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考生PSC说话项问题及思考论文
摘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经过20多年的开展,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口语测试,为语言文字交流与推动社会融合贡献了力量。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历程的回顾,结合辽宁地区应试人PSC命题说话项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要向着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方向,应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推普模式,通过强化测前培训、改革测评方式、加快信息化推普进程等方式更好地完成推广普通话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普通话培训测试;命题说话;信息化推普。
从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决定》,至今已经22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不仅促进了普通话的普及与提高,也促进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为推动语言文字事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011年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在第50期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班结业典礼上提出:“推普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要准确把握形势,抓住历史机遇,科学谋划部署,在新的起点上依法全面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科学发展。”
本文通过对PSC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历程的分析,结合笔者在辽宁地区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测评中总结出的问题,浅析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方向。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普通话是国家大力推广普及的“母语”,1955年我国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为全国进行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工作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经过60余年的发展历程,普通话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语言体系。1994年出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作为全国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初创时期的重要依据,初次确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范围以及评分办法。探求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在今后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中更好地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一)199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应用及测试方式。
1992年底,国家语委组织了专门的学术委员会和课题组,论证和编写《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于1994年10月正式出版了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普通话测试工作的正式启动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分为五个部分: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限时3分钟;读多音节字词(50个),限时3分钟;普通话和方言词语、语法结构的选择(共三部分内容),限时3分钟;朗读作品(50篇已给文章),限时4分30秒;命题说话(50个既定题目),限时4分钟。
就当时而言,普通话测评全部为人工测试,按照每一项的最大限时相加来计算,每测评一位应试人所用的时间为17分30秒,而实际应用的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有的省市采用四项测试内容(省略第三项),测试一位应试人用时约12~13分钟。
口语测试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特别是集中测试二级和三级水平的应试人时,精确区分级别评分十分辛苦,每日测试人数在40人之内已经是极限,测试过多不仅会影响到测试的信度,也很难保证测试质量。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学化发展成为了国家语委研讨的目标和方向。
(二)200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及计算机辅助测试方式。
由于1994年出版发行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实践中存在学术色彩,应用时发现了一定的不足。国家语委于1996年开始酝酿修订工作,历时7年的研讨,2003年10月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式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并于2004年1月出版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测试中心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组织审定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并把它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国家指导用书。新版纲要突出了文法功能,对测试内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修改:
第一,同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以根据测试对象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免测“选择判断”测试项。免测此项的,“命题说话”测试项的分值由30分调整为40分。这样,“命题说话”在整个测试中所占的分值比重更大,对应试人的成绩影响也就更大。
