡、正常、绿化、环保与生长,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绿色都与植物有关,而又成为春季万物复苏、青春、清新、繁育和希望的象征,因此,中国邮政也将绿色作为识别色。由于紫色在早期的获取成本非常高,必须通过动物的分泌物来进行加工和印染,因此,紫色具有一定神秘感,同时也象征着高贵和庄重,在古罗马时期,高级教士、行政长官和军事领袖常穿着紫衣,希腊时代,只有国王可着紫色服装。如今,仍有许多女性更加青睐于紫色,这是色彩的心理感性因素所造成的,女性对紫色的心理作用,导致紫色成为一种女性的代表色,在男士的日常生活用品中难以出现。

  3、色彩情感的艺术设计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艺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需要充分考虑色彩的心理情感因素,从年龄角度而言,幼年儿童更加倾向于纯色和暖色调,随着年龄的增长,混色和冷色调应该更多的使用在表现成人的艺术作品中;从性格角度而言,感情丰富、直率外向的人大都喜欢纯度较高的暖色,因此,我们也可以将人的性格分为暖色型与冷色型;从教育程度的角度考虑,教育程度高的人喜欢淡雅的色彩以冲淡接收到的过多信息,偏爱雅致。除此之外,性别、地区等因素也是色彩艺术设计需要考虑的范畴,色彩心理学与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能够更加准确和突出的表现艺术张力。

  三、结束语

  如今,色彩的研究更多的偏重于其艺术性,这涉及包括生理、设计、美学、艺术等在内的多个学科,本文从色彩心理学和艺术表现的角度对色彩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较为全面地看待和认识色彩心理学,总结色彩心理的规律,对色彩心理学理论与艺术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 篇7

  摘要:色彩一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人类发展的初期,人类就意识到色彩具有的特殊魅力,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使用色彩对生活进行装饰。七色光谱(1666年牛顿发现七色光谱)的发现,使人类对色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色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尼古拉斯?金?达莎比亚正是提出色彩心理学的观点。本文以“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的应用”为核心,主要的内容有: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运用的核心、每种色彩代表的意义、色彩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色彩心理艺术設计应用

  一、研究目的

  目前,人们对色彩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不同的色彩对人们的感官有着不同作用,色彩影响这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等诸多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等原因,不同的国家对颜色的解读也各不相同,例如,红色在我国代表的喜庆、欢快,在节日和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多采用红色进行装点,在西方红色代表着血腥和杀戮,所以西方人在结婚的时候,几乎不会使用红色。艺术設计抓住了色彩的特点,巧妙运用了色彩对人类心理影响的作用。现在,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被广泛运用。

  二、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的关键核心

  艺术設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绘画、平面設计、建筑、雕塑、室内装修等方面都是艺术設计的范畴,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的运用,不是平白无故的添加。艺术設计中色彩的添加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创造性思维。任何艺术設计都不离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它是艺术設计的关键,色彩在艺术設计中的使用同样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支持,它可以保证艺术設计的原创性。第二,保持一致性。色彩在艺术設计中的使用,必须要与設计的作品保持一致性。保持色彩与使用场所的氛围相匹配。例如,在幼儿园的設计中,要多一下粉色、紫色、这样可以把幼儿园烘托出童话般的氛围,如果使用黑色或者白色来装饰幼儿园的话,就会缺乏生气。很多医院在室内設计的'时候,都会采用白色来装点,这样会使医院从整体上看起来显得格外的整洁肃静,如果用其他颜色,就会显得比较突兀。所以在艺术設计中色彩的使用,必须与使用的场所保持一致。

  三、色彩对人们心理的作用

  1.色彩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产生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色彩的观察,很大程度上来自心理因素的,通过颜色的观察,人们在心理会形成一种:心理颜色观察感。在人们心理联想的作用下,色彩还可以使人在视觉上产生出相应的错觉,虽然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人们对也色彩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是色彩会使人产生的联想是共同的。并且,在不同的年纪对颜色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例如,年轻人看到白色,心理第一个感觉就是干净、纯洁。而老人看到白色,就会联想的死亡,内心就会感觉到消沉。粉色对儿童来说以为的童趣、天真。而年轻人看到粉色就会感觉到温暖、浪漫。粉色对于老人来说就是喜庆。

