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论文

时间:2022-04-26 11:54:07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1世纪的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论文

  关于“人口素质”的内涵,早期人口学者张纯元在其著作《人口理论教程》中表达为“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此后,人口学者穆光宗认为人口素质,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较高的人口素质,一般总是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和组合,同时也会产生较强的社会功能和较为积极的影响力。可见,人口素质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和一定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客观条件和能力。从其外延方面看,有“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1988年学者陈剑提出“两要素”说,认为“人口素质”由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组成。“三要素”说认为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21世纪的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论文

  一、人口素质的现状与问题

  进入21世纪后,虽然中国的人口素质已有很大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差距较大。立足“两要素”说,本文对中国人口素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一)身体素质较差

  1.人口预期寿命不够长。建国以来,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步增加,男性与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随之逐渐增长(见表1)。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Www.133229.Com2004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67.3岁,仅高出4.1岁;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平均预期寿命63.5岁,高出7.9岁。但是比加拿大的79.8岁,低了8.4岁;比日本的81.8岁,低了10.4岁(见表2)。

  表1   部分年份全国分性别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单位:岁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7中国人口》。

  表2 1990年、2000年、2004年部分国家平均预期寿命单位:岁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6—2007》。

  2.婴儿死亡率较高。1990年后,中国婴儿死亡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其中1990年为38‰、2000年为33‰、2004年为26‰。与世界平均婴儿死亡率相比,1990年中国低25.9个千分点,2000年低24.6个千分点,2004年低28.1个千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4年比日本高23‰,比美国高19.3‰,比澳大利亚高21.4‰(见下页表3)。婴儿死亡率高,将会影响到人口的预期寿命,关系到社会整体人口的发展。

  表3 1990年、2000年、2004年部分国家婴儿死亡率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6—2007》。

  3.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出生人口约1 500万,出生婴儿缺陷率约为12.98%。推算出中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先天缺陷儿出生。再加上出生后显现出缺陷的儿童,先天缺陷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

  4.残疾人比例不低。“中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智力低下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口约有1%~2%智商小于70的智力低下者,轻中度智力低下者约500万~1 800万人,白痴就有100万~200万人。”[1]中国残疾人数量庞大,且其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其中1987年,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4.9%,残疾人口约5 164万。至2006年残疾人总数达8 296万人,占总人口的6.34% [2]。

  (二)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1.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少。1980年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4.5年,2000年达到7.6年(见表4),2007年增长到8.5年以上。而世界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年,美国为13.4年,韩国12.3年,差距明显。

  表4 2000年全国及部分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情况单位:年

  数据来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摘要》。

  同时,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差异明显。“2005年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而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33年,比城市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低3年左右,甚至一些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三至四年。”[3]

  区域劳动力整体素质差异大。2004年中国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6年、中部地区为8.14年,西部地区7.48年,为最低。粗文盲率西部地区也最低。

  城乡和区域劳动力整体素质差异大,不利于城市化进程,也难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产业化。

  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虽然与改革开发初期相比,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了较快增长。2000年“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 422人上升为3 611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 039人上升为11 146人,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 344人上升为33 961人,增长了45%。”[4]

  但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然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2006年,中国大学入学率达到了23%,接近世界25.6%以上的平均水平,但大多数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超过30%,其中美国达到了80%以上。

  3.文盲半文盲率高。与建国初期相比,虽然中国粗文盲率和青壮年文盲率(15~45岁间)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但是粗文盲率和青壮年文盲率仍然很高。1990年中国文盲人口18 003万,2000年下降到8 507万。文盲总数虽有下降,但基数庞大,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目前,发达国家文盲率为2%以下,欧洲国家约为2.2%,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仅为0.5%。

  二、提高人口素质的对策

  目前,中国应把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人口政策的核心问题,将人口压力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将人口大国逐步转化为人才强国。

  1.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措施在于预防,必须按照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策略来实施干预。其中,一级预防是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包括婚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论文联盟http://佳的生育年龄、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等;二级预防是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主要是在孕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采取措施,以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指对出生缺陷的治疗。通过实施这些健康行为干预、营养素干预、疫苗干预、药物干预等技术手段,进行出生缺陷干预,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

  2.推进人口早期教育,打好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婴幼儿时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奠基时期,又是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奠基时期。”[5] 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以开发大脑潜能为主要环节,以开展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致力于提高婴幼儿智能、加强其体能、健全其人格、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保育与教育有机结合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组织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几大范畴的学习活动,使婴幼儿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诸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3.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1)增加教育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中国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小,为此,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增加对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的教育投入,以促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2)优化教育结构,加快各类教育的发展。继续抓好“两基”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力争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成人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突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3)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由于良好的人才环境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可以产生凝聚力、鼓舞力和驱动力,对外可以产生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因此,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最大限度地给人才以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21世纪的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21世纪的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03-30

网络文学诞生、发展及问题研究论文03-23

浅析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论文04-24

酒店前厅服务质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03-04

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03-0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研究论文04-15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时代意义探析论文03-31