第二,在朗读作品项目中,200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改动较大,篇目由19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50篇增至60篇,原有篇目仅保留了《第一场雪》《朋友和其他》等15篇。
第三,“命题说话”项也由19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50个题目,合并、缩减为30个,并且在具体的评分细则上做出了微调。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无论是内容的表述,还是形式的安排,都更为科学、规范,为应试人的学习和测试员的测评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并且为以后的计算机辅助测试奠定了基础。
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五”重点课题项目,2006年1月通过国家语委科研规划小组的鉴定,2006年国家语用司批准13个省市开展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试点工作,2009年国家语委在全国开展计算机辅助测试方面全面铺开工作。
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彻底取消了19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的前三项---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字词、朗读作品都由计算机辅助测评,克服了人测的主观性缺陷,提高了测试效率和信度。
二、由辽宁地区考生PSC说话项中的问题引发对整个普通话测试的发展的思考。
由于“命题说话”项在整个测试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对于“命题说话”项评分的理解、判断直接影响到了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等级。因此,应试人在“命题说话”项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和分析,并作为下一步推广普通话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的改进目标。
(一)《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评分试行办法》规定的“命题说话”项评分细则。
2010年国家语言文字测试中心出台了 《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评分试行办法》,对测试中计算机无法进行比较辨识、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测评的“命题说话”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规范。
第一,语音标准程度,共25分。分六档,根据语音错误、系统性语音缺陷、方音等标准扣分,分别扣0到14分。目前测评中还没有出现语音标准程度项扣0分的考生。
第二,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共10分。分三档,根据语法、词汇规范程度及有无方言词汇等标准分别扣0到4分。
第三,自然流畅程度,共5分。分三档,根据语言连贯程度、口语化程度以及语调自然程度扣0到3分。
第四,缺时扣分,按照缺时时间扣分,说话不满30秒(含30秒),本测试项成绩计为0分。
第五,离题、内容雷同,视程度扣4分、5分、6分。
第六,无效话语,累计占时酌情扣分:有效话语不满30秒(含30秒),本测试项成绩计为0分。
(二)辽宁地区应试人“命题说话”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依据对辽宁地区应试人PSC“命题说话”项的测评,归纳总结了其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雷同语料较多,自然流畅程度有欠缺。
对于说话项的考察目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描述为“考察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重点是“没有文字凭借”“说普通话的能力”和“规范程度”.而笔者在辽宁地区测评过程中发现,在总分40分的命题说话项中,雷同扣分竟然成了部分考生丢分最多的一项。按照命题说话项评分细则中规定,雷同时长为151-180秒扣6分,另外在自然流畅度项目中按照背稿件扣1分。也就是说,一旦应试人所说语料是全文雷同,就会直接被扣掉7分。依此类推,雷同部分91-150秒,扣掉6分;雷同部分达到30-90秒,扣掉5分。
而应试人口试时的雷同现象大量存在,部分考题如 “谈谈卫生与健康”“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等综合评述性较强的话题出现的雷同率更高。在一次测评中,50份语料中竟然出现24份不同程度的雷同语料。雷同率近50%,这足以说明考生在准备考试时对命题说话项的考查要求没有明确的认识。
应试者在说话中,普遍有背诵痕迹或背诵腔,口语化表达程度一般,自然流畅程度有一定程度的欠缺,也影响了应试者的成绩。
2.缺时、无效语料现象时有发生。
缺时、无效语料也是应试人在“命题说话”项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评分细则中规定有效说话时间为2分钟以内,每缺时20秒扣1分,也就是缺时1分钟要扣掉3分。有效说话时间缺时2分至2分半钟,扣10分,有效时间少于30秒,直接扣掉40分。
笔者在测评时发现应试人的缺时现象比较普遍,通常如果考生缺时时间没有达到20秒,测试员会按照普通话自然流畅度差扣0.5分或1分,缺时时间累计达到20秒及以上,按照缺时现象扣分。
部分考生还会出现引用诗词、歌词过长,念“考生须知”或语料重复次数过多等现象,也会按照内容长短参照无效语料扣分。
3.词汇语法有不规范现象。
针对辽宁地区的PSC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项中,词汇语法扣分项多为方言词汇及语法。在测评中常见的如:爱小儿(爱占小便宜)、左六儿(反正)、介笔儿(隔壁)等词汇。
而语法中比较常见的方言语法是用“从”代替“在”.例如:我从(在)外面玩儿!他从(在)寝室来。都是混淆了“从”和“在”的含义。
诸如此类的方言词汇及语法,评分规则是出现1-2次扣1分,3-4次扣2分,5-6次扣3分,7次以上扣4分。
在辽宁地区的普通话命题说话项中,很多考生对方言词汇的区分度不够,因此,“词汇语法”项也是应试人非常容易丢分的项目。
4.语音标准程度不够。
辽宁省属于东北方言语区,在语音要素上,辽宁方言同普通话的差异不少,比较明显的差异是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分辨,也就是通常说的“平翘舌不分”.按照评分细则中的规定,依据语音错误的次数划定语音面貌的档次,一旦语音错误次数在10次以上,并且包含一类方音等明显的语音缺陷,那么语音标准程度就会被划在三档中,最低会被扣到5分,因此,语音错误过多直接影响到应试人的语音标准程度评分。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
1.备考心理不正确。
说话项事先给定了30个题目,这种方式会造成考试投机取巧的心理,提前写好稿子以期规避自己的语音缺陷。部分考生甚至直接在网上下载30篇题目的范文,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命题说话的考察重点,导致雷同现象屡有发生。
