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问题论文

时间:2024-06-28 19:25:57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问题论文

  摘要:文物保护作为博物馆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验室建设也日益专业化、先进化、标准化,但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设备场地、合作交流、观念创新等方面予以提升。

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问题论文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这是当代著名的文物保护专家、波兰哥白尼大学托马斯教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根据《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显示,我国3200余座国有博物馆中,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重度以上腐蚀的馆藏文物达230多万件,占被腐蚀文物的16.5%[1]。从广义上来讲,文物保护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政策、法律等手段防止人为有意或无意的破坏;另一方面是通过科技的手段防止或延缓文物自然劣化等情况的发生,延长文物的“生命”,即文物的科技保护。目前,文物保护作为博物馆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日益得到重视与强化,文物保护实验室的建设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1、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的定位

  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最新定义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可见文物保护是博物馆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也更加规范、先进。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实验室作为博物馆内对文物进行分析研究与保护修复工作的专业部门,其实质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验室,其关注的重点是藏品的检测分析、保护修复技术和适宜的保存环境条件等。其目的一是分析藏品的物质组成和病害特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对藏品进行清理、保护和修复;二是通过分析检测获得藏品所隐含的信息,进一步探寻认知藏品的历史、科技、艺术价值等。从而根据研究所得,为藏品创造最适宜的保存环境,使之长久地保存下去,并将所发现的藏品的隐含信息提供给研究者作进一步的探究[2]。由此可见,文物保护实验室在博物馆业务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一方面,文物保护实验室对文物进行科学检测分析,得出的数据结果可供研究部门进行历史学研究或工艺学研究等;另一方面,保护修复好的文物可以延长文物的保存年限,更加有利于其保管与展陈。

  2、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面临的问题

  按照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博物馆实验室的内部构建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分析检测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保护修复实验室[3]。然而,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各个博物馆内文物保护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并不均衡。一些大型、重点博物馆实验室分工建设比较健全,人力资源与科研能力都已达到先进水平;一些小型、基层博物馆还往往停留在师带徒式的传统修复模式,项目经费、科研条件、修复设备都还较为落后。目前,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①资金问题。这是制约文物保护实验室发展的根本问题。由于博物馆的运行经费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几乎没有营业性收入,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投入日益增大,但面对博物馆开放与管理的庞大开支,特别是一些基层博物馆,其运行经费还是相当紧张,因而造成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往往还较为滞后。

  ②场地问题。这是制约文物保护实验室发展的现实问题。文物保护工作其实是一项极为细致繁琐的工作。不同的分析仪器,特别是扫描电镜、X射线探伤、X射线衍射等大型仪器,往往一台仪器就需要一间专门的实验分析室。由于不同材质文物的特殊性,其修复所需要的修复设备与材料也有较大差别,因而也需要不同的修复场所。例如,金属文物主要需要焊接与打磨,木漆器文物需要化学药水进行脱水处理,书画类文物则需要装裱保护等。因此,文物保护往往需要五间、十间,甚至更多的空间才可以满足其不同分工的需要。

  ③人员问题。这是制约文物保护实验室发展的最严峻问题。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激起了全社会对文物修复师这个行业的兴趣,匠人精神也成为当下时髦的谈资。然而在现实的博物馆工作中,文物保护修复人员还相当紧缺。作为文物修复师,需要具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由于缺乏相关的职业标准,培养机制不健全,同时修复师的待遇较低,人才流失严重,中国的文物修复师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3、推进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发展的建议

  ①改变思路,增强文物保护意识。目前,在传统思路中,文物保护修复在博物馆的业务中还处于为历史研究与文物展陈保管服务的“服务者”角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从根本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提升领导与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是首要工作。

  ②强化人才培养,提高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专业人才建设是提升文物保护实验室实力的最佳途径。一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由老专家、老师傅进行师带徒式的业务传授;二是选择有潜力的业务能手,送到对口的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接受专业的学习;三是外聘专业人员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四是积极参加国家文物局等各类文博机构组织的技术培训。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能够使博物馆内文物保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③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专业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的建设同样需要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作为保证。2013年,国家文物局起草并发布了《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室规范化建设与仪器设备基本要求》[4]国家标准,详细规范了不同级别文博单位文物保护修复室的任务、能力、人员配置、环境条件与装备仪器等,为各地博物馆实验室的建设指明了标准化的建设方向。

  ④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业务合作。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取长补短。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其先进的分析仪器资源,解决博物馆由于分析仪器欠缺对科研工作带来的限制;另一方面,积极联系社会上专门从事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的公司厂商,让其根据博物馆自身条件与需要,设计适宜的实验室建设方案。

  ⑤提升科研水平,积极申报课题,争取经费支持。在做好文物保护修复基本工作的基础上,注意提升科研水平。根据博物馆藏品的特点与文物保护的成果,积极申报国家文物局以及省市级文物局的文物保护科研项目,争取经费支持,为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提供更多的经济保障。

  ⑥开拓创新,开创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的新尝试。为了保护各类出土文物,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根据各地出土文物的特点与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或考古所分设了许多工作站,实际上也是将科研基地的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了拓展与延伸,进而推动了文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与各地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不失为一项有益的创新之举。南海Ⅰ号出水文物开放式保护修复实验室建设则可供观众直接参观,在完成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同时,也让观众了解了文物保护修复的相关知识常识,既满足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欢迎。敦煌博物院、陕西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等单位还设计建造了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使文物保护向着现场、原位、无损的方向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正处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黄金年代,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设备提升、合作交流、观念创新等各个方面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我们所从事与深爱的博物馆与文物保护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曼,刘文科.救治患病文物的医院文物保护实验室[J].大众考古,2014(8).

  [2][3]李斌.论博物馆实验室的科学管理与建设[J].文物世界,201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室规范化建设与仪器装备基本要求:GB/T30238—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建设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人防工程建设的问题与完善分析论文06-15

建设工程招投标问题阐述论文02-27

建设工程设计管理问题探讨论文12-18

浅析农业建设中的风险评估问题论文02-26

高校网络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论文03-02

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论文05-23

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精选8篇)03-21

环境保护禁止令建设问题研究论文02-24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论文02-2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