  2.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

  红色。红色代表了奔放与热情,红色是一个充满能量的色彩。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的运动服装,多为红色,红色给人一种阳光、自信的感觉。此外红色还象征着性感,在娱乐圈的活动中,红色是明星们常用的颜色。橙色。橙色代表了包容、健康、亲切。橙色给人一种坦率、开朗的感觉。橙色属于暖色调,可以使人感到心理的温暖。黄色。黄色代表了聪明天真的特性。儿童玩具多采用黄色。此外,黄色可以刺激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颜色相比黄色可以更加被人们注意。黄色在生活中也被广泛运用。例如,交警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外面通常会穿一件黄色的简易马甲,环卫工人的工作服也采用黄色,这些都是为了能够方便引起路人的注意。绿色。绿色代表了清新、活力。绿色是顽强生命力的体现。绿色也是自由和平的象征,例如,绿色橄榄代表了和平友好。蓝色。蓝色属于冷色调,具有灵性和知性的特点。据调查发现,几乎没有人讨厌蓝色、蓝色象征着独立、希望、诚实、但是蓝色也会对人们的心理带来忧郁感。黑色。黑色是低调、权威、高压的象征。在艺术設计中运用到黑色,能够烘托出严肃、庄重的氛围,如在办公室的設计上,很多設计师都会采用黑色对办公室进行装饰,这样会显得办公室显得典雅、整洁、庄重。此外,各国政要也大多以黑色西装出现的公共场合,这也是为了维护自己权威、庄重的形象。紫色。紫色代表了浪漫、高贵、优雅,同时还带有一丝神秘感。在服装設计上,运用到紫色最多。例如,晚礼服的設计大多采用紫色,NBA湖人队的客场球衣也为紫色,可以彰显球队高贵的气质。但是和蓝色一样,紫色也能让人产生忧郁感。

  四、结束语

  艺术設计中颜色的应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色彩不仅可以给予我们感官上的冲击,还可以影响我们的心理变化。在电影海报設计方面,对色彩使用要求的比较严格,色彩的使用取决于电影题材,喜剧电影多采用红色、黄色、橙色等暖色调,这样可以使观众感受到祥和欢快的气氛,历史剧多采用褐色、黑色为主色调,这也可以彰显时代感。人文题材的电影多采用白色、黑色,这样为了突出人文主义的简约。电脑网页的設计,对颜色的使用把控的也比较严格,新闻版块色彩运用比较简明,娱乐版块多采用明亮的色调。此外,在对节日的装点,人们大多采用红色、粉色等暖色调,来烘托节日氛围。由于色彩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它在生活中被应用到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况敏.从色彩心理学角度解读商品色彩营销[J].美术教育研究,2012

  [2]张文静.性格心理在艺术設计色彩中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

  [3]吴伟晶.色彩心理学在景观設计空间中的运用[J].居业,2015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 篇8

  幸福在每个人眼中的视网膜上成不同的像,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追求。但有时我们往往会忽视身边的小幸福,忽视身边的人和物给我们带来的开心与感动。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幸福观,树立好心态,为自己将来的幸福作一个好的规划。

  【关键词】:幸福,心态,幸福观。

  这个学期我有机会接触了幸福心理学,在这次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深入了解的东西,对一些事物也有了不同于之前的看法。老师在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讲课方式以及饶有趣味的课堂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关于幸福的定义,我有了自己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以前懵懂的我!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所谓幸福是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位深爱你的人,一帮可信赖的朋友。当你看到这句话时,一切随之拥有。”在庆幸自己能看到这么富有哲理的言语的同时,也感叹这句关于幸福的注释很好,很实在,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进行太深入的思考。

