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论文

时间:2024-08-01 07:17:13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工业设计论文范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业设计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工业设计论文范文

  工业设计论文 篇1

  【摘要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快速成型技术,其与工业设计工作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业产品制造水平,满足了市场经济形势下,工业生产加工的客观要求,构建起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机制。文章以3D打印与模具制造为研究重点,从多个维度出发,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推动工业设计以及加工活动的有序进行,促进产业机构的优化以及链条的完整。

  【关键词

  工业设计;模具制造;3D打印;对比

  1、引言

  3D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虽然与普通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将数字模型作为基本框架,通过对粉末状金属以及塑料等粘合材料的科学高效使用,实现了物体的逐层打印。随着3D打印技术在打印材料、运行软件逐步成熟,加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使得3D打印技术被逐步引入到模具制造、工业设计、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满足了经济新常态下,工业发展对于3D打印技术的客观使用需求。同时3D打印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也使得工业设计体系下的模具制造产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发挥3D技术自身的技术优势,推动其在模具制造中的科学高效应用,文章全面分析3D打印技术对工业设计流程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模具制造与3D打印的准确对比,为其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2、3D打印技术对工业设计流程的影响

  3D打印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实践,使得传统的模具制造操作流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3D打印技术为起点,使得设计工作由二维转化为三维,这种设计角度的变化,对于工业设计工作而言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1]。现阶段,我国工业产品大多经历设计-生产-销售-回收等几大流程,3D打印技术的产生与完善,使得传统的工业产品设计加工流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品生产与销售顺序将会发生转变,产品在完成基本的外观设计值周,还需要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对产品的外观进行调整,实现工业生产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基于这种情况,3D打印技术模式下,产品工业生产流程将会转变为:个性化工业设计-功能模拟-虚拟销售-生产加工-交付使用。这种生产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费用支出,节约了工业设计、生产成本,其对于整个工业体系的现代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2]。

  3、3D打印技术与模具制造对比分析

  现阶段,我国工业生产产品在制造的过程中,主要以模具制造为技术框架,通过对模具制造技术优势的全面挖掘,满足了工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模具制造技术成本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随着个性化消费方式的崛起,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工业产品会有着更为多样的使用需求,这就导致模具制造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模具的`设计、制造,模具制造的准确性以及成本的可控性越来越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模具制造技术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业设计以及加工活动的客观需求。同时模具制造技术的风险可控性较差,一旦无法保证产品生产数量,将会大大增加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3]。

  而3D打印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实现,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可以对设计环节进行优化,从而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工业设计过程中所面临的成本风险,对于整个工业设计活动而言有着关键性的影响。3D打印技术可以进行工业产品的小规模生产与市场投放,通过对市场反应的收集,对设计活动进行相对应的调整,最终构建起现代化的工业设计方式,借助于3D打印技术,使得工业设计工作的弹性得到提升,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为加工制造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3D打印技术对模具制造技术的调整,使得模具制造技术的适应性得到增强,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4]。3D打印技术降低了工业设计的难度,使得设计人员在短时间内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对设计细节进行调整,完成一系列的设计工作,有效控制设计工作的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由于更多现代技术的加入,极大丰富了工业设计元素,实现了我国工业设计的现代化,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以3D打印技术为契机,设计企业的运行模式发展转变,有效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于企业生产模式的客观要求,对于企业而言有着深远的影响。

  4、结语

  工业设计体系下模具制造与3D打印技术对比分析的开展,对于推动我国工业设计能力的提升、模具制造能力的优化以及3D打印技术技术的成熟有着十分中深远的影响。文章全面分析3D打印技术对工业设计工作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对模具制造技术与3D打印技术进行横向对比,逐步明确3D打印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的优势,为后续工业设计活动的科学高效开展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建美.工业设计下模具制造与3D打印的对比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8):9-99.

  [2]张昊.工业设计下3D打印与传统模具的互补生存研究[J].工艺科技,2016,29(12):78-79.

  [3]祁娜,张珣,贾铁梅,李小军.论工业设计应用3D打印技术的机遇与研究趋势[J].工业设计研究,2016(11):67-68.

