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分析论文
一、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的心理咨询情况分析
当前,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入学适应问题,这在笔者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所反映的情况中可见一斑。下面笔者仅抽取2009年9月~2011年7月两年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的记录进行简略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记录资料的统计
笔者于2009年9月~2011年7月的两年时间里共接受了沈阳大学某学院193人次(主要是专科生)心理咨询的面询求助,并对其进行了完整的个别咨询记录。本文将193例学生心理咨询的问题分为以下九类:人际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问题、性爱问题、自我意识、适应困难、前途问题(即就业问题)、心理疾病和其它。
(二)心理咨询记录资料的分析
1.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总体情况分析
从心理咨询问题的总体情况看,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存在心理问题的比率在逐渐降低。这说明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教育影响在不断的提高,这一点符合这个年龄段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趋势,同时也反映出了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作用。各年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排序有所不同:一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情绪问题比较突出;二年级学生的性爱与人际关系问题明显突出;三年级学生的前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性爱问题比较明显。这说明各年级学生关注事物的重心不同。刚刚入学的低年级新生更多关注的是入学后新环境的适应以及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等,对于个人的前途及职业考虑的并不多;高年级学生早已度过适应期,因此他们更多关注的则是自己的前途、职业问题或恋爱婚姻等对自身更加现实的问题。
2.大一新生心理咨询问题情况分析
就大一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来看,人际关系问题居于第一位。这与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不同。〔3〕这可能与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过分保护,以及高中阶段注重文化学习而忽视人际交往的学习与训练有关。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过于关注他人的反应;交往需求强烈但缺乏交往技巧,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冲突;有些人身上还残存着小学女孩交往中的“独占欲”特点。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宿舍人际关系,在宿舍中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受是导致人际交往矛盾的最主要因素。在47例人际关系问题中有27例是因宿舍人际冲突引发的。由此看出,人际关系适应是90后大学生适应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一新生的情绪问题居于第二位。主要表现为:焦虑、郁闷、低沉、恐惧等,其中各类特定事件引发的较多。从中看出90后一些大学生的意志水平较低,情绪控制能力差,情绪状态往往为特定事件所左右。大一新生的性爱问题居于第三位。咨询中发现其性爱问题主要表现为:失恋、单相思、网恋、多角恋、偷尝禁果后的恐惧、爱情观扭曲、对友谊与爱情分辨不清等问题。这与高中时期和大学时期教育管理的方式不同密切相关。高中时期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恋爱需要严格禁止,由于高中时期的禁锢,他们进入高校后,在恋爱方面缺少相应的能力与经验,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性爱问题是必然的。大一新生的适应困难问题居于第四位,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主要表现为:不适应新的环境、不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不适应集体生活等。与高中时期相比,生活起居条件和生活习惯变化了的大学新环境使他们原有的习惯、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势被打破。这对于初次远离父母和家庭的新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咨询中4例要求退学的新生主要是因为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大一新生的自我意识问题排在第五位。常见的自我意识问题表现为:自我认知存在偏差,不能接受自己生理或心理方面所谓的缺点不足而产生不自信等心理状态;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过大;自我调控能力欠佳导致个人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等。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大一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都属于适应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对生活环境和习惯、学习方式、人际关系及个人心理角色的适应问题。其中突出的是人际关系及个人心理角色的适应问题。“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最困难的可能就是对自己在群体中角色的重新定位。”〔4〕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原因是高中与大学两个教育阶段的严重脱节。因此,要尽快缩短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期,减少其各种适应问题的出现,除了高校内部应尽量做好促进新生适应的各种工作之外,还应从高中阶段的工作入手,将大学生的入学适应工作放到高中的最后一年去开展,使高中阶段的教育与大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两阶段的教育更好进行衔接,进而使大学新生顺利的度过适应期而健康发展。
二、实现高中与大学教育有效衔接的建议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出现,不单纯是高校内部的教育工作问题,采取措施,实现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高中后期应效仿大学教育模式进行教育教学与管理
1.高中应加强与大学的联系,并在后期效仿大学的教育模式
高中应自觉担负起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之责,保证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开始大学生活。可以请大学中比较关注中学教育的有关专家、学者到高中开座谈会、研讨会、专题讲座或深入课堂讲课,使学生在没有进入大学之前就提早了解大学的教育教学特点及管理方式,为其进入大学后能顺利地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基础。高中在最后一个学期,可以效仿大学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教学及管理。如教学方式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增加一些师生共同研讨的学习方式;在时间管理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去灵活安排自习课的学习活动等。
2.高中教育应加强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
研究发现,大学新生各种适应问题的出现都与大学生的独立性差有关。因此,在高中教育最后一个学期应在培养学生独立性上下功夫,多给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空间。在学习上,形成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在生活上,应使学生能够逐渐独立地照顾自己,形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管理上,学校应适当地放开对学生的管理与约束,让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3.高中教育应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人际适应困难是大学新生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因此,高中教育最后一个学期应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多做工作。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引导学生建立大学中类似成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尽量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的关系;要使高中生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逐渐形成宽容豁达、能容忍他人的不同观点意见及过失的心理品质。从而为学生进入高校能顺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二)大学要构建机制确保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良好衔接
1.对入学新生适当保留高中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特点
大学新生入学后出现各种适应问题的原因是大学新的生活环境、教学内容与方法、管理模式等与其在高中形成的生活与学习模式出现了心理上的不协调。心理学研究表明,破坏一个动力定型和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动力定型至少需要8周的时间即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再加上巩固的时间,大学新生若想完全适应大学新的学习与生活,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大学新生入学的前3个月,大学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等应适当保留高中教育模式的一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落实高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
2.加强新生的始业教育,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始业教育是高校为让大学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进行的准备性教育。始业教育首要的是强化适应性教育。要加强生活指导,帮助新生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指导新生学会与人相处,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指导新生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其次要突出专业思想教育。要使新生明确所学专业的课程性质和知识结构;清晰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本专业领域的学科前沿奋斗目标等,增强新生学习的内动力。再次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要引导新生将职业特点与自己的兴趣、理想等有机结合,使新生尽早确定职业目标,培养职业能力,为今后个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立“学生导员”制,通过“传、帮、带”缩短大学新生适应期
为尽快缩短新生的适应期,高校应建立“学生导员”制度。可以挑选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进行一定培训后充当入学新生的“学生导员”,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协助辅导员老师指导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实践表明,“学生导员”的“传、帮、带”影响,有利于新生更快的适应学校的新环境,快速顺利地度过心理适应期。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激发大学新生的潜能促使其缩短适应期
高校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促使入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首先,新生进入学校后,建立新生个人心理档案,为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其次,开设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疏导的专题讲座,帮助大学新生学会自我调整,减轻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再次,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适应性训练,提高新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如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营等活动激发大学新生的内在潜能,使其形成心理自助能力,以便能更好的调节自己心态。此外,对极少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新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必要时通过学校、家庭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三方面联合工作,及早帮助其消除或减轻心理困扰并使其健康发展。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分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