  这学期在第一节幸福心理学课上老师引导了我们一起思考什么叫幸福,我发现在被别人忽然问道什么是幸福时我竟然回答不出。于是,我又想起一个电影里讲的东西:在这个电影里面,范伟饰演一个农民工,人家问他什么是幸福?他也愣了一下给出了这个回答:我饿了看到别人手里拿一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就蹲在那里就比我幸福。这种回答很有意思,它就是一个比较。按照他的逻辑,幸福一定意义上是我们比较出来的。随后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说了一句话:“什么叫幸福很简单的,幸福就是数钱数到手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啦!”这时,另一个同学说道“你们还记得去年春节晚会上,小沈阳跟赵本山演的那个小品《不差钱》吗?里面有句话成为了去年一个流行语。小沈阳说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完”。赵本山说不对,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我赞同这样的观点”听完他们这两句话,我们都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他们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拜金主义者,一个特现实的'人。如果所有的答案都把幸福和钱挂钩,那幸福是否就意味着钱越多的人就越快乐呢?

  很快,老师在课堂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不是有钱就能带来快乐,像我现在虽然不是富翁但我很快乐、很幸福。可能每个人的幸福观都不同,对于我来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像教书、带孩子等等都是非常幸福的事,幸福是靠你们自己去感受的”。

  我想我之所以没有像老师一样有一个明确的幸福观跟自身缺乏思考和总结及当今的社会的基本状况有关。就如《卓越企业家终身学习月刊》上所讲的一样: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一下今天这个社会,叫做快速、多变、多诱惑,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状况。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变化得很快,这是好的地方。但同时也是给我们带来麻烦,比如快速会让我们有些麻烦,那就是忙。我们人人都很忙,有很多事要做。其实忙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我们忙到最后连心也丢失了。所以我们现在很多时候要去寻找心。也就是我们很少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没有及时地去体验自己的幸福。于是身边的小幸福都被自己忽视了!

  学习了幸福心理学之后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探索自己的幸福观。

  其实自从踏入大学以来我经常感觉到空虚,我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干嘛?真的感觉不到快乐,找不到幸福感。因为我内心一直纠结着!之前我是没有了读书的机会,后来在斗不过自己内心强烈想读大学的愿望时,我冲破重重阻力来到了民政读书。开始的一段时间我是踌躇满志,积极地竞选班委,加入学校的部门与组织。可过了一段时间我就焉了,我发现我的内心不快乐。因为我不喜欢费尽心机去拉拢同学支持我;不喜欢在部门里表面上和所有的人都和和气气的,而背地里却在争权拉派;不喜欢在舞台上表现很假很假的一面。受这种环境的熏陶我发现我的幸福观也悄悄地发生了一些改变。我在想:是否幸福就是在班上每门功课都得A,然后拿到国家奖学金;是否幸福就是在部门里争一个好的位置坐,受到众人的敬仰,随意地支配别人;是否幸福就是在每个大型的舞台上都能看到他亮丽的身影,获得鲜花与掌声,让同学们都钦佩自己;是否幸福就是和每个老师都打好关系,说话有底气、做事有背景有靠山。正是因为这些想法让我每天都不开心,因为这些我一条都做不到。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学校如同一只蚂蚁,渺小地不能再渺小了。我努力着却做不到这些,所以我更加地自卑,更加地瞧不起自己。于是我的心情也跟着自己的内心变化此起彼伏,频繁地出现焦虑、恐怖、悲伤的心理现象。

  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有了新的改变,我不再抱着那些自己讨厌也做不到的幸福观了。在审视自己一段时间后我为自己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也遵从了自己的感受,不再强求一些什么,好好地把握自己的幸福,为自己将来的幸福做一个规划,享受自己的人生。

  现在,在我眼里开心就是最重要的事。我一直认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吃自己喜欢吃的,结交自己喜欢的朋友,和自己心仪的男生谈恋爱是很幸福的事。因为这样自己很开心,把每天都过好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因为对于别人来说所谓的幸福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但开心的感觉是一样的。只要自己觉得开心那就是幸福。有人说,“幸福其实就是开心的另一种说法。”不过幸福比开心包括的要多,开心只是说自己当时的一种心情,而幸福包括了健康、家庭、爱情、事业和友情。如果这些都很完美,那你就是很幸福的人了。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完美”,这时,只要你开心就是幸福了。