  [4]郑涛.3D打印技术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25-226.

  工业设计论文 篇2

  一、我国发展工业设计的重要性

  29年前,美国海斯就曾预言:“价格是当今企业竞争的手段,质量将是明天企业竞争的手段,设计是未来企业竞争的手段。”今天,无数企业的发展事实已经验证了这个预言的正确性。在新世纪新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具备创新特征的国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当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完全依赖于工业设计这个战略工具,因此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高度重视其发展。分析目前我国设计创意产业状况,工业设计属于最具发展潜力的,而工业设计的发展也最迫切。在我国制造规模巨大的面前,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就应该选择工业设计发展。就国家创造力组成来看,设计力处于重要地位,工业设计发挥战略工具功能,在技术创新水平的彰显,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上其作用不可替代。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产品具备了竞争力,则该产品的设计必然是优良的。设计创意产业属于创新型产业,集成了科学和技术,以及艺术和文化等为一身,这是令人毋庸置疑的,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推进中,其作用不可忽视。而我国在工业设计发展上,挑战与机遇并存,因为以设计水平的提升为手段,使产品的高附加值增加,该项事业的前途及其远大与美好。同时,我国企业现阶段重视发展设计,将是打破中国制造局面,转型为中国创造的重中之重环节。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密切相关因素,而人们认识工业设计的过程也是与社会前进同步,而不断提升的。当今社会创意产业为主流,重新界定“工业设计”概念极具必要性。在2001年,汉城工业设计家重新定义了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将突破对物质幸福创造的约束。工业设计概念应具备开放性,能够对现在和未来的需求达到灵活地适应。”据此,工业设计脱离工业产品就是必然趋势,逐步蔓延到创意产业其他行业,将不断扩大工业设计外延,而且外延越来越模糊,甚至会不受创意产业约束,形成与创意产业同等地位局面。

  二、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工业设计的不断扩张首先是在创意产业范围内进行,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势态的迅猛将突破创意产业范围,力图对创意产业的束缚进行摆脱,但由于其本身特性的存在,使其与创意产业存在复杂的“扯不断,理还乱”关系是不可改变的。二者由于具有不同的行业特性,导致形成的矛盾也不同,尤其是迅速发展的工业设计威胁到了创意产业的地位,而且两者的互相亲近,使了解的欲望被增加,对方的每次进步都对自身发展产生振动。引发其思考,成为共同发展寻求的促进因素,这是从总体上所描述的二者关系。以下为具体论述:

  1工业设计的发展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存进功能

  就当今全球知识产业来看,在密集型和服务型产业中设计发展得最快。工业设计综合了科学性与艺术性,在对资源和环境经济等问题的解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人类生产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创意产业包括工业设计,因此说工业设计的发展也可视为发展创意产业了,同时发展工业设计对其他相关产业也可发挥促进发展功能,最终促进发展整个创意产业,因此说发展工业设计实质就是对创意产业进行发展。工业设计对于创意产业来说,发挥的支撑作用极为重要,也就是说,今天创意产业所形成的影响力是建立在工业设计基础上的。在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工业设计被视为重要利器,国家和企业对其所产生的高附加值的关注程度也呈现上升趋势。大贺典雄为索尼公司董事长,他认为:“在市场上分开产品的唯一标准就是设计。”从很多国家和企业的案例中已经充分的证明了工业设计推动创意产业的作用,例如保守和落后以及贫穷曾是韩国的特征,在亚洲危机中曾萎靡不振。1998年,“设计韩国”战略被韩国政府提出后,工业设计成为政府大力推动与支持的对象,得到高速发展,工业设计使韩国走出金融危机泥潭,而且像三星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品牌得以诞生。工业设计成为韩国向世界迈进的推动力量,是制造国家成功转型为创意设计国家的有力武器,工业设计对创意产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从韩国巨大的工业设计成功中得到充分的证实。