2.考前培训不充分。
考前培训不够充分,使考生对普通话考试规则了解不够全面,态度不够端正。出现在网上下载语料、念考生须知或者重复无效语料等行为。
3.方言训练不够。
方言语区存在的方音和系统性语音缺陷以及方言词汇语法,主要由于方言区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对普通话的应用不够广泛。
4.对考试方式、流程不熟悉。
考生对计算机辅助测试流程不够熟悉,心态紧张或操作失误造成缺时扣分。
(四)解决命题说话项若干问题的思索。
1.强化考前培训。
(1)高度重视测前培训。
目前我国的推普工作大部分依靠普通话水平测试来完成,因此,全面有效地完成测评前的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建议各地的测试中心将测评前的培训纳入考试流程。广泛推广普通话训练内容的音频材料,为应试人提供更多的参照标准。
(2)确定培训侧重点,增加地方方言的专项纠正培训。
目前大部分测试中心的测前培训都以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操作为重点,对于普通话语音部分的培训程度不够深入。建议各测试中心对于普通话测试中易出现的单音节字词调值问题、多音节字词轻重格式问题、朗读环节对语音、停连的正确把握问题一一提示给考生。并且针对考区内的方音、方言词汇语法的改正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课程,在测评前让考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方言问题,有意识地予以纠正。
(3)全面解读普通话水平测试规则。
在测评中,大部分考生会存在说话项雷同、离题以及无效语料等,普遍因为对于考生的测评标准不够了解,一旦通过考前培训让考生意识到在网上下载语料、离题以及无效语料对测评成绩的影响,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失误,也能够净化测试员的测评环境。
(4)帮助考生克服心理障碍。
“命题说话”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心理素质的检测。为了让考生克服紧张情绪,可以在测前培训时重点培养、训练考生的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以减少怯场情绪的产生。
2.改革测评方式。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项之所以存在大量雷同和背稿子现象,除了应试人对测评目的不够了解外,“命题说话”项给定题目的方式也很容易产生此种弊端。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改进办法是改变“命题说话”测试的题型:放弃考前给题,改为临场抽题;随机准备大量日常情景的题目,应试人抽题时可以由现在的“二选一”增加为“四选一”,让应试人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日常交流的真实水平。从根本上避免应试人用给定的题目上网搜索范文,使测试员沦为检索雷同语料的工具。
3.开展信息化推普方式。
目前的推普工作仅依靠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远远不够,一些普通话培训课程也仅对有意识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有效。如何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推普工作,让普通话潜移默化地被大众了解和接受,是下一步应该探索的方向。
以普通话中的“审音”为例,国家语委原副主任、审音委员会学术顾问曹先擢在《谈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一书中说道:“语音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音的规范,是普通话确定和推广的基本条件……消除普通话内部的语音分歧,这便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问题了。”
如:“悄然”读“qiāo然”,还是“qiǎo然”?“六安”读lù还是liù?数字“二”目前读“èr”还是“àr”?等等。
在世界科技特别是信息传递媒介和交通飞速发展的今天,从日常使用的器物和电视、网络中接触到的器物到一些新兴的音译词汇、网络词语等,都需要通过“审音”来确定普通话的“标准腔”,维护民族共同语的稳定。
在“审音”之后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普通话的标准语音?只有从事普通话推广的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够了解审音成果?笔者认为只有广泛宣传,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作为信息化平台推广普通话,才能更好地实现推普工作目标。
总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语言这个媒介的规范与统一。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因此,推广普通话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在当下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上,要做到继承过去的优秀传统,总结并发扬实践积累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推普模式,通过强化测前培训、改革测评方式、加快信息化推普进程,更好地完成推广普通话的目标和任务。坚持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社会公益性,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培训测试服务体系,将普通话培训测试与教育发展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全面推动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3〕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修订本)〔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4〕陈建民。汉语口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5〕姚喜双。《大纲》修订和《纲要》研制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4,(3):5.
【普通话考生PSC说话项问题及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论文05-19
资产评估课程改革的问题思考论文02-25
中国民族史问题的思考论文12-16
我国旅游价格信用问题的思考论文03-01
公路隧道防水问题几点思考论文11-20
教育信息化问题思考论文03-01
茶叶种植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论文02-24
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思考论文11-21
科教片收视评价问题的思考的论文12-2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