  确保现在的幸福感得可持续发展,对于以后的幸福我也应该做一个好的规划。

  对于健康我要重视了,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身体不好,那么他干其他的事也会经常有着有心而力不足的感觉。众所周知,钱可以买到药却买不到健康的。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我们都非常重要,健康是成就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大学里我要谨慎地对待恋爱问题,找到一个合适的男友,为自己将来的婚姻打下基础非常重要。众所周知:爱人是与你相伴一生的人。如果你的爱人与你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你就会拥有和谐的家庭,而和谐的家庭才是你停泊的港湾。当你外出时,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有人牵挂着你;当你回到家里,有人嘘寒问暖,疲惫的身心在这儿得到修整。革命导师列宁与妻子克鲁普斯卡妮,科学家居里夫妇,他们志同道合,互相理解和赏识,甚称典范。不管他是否与你一同从事相似的事业,你俩都能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奋斗。所以,当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够被一个异性深深地爱着,就是你的幸福。如果你的爱人与你同床异梦,家庭便危机四伏,你便寝食难安了,而幸福也会荡然无存了。所以在大学里我要为自己的幸福做好规划,不要因为寂寞而随便找一个男的谈一场耗钱、耗时、耗力、耗感情的恋爱。

  虽然之前因讨厌阿谀奉承而没有幸福感,但我不能忽视朋友给自己带来的开心,不能忽视朋友的重要性。《永远是朋友》这首歌里有句歌词说得好:“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俗语也说多个朋友多条路。生活在大千世界,一个人一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而个人的能力和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别人的帮助。即使你很富有,很有能力,也不可能做到万事不求人。而且,许多时候,我们除了物质的需要以外,还有精神的需要。你的感情需要与人交流,你的心声需要有人倾听,你的思想需要有人理解,你有些矛盾和疑问需要有人化解……所有这些,都需要朋友。美国前总统林肯说:“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他同别人的友谊。”友谊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盏明灯,它能照亮人的心灵。有了一帮可以信赖的朋友,你的生活才会一帆风顺,丰富多彩。所以,要想获得好的幸福感,朋友这条链子不能断的。

  幸福是一个奇特又重要的东西,它如同刚吹起来的泡泡一样,五彩缤纷地点缀着我们的天空、点缀着我们原本单调又乏味的人生。它轻盈地飘起,晶莹剔透的样子又是多么脆弱易破碎呢。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幸福观,为自己将来的幸福做一个规划,享受自己的人生。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 篇9

  题目:影视娱乐化审美心理学解读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电子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观看影视娱乐的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影视娱乐的内容随着观众需求在不断变化。近些年来,电视剧、电影以及电视广告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的审美观念和消费观念。本文着重对于影视娱乐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影视娱乐化对于观众审美心理的具体影响作出分析。

  关键词:影视娱乐化;审美心理;影视娱乐化的问题;影视发展方向

  一、影视娱乐的审美心理原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视娱乐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主要是靠人的精神潜意识来完成的。影视娱乐的内容触发人们的潜意识,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后会在脑海中产生合理或夸张的想象,这是审美意识产生的基础。这种潜意识的形成和人的梦境形成比较相像,在梦境中除了可以生活场景重现,还会将人的想法或者内心渴望的东西重现在画面,组合成人们的梦境。电视、电影通过较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将人们的生活真实的反映出来,因此电视和电影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文化娱乐产业之一。电视电影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和听觉感受,两种体验相结合,通过还原较为真实的生活片段,刺激观众的大脑皮层,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潜意识。

  二、影视娱乐产生的必要性

  心理学家对于人的心理进行分析,总结成三种心理状态“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与生俱来的精神状态,而人的心理需求就是趋向轻松、快乐方面的内容。电影和电视因其较完美的画面感、故事内容以及听觉享受,给观众精神上的享受,放松观众的精神状态。但是这种放松只是暂时的,仅仅会在潜意识中对观众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还会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状况越来越差。我国的人民群众不习惯通过心理医生来舒缓自己的心理压力,因此影视作品成为解压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观众可以通过愉快的影视作品,暂时忘却烦恼,沉浸在轻松的故事内容中,从而减轻部分压力,使观众能够放下部分忧愁,自信乐观的继续生活。

