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绩效工资制的浅议论文

时间:2024-07-08 09:00:30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岗位绩效工资制的浅议论文

  [摘要]分配机制是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重要方面,国有企业的活力大小,很重要的在于内部分配机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否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下文展开深度探讨。

岗位绩效工资制的浅议论文

  [关键词]分配机制企业经营

  分配机制是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重要方面,国有企业的活力大小,很重要的在于内部分配机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否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

  一、现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一般是93年根据国家要求在废除等级工资制后,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基础,以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建立起的工资制度,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岗位技能工资制在实际运行中己产生和暴露出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工资单元划分过细,平衡有余,弹性不足。

  由于工资各个单元相对独立,且平均分配的部分占相当大的比例,在缺乏严密考核的情况下,失去了工资分配应有的弹性,难以与工作的绩效直接挂钩。

  2、工资结构中“活”的部分比重小,工资的激励作用难以发挥。

  3、岗位工资标准过低,级差小,工资的导向作用难以体现。

  笔者所在单位现执行的岗位工资标准(新一标准)起点为158元,止点为691元,起止倍数仅为4.4倍,而绝对差额只有533元,岗别之间的差距小,使得在责任大、贡献大的关键岗位不能多得,不利于关键岗位人才的稳定,失去了岗位工资的真正内涵。

  4、技能工资未能与职工实际技术等级挂钩。

  现行技能工资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工龄的长短和职工劳动贡献的积累上,实际是一种未和职工技能、职务、职称和贡献挂钩的等级工资,反映不了技能工资的职能作用。导致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5、工资总额没有与单位的用工总量挂钩。

  6、工资分配没有与劳动力市场价格接轨。

  所以,要应现代企业及市场的需要,就必须要建立一种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工资分配制度,才能适应企业及市场的需要。

  二、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必要性

  1、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入国际市场并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转换经营机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工资管理直接服务于企业的人事政策并最终要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战略,因此企业的目标和任务是工资管理的首要考虑。

  2、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牢牢把握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相适应的、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工资分配制度,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据企业自身的经济条件自主地决定工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追求工资效益。

  3、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必然努力降低包括工资在内的产品成本,力求提高劳动力投入的经济效益。因此,就必须逐步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基本工资制度,通过加强岗位分析科学地区别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合理确定岗位工资,使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必须坚持将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实际劳动贡献挂钩,向劳动力市场价格靠拢,建立起工资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进一步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4、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需要。只有执行以岗位为主体的岗位绩效工资,才能防止人才流失,人浮于事,工资分配的保障职能过强,激励职能不足等问题。

  三、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内涵及特征

  (一)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内涵

  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年功工资、绩效工资、基础工资、津贴等五个单元构成,各单元执行不同的功能。

  (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特点

  1、 从制度上破除了技能工资的潜能性,直现科学地发挥了工资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职能。

  岗位绩效工资制虽不制定技术标准,但各岗位都有明确的任职条件、职责范围、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职工只有通过考试(考核)达到岗位要求时,才能竞争上岗。它对岗不对人,依据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竞争上岗的岗位和岗位劳动成果支付工资,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突出了岗位劳动和技术要素在工资分配中的地位。

  2、减少了平均分配的项目,简化了工资单元,优化了工资结构,有利于发挥工资的调节职能。

  将原技能工资和各种企业津贴补贴工资单元并入岗位工资,既解决了岗位工资比重少、力度弱,对岗位流动导向不力的矛盾,又解决了日益突出的岗位与技能分离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工资的激励和调节职能,也加强了工资管理。

  3、引入市场机制,调整了工资关系,使工资分配逐步向市场劳动力价位靠拢,强化了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

  调整岗位分析各子因素的分值,要向经营、科研、管理、营销和生产骨干倾斜,降低一般简单、重复劳动的岗位系数,从岗级划分上拉开了差距。岗位劳动收入趋向市场劳动力价格水平,发挥了工资的“经济杠杆”作用,有利于稳定经营、科研、管理、营销和生产骨干,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励职工提高自身素质。

  4、把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捆在一起,使职工和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岗位工资突出一个“变”字,由企业支付能力和市场劳动力价格两个变量决定;在运行中,强调易岗易薪、岗变薪变。绩效工资突出一个“挂”字,由企业超额利润提成形成,按职工超额劳动进行分配,与企业效益和职工业绩双挂钩。

  四、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管理办法

  1、根据市场变化和工作需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定编、定岗、设置岗位,并通过岗位规范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和上岗条件。通过加强岗位工资的动态管理,实行定期考核,竞争上岗,以岗定薪,建立规范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以促使职工钻研科学技术,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2、岗位工资实行系数标准。岗位按工作性质可分为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生产操作服务岗位三个序列。技术岗位序列根据科研攻关项目(课题)的性质、技术含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划分岗级,管理岗位按所承担的工厂经营指标、管理责任和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岗位;生产操作服务序列根据工作岗位的劳动特点、技术复杂程度、劳动力市场可替代性等因素划分岗位。岗位工资基数要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资支付能力、劳动力市场价位等情况适时调整。

  3、推行岗位职务聘任鉴定制。各类人员都要实行竞争上岗,职称、学历、资历只能作为聘任的前提条件。要签定上岗合同,明确岗位职责和上岗相应待遇。坚持岗变薪变,易岗易薪,岗位工资随职工岗位的变

  动而调整,在岗执行岗位工资,试岗执行试岗工资,下岗执行下岗生活费。

  以上是我对现行工资制度的分析及岗位绩效工资的一点想法,希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原理、技巧与应用 莫寰、张延平等编着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从中山大学岗位津贴制度的实践与效果谈高校工资收入制度的改革》蔡禾,李巧兰,李建超. 中国高教研究,2004,(S1).

  [3]《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刘娜,邵光成.河海大学学报, 2005,(3).

  [4] 《关于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庄娱乐.水利经济,2006,(5).

  [5]《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理性评析与展望》陈万明,冯承强. 复旦教育论坛,2006,(4)

【岗位绩效工资制的浅议论文】相关文章:

浅议英语论文01-01

企业内部岗位薪点工资制存在的问题论文02-15

浅议分层教学的实施论文04-01

浅议电视栏目包装论文03-02

浅议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2-05

浅议绿色营销的产生与发展论文12-01

浅议安全培训课程的设计论文03-01

浅议电力变压器论文01-01

浅议幼儿弱视形成与防护论文03-0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