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路径论文
一、学案设计在学案导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状况,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出最大效益。
其中,学案的设计又在整个学案导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与以往所撰写的教案不同,“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而教案往往是从教师教授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更注重的是知识性的传授。”
由此可见,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案设计还是很难改变传统思维模式,跳出固有窠臼,显现出学案设计中的一些偏差。
二、英语学案设计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缺乏课型特点
在设计英语学案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是过分追求形式的整齐划一。抛弃学科特色或同一学科中不同课型的差异性,完全按照统一模式设计,这样缺乏课型特点,也不利于教师设计学案时发挥创造性,束缚了手脚。
(二)缺乏自主探究
英语学案设计的一个误区就是把学案完全等同于练习题。学案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巩固习题,它对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显着的,但是把两者等同起来,这样会使学案失去其重要的“导学”功能。
(三)缺乏整体思路
英语学案设计中容易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只关注微观的学案设计,缺乏整体性。目前对于学案设计的探讨更多地局限于课时学案。设计学案时,既没有单元意识、年级意识,更没有把初中整个阶段作为整体来考虑的意识。
(四)缺乏文化渗透
虽然英语学案设计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训练是非常到位的,从音标到单词,从词组到句型、语法,以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都面面俱到;但是却普遍缺乏文化及人文知识的渗透。而学习一种语言,除了学习语言本身之外,还有学习语言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
三、英语学案设计的四点改进措施
(一)英语学案设计强调“突出课型”
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多种类的课型,如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练习课,它们有着不同的教学重点,承载着不同的微观功能,课型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学案设计的多样化。
听说课的设计遵循从输入到摄入(吸收),最后输出的原则,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先说、后听、再说、又听、运用、课外听的教学步骤进行。具体可分为如下操作程序:
(1)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
(2)词汇和句型演练;
(3)lb、2a、2b听力训练;
(4)进行“conversation practice”和“survey and report”等的拓展运用。
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一般分为阅读前、中、后三种:
(1)阅读前:提供背景知识,适当解决重点单词及句型,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阅读中:快速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精读细读,深入了解文章的细节,并在这些过程中掌握阅读技巧和策略。
(3)阅读后:与口语结合,利用信息转化活动把文章内容用图式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然后口头复述主要内容;与扩展阅读结合,教师选择主题类似或语篇结构相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扩展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结合,进行同一主题的作文训练。
写作课的基本步骤如下:
(1)头脑风暴,让学生对作文话题尽量做发散思考;
(2)信息图式化,把头脑风暴的内容组织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提纲式作文,把图示化的信息转化成句子,并把主题句和每段的中心句写好,组成一篇文章;
(4)检查,可分为自查和同学查,包括内容上和语法上的修正;
(5)定稿。
总的来说,课型的学案设计应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立足学科特点,根据不同年级的学情、不同的教学任务来设计。切不能忽视了学科中不同课型的差异性,搞形式主义或一刀切,应当充分鼓励教师发挥创造性,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或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英语学案设计要求“导学性强”
所谓导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案则是学生通往自主学习的桥梁,学生可以根据老师设计的学案,自己查阅教材学习,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初中英语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培养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在主观心理因素上下工夫。其次,在知识技能的培养上也应该扎实打好音标关、单词关、语法关,为学生授之以渔。学案导学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下的有益实践,这种充分发挥能动性、自觉性的主动学习,具有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
具体而言,如何使英语学案起到导学的作用,学案的设计必须具备“易学、趣味、渐进、实用”四个特征。首先,内容的难易程度应该是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过难或过易的任务都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其次,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力求生动有趣,如英语小故事、幽默的文章或是英文歌曲等。再次,所选材料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适合学习者自学,初一年级打好音标关,初二年级建立起语法体系对于学生自学英语是两大有力保障。最后,实用性应该体现在选材上,如选择与考试类型一致的练习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考试能力,同时选择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语言素材增强实用性。
(三)英语学案设计贯穿“整体思路”
众所周之,教案的设计分为宏观教案和微观教案。前者是针对整个学期、学年甚至是初中阶段的设计,如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等;而后者的关注点是单元或者是课时,可以是一两周课程的设计或者是45分钟课堂的设计。从设计者看,前者多是由教授同一年级同一课程的教师共同设计;后者是由独立的教师个体设计。
学案的设计也应该有宏观和微观意识,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宏观学案的设计应该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学生考虑自身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并拟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微观学案则应当基于宏观学案来设计,宏观学案也应该在课时发展过程中逐渐得以修正。在初中阶段英语学案的内容选择上,应树立起整体意识。
(四)英语学案设计体现“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英语学习也旨在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其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必要。
在学案设计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可运用多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比如中学英语教材内容已经相当丰富,涉及领域宽泛,其中蕴含了很多文化信息,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活化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借此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进行文化渗透,也可以给学生补充教材以外的中西文化。如:称呼差异,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招呼差异,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习惯说:您吃过了吗?(eating culture);而英美人见面打招呼通常问“How do you do!”(doing culture)。回答差异,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or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不用了”、“别麻烦了”等;而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直率的不同风格。“通过文化渗透,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逐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当然,文化渗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如阅读小短文、发放旅游小册子、查阅地图册、观看视频短片、分享照片等;途径也可以多样,如通过教师介绍获得知识,或者通过学生讨论,分享式、参与式地获取信息。
四、结束语
在学案设计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取得进步,如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更浓,分层教学的优越性更得到凸显,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在教师问卷调查中,教师对学案普遍持肯定态度,认为学案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使教师从纯粹的讲课中解放出来,教学效果更显着。当然,学案设计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学案和其他教辅资料共同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不断地去解决完善。
【初中英语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路径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的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论文02-20
音乐表演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论文03-13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11-17
高职英语教学问题与解决路径分析论文11-12
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06-18
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论文02-16
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04-25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05-10
- 相关推荐