  2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

  在没有明确提出创意产业前,工业设计处于缓慢发展时期,对于其在发展中所发挥作用的重要性,人们的意识并不清楚,把装饰和美化产品视为工业设计师功能,没有发现其对经济效益的直接作用,对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更是无从想象。当创意产业从其他产业脱颖而出,带来出色的经济效益,把自己的产业体系形成后,人们对创意产业开始关注,同时对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的存在开始重视。这样工业设计就从小丑地位转变为主角。发展工业设计是需要基于创意产业背景的,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把良好的环境为工业设计营造出来,成为更多、更好设计产生的促进因素。创意产业能够把宽松的.设计氛围和合理的设计评价体系等等提供给工业设计。另外,各地的创意产业组织对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各种活动的经常举办,能够把很好的学习机会提供给工业设计者,他们可以吸取服装和绘画等方面的营养,为灵感的寻找带来便利。并把更多的展示工业设计的机会创造出来,从而能够使更多的人对其给予了解和认可,为国家给予重视和扶持创造条件。总之,工业设计的发展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说,势必成为促进因素,创意产业投资力度的加大势必对工业设计的长足发展发挥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基于创意产业格局,我国出台的工业设计发展策略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其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因此我国在发展工业设计中,盲目照搬国外对策是坚决行不通的。我们在结合我国国情,充分的分析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状况,研究创意产业的运行模式后,把工业设计的发展对策确定为文化创意和产业化,而且还需要充分的结合二者。

  目前,我国必须把良好的创业环境创造出来,构建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和高技术的基础设施,使产业链条具备相互接驳特征,构建的交易平台具备高度市场化,这是我国创意产业实现大力发展需要的条件与背景,并把工业产品设计产业体系确定为基础和核心,把平面和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行业涵盖在横向联系范围内;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等环节为纵向联结扩大的范围。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工业设计发挥增进强大竞争力功能,在我国获得全球市场竞争优势,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打造充满活力的国际形象中,其作用的重要性将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政府在综合国力增强过程中,如果想走以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提高之路,重视工业设计就是必要之举,需要把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专门设立起来,并且在资金上大力扶持。此外,需要加大重视设计教育力度,就工业设计而言,其质量和竞争实力直接决定于设计人才。我国目前的设计师具有世界影响的几乎没有,而且在补给新鲜血液方面也能力有限。多元化应是设计人才应具备的特点,而且其背景也需要拥有跨行业和国际化等特征。因此创意产业集群也极有必要形成,致使文化生态具备多元化特征,形成创意服务产业链。以城市创意产业集聚效应为依托为产生和转化创新,打造载体和发展空间。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发展工业设计需要跨区域,实现国际化互动,不能局限在个人和单个企业或单个城市上,应具有地理性集聚特征。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把创意设计向产品进行转化依靠技术支持平台来实现,设施的研发和对创意人才的转让与吸引等为主要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内容。另外,企业和政府还要从外部条件方面不断进行完善,为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商品价值的发挥打下坚实基础。如培训教育具备专业化特点,人才市场要具备灵活性,市场需求实现多样化,相关产业要给予支撑,信息流和人才流以国际化为基础,同时,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也要极力做到宽松。

  三、结语

  在国家积极扶持与倡导背景下,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得到蓬勃迅速发展。目前就各种设计活动来看,处于空前的活跃状态,投资环境与商业模式也开始走向成熟阶段,逐渐形成产业链条,初步彰显品牌效应。中国设计创意产业的创意活力日益丰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但我国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要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结合文化创意与产业化就是唯一发展途径。文化创意从创意资源和智力支持方面为工业设计奠定基础,工业设计通过产业化发挥其应用价值,工业设计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是超过国外对手的捷径。我国的工业设计要想在企业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成为我国经济长足发展的推动力,走结合文化创意与产业化道路就是唯一途径,也是我国真正实现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

  工业设计论文 篇3

  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工业生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工业厂房必不可少。与一般性的常规建筑设计所不同的是,工业厂房本身有着十分典型的特殊性,因此也就对其设计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标准要求。对此,在开展现代工业厂房建筑设计工作时,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全面考量,以确保所设计出的厂房建筑不但能够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还可产生出一定的社会效益。本文将重点针对现代工业厂房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要点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