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论文(通用9篇)08-23

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注意的问题论文04-29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问题研究论文(通用6篇)06-10

在线咨询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21世纪的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论文

  关于“人口素质”的内涵,早期人口学者张纯元在其著作《人口理论教程》中表达为“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此后,人口学者穆光宗认为人口素质,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较高的人口素质,一般总是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和组合,同时也会产生较强的社会功能和较为积极的影响力。可见,人口素质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和一定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客观条件和能力。从其外延方面看,有“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1988年学者陈剑提出“两要素”说,认为“人口素质”由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组成。“三要素”说认为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21世纪的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论文

  一、人口素质的现状与问题

  进入21世纪后,虽然中国的人口素质已有很大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差距较大。立足“两要素”说,本文对中国人口素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一)身体素质较差

  1.人口预期寿命不够长。建国以来,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步增加,男性与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随之逐渐增长(见表1)。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Www.133229.Com2004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67.3岁,仅高出4.1岁;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平均预期寿命63.5岁,高出7.9岁。但是比加拿大的79.8岁,低了8.4岁;比日本的81.8岁,低了10.4岁(见表2)。

  表1   部分年份全国分性别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单位:岁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7中国人口》。

  表2 1990年、2000年、2004年部分国家平均预期寿命单位:岁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6—2007》。

  2.婴儿死亡率较高。1990年后,中国婴儿死亡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其中1990年为38‰、2000年为33‰、2004年为26‰。与世界平均婴儿死亡率相比,1990年中国低25.9个千分点,2000年低24.6个千分点,2004年低28.1个千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4年比日本高23‰,比美国高19.3‰,比澳大利亚高21.4‰(见下页表3)。婴儿死亡率高,将会影响到人口的预期寿命,关系到社会整体人口的发展。

  表3 1990年、2000年、2004年部分国家婴儿死亡率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6—2007》。

  3.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出生人口约1 500万,出生婴儿缺陷率约为12.98%。推算出中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先天缺陷儿出生。再加上出生后显现出缺陷的儿童,先天缺陷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

  4.残疾人比例不低。“中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智力低下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口约有1%~2%智商小于70的智力低下者,轻中度智力低下者约500万~1 800万人,白痴就有100万~200万人。”[1]中国残疾人数量庞大,且其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其中1987年,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4.9%,残疾人口约5 164万。至2006年残疾人总数达8 296万人,占总人口的6.34% [2]。

  (二)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1.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少。1980年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4.5年,2000年达到7.6年(见表4),2007年增长到8.5年以上。而世界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年,美国为13.4年,韩国12.3年,差距明显。

  表4 2000年全国及部分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情况单位:年

  数据来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摘要》。

  同时,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差异明显。“2005年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而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33年,比城市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低3年左右,甚至一些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三至四年。”[3]

  区域劳动力整体素质差异大。2004年中国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6年、中部地区为8.14年,西部地区7.48年,为最低。粗文盲率西部地区也最低。

  城乡和区域劳动力整体素质差异大,不利于城市化进程,也难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产业化。

  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虽然与改革开发初期相比,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了较快增长。2000年“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 422人上升为3 611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 039人上升为11 146人,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 344人上升为33 961人,增长了45%。”[4]

  但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然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2006年,中国大学入学率达到了23%,接近世界25.6%以上的平均水平,但大多数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超过30%,其中美国达到了80%以上。

  3.文盲半文盲率高。与建国初期相比,虽然中国粗文盲率和青壮年文盲率(15~45岁间)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但是粗文盲率和青壮年文盲率仍然很高。1990年中国文盲人口18 003万,2000年下降到8 507万。文盲总数虽有下降,但基数庞大,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目前,发达国家文盲率为2%以下,欧洲国家约为2.2%,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仅为0.5%。

  二、提高人口素质的对策

  目前,中国应把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人口政策的核心问题,将人口压力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将人口大国逐步转化为人才强国。

  1.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措施在于预防,必须按照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策略来实施干预。其中,一级预防是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包括婚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论文联盟http://佳的生育年龄、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等;二级预防是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主要是在孕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采取措施,以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指对出生缺陷的治疗。通过实施这些健康行为干预、营养素干预、疫苗干预、药物干预等技术手段,进行出生缺陷干预,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

  2.推进人口早期教育,打好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婴幼儿时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奠基时期,又是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奠基时期。”[5] 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以开发大脑潜能为主要环节,以开展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致力于提高婴幼儿智能、加强其体能、健全其人格、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保育与教育有机结合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组织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几大范畴的学习活动,使婴幼儿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诸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3.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1)增加教育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中国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小,为此,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增加对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的教育投入,以促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2)优化教育结构,加快各类教育的发展。继续抓好“两基”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力争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成人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突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3)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由于良好的人才环境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可以产生凝聚力、鼓舞力和驱动力,对外可以产生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因此,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最大限度地给人才以创新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