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路站场设计中相关问题的探讨论文
铁路站场是铁路运输的保障性基础设施,其布置形式和作业功能、规模应符合铁路运输生产需要,布置结构应简单紧凑、功能协调、远近结合、经济合理,满足使用便捷、作业高效、运输畅通等要求。在铁路站场布置中,每项行车设备设置均应有其实际应用意义,如布置形式需要根据运输作业需求和作业流程确定,否则将会影响正常运输生产、降低运输效率,甚至存在运输安全风险。因此,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分析车站站场设备布置中的关键因素及优化设置,对于满足车站正常运输作业功能、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铁路站场安全线设置
1.1中间站到发线一端设置隔开设备
目前,在经常调车的中间站,由于调车机车尤其是使用本务机车调车的机车尚未完全配备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从移动设备配置上难以防止调车作业冒进信号。因此,在没有设置隔开进路的到发线,采用推送调车方式将货车送入到发线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调车作业与车站正线或到发线接发列车发生侧冲的风险,只能采取禁止此类作业同时办理的方式来确保作业安全,而这种做法对车站作业能力和运输效率影响较大,特别是使用摘挂列车本务机车调车时,为优先满足正线列车通过或到发线接发列车需求,迫使车站停止相关调车作业。
1.2装卸线与接发列车进路设置隔开安全线
由于车站办理货物线装卸作业时,有可能会发生车辆移动,如果衔接车站正线、到发线,在没有设置安全线等隔开设备时,有可能发生车辆闯入到发线和正线,影响车站接发列车进路,与到发、通过列车发生侧冲,危及行车安全。
1.3安全线兼作机待线合并设置
在车站站场布置中,利用货物线、岔线作为安全隔开而起到安全线作用情况较多,也有安全线兼作机待线使用的情况。例如,有些车站(包括技术站)有机车换挂作业,需要设置机待线,而站场布置上又需要在该位置布设安全线,如果分别设置,显然存在浪费,此时合并设置应该比较合适。
2 铁路站场其他设置
2.1车站咽喉渡线布置
中间站咽喉渡线的布置方式或开向,关系到车站能否顺利实现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相关功能,以及运输高效、安全畅通要求,有些新建中间站设计中存在咽喉渡线开向设置不合理问题(渡线开向货场对侧),造成车站到达列车本务机车去货场取送作业需要穿越正线调车,既影响正线运输畅通和运输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运输安全隐患;有些将中间站咽喉设计为货场或专用线调车作业同正线相邻的到发线接发列车会让作业使用同一咽喉径路,造成正线相邻的到发线会让作业与车站频繁的调车作业没有平行作业条件,运输效率较低。因此,应结合车站接发列车等运输组织需求和作业流程来确定咽喉渡线布置。
2.2铁路装卸线布置方式
货场和专用线与车站间布置形式分为纵列式布置和横列式布置,装卸线布置形式分为贯通式和尽头式。无论采用何种布置形式,均应满足货物装卸、作业流程顺畅,以及方便车站作业组织和高效运输的要求。如果套用定型设计图设计的线路布置方式不符合运输实际,有时甚至不能满足相关作业功能,将形成取送机车大量空废走行、过多占用股道资源等情况,给运输组织工作带来不便。
2.3中间站到发线数量配置
对于设有货场和专用线的中间站,如果到发线配置数量少,建成后将给运营带来极大不便。有些专用线,如军事专用线,作业量不大,而且到发量极不均衡,车站到发线设置偏少,影响了车站运输畅通。实际上,到发线配置数量是根据运输作业需求确定的,而不仅仅根据货运作业量确定,到发线数量应满足摘挂列车本务机车作业需求。就运输组织作业流程而言,甩挂1辆车与甩挂50辆车并无差别,到发线配置数量与车站承担的运输组织性质和运输作业流程有关。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优化车站安全线设置,在特定的线路和部位增设安全线,有利于提高车站作业效率,释放车站作业能力,降低运输安全风险。
(2)采取合理设置车站咽喉渡线和配置中间站到发线数量、优化货物装卸线布置等方法,对于简化车站运输作业流程,提高运输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路企直通运输作为铁路运输中一种先进、特定而且十分重要的运输组织方式,已经在运输生产中显现出其高效、集约的运营效果,但对于不同品类货物、运量和不同区域在作业流程安排方面( 如机车是否直通、是否立交疏解等 ) 应该区别对待,这样有利于铁路运输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总之,优化铁路运输线路和站场设计,首先需要明确运输作业需求和运输作业流程,只有把握好这些要素,才能合理设计出更符合现场实际需要的铁路站场,才能更好地为铁路运输生产服务。
【铁路站场设计中相关问题的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铁路项目工程物资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论文03-05
探讨高层结构设计中相关问题11-15
无压水工隧洞设计中的相关问题研究的论文02-25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及相关问题探讨论文03-01
化工工艺设计中相关安全性问题的控制论文02-24
水利施工中砼裂缝问题的探讨论文02-26
论述高层结构设计中相关问题12-05
建设工程设计管理问题探讨论文12-18
酒店建筑节能设计问题探讨论文02-2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