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和考试方式的思考的问题论文

时间:2022-12-19 14:08:31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和考试方式的思考的问题论文

  大学语文是对高校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既是通过经典作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门课程,也是高校人文素质建设工程的一门主干课程,还是培养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修养的一门基础课程。正因为如此,如何上好这门课、如何对学生进行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和考试方式的思考的问题论文

  然而近年来,大学语文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大学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重视不够;第二,对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关注不够;第三,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性定位不够;第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方面做得不够;第五,考试方式单一,以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等为主要形式。因为存在上述诸多的问题与不足,要求我们必须变换角度并结合新方法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考试方式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下面笔者就以徐中玉和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1]为例,作一尝试性的思考和探索。

  一、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思考

  大学语文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像给中学生上语文课那样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大学语文不等于一般的素质通识课,还是要立足‘语文’,科学地整合语言、文学与文化诸方面的知识。”[2]徐中玉和齐森华两位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一共十二个单元,收录文章近九十篇,因此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学期且每周两个学时的时间里对每一篇文章都作讲解,这就要求我们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篇目进行精讲。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尝试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第一,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教学的宽度和广度。因为大学语文教学针对的是非中文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对一些问题作过多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而是要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教学的宽度和广度。为了能使学生尽可能掌握某一时期的文学、文化、历史等诸方面的知识,我们会把具有相同或相近知识背景的篇目放在一起进行讲解。如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杜甫的《北征》、白居易的《长恨歌》这三篇课文的写作背景都和“安史之乱”密切相关,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是有感于唐玄宗后期,也即“安史之乱”前内政不修,滥事征伐而作;杜甫的《北征》是作者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家小所在的鄜州的见闻和感受,被称作是杜甫“诗史”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白居易的《长恨歌》则叙述了“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的破灭。在讲授这一组课文时,我们先就“安史之乱”爆发前后唐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状况作尽可能全面的讲解,再就这一组文章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文章的时代背景作一对比性介绍,接着逐一讲解,最后作概括性的总结。这样安排,相信学生在学完这三篇课文之后会对唐玄宗后期至白居易生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大大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第二,试图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广泛开展辩论和讨论,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延展学生的阅读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目前语文教学改革提倡最多的方面,因为大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在校大学生,因此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延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主要目的。

  首先,让学生尝试作老师,选出难度适中的篇目由学生来讲,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在讲解《长恨歌》时,笔者安排让学生自己准备,结果学生不但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还找来了配有优美图片的《长恨歌》原文的诵读片,也有学生给大家播放了《大明宫传奇》的电影片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拓展阅读面,还可以让他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从而让学生享受做一名教师的快感,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作必要的积极的准备。

  其次,针对一些主题有争议的篇目,可以尝试运用辩论或讨论的形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对《长恨歌》的主题目前有三种说法,即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关于《诗经》的最初来源,目前学术界也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如王者采诗说、周朝太史编定说、孔子删诗说等。针对这些有争议的问题,老师可以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大量的阅读作必要的准备,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选定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辩论,必要时也可分组讨论,并鼓励学生运用录音、影片、图片等支持自己一方的观点。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自学能力,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再次,在扩展学生知识面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还要将情感教育贯穿到教学当中,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比如在讲《樊迟、仲弓问仁》一文时,在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时,笔者会讲一些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小故事,告诉他们凡事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考虑一下,不要武断地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强加给别人。如果社会上人人都有这一意识,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少很多矛盾,多几分和谐。

  二、对大学语文考试方式的思考

  到目前为止,大学语文的考试方式不外乎闭卷和开卷两种。课程教学的改变必将带来考试方式的相应变化。笔者以为,因为大学语文重在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大范围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考试方式也不能太单一,应该由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等的单一测评转变为多项测评。除考试之外,演讲比赛、辩论会、诗歌朗诵会、作文竞赛等也应该成为大学语文成绩测评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尝试将学生期末成绩的评定分为几个部分,比如课堂表现占30%,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作文竞赛等的课堂表现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这样将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并能够让他们在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学习语文的愉悦心情。学生也就不会把期末考试看成取得合格成绩的唯一途径,从而减少他们的考试压力。

  总的来说,大学语文课程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以上只是笔者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考试方式的思考和探索,相信丰富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必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第九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温儒敏。“大学语文”教学的困扰和改革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3—06—18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和考试方式的思考的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中的习作评价的问题和方式论文05-03

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04-26

关于黄河问题的思考论文05-05

对烟草督察所思考的几个问题之质量和效率问题论文05-03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论文05-01

CDMA系统硬切换失败故障处理的问题和方式论文04-27

作业问题的思考的教育理论论文06-10

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09-23

昆剧史中范式问题思考论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