  现代工业厂房;建筑设计;设计理念;设计要点

  在开展工业厂房设计工作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所采用的生产工艺、交通运输、建筑景观等多方面的要素。并且还应明确出工业厂房建设规模及各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对人员、材料等进行科学组织协调,以免发生交叉、重叠现象;针对安全通道设计必须要确保能够达到相应的消防标准要求。对于厂房内的各部分单体设计,必须充分结合总图布设要求来明确出厂房内外部结构设计。

  1现代工业厂房的设计理念

  1.1洁净设计

  洁净设计理念所重点突出的是一种不会产生出任何污染物的设计理念,简而言之即为在生产与实践的过程当中,力争达到零污染排放,这同时也是保障工业厂房环保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洁净设计理念下对各种可回收利用资源进行再次应用,这同时也是现代工业厂房建筑设计的一项主流发展趋势。

  1.2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即为在厂房建筑的建设施工过程当中,所采用的施工工艺,以及应用到的各类原材料产品及设备等均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绿色设计理念便是要充分体现出环保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避免盲目性的追求新型技术应用,要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贯彻到日常设计的方方面面,选用出最为适宜的技术手段来应用到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明确出提升性能、降低能耗、高效利用的绿色设计目标。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促成社会、环境与经济的三方共赢,促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能够真正得到落实。

  1.3节能设计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节能降耗已成为了社会共识,对此,在开展现代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工作时,便应当将节能设计的理念充分融入其中,这一理念所含括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厂房建设过程中的低能耗与厂房建设新应用的低能耗两部分内容。这两项设计理念的具体实施,可通过对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以及改进施工工艺降低能耗应用量等措施来予以落实。

  2建筑设计要点探讨

  2.1内部结构设计

  工业生产厂房的利用率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这当中不仅包含了对于建筑面积的优化改进设计,同时还应当针对工业厂房自身结构与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展开具体分析。现将目前几种主流的工业生产厂房内部空间构造形式分析如下:2.1.1单跨厂房在常规的砖混结构内,横向两片承重墙间距一般被称之为一跨。但是框架结构两排柱间的距离便可形成一跨。因此单跨厂房即两排柱所构成的纵向延伸长方形空间形式。此种厂房构造相对较为简易,可方便于对各类大型设备的应用,采光与通风可透过天窗来完成,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工业产品生产。2.1.2单元空间厂房此种类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综合了工业生产厂房之中,所产生出的一种房性亦或是类似于方形柱状的厂房结构,基于此类结构之下的厂房分别具备有其单独的应用空间,具备有独立的完整功能空间。单就由形式上分析,此类的厂房形式有着良好的统一性特点,各自间互为连通,在设计视觉效果上优势较为明显。2.1.3框架结构厂房这一种结构形式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性,其可在梁、柱、楼板的共同支撑作用下产生受力体系。有着均匀刚度及较好的延性特点,框架结构大多会通过新增抗侧移构件,并以此来提升抗震性能。

  2.2外部结构设计

  2.2.1温度伸缩缝设计温度的改变会随之产生出温度力,由此将会导致结构构件发生形变,受力也将会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并由此出现集中应力情况,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将会面临严重干扰。因此,便需在厂房的横向与纵向进行温度缝设计,并由此来形成温度区间,相应的划分方式可依据建筑设计要求标准来实施。2.2.2框架结构设计在选用建筑材料时,必须要将防火、防锈、隔热等因素均予以充分考虑。若未采取隔热处理则必然会导致建筑寿命缩短,而且也无法达到建筑设计要求。框架结构厂房在抗震性能方面有着较高的标准要求,檩与墙梁均需采用抗弯及抗压性能均较为优异的材料设备,为了更加方便的进行安装施工,需选用刚度水平较高的材料;通过支撑体系来加强承重结构的稳定程度;楼板亦可选用平钢板来减小楼面自重,同时在铺设的过程当中将之同梁紧紧压固,以避免出现位移情况。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工业厂房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基于目前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之下,开展工业厂房建筑设计就必须遵循洁净设计、绿色设计、节能设计的新型设计理念。同时在现代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内、外部结构设计要点的重点关注,以确保能够实现对技术性与经济性设计目标的有效达成,提高设计质量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传增.大型工业厂房建筑设计初探[J].江西建材,2016,(9).

