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闻报道中的语境把握问题论文
摘要:成功的新闻报道,往往具有巧妙的新闻策划,而策划过程中对于语境的把握,在新闻报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了新闻传播的效果。语境选择,对于报道时机的掌握、恰当的介入方式、正确的受众引导、合适的报道形式和话语风格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语境 受众 传播
一、新闻报道与语境
语境作为一个语言学概念,无论是从微观还是宏观上看,其内涵是都是十分丰富的。冯广义先生综合了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语境进行了如下的归纳:从微观上来看,语境指的是作品词语、语法、语义的上下文的组合形式,以及写作者的写作主旨和选择的文体、表现风格等等;从宏观上来看,语境指的是言语交际时所处的社会特点、政治制度、经济情况、人文特征、历史背景等,同时也包括言语接受者的思想、知识、性格、修养等以及言语交际者的形象、表情、姿态、动作等等。
新闻语境,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以笔者的理解,就是指新闻报道的话语环境。具体地说,是指新闻报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一般心理和情感倾向、前置相关社会信息基础、不同受众群的关注程度等等方面的因素。
对新闻语境的正确把握对于新闻报道的时机,媒体的介入方式,新闻报道的形式,对受众的引导、新闻报道的话语风格等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新闻语境的选择与创设
事实上,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进行语境选择,交际者从交流的目的出发,根据交流所处的不同环境、言语接受者所具备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合理恰当的语境,获得事半功倍的交流效果。
1、语境选择与语境创设的关系
面对客观存在的并且不以人为力量而改变的语境,比如政治制度、经济情况、历史背景等等,交际者可以根据自己交际的目的,从中进行有意识的选择,为自己的交流提供有利的语言环境;
面对客观存在的但是通过恰当的策划和设计可以改变的语境,比如言语接受者的认知理解能力等等,交际者可以“看菜吃饭”,从言语接受者的角度出发,以他们善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产生共鸣;面对主观的人为因素可以控制的语境,比如写作者对于作品的采写或者言语交际者交流时的表情、姿态、动作等等,完全可以根据传播的目的进行合理有效地创设和策划,以达到最好交流效果。
无论是选择还是创设语境,都是建立在对新闻报道传播目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对语境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已有的环境要素,创设没有的环境要素,二者相辅相成,为新闻报道提供有利的传播氛围和条件。
2、新闻话语主观性的隐藏
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说话人的语言表达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即说话人在说话时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新闻话语中的主观性以一种隐性的态势在被阅读的过程中影响受众的思维和判断。
要做到既让受众能够准确地接受到新闻,又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传播者需要达到的目的,就要我们每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能够正确的发挥主观性,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地选择与创设语境,使主观性和客观性得到真正的统一,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3、语境把握的成功案例——《南方周末》:《隔壁的初三》2010年4月22日,《南方周末》特稿B11版上刊登了一篇名为《隔壁的初三》④的新闻,新闻刚刚见报,就被纷纷转载,受到了大家广泛关注和议论。
《隔壁的初三》这篇新闻关注的是外来打工子弟在户籍制度限制下的教育问题,以一位跟随打工父母来上海读书的成绩优异的18岁女孩——林晓艳为主人公。
由于不是上海本地户口,她的求学之路充满了坎坷:小升初考试排名年级第二(据说年级前十都能进重点中学),满心欢喜的她却在不明不白中进入了家附近较差的一所学校;进入初中后,明白了自己不能在上海参加中考,但是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她毅然选择留在上海读书,坚信户籍制度的政策会有所改变的她,读了4年初三,在等待中苦求中考却无门,最终被迫选择了职校,彻底偏离了自己的梦想。记者胡贲通过这一典型向受众展示出外来打工子弟无奈的教育现状,引发受众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深思。
记者胡贲在新闻策划过程中是如何成功把握语境的呢?
1、抓准时机,直击社会热点。
打工者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近几年来社会地位也得到逐步提升,他们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大众关注和认同。但是也衍生出很多社会问题,比如看病保险难、子女教育难等诸多问题。其中由户籍制度引发的打工子弟教育难的问题尤为让人忧心,成为当下的热点。记者胡贲选择了受众对此的关注心理,写出了《隔壁的初三》。
2、以情动人,获得情感认同。
《隔壁的初三》的主人公林晓艳是外来打工者的子女,与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是未来的希望。
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却没有办法享受到跟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成绩优异的她只能被迫选择职业学校,从事服务行业,美好的大学梦彻底破碎。她对读书的渴求和对现实的无奈,深深地打动了受众的心。报道以情动人,唤来受众深思。
3、自然而不失专业的语言风格,增强可读性《隔壁的初三》在讲述主人公遭遇的时候,采用了比较自然的讲述风格,易于被受众阅读和关注。但是记者也不忘在报道中加入学者和社会服务机构人员的多年来的调查数据,体现出问题的现实性、严峻性和紧迫性,提升了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三、语境把握影响新闻报道的诸多环节
1、时机的选择。
新闻报道应该根据自身报道的目的和受众的需求进行时机上的选择,以求最好的传播效果。
例如在《隔壁的初三》这篇新闻中,体现出来的打工子弟教育难的问题存在已久。外来打工人员虽然在城市中的地位不断受到认可,但他们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必然限制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南方周末》的记者把握住受众的需求,将这一问题反映出来,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圆这些孩子的大学梦。
2、介入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地位和特征,不同的新闻报道也有着不同的传播效果期待和受众期待,这些都决定了媒体单位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介入方式。例如在《隔壁的初三》中,由于打工子弟教育难的问题已经被受众熟知,所以记者并没有进行直接主动的介入,而是通过客观报道来体现目前户籍制度存在的不足,希望国家进行改革和完善。
3、受众的引导。
为了让受众能够准确地接受到新闻,又要让传播达到目的,新闻工作者常常要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例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灾民的安置和受灾地区的重建需要筹措大量的资金,中央电视台适时推出了大型的募捐文艺晚会《爱的奉献》,众多的演艺界和体育界明星纷纷投入到节目演出中。精彩的节目从情感上引导了受众,同时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募捐风,帮助了灾区人民。
4、报道形式和风格的选择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们在新闻报道中也应该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报道形式,即简明新闻、系列新闻、深度新闻、后续新闻等。
往往新闻报道话语风格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受众是否与报道传播目的产生共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团结互助的传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中央电视台在报道汶川抗震救灾的直播时,主持人赵普几度哽咽,为中华儿女能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感到自豪,他真诚而富有人文关怀的话语风格,进一步激发了受众为同胞伸出援手的行为。
四、结语
成功的新闻报道并不会随机产生,它需要一个良好的新闻策划,而策划中尤为需要关注语境问题,它关系到一篇新闻报道的传播能否成功。而所谓的语境把握,就是要求我们要学会选择和创设,恰当的语境设置,才能使新闻激起受众的关注,正确引导受众的行为,顺利地达到传播的目的,更好地体现新闻的功用和价值。
【新闻报道中的语境把握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把握文字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论文04-11
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05-09
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的论文04-27
学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3-15
毕业论文答辩中的常见问题04-27
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3-24
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03-04
工作分析中员工配合度问题心理分析论文04-06
公路工程审计过程中问题浅析论文04-24
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