  三、影视娱乐发展的不足

  由于受商业化影视作品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影视作品缺乏真实内涵,这使得人们在观看影视节目时被错误引导逐渐失去了文化审美能力。观察近几年飞速发展的电影市场,不可否认,电影市场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影响着人民的审美理念与生活观念。例如,这两年来真人秀节目以其趣味性的内容受到了众多观众的追捧,于是真人秀进军电影市场,诞生了一系列的真人秀电影作品。虽然这些能给人愉快的精神享乐,但缺少艺术内涵,电影纯粹只是为了商业。看过真人秀电影的我们,顶多在电影院内哈哈大笑,电影并没有对我们实际的审美价值和文化观念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对影视娱乐作品的监管,给观众正确的审美心理暗示,这对我国影视娱乐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影视娱乐化的发展方向

  针对影视娱乐作品中出现的过度娱乐内容,我国广电总局出台了“限娱令”,要求电影电视作品不可以装疯卖傻,没有文化内涵;作品内容不可以哗众取宠,出现虚假信息;作品内容更不可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宣传。这些禁令有利于规范影视作品市场,保障影视作品的内涵和正确的娱乐性,从而给观众美好的休闲内容,丰富娱乐生活。影视作品的规范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保护社会公众与影视明星的'利益。近些年来,各类亲子节目盛行,部分儿童明星开始拍摄广告或者参演影视作品,这些活动不利于儿童明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给他们自身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除此之外还会给普通儿童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因此,今年广电总局就发布了对于亲子节目的要求:限制明星儿童的出镜率;对于普通儿童在影视作品中的出镜加以限制;更对亲自节目的内容加以规范。影视作品的发展,除了依靠广电总局的限制,还离不开制作人和导演对作品内容的把控。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应该拒绝低俗媚俗的影视画面,并且注重画面的华美,注重对传统文化或者价值观念的传承,对于广告植入的内容,也应该做到“无缝连接”,使广告的出现不影响作品内容的表达。因此,我国未来的影视作品应该更注重于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反映群众的真实想法,为群众树立正确而有深度的价值观念,给观众更美好的精神享受和审美体验。从而使影视作品在内容、思想和道德方面做到统一,拒绝低俗作品或过度娱乐作品,生产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作品。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兴起为我国影视娱乐文化审美心理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对审美心理学的研究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文明产业的发展,并为我国新兴文化的发展走向树立新的航标。因此对影视文化审美心理学的研究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方荟玲.影视娱乐化的审美心理学解读[J].电影文学,2013(03).

  [2]葛在波.辨思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转向[J].现代视听,2013(11).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 篇10

  摘 要:设计心理学已完全介入到现代设计艺术中。在电影《催眠大师》中,基于设计心理学的欧普艺术图形和渐变、发射、近似构成图形被数十次应用,且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作品中应用的设计心理图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 图形 《催眠大师》

  设计心理学研究设计现象背后的各种心理现象,已成为设计专业人士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在现代设计艺术中,无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影视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没有任何一个作品能够与设计心理学断然分割开来。而在国产心理学影片《催眠大师》中,设计心理学通过图形,将心理学原理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作用有着

  一、《催眠大师》中应用图形的分类

  在《催眠大师》这部作品中,布景精心、光效细致、情节上的逻辑推理性较强,是一部国产片中难得的佳作。其深入推敲的各个细节中,设计心理学上的成功应用也是将影片打造成功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影片的平面设计中,图形恰到好处的应用,成为作品中的一个匠心之处。

