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历史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时间:2022-11-14 09:21:40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职院校历史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一、学生问题

中职院校历史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一)学生文化基础差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应试教育的“弱势群体”,他们考学无望,可年龄又小,不适宜过早地步入社会。于是家长便把他们送到中职院校学习专业技能,以便掌握今后立足社会、谋求发展的技能。因此,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于普高的学生来说有相当大的差距。甚至应该上高中历史课程的学生居然连初一的知识水平都不具备,连中国古代的朝代的顺序都搞不清楚。这给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

  (二)学生学习习惯差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学生的智力问题,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在中职院校教授历史二十多年,发现学习成绩差的孩子,都有以下特点:1.课前不做预习工作。2.上课不积极思考,没有课内笔记。3.课后不及时复习﹑练习。4.学习无目标﹑无计划﹑无顺序。没有把学习作为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而当成一种负担。

  (三)学生的学习心态差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人们世俗的观念中就是应试教育淘汰下来的一批孩子,他们大多数在初中学校老师眼里是属于问题学生,成绩较差,拖班级后腿,没有培养价值。由于经过了应试教育唯成绩论的种种挫折﹑打击后,这些孩子已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能力,不是学习的材料,以至于没有进一步考学深造的愿望。来中职院校不过是为了学习一些今后生存的技能和获取一张文凭。历史课的学习与他们没什么关系,我的一个学生就曾直言不讳地说:“来艺校是来学专业来了,如果学文化,谁来这儿学习呢。”这种不正确的心态,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效果。出现了大量的“四主学生”:上课以睡为主,下课以玩儿为主,作业以拖为主,考试以抄为主。

  二、教材问题

  (一)教材的编写体例不符合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

  2009年,呼市地区开始使用新课标教材,历史课本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之处是它打破了以往教材以时间为顺序的章节编写体例,改为专题史,新则新矣,但不符合学生已有的学习历史的习惯。比如历史必修一中,义和团运动本来是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的,可是课本把义和团运动放在了中国近代反侵略的内容中去先讲,而把太平天国运动放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专题后讲。本来学生的知识基础就不扎实,这么一来事件的时间顺序更混乱了,不利于学生记忆。而且从本质上讲义和团运动也属于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性质与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样的,可被人为地划分成了两个部分。对老师的教学顺序与学生的学习记忆造成不小的困惑。

  (二)教材的内容编排不利于构建学生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必然与偶然因素的,如经济的推动、制度的创新、文化的影响等。所以在讲每一个历史事件时都要联系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等背景,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了解历史。并把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有效地联系,构建起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可新课标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却把本来相关的内容给割裂了,把历史事件分成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部分。造成学生学习的不完整性,学过的知识都是孤立的,不能有效地联系在一起,缺乏系统性,知识的记忆无条理、无层次、无体系,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材的文字语言不能清楚地说明所学知识的内容

  教材的文字语言应该清楚地反映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到底学的是什么,可新课标教材在这一点上做得不是很好,有些课程的标题不能准确地反映内容,比如必修一的第八个专题,它的内容主要是讲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的,可起的标题是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还有必修二的第五个专题第二课内容是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它的标题是蒸汽的力量,这种浪漫的文字语言,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也不是考试时该有的历史文字语言。

  三、教师问题

  (一)责任心不强

  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个人认为此话有失公允,但从某种角度讲教师的工作态度会对教学造成一定影响是事实。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知识水平低,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而现有的教材要求高、难度大,在这一低一高之间,教师很难保持各方面的平衡。教学工作较普高来说更为困难,教学成果自然与普高无法相比。由于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再加上社会上对中职院校的一些偏见,使教师工作不被社会广泛认可,教学没有成就感,长此以往,一些老师就丧失了对工作原有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开始对工作敷衍,认为反正我讲什么学生也不想听,甚至听不懂,不用认真备课,上课我只管讲课,学生学不学与我无关,这样的结果就是老师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这不但会影响教学质量,还丧失了老师的尊严,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二)教育观念陈旧

  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人,所以教学工作要以人为本,只有在充分地了解和尊重学生,取得学生信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而有些老师还秉持着过去严师出高徒﹑不打不骂不成材的教育观念,对学生没有理解只有严苛,没有尊重只有要求,把学生看成是没有思想﹑没有独立人格的学习机器,其结果只会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引发不必要的冲突,不但激化了师生间的矛盾,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至关因素之一。而现在有的教师仍然运用过去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照着课本念,学生在底下呼呼大睡,教与学形成了两张皮,没有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灌输知识,没有启发学生思考,师生间无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正是因为以上原因,中职院校的历史教学不顺,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如想改变现状,就需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革。

【中职院校历史教学问题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萨克斯教学中的问题分析论文05-05

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论文06-09

GPRS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论文04-27

外国文学教学问题分析的论文05-07

高职院校基于问题模式的高等数学教学的研究论文05-06

关于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探讨论文05-07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教育论文05-06

交换原理的新教学和授课方法的问题分析论文05-22

库存管理机制问题分析论文04-28

企业激励管理存在问题分析论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