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中应注意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报告书应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报告文字要精练,结论要明确。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质条件
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
从工程需要出发,研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工程建设与场地条件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是岩土工程的实质。地质环境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因此必须研究地质规律。例如,研究地基土的均匀性问题,是为评价工程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地基土不均匀性是绝对的,但具体到某个工程来说,则可认为是相对均匀的,因此要研究它们的双向效应。如基础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地基,地基受荷载作用,产生压缩变形;由于地基变形,又会导致上部结构、基础应力的重分布,这一变化则引起地基应力的重分布;如果它们的强度足够,这种调整则达到相对平衡,否则将发生破坏,表现为建(构)筑物失稳或破损。这种双向效应实质上是地基土、基础、建(构)筑物的相互作用、协调,无论是上部结构设计,还是地基基础设计,都是力图用最经济、最合理、可行的手段完成其相对平衡过程,保证其稳定、安全。如条形基础,有刚性及柔性两种,前者抗压不抗拉,对不均匀沉降是敏感的,后者则可以承受一定的拉力,调整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沉降。如果只看到了场地地基土的不均匀绝对性,不结合工程,就不能正确提出基础类型的建议、设计方案。反之,如果只强调工程,而不注意研究场地条件,势必也造成两者的不协调而留下隐患。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报告书不仅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稳定性及使用功能的要求),还要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使报告书真正体现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2报告书应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一份好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应是“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不能仅为设计提供参数、做技术劳务,而应参与设计,参与施工,参与质量监督,参与工程施工过程及竣工后的监测,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对策。作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对地基岩土条件最了解,能够使建筑设计、地基基础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尽管由于各种原因还难以做到,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未来是可以做到的,在现行条件下我们至少应提出分析论证,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提出的建议应供设计、施工考虑,同时积极与设计、施工相联系,使提出的方案、建议得到理解、支持、采纳,真正起到岩土工程的作用。以前,勘察只限于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参数供设计使用,实际工程条件如何根本不接触,以致提出的建议脱离实际,是“想当然”,或者不考虑经济效益,其结果是勘察、设计、施工脱节,工程造价增加,施工期延长,有的甚至留下隐患。要使报告书能很好地服务于工程全过程,首先,资001料收集应仔细、准确、全面,报告书以这些资料为基础,运用唯物辩证认识论认识和分析规律性,结合工程特性、环境保护要求分析和评价,不仅是现时的,还要预测将来,使工程建设永远处于一个良好的地质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岩土工程评价不仅要考虑自然因素,阐述自然规律,即考虑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变化,还应考虑工程结构特点和对岩土的要求、施工环境,已有工程的影响及其他环境技术条件,建设工期、造价等因素,对场地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程度。对岩(土)体进行勘察、掌握其规律及有关参数,目的是为工程建设服务。不同的工程差异很大,由于荷载的大小、性质、分布、加荷速率以及挖方、填方、蓄水、排(降)水引起岩(土)体应力的变化等,岩(土)体过量变形或破坏造成的损害或破坏引起的后果严重性不同,建(构)筑物本身对变形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结构的刚度也不相同。例如:长高比大的结构物,平面尺寸大,不设沉降缝的建筑物,往往自身刚度相对较小,对不均匀沉降敏感;高层建筑、筒仓、高耸烟囱、水塔等,上部结构及基础的刚度往往较大,由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变形问题则是以整体的倾斜为评价对象;柔性结构物,在膨胀土地区,对不均匀沉降适应性好,不易造成结构破坏,而刚性结构则相反。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岩土工程处理,则与施工环境、施工技术条件、工期、经济因素密切相关,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先进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于环境保护是有益的,但在实施时却不能,或能施工但质量难以保证。如排土桩加固地基效果好,但却会破坏邻近建筑工程设施;排水预压法,投资可能小,但工期长,某些其他方法则可能费用高,但工期短,见效快;施工现场狭小,不能用大型设备等,这些都是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时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岩土勘察报告中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以备选择。
3报告文字要精练
论述要有逻辑性、针对性,要切中问题要害,前后不能矛盾,文图必须相符。首先要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阐述清楚,不仅有点的描述,还应有线及面的概括,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这是我们认识和评价场地条件的物质基础,只有这样,定量计算才能有可靠的基础,反过来定量评价的正确又深化了定性的分析。一份岩土工程报告,实际上是一份实用性科学技术文献,它依赖的是实际资料,实事求是的分析并力求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是勘察报告书的根本。但把勘察报告仅视为为生产服务,是一份“生产报告”,而轻视它的科学性、技术性,是错误的。因此,勘察报告书切忌夸夸其谈,言之无物,更忌生搬硬套,照抄书本。报告中的矛盾、错误,往往是出现在定性分析(场地条件的空间分析)中。定性评价的依据是我们对场地条件的认识程度,而我们对场地条件的认识则依靠勘察工作中所获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各种因素作用的权重关系的因果分析,需要对已有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发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问题往往是只见表面,不见实质;对于地基岩土的认识往往是以孔论孔,而不能从孔、剖面线去认识它的空间变化———分布、厚度及工程性质,把评价只寄托于定量计算,是华而不实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中,要抓住主要矛盾,这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分析场地稳定性,它与地基岩(土)性质、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等因素有关,而不良地质现象的发生又与岩土性质、结构、地形地貌、地下水活动、外部荷载作用等诸多因素有关,但有的通过岩、土体起作用,有的则是直接起作用,在诸多因素中,哪些或哪个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哪些是推波助澜,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些因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由于哪些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发展趋势如何?对场地稳定性有何影响,影响程度如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逐步分析和认识,抓住本质。分析过程中需要理论指导,理论结合实际资料进行分析,而不是用理论套实际,或实际按理论对号入座。对于工程选址、场地对拟建工程的适宜性评价,以及场地地质条件稳定性评价等问题可仅作定性分析。对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岩土体强度、稳定性,以及其极限值、岩土压力及岩土体内应力的分布与传递、岩土体及水体与建筑物的共同作用,其他各种临界状态的判定问题,则应作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可采用定值法,但特殊工程必要时应辅以概率法进行综合评价。
4结论要明确
结论来源于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对由于资料不充分而难以得出确切结论的,则应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供以后工作参考,或补做工作,收集资料,把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穆静波.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肖玉锋.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6.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问题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岩土工程勘察问题与改进措施论文02-24
论岩土工程勘察中相关问题11-22
刍议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1-21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03-02
浅谈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影响论文02-20
我国地质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探析论文11-12
人防工程建设的问题与完善分析论文06-15
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技术的应用11-21
岩土工程毕业论文03-23
水利工程管理的养护问题分析论文03-0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