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教学的论文
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组织形式陈旧。就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来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方法仍沿袭常规教学组织形式,即学生通过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先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再进入实践环节,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掌握欠佳。此类方法培养的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工程实践经验不足,专业技能达不到设计院、施工单位、房地产和科研院所的要求,无法胜任工作任务。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单一。从教学方法及手段来看,多采用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法,课堂疲软,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院校仍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按已制定好的教学大纲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只需记忆背诵,很少主动去发现、思考与分析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由于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对供热工程理论、方法的理解、掌握及应用都较为欠缺。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当代科技发展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中渐渐被重视和利用,但受传统师生观、知识观和教学观的限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仍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参与度不高,使案例教学法变成了只由教师操控来进行的封闭式独白。知识是师生共同建构的产物,师生应该共同组织课堂,平等分享知识和观点。这不仅可以促进师生逐渐成为互联式的平等伙伴,也可在开放式的合作对话中实现对知识的共创,也使案例教学法成为一场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深刻变革[2]。因此,在深入研究国内高素质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组织地实验,结合新疆地域特点和院校自身实际,探讨超越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与社会、企业、院校实践密切联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案例教学法,无疑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
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特点
(一)内容综合性强、知识辐射面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是一门融合建筑概论、水力学、工程力学、土建工程基础、工程经济学、画法几何,以及工程制图等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交叉学科。
(二)工程实践性强、案例丰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与工程设计施工活动密切相关,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大多来源于建筑生活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及施工的总结,来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这一特点为本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3]。在创新工程教学的背景下,基于问题解决的案例教学法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类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4]。本课程在理论教学环节完成后会安排课程设计,达到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及解决工程实践的问题能力,但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理论环节与课程设计环节的脱离,学生无法较好地将知识应用于课程设计[5]。为保证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来顺利完成课程设计,在日常教学中工程案例的引入讲解不可或缺。
三、案例教学法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相对于一般的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知识准备、课堂组织、教学过程控制等方面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设计一堂案例式教学课程的一般思路如下:案例筛选→案例陈述(图片/视频动画)→案例设问→理论讲解→学生讨论→总结评价→习题巩固。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要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准备和安排。下文以“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讲授为例,简述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筛选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内容必须紧密围绕讲授的教学内容,能突出反映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案例本身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和代表性,能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阶段在案例选择上建议优先参考注册工程师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它们与规范、现场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考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际设计能力和规范运用能力。例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章节的选择案例是东北某大城市的汽配城,因为高位消防水箱未采暖导致冬季该建筑物起火时没有水灭火,消火栓系统在扑灭初期无法发挥作用,致使火灾进一步蔓延,建筑物整体被烧毁。该案例包含了消火栓系统中核心知识高位消防水箱且是真实案例。
(二)案例陈述。课程开始阶段先向学生展示案例,使其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选取案例的情况,内容主要涉及建筑内工程概况、建筑外环境、市政条件、发生火灾的原因、建筑消所设的消防系统及火灾发生时的动作情况等内容。本阶段主要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图形信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氛围。此外,教师要启发学生针对案例提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此类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案例教学的第三环节打下良好基础[6]。
(三)案例发问。第三阶段以案例工程为载体,教师抛出与消火栓系统知识点相关的核心问题。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思考。比如,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要求有哪些?消火栓系统在火灾发生时的动作顺序是怎样的?本阶段教学目的是以浓厚的工程氛围、严谨的工程语言向学生传递本工程中涉及的核心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同时,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责任心与紧迫感。
(四)理论讲解。第四阶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详细分析讲解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例如,案例中涉及消火栓系统的组成、供水方式、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系统水力计算等内容。本阶段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构架消火栓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文字不易表示的知识点可用Flash动画视频对其工作原理进行演示,此外,在必要时可结合实际工程图片给予相关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在该阶段的课程讲授中需紧密结合国家现行规范,纠正教材中规范已废止的内容。该阶段的理论学习是有的放矢的,课堂气氛是轻松的,学习效果是高效的。通过上述四个阶段,学生基本掌握消火栓系统,具备解决简单工程问题的能力。
(五)分析讨论。该阶段通过案例视频的再呈现,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重新思考与判断教师在第三环节提出的设问,教师在旁给出案例问题的切入点,并引导学生结合讲述的理论知识思考问题。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营造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享知识的氛围。本阶段以教师的总结点评作为结束,点明问题解决的方向与关键。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工程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工程的现场意识和责任感,并对理论教学课程的知识进行再认识与深化。
(六)习题巩固。本阶段主要是实现理论知识的简单运用与加深。教师布置课程大作业给予学生充分回顾知识的机会,大作业选取尽可能地与案例相类似,并包含所讲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通过实操环节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再学习,从实践中查漏补缺。通过本环节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必须针对课程的特点与建筑给水排水行业的发展现状去探索和改进,而并非简单的生搬硬套,只有如此,才能发挥教学案例法在课程中的积极作用,而非流于形式。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引入,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在自主学习与操作练习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与此同时,以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紧密联系工程实际问题,改变学生“填鸭式”学习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其培育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而且职业素养也较高,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真正做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
参考文献:
[1]朱涛,马恒,刘强.专业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91-93.
[2]张新平,冯晓敏.重思案例教学的知识观、师生观与教学观[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64-68.
[3]崔武文,韩红霞,王喜燕.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7(5):51-52.
[4]安蓉,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33-135.
[5]李陵.教学方法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0(34):186.
[6]吴星杰.“案例式”教学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23):580.
【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给水排水毕业论文03-27
建筑给水排水问题的探讨论文11-2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问题及对策论文03-04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12-26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施问题分析论文03-04
建筑给水与排水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分析的论文03-04
建筑给水管材的选用论文提纲03-28
节水节能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论文05-25
课程教学论文03-2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