  [2]许凯.产业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形态”生成——记厦门JH电子工业厂房大楼设计[J].新建筑,2015,(5).

  [3]姜晓泉.当代钢结构工业厂房建筑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

  [4]马猛.现代工业厂房建筑设计思路及细节问题反思[J].建筑建材装饰,2016,(6).

  工业设计论文 篇4

  摘要:

  伴随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工业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也在快速变化。以增强学生在新行业环境中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的工业设计跨学科实践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硬件上建立了完备的自制造环境,将真实的产品设计流程在平台中浓缩复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协同创新能力。软件上通过平台构建推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师资队伍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工业设计;跨学科;实践教学

  进入21世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陆续开展了“再工业化”的进程。我国也于2015年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行动纲领。纵观各个国家的规划,尽管表述不同,其核心思想均是制造业的智能化与网络化,加快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设计是制造业的灵魂,制造业的变革必然会引起工业设计行业的改变,也会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现阶段,国内高校众多工业设计专业对学生创意培养已经比较成熟,各类专业竞赛中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设计作品。但不论竞赛抑或日常教学中的创意,最终转化为产品的却寥寥无几。众多创意、方案终结于图纸,作品模型也多数停留在外形制作上,对功能和结构缺乏深入的验证[1]。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各种新兴技术提高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信息化、智能化制造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工业设计专业跨学科实践平台的建设方案,对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方式与作用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跨学科实践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1学生利用各种新技术进行设计活动的必然要求

  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制造技术的进步为工业设计提供了更多先进的工具。目前,3D打印、智能硬件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正为设计方法带来一场新的变革:3D打印只需数小时即可将作品造型由虚拟转变为现实;各种先进传感器的出现可以让设计者完成比以往更复杂、更完善的功能设计。在此形势下,工业设计教学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加强培养学生对各种新技术的熟练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关软、硬件平台,离不开大量的仪器、工具和材料[2]。这种培养环境既无法在图书馆中建立,也无法在多媒体教室中建立,只能依靠跨学科的实践教学平台实现。

  1.2实现课程教育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的必要保障

  工业设计一直以来都被认定为“应用型”的学科,但是接受专业教育后的学生在工作中却常被冠以“高分低能”的评价。造成此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工业设计真正的基础不是外观造型设计,而是用技术实现的能力。工业设计教育不能是脱离制造业的学院式教育[3]。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往往没有将真实行业中的材料工艺、成本、市场等限制因素考虑其中,学生可以在很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对于设计能否转换为实物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因此,在工业设计教学中需要构建跨学科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完备的“自制造”环境,使其在动手过程中深刻理解技术、材料及工艺对设计的影响,以缩小课程教育与行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1.3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电子类产品设计是本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主要方向之一。智能化是该类产品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除外观结构设计外,功能设计是产品智能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脱离功能需求的工业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注定无法产生优秀作品,也无法提高学生真正的设计能力。跨学科实践平台的建立可以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思维碰撞、技术交流的场所。通过毕业设计、学生项目等方式,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聚集到跨学科实践平台中,共同研究解决工程问题,有利于学生把本专业知识应用在其他学科领域,或从其他学科领域学习本专业需要的技能。如此,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知识互补;又培养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解决问题及相互协作的能力,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2跨学科实践平台建设方案及应用效果

  跨学科实践平台的建设不是实验室硬件设备的简单堆叠,还需将配套的师资队伍、教学计划、平台应用方式等加以统筹考虑,理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效力。结合本学院现有实验室基础及专业方向,

  2.1平台硬件建设方案

  2.1.1创意设计

  以“三创”实验室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作品创意设计、创新制造方案设计及创业营销设计的场所,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能力。

  2.1.2结构设计

  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实验室、金工实验室与数控加工(CNC)实验室,供学生完成作品的外观、结构设计及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实验室提供Photoshop,Solidworks等设计软件,负责作品的外观设计、机械结构设计及后期的产品手册、宣传海报等的设计。利用Solidworks软件还可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力学、运动学仿真,以验证设计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金工实验室提供各类锯、钳、尺等五金工具及电钻、电烙铁等电动、焊接工具,用于完成简单的外观、结构的制作。数控加工(CNC)实验室提供3D打印机、多轴数控加工设备,用于复杂机械零件、结构的快速成型与精细加工。

