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迅猛而就业形势不客乐观,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上。而其直接原因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高专课程改革
当前,大学课程改革轰轰烈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已占我国大学生人数一半以上,由于其生源、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学习环境的特殊性.在课程改革方面必然不同于普通高校。因此,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发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高职高专的特色,如何更好地把握办学培养目标并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职高专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由专科转制或中专升格而成,课程开发主体单一.基本上由本专业系部的专业教师来完成专业课程分析、课程设计等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已经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始注重对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的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程教学与学生就业相结合,但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观念的创新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体系落后
我国高校从1998年扩招以来,入学率迅速提高.这就使得高职高专的生源综合素质,尤其是学习能力大大降低。在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开设顺序基本是文化基础课一专业课一实践课,在课程内容上和教育方法上基本以灌输知识为主,常常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过程最大的弊端是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以及对教学质量检验的滞后性。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相分离,使得本来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够.主动性不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欠缺,创造性更是缺乏,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学生就业观念落后
近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虽然大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还不完全成熟。他们往往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身的长处,对自己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职业岗位: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积极参与双向选择,而是听之任之。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大学生在毕业求职中失落感不断增强,从而产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
(四)教育难以满足就业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校毕业生分配早已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在同一环境中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竞争力远远低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巨大的就业压力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课程教育方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难以吻合。
二、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能力
高职高专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有其鲜明的社会性,它必须遵守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办学指导思想;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途径。这就是说,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必须把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方向,综合就业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要打破传统教育的普通教学模式,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要合理利用社会丰富的资源组织教学,使人才培养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去。课程改革要有所突破,就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课程教学与市场实际就业需求紧密结合。
(二)建立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
高职高专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在课程教育方面必须根据高职高专自身的特点进行改革,建立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这也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关键。建立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就必须进行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高职高专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把满足就业的需要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很大程度上,高职高专课程改革成功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关键。
三、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在设置专业前首先应进行行业的分析,然后再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所开设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专业理论知识也应根据职业和岗位的需要进行,改变以往完全根据固定的学科模式设置专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市场需求颁布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性专业目录。在操作时,可以考虑由行业主管部门参与专业设置方案的制定。面向行业设置和按行业归类。
(二)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设计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应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设置,学生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其中,职业技术能力的关键是职业专门技术,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应具备的基本技术.在培养学生职业专门技术时重点是培养运用技术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专业课程来实现,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必须包括关键能力的设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并非只存在于学生就读的某一时间段.而应该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职业能力随着学习时间逐渐递增.到毕业时达到专业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
(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
高职高专的学生高考时成绩并不占优势.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高职高专学生一般具有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的特点,但同时也缺乏创新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这与我国教育模式单一,过于强调学生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类似本科院校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对高职高专教育以及学生都不太适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学生能力多元化的培养,注重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高职高专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区别于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应该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培养符合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组织教学时通过实行“零距离”上岗以及“教、学、做”合一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把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结合到课程教学中,这种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模式,可以是模拟形态,也可以是真实形态,它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学到真本领,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人力资源的大国。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高职高专教育正在迅速崛起。据统计,我国每年有将近百万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是一支巨大的人力资源队伍,这一资源已经融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将成为一支巨大的技术人才队伍。本人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只有潜心分析.区别就业应变能力强的通才教育与职业针对性强的专才教育,将教育发展与市场变化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新型的、合理的、适合现代化教育的课程教育模式,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才能将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06-02
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论文(通用7篇)08-2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08-24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08-20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05-22
高职高专艺术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05-11
化工原理课程改革论文05-31
菜单设计课程改革论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