  1.欧普艺术图形的应用 欧普艺术图形主要采用黑白或者彩色几何形体的复杂排列、对比、交错和重叠等手法造成各种形状和色彩的骚动,有节奏的或变化不定的活动的感觉,给人以视觉错乱的印象。其带来的视知觉上的运动感和闪烁感,可以使人产生眩晕的光效感和视幻效果。在作品中,这种图形被应用了二十多处。其给人带来的设计心理感受,既符合作品的整体格调,也配合了情节的发展,是作品中十分重要的道具。

  2.发射、渐变与近似图形的应用 发射、渐变与近似的构成形式是现代构成中的几个基本方式。除了上述的欧普艺术图形外,这三种构成方式形成的图形,也在很多场景中起到了暗示作用,帮助剧情进行铺垫。例如女主角等候男主角时所注视的钟表,卫生间中进行多次分割的镜子等等,这些道具的布置和安排使用的都是发射、渐变与近似构成原理所设计的作品。

  作品中,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构成方式设计的艺术作品,其形成的设计心理学作用,都是有一定共同之处的。通过巧妙构思、精心设计的具有设计心理意义的作品,都能够引起视网膜的刺激、震动和对其他视觉的混合、重叠等强烈反应,使人产生一定的进深感、空间感,甚至是错视。

  二、图形应用的位置

  作品中图形以动态和静态两种方式出现,动态形式主要出现在片头部分,而静态形式多以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方式出现在片中场景的布置上。

  1.片头中的应用 片头的设计采用了大量的静态图形进行渐隐式变幻编辑,其中包括大脑结构图和脑外科手术图等。但出现最多的还是上述四种类型的图形。例如发射状态的螺旋图案、发射状态的钟表图案以及发射状态的环环相扣的齿轮图案等。还有近似构成的宇宙星空的画面,由点组成的波动起伏的画面等,这让人产生联想,无论是时间的流动、星空的`流动,甚至世界的流动等,近似与渐变同时存在的玻璃弹珠、抽象图案的画面等,这些画面既串联了故事情节,又暗示了很多发展线索,同时留给观众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

  2.场景布置中的应用 虽然影片中,光线设置较为昏暗,但这些赋予设计心理学意义的图形却依然突出明了,正是在这些昏暗的光线下,图形显示出了更多的神秘性和可探索性。场景的布置上多次出现了前文中分析的四种类型的图形,其中包括男主角授课时课件中的图案。男主角工作场所办公室天花板的吊灯,办公室墙上的两款不同样式的钟表,办公桌旁放置的壁画,办公室沙发后上方的壁画,壁柜上方的壁画,墙上的壁画,办公桌后方的脑CT图,以及地板上的图案(虽然地板图案为重复构成结构,但几何形在二维平面上的延展,建立起了炫目而又迷惑的三维空间。加之地板的透视关系,重复构成也演变成了发射构成)。水晶玻璃杯及金属质感的茶壶茶杯。催眠过程中女主角进入催眠后打开的一扇厚重的门,进入催眠状态后由楼梯构成的三层以上的发射状态的天井。等候大厅壁灯发出的光线,等候大厅的钟表和地板,卫生间内的镜子等等。其中等候大厅的地板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一是由于其面积最大,对比强烈;二是该地点为多次关键情节转换的地点;三是由于该图形基本由各种三角形构成,而三角形有指示方向的作用,因此能起到指导人视线流程,起到旋转律动的视觉效应。

  3.文字设计和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文字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关键要素。掌握了文字的编排设计,平面设计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催眠大师》中,无论开始还是结局,都不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只是相比较而言,男主角的心理较之前更加健康了一些。正如《西游记》中的对白一般:天地本不全,何以要求全?因此,作品中并未勉强出现圆满结局,故者已去,生者如斯。也许正是这种不完整,才更能体现出人们内心的坚毅和勇敢。在文字设计上,也以一种不完整的残缺文字来进行设计。有数据统计,如果将文字进行横向与纵向划分,只有遮挡文字的右下角,其识别率才最高。在这部作品中,正是采用了这种方法,进行了体现作品精神内涵的文字设计,达到了字情结合的目的。这种设计被应用在电影海报和片头中,电影的名字,导演、主角及全部工作人员的名字皆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与全部的剧情进行了意会性的呼应。