  2.1.3功能设计

  包括电子电路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以及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用于产品的功能设计与实现。3个实验室对应的开发难度依次递增,以应对不同复杂程度的功能设计。电子电路实验室提供基本的电子元件与测量工具,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的'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只需具备基本的模拟、数字电子知识,即可实现一定的功能,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测控技术实验室主要提供基于开源平台的Arduino控制器及相应的各类传感器,主要面向单片机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创意产品的开发。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以51和STM32微控制器为主要开发工具,用于较复杂的功能设计开发,学生可在此将课堂知识深化拓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该实验室同时也承担了为各类专业电子竞赛培养、选拔人才的任务。

  2.1.4行业应用

  为加强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联系,专业结合本地区产业特点,将与企业共建的行业实验室也纳入实践平台,如生物医学仪器实验室、机器人教育实验室等。每学期在实践平台中遴选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际企业项目的开发。同时实践平台的作品也可通过该渠道接受企业考核,实现优秀作品的成果转化。

  2.2平台软件建设方案

  2.2.1课程体系配套建设

  跨学科实践平台本质上是为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建设不能脱离专业的教学计划,应当与课程紧密衔接,以平台为工具,在课程教学中贯彻“实现产品”的理念。通过平台建设过程中统筹规划,每个实验室均可作为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场所。如此,平台除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场所外,也能很好的融入课程教学,提高了平台的使用效率。

  2.2.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跨学科实践平台包含了作品从创意到成品的全流程,每一环节均需配备具有相应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指导,如此才能保证平台的教学质量。平台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工业设计专业教师,负责对造型、结构设计的指导;其次是学院电子相关专业的教师,负责对功能设计、数控加工的指导;最后,聘请合作单位中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从行业实际需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作品立意、技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

  2.3平台应用方式探索

  2.3.1与课程教学考核紧密结合

  跨学科实践平台的使用丰富了课程教学手段,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教学中,以往只能保存于计算机中的虚拟模型,通过平台的快速成型设备可以转化为实物。而通过电工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利用实践平台制作出具备一定功能的电路,将其与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课程作品结合,即可完成一个作品的开发。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每一部分知识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提升学习的目的性。此外,实践平台还为任课教师提供了新的考核方式,用提交实物作品的方式代替以往纸面考核,真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3.2与专业竞赛紧密结合

  除日常教学外,实践平台还提供了一个各级学生竞赛选拔培训的场所。自建成以来,依托CAD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培训的选手,已在全国“高教杯”“蓝桥杯”等信息建模、电子技术专业竞赛中连年获奖。

  2.3.3与企业项目紧密结合

  工业设计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跨学科实践平台建立的初衷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因此利用校企共建实验室,将企业项目引入平台,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毕业设计等形式,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即可接触到真实的产品开发流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了解企业中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可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兴趣进行就业方向的选择。如此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对学生就业乃至创业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3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高校设计教育除了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应注重各种创意的落地实现,培养学生在新行业环境中必备的实践技能。跨学科实践平台的建设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条途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机械、电子、数控加工等实验室的构建,为学生创意的实体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培训、企业项目在平台中的实施,拓宽了教学渠道,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平台中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跨学科联合指导,提升了工业设计专业教师的工程技术素养,增强了指导作品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未来,若在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考评体系等方面继续实施配套改革,跨学科实践平台在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青.创客式高职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探究[J].轻工科技,2016(3):156-157.

  [2]胡福文,徐宏海,张超英.基于创客文化的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7):244-248.

  [3]曾云凤.工业设计专业“艺工结合”教学模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3.

【工业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工业设计论文-工业设计中的时尚与情趣06-03

工业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论文12-03

工业设计的毕业论文提纲01-01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论文03-21

工业设计教学改革分析论文03-09

工业设计中的文化元素研究论文05-23

工业设计创新和工业设计教育的分析和总结-艺术论文03-09

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业设计应用论文03-16

传统文化元素在工业设计的意义论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