  在海报设计中,渐变和近似构成是主要的构成方式。海报中男女主角的面部仿佛被棱镜分割映射,将原本完整的脸进行了分离裂变,借用这种方式来达到剧情中双方亦医亦患的双重平等关系。在另一幅海报中,背景中是不断深远的发射状态的螺旋漩涡,这也仿佛将人拖拽到无比遥远的黑暗中。在文字方面,除中文汉字的设计外,英文部分也进行了幻影式的装饰变化。图形与文字的双重创造,都使人们对这部心理学影片产生了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三、图形对作品《催眠大师》发挥的设计心理学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欧普艺术图形以及发射、渐变、近似构成方式的图形,完全是建立在设计心理学上的本片中的尤为重要的视觉要素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心理学图形划分了整个作品情绪,形成了作品基调 在整个画面色彩的选择和音乐风格的配合上,设计心理学图形已经完全控制住《催眠大师》的电影情绪。人们不会将其归纳为喜剧片或爱情片或动作片,而会将其判断为剧情、推理情绪,心理学探索和少量的惊悚情绪,从而帮助观众对这部电影作品有正确的心理期待。

  2.设计心理学图形奠定了扑朔迷离的剧情基础 该片应用的全部设计心理学图形都在影射着迷一般的剧情。该片在叙事方法上设计为插叙和倒叙。在情节上两位主角的角色也是进行了最大化翻转。可谓矛盾突出、结构复杂、线索众多。因此,图形中奇幻而律动的气息,奠定了剧情中非常规感受和平庸情节的基础。

  3.设计心理学图形渲染了作品中的空间环境 片中主要的拍摄场地都在男主角的办公环境里。这些设计心理学图形被布置在天花板、地板、墙壁的各个地方,可谓男女主角都处在一个图形的世界里,被图形所包围着。这些图形虽然由简单的几何形构成,但却似一种精神语言,组织了人们的视觉中心,形成了一个秩序空间,将图形中的奇妙感觉,与空间和剧情紧紧联系了起来。

  4.设计心理学图形映射了作品中心理学的学科特殊性 心理学建立在很多学科的基础上,但却没有哪一个学科能够完全将心理学知识解析清楚明白。越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复杂性就越高。也正因为如此,对心理学的探索一直有更多学科、更多领域中的力量加入进来,都在试图对其进行更加正确的研究和解释。目前,心理学被认为是人类科学研究领域中最难以攻克的难题之一,可见心理学的研究难度和复杂程度。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爱好者,都对心理学及其相关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尽管这个学科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也依然抵挡不了它带给人们的无限神秘感和特有的神奇魅力。而片中采用的设计心理学图形有些甚至让人产生闪烁不定的视幻觉,那些富有韵律的无限力量,仿佛要把人们拉入一个未知世界。图形中蕴含的吸引力和无名的危机感,正和人们对心理学特殊性的认知感受一致。

  5.设计心理学图形更喻示了心理学工作的研究难度与复杂程度 尽管心理学科研究的范畴如此庞大,不能轻易取得定论。但人类毕竟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能够利用心理学知识,去帮助一些能力范围内能够帮助的人。但其难度和复杂程度也是可以想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进化,神经进化或心理进化都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从很多数据可以得出这一结论。由此,无论是心理学工作者或面对的工作对象,或工作本身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而设计心理学图形中的视幻艺术,产生错觉的律动感、闪烁不定的眩晕感、眼花缭乱却又渐进或渐远的感受,正符合心理学的种种特性,二者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基于设计心理学的现代设计艺术,已融入设计作品中,融入人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并且它将会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2] 路希-史密斯.欧普艺术和动力艺术[J].世界美术,1990(4).

  [3] 祝海珊.论欧普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形式探究[J].装饰,2011(1).

【实验法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心理学论文开题12-11

最新心理学的论文03-21

心理学的论文模板03-21

心理学及生活的论文12-07

行为心理学论文12-07

身边的心理学论文12-07

简单的心理学论文03-21

广告心理学论文12-05

品牌心理学论文12-07

认识